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班级管理,是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人的过程。强化小学班级管理,是班主任所肩负的重要责任。作为一名班主任, 对待工作应具有十足的热情与耐心,做小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生活的指导者,以帮助小学生解除疑惑,促进小学生心灵的成长,最终达到全面育人的目的。本文着重探讨强化小学班级管理,全面育人的有效方式。
关键词:小学; 班级管理; 育人; 方式
中图分类号:G65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6715 (2018)08-143-01
在班级管理中, 班主任应树立“以人为本”理念, 即一切都以培育小学生为中心, 以满足小学生成长的需求, 使其能够对班主任的管理予以支持及认同。同时, 在实际管理中, 班主任可针对小学生的性格特征以及身心状态等因素, 来对小学生进行有的放矢的管理, 以做到陶冶小学生性情, 提高小学生综合素质, 从而真正实现小学班级管理的“全面育人”。
一、了解学生, 找寻管理切入点
在班主任实践中,以了解学生、发现学生针对性教育为切入点、以组织培养班集体为核心,以强化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为保证,通过强化班级管理全面育人,取得了较好的教育实效。寻找管理切入点,让小学生都能够在班主任所建立的规则之下, 良好的约束自身行为, 多去发现生活及学习之中的积极因素, 以推动小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使全面育人这一目标可落实到实处。对此, 班主任应多与学生进行沟通, 并在沟通之中, 深入探析到小学生的心理层面, 找到对小学生管理切入点, 使班主任的管理方式能够恰搔到小学生内心的痒处, 以在最大程度上得到小学生对班主任管理的配合, 这样才能够使班级管理效率获得进一步提升。
再者, 班主任应善于鼓励学生, 培养小学生自信心, 让小学生感受到内心油然而生的成就感与喜悦感, 以唤起小学生对事物的热情, 使小学生对待任何事情都带着充足的自信心, 这对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极为有利。
二、换位思考, 予以学生关心
在开展班级管理时, 班主任应通过换位思考的方式, 去理解学生, 关心学生, 让学生感受到班主任对自己的用心, 进而更加认同班主任的管理。小学阶段正是教育的关键阶段, 在这一阶段对小学生的教育与管理, 甚至会对小学生一生产生影响。所以, 在小学班级管理中, 教师也应引导小学生说出自己的所思所想, 并多加肯定学生的想法, 以调动学生积极性。同时, 在学生阐述想法之后, 班主任则应进行换位思考, 以对小学生的想法予以透彻思考, 以便制定出合理的管理方式, 实现对小学生的切实管理。
另外, 班主任也应从小学生思维能力、认知水平等层面出发, 帮助学生挖掘自己的内在潜力, 使小学生的智力水平、学习能力等获得提升。细致而言, 班主任可引导小学生进行思考, 让小学生能够多动脑筋, 去探索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而在此过程中的一切行为与思考, 就是提升小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同时, 班主任也应运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问题, 使自身的管理方式能够始终满足管理需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教师提升个人魅力,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首先,要注重外在形象给学生带来好感,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班主任是与学生接触最频繁的人,无论学生的学习还是生活都与班主任息息相关。一般来说,学生更喜欢穿着得体、富有亲和力的教师,这样学生会和教师更亲近。
其次,还要不断地提升教师的内在修养。内在修养的提高既能让教师能够有更高的工作热情投入到学生的教育工作上,还能够为班级的日常管理工作提供基础的保障。因为在这一阶段的小学生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调皮好动、自制力过差等问题行为,这时教师应该宽容的对待学生,并耐心的引导学生改正错误。
最后,发掘教师自身特点。实践表明,学生更喜欢富有幽默感的教师,学生有时学习的知识太过枯燥无味,通常这时学生的注意力并不能集中起来。如果教师能够用幽默思维调节课堂气氛,会让学生从尴尬地情景中脱离出来。
四、培养优秀班干部
一个班级的精神面貌如何, 极大程度上取决于班级干部。若班级干部具备较强管理能力以及号召能力等, 势必会提升小学班级的整体管理质量及效率, 对小学班级管理十分有利。因此, 在小学班级管理中, 班主任应注重对个别优秀学生的培养, 使其能够对自身的班级管理起到辅助作用, 进而推动班级管理效率的提升。一方面, 教师应通过引导的方式,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念, 使优秀学生在进行班级管理时, 能够具有较强的思想素质作为基础, 以确保优秀学生管理方向的正确性, 促进其管理手段的切实提升。另一方面, 通过对优秀干部的培养, 还能够使班级干部发挥榜样作用, 在班级中对其他学生形成正面导向, 让小学生都能够严格规范自身行为, 提升自身综合能力。并且, 借助这一举措, 还能够有效分担班主任管理压力。由于班主任自身的工作量非常之大, 不但要管理班级, 还要管理班级中各种各样的琐事, 时常使班主任感受分身乏术。所以说, 对优秀班级干部的培养, 是一种班级管理的良好举措, 值得班主任加以重视。
五、多与家长沟通
在小学班级管理中, 班主任应经常与家长联系, 以了解学生在家里的状况, 及时交换彼此之间的管理意见, 以调动家长管理孩子的积极性, 这种内与外的协调, 一定会达到良好的管理效果。另外, 班主任也可邀请管理经验较为丰富的家长, 讲述自身的管理经验, 让家长间可对管理方式进行交流, 使家长管理能力取得提升, 以便于对孩子的有效管理。
通过这种方式, 可实现小学班级管理质量的切实提高, 让小学生可以在高效的管理环境之下, 积极对学习内容进行探索, 并以良好的姿态投身于班级这个大集体中, 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念以及价值观念等, 促进小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同时, 也应将管理的本质目的告知于家长, 让家长可与班主任携手共进, 共同推动小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从而做到全面育人。
总而言之, 在小学班级管理中, 若想达到全面育人这一目标, 班主任则应善于创新管理方法, 以提升自身实际管理水平, 从而使小学班级管理真正做到“全面育人”。
参考文献
[1]田美.新时代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沟通艺术探究[J].中国高新区,2018(04):108.
[2]陈慧荣.强化班级管理全面育人[J].读与写 (教育教学刊) , 2015(02) :170.
[3]陈瑞,唐雪.“全程?全面?全员”育人三部曲[J].中国德育,2017(24):60-62.
论文作者:唐素琼
论文发表刊物:《基础教育课程》2018年8月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18
标签:小学生论文; 班主任论文; 班级管理论文; 学生论文; 小学论文; 班级论文; 教师论文; 《基础教育课程》2018年8月1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