摘要:在电力系统的运行过程中,继电保护装置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继电保护系统以及自动化装置都是系统得以平稳运行的关键,也是供电安全的重要保证。本文就针对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与自动化装置展开进一步的探讨和研究,对其可靠性进行具体的分析,建立有关评价体系,并且提出相应的发展措施。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为有关部门和有关人员提供相应的支持和借鉴,从而有效推动我国电力事业的发展与进步。
关键词: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自动化装置;可靠性
引言
近年来,伴随社会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人们生活质量水平显著提高,在生产与生活中对电能的需求逐渐增加,使得电力系统的容量与供电范围不得不改进并实现创新发展。另外,在风能与太阳能等多种新型能源普遍应用的同时,电力系统结构复杂性特征更加突出。通过对继电保护与自动化装置的合理化使用,可以实现电网安全运行。但为不断增强电力系统安全性,仍要以继电保护装置为基础创建新型评价机制。由此可见,深入研究并分析电力系统中继电保护与自动化装置的可靠性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继电保护自动化技术
1.1继电保护装置工作原理
继电保护装置主要是由测量模块、执行模块以及逻辑模块等三部分组成。当电力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出现故障后,某些突变的物理量就会转变成信息量,随着故障的进一步发展,其突变量就会超过允许的数值,保护装置就会将故障进行隔离,避免其对电力系统的其他部分造成不利影响。测量模块能够有效接收并分析传输而来的电力系统运行情况,并将分析后的数据传输至相应的逻辑模块。在逻辑模块中,通过一系列复杂的逻辑运算得到逻辑值,再通过对逻辑值进行科学合理的判断,明确动作是否合理,并将动作信号传输到执行模块中,从而采取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确保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
1.2电力系统继电保护装置的基本要求
为了能够及时对电力系统故障采取科学合理的处理措施,这就对继电保护装置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需要具备选择性、速动性等。选择性能够确保继电装置只对故障元件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进而避免故障范围的进一步扩大。速动性是指继电装置在故障发生后,要能尽快断开故障元件或者线路,确保将故障的影响范围控制在较小的范围内。根据反应时间的不同,保护动作时间可以分为60~120ms的一般快速保护时间和10~40ms的最快保护时间。为了确保继电装置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进行反应,就需要结合其工作的实际要求进行有针对性的优选。
2智能变电站的相关概述
从广泛意义上来讲,智能变电站系统主要就是变电系统的一种应用模式。相较于传统变电站相比,智能变电站能够充分的融合网络技术,在变电系统运行过程中进行数据采集、分析以及管理。不仅如此,智能变电站系统在变电系统管理中也应用了大量数字化管理手段,结合变电网络信息资源的分析结果,对变电系统进行更为全面的保护与故障的排查[1]。在智能变电站系统中,还应用了大量的的互感器装置,利用数字信号以控制与维持电力系统设备的正常运行。因此从一定角度上来说,智能变电站系统是变电系统的技术革新,并从根本上推动了电力系统智能化与自动化的发展进程。现阶段在智能变电站中应用较为广泛的是智能断路装置以及智能变压器。随着我国科技技术的快速发展,光纤网络及电子感应器也被有效融入到了智能变电站系统中,并以此实现一次设备与二次设备之间的数据自动传输以及电力系统各部门之间信息的共享。不仅如此,电力系统自动化全球通用标准的实现也将大大提升智能变电设备之间通信的自由性,为智能变电站设备的高效安装及维修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提升智能变电站系统应用有效性的对策
3.1提升变压器保护力度
为进一步提升智能变电站系统应用的可靠性,当前从事相关工作的任职人员也应将工作重心放在提升变压器保护力度中,并利用二次谐波等手段对继电装置中差强进行实时的监督与控制,与此同时结合变压器实际工作的情况,以提升其设备中的故障检测以及运行监督功能。不仅如此,在对变电器设备运行进行安全保障的过程中,工作人员也应结合当前先进的微机保护技术,并对变电器运行进行及时监督、管理以及维护。
3.2变压器继电保护
(1)接地保护。继电保护装置对直接接地的变压器所采取的保护策略为:通过对其接地的左右两侧采取零序电流保护措施,对没有直接接地的变压器,则采取零序电压保护措施。(2)瓦斯保护。当变压器的油箱发生问题后,其中的绝缘材料在电弧的作用下会逐渐发生不同程度的分解,并与油结合生成大量的有害气体,这就可能导致爆炸的发生。继电保护装置一旦探测到油箱出现破损,就能及时将电源进行有效的切断,进而有效避免了爆炸的发生[4]。同时,还能发出警告信号,技术人员就能及时采取应对措施,避免情况的进一步恶化。(3)短路保护。变压器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会受到多种不利影响,其中短路故障是最为常见的,其对变压器的影响非常大。当变压器发生短路后,继电保护装置主要是通过采取电流和阻抗两种保护措施,进而避免电压器受到过大的影响,从而确保变压器的安全平稳运行。
3.3注重间隔层运行管理
为将提升智能变电站系统应用可靠性工作落到实处,工作人员还需在原有基础上注重对间隔层运行的管理,并为智能变电站提供坚实的后备保护。同时也应基于对后备电设备电流以及运行情况,分析出导致智能变电站系统出现故障的原因,将智能电站中的电压进行统一的管理,适当引进先进科技技术,以充分发挥出智能变电站系统的价值。
3.4技术改造
对自动化装置进行技术改造可以提高其性能,促进设备的发展。在改造的过程中应当选择科学的方式。例如在对自动化装置进行保护的过程中应当选择两家或两家以上的商品,根据不同商品的不同原理进行合理选择,实现双重保护的作用,以更多的减少设备故障。此外,变电站中不同型号的装置其特征和性能也大不相同,因此需要利用互感器来发挥保护作用。另一方面对装置的改造进行跟踪与检测也是一个关键环节。例如装置检测器的有效利用就可以完成对设备的日常维修以及保护。
3.5起始状态的分析
自动化装置的结构相对比较复杂,比较容易出现故障问题,因此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对其各项数据进行具体的研究。例如针对设计图纸、技术要点等数据进行分析,了解设备的整体状态,起到全面的维护作用,保障其可靠运行。
3.6统计运行状况
要对自动化设备进行全面的运行状况统计与分析。例如可以对设备运行数据进行检查,了解设备的运行规律,记录数据信息,便于日后的设备维护等工作。如果自动化的运行时间过长,则会出现更多的故障问题,因此对其运行状况的统计也是非常有必要的。除了要对系统进行全面检查之外还需要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实现多次检测,着重解决,从而保证设备质量和安全性。
结语
就目前来看,由于智能变电站系统应用时间较短,所积累经验不足以解决电力系统实际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因此需针对其对继电保护的影响进行不断的改进及优化,并以此从根本上提升智能变电站系统的应用效率。
参考文献
[1]付洪伟.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可靠性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6(2):232-233.
[2]高保泰.关于智能变电站继电保护系统可靠性的探讨[J].科技展望,2016,26(24):123.
论文作者:谢其宏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电业》2019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29
标签:变电站论文; 智能论文; 电力系统论文; 系统论文; 装置论文; 变压器论文; 设备论文; 《中国电业》2019年第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