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精细化工发展的对策建议,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浙江论文,精细化工论文,对策论文,建议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化学工业是浙江省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也是省委、省政府确定要在90年代积极加以培育的主导产业之一。精细化工是化学工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化学农药、涂料、油墨、颜料、化学试剂及各种助剂、专项化学品、信息化学品、放射化学品、食品和饲料添加剂、日用化学品、化学药品等12个行业。改革开放以来,浙江化工系统根据浙江实际,把大力发展精细化工作为产品与行业结构调整的一项重大措施,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浙江精细化工产值占全系统产值的比重由1978 年的19%上升到1995年的45%,并且多年来居全国各省市前列,超过全国平均水平10多个百分点。1995 年, 浙江化工系统精细化工生产总值已达70多亿元。发达的精细化工成了浙江化工的一个鲜明特色,也为浙江化工的稳定、持续、快速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浙江精细化工的现状与特点
由于浙江缺油缺煤,三苯、工业用盐等发展化工所必需的大宗原材料均需从外省调入,所以,改革开放以来浙江化工界致力于发展原材料与能源消耗省的精细化工,走出了一条具有浙江特色的化工发展之路。概括地看,目前浙江精细化工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生产企业多,产品门类齐
考察浙江化工企业,可以说不生产精细化工产品的企业已寥寥无几,多数企业都有一个甚至数十个、上百个精细化工产品。黄岩被化工界誉为“精细化工王国”,湖州近几年来以生物化工为主的精细化工发展迅猛,均被化工部定为“九五”全国精细化工基地。以上两市区生产的精细化工产品就有近千种。此外,杭州、温州、椒江等地的精细化工也十分发达。
从行业分布看,浙江的精细化工涵盖了12大类产品,有的行业在全国具有优势。如浙江农药行业,1995年生产总量达4.7万吨(折纯), 约占全国总产量的17%,无论是生产总量还是技术开发水平均居全国第2位。又如浙江的氟精细化学品工业,集资源、 技术和生产规模三大优势,在全国独占鳌头。此外,浙江的染料、农药与医药中间体、纺织与橡塑助剂等也都具有比较优势。
2.技术含量不断提高
近年来,浙江精细化工业通过自主研究开发、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与嫁接传统技术老企业等措施,技术水平大为提高。1995年,浙江化工高新技术产值率已达5.1%,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已经达到50 %以上;而对浙江精细化工而言,这两个指标都大大超过浙江化工的平均水平。在农药、氟精细化工、信息化学品、生物化工等领域,均涌现出了一大批技术含量较高的产品,如杭州磁带厂的高密度光盘、浙江莹光化工有限公司的MOS级高纯试剂、浙江化工研究院的氯氟烃替代品、 黄岩联化集团公司的染料中间体等等。这些产品,有的居国内领先地位,有的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出口世界各国。
3.生产规模较大,产品市场广
浙江精细化工经过多年奋斗,已有一大批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如湖州的D—抗坏血酸钠年产2500吨,为全国最大规模; 碱性蛋白酶年产1.5万吨,占全国市场90%以上; 合成药物对乙酰氨基苯酚,已获美国FDA认证,出口量占全国34%,生产能力居亚洲第一位;以FiO2为载体的催化剂,为国内外首创。黄岩城关化工厂的头孢菌素侧链产品,全国规模最大;黄岩化工厂502粘合剂销售量占全国60 %以上。萤光化学厂791电镀光亮剂,全国独占鳌头; 黄岩联化集团公司的染料与医药中间体,95%出口海外。杭州磁带厂已成为国内最大的磁记录材料生产基地。新安江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四五只产品达国内最大生产规模,其中4000吨/年草甘磷原粉已达到亚洲最大规模, 在国际市场上成为世界最大厂商美国孟山都公司的强劲对手。钱江生物化工有限公司和桐庐农药厂生产的井岗霉素占领了全国市场的60%。浙江莹光化学有限公司是目前全国氟化工产值最大企业,而全国氟化工基地也已在衢化集团公司初步建成。
4.附加价值高,经济效益好
根据测算,浙江精细化工与整个化工(包括精细化工)的平均数相比,投入产出率高出50%,销售利税率和利润率分别高出1个百分点,劳动生产率高出50%,而万元产值综合能耗仅为全省平均水平的1/3。
二、浙江精细化工的不足和压力
浙江精细化工发展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深入地分析一下,特别是从今后更好地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的角度看,不足也是明显的:
1.精细化工企业“小而散”
“轻、小、集、加”是浙江工业经济的主要特征,浙江的精细化工也明显地具有这种特征。在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转变的初期,这种“小而散”的企业结构曾经发挥过其独特的作用。但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小而散”的企业结构已经不能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浙江化工系统内290家企业,其中大型企业15家,中型企业79家,小型企业196家。大型企业以生产基本化工原料为主,精细化工企业多数以中小型企业为主。196家小型企业1995年的平均产值只有2281万元, 平均销售收入为1923.5万元,平均利润为267万元,而管理费用平均值为167万元。从这些大略的数据已不难看出,小型企业经营管理费用偏高,抗拒市场风险、实施科研开发和技术改造的实力十分薄弱。
2.原材料与中间体配套率低
浙江发展化工的大宗原材料均需从外省调入或进口解决,精细化工虽然原材料消耗水平较低,但需要的品种多,配套性强。没有发达的上游产品供应,浙江精细化工生产所需的原材料与中间体也只能从外省或国际市场采购,不仅增加了生产成本,也削弱了生产经营的主动性与稳定性。比如,氯气供应紧张,农药生产就会受阻;苯、汽油等供应跟不上,涂料的生产必将下降,等等。这些现象都表明浙江精细化工原料与中间体配套问题已越来越突出。据测算,浙江精细化工的原料与中间体配套率不足50%。
3.精细化工的技术水平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浙江精细化工中的氯氟烃替代品、新农药、新型中间体、高效催化剂、生物化工制品等一批产品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但多数还是技术水平较低的传统精细化工产品,如普通农药、低档染料、涂料等,与国际先进水平比较,技术档次的差距将更加明显。这种差距既体现在同种产品的生产工艺技术水平方面,也体现在产品的升级换代方面。以农药为例,浙江是全国农药生产的第二大省,而占我省农药总量2/5 的是高毒、高残留的有机磷农药,国家正在逐步淘汰。无论从加强环保、降低药害,还是从提高施用效果等方面考虑,都急需发展更好的替代产品。
由于上述的不足,浙江精细化工的发展,也面临来自三个方面的压力:
1.国内化工行业的竞争
精细化工对化工发展的积极推动作用正在逐步被各省市化工界所认识。同时,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特别是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也对精细化工提出了新的要求。比如人们对服装的追求要求有更好的染料与染整助剂;电脑的发展与应用促进了电子化学品和信息化学品的发展;饮食水平的提高对农药、食品添加剂又有了新的要求,等等。加上精细化工生产的良好经济效益,于是,国内各省市化工界都加快了精细化工的发展速度,精细化工产值率节节上升。特别是上海、江苏、北京、广东、湖北等省市,或以化工基础原材料充足、企业实力强,或以技术、信息、市场等优势,精细化工发展大有后来居上之势。
2.国内市场国际化的冲击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扩大,国内化工市场国际化进程加速。尤其是近年来我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降低关税、减少非关税壁垒等等,以积极的姿态参加了恢复“关贸总协定”谈判,争取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化工产品除轮胎等少数行业国家采取特殊的保护措施外,包括大量精细化工产品在内的国内化工产品市场与国际市场正在逐步接轨,在市场坚疲、价格波动等方面,已越来越趋于一致。这样,欧美日等发达国家的精细化工产品以其技术、规模等优势不断占领中国市场,一些世界大化工公司更是以合资企业的形式在中国生产销售化工产品,既发挥原有的技术、资金优势,又利用了我国的优惠政策、廉价劳动力等条件,更便于开拓中国市场。如美国杜邦公司的氟化工、法国罗纳·普朗克公司的农药、德国巴期夫公司的染料等等,均采用了这种方式。至于日用化学品中的化妆品、护肤品、家用杀虫剂、洗涤剂等行业,国内市场销售的多数品牌均为进口或合资企业生产。这对我国民族精细化工的发展,构成了较大的压力和冲击。
3.浙江精细化工自身发展面临如何提高档次、水平的问题
虽然相对于化工其他行业而言,精细化工具有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大等优点,浙江精细化工也正是凭借这些优势而迅速崛起。但深入考察一下浙江精细化工的历史与现状,仍然存在诸多不足,技术平平的传统精细化工比重大,新领域特别是高新技术精细化工比重小等等。在增长方式上,前些年浙江精细化工的发展以粗放的外延发展为主,特别是乡镇集体精细化工企业大量发展,集约式的内涵发展有待提高,产品系列化不够。另外,由于行业结构比例的协调性要求和原材料及配套中间体供应的制约,要进一步提高精细化工水平将会遇到更大阻力。
三、浙江精细化工的发展对策建议
根据上述对浙江精细化工现状、特点与不足的分析,提出以下五个方面的对策建议:
1.确立精细化工作为浙江化工主导行业的思想
精细化工的发展对浙江化工乃至整个浙江工业经济都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要牢牢树立抓住机会、加快发展的思想。《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化学工业作为主导工业产业的发展方向是:以石油化工为突破口,以精细化工和氟化工为特色,加快发展化学原材料工业,稳步发展农用化学工业。产品发展重点是:塑料树脂、合成纤维等石化合成材料,有机化工原料,高效催化剂、各类新型助剂、染料、涂料和医药中间体,生物化工,食品添加剂,电子化学品、信息材料和氟精细化工产品,新一代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等。这些重点产品中除合成材料和有机化工原材料外,其他都是精细化工产品。由此也反映出精细化工的重要性。从上到下要形成共识,大力发展精细化工行业。
2.对精细化工的发展要给予优惠政策
省政府及有关部门已出台部分培育主导产业和“五个一批”企业的扶持政策。建议有关部门对主导产业内部各行业进行必要的分类排队,对精细化工这样的主导产业内部的主导行业,也要制定必要合理的扶持政策,包括技术政策、经济政策等等,通过政策的扶持与调整,体现扶优扶强的原则,导向、鼓励、支持精细化工的更好发展。
3.适应市场竞争,加快精细化工结构调整
在企业组织结构方面,要通过加快组建企业集团、实行股份制改造等,建设和发展一批具有较强实力的大企业,以这些大企业为核心,通过技术、资金、产品等纽带,进一步吸纳一批中小型企业,有效地强化企业发展实力和后劲。对于巨化集团、新安江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等一批已初具规模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要进一步完善,对其他优势企业也要进一步加快改组、改造步伐,尽快改变精细化工企业“小而散”的局面。湖州、黄岩两个全国性精细化工基地要建设几家大型规模企业,同时建设若干个省级精细化工基地。在产品结构方面,要大力开发新领域和高新技术精细化工,促进产品结构优化。在技术结构方面,要通过技术改造、技术开发和运用高新技术改造嫁接,使精细化工生产在降低消耗、提高得率和质量、改善“三废”排放等方面有较好的成效。
4.强化配套性,抓紧建设有机原材料和中间体供应基地
浙江省有得天独厚的海运港口条件, 镇海炼化股份有限公司已有800万吨/年的炼油能力及丙烯、苯、二甲苯等有机化工原料生产能力。浙江化工厂的环氧丙烷、聚醚、丙二醇,巨化集团公司的甲醇、氯化苯等都是发展精细化工产品的重要原料。由于精细化工的产品链较长,许多产品本身又是生产其他精细化工产品的中间体,这种特性精细化工中间体的市场适应性更加广阔,特别是农药、染料、医药中间体及大量的助剂中间体往往一物多用,开发与生产前途有为。如能在现有基础上将浙江精细化工原料与中间体的配套率有合理的提高,对于稳定生产经营、提高市场竞争能力,都将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5.搞好经济技术信息服务
首先必须要有完备的信息网络。精细化工市场相对分散,专用性高,购买量小。不论对于生产者还是对于购买者,准确及时的信息都十分必要。浙江化工经济信息中心已经成立,但整体网络尚未形成,服务手段很不完备。多数企业对信息的收集也仅仅在经验的水平上,厂长经理的思想观念和信息、经营手段在一定程度上落后于市场发展。其次,要解决好技术与人才的问题。精细化工的技术含量高,经营的专家性色彩强,技术与人才状况在一定意义上决定着产品和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此外,由于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加强,农药、医药、染料等精细化工产品要从仿制为主转到创制、开发为主,既要合法利用国外的先进技术,又要加强专利保护,包括对我们自己产品与技术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