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强
(徐州市贾汪区人民医院 心血管内科 江苏 徐州 221011)
【摘要】 目的:分析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心血管支架的置入效果。方法:随机选取31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老年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实施心血管支架置入治疗,总结患者诊疗情况。结果:31例患者中,单支病变23例,双支病变6例,三支病变2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1例患者中,30例心血管支架置入成功,1例死亡;术后6例患者出现手术相关并发症,随访6~12个月,2例患者出现胸痛发作。结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老年人群的常见疾病,对其开展心血管支架置入治疗,安全可行。但是,术后会出现相应的并发症,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正确选择支架置入方式,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
【关键词】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血管支架;置入效果;老年患者
【中图分类号】R5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21-0225-02
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往往需要进行支架治疗,此种治疗方式操作方面,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势,在临床诊疗中具有广泛的用途[1]。本研究主要目的在于分析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心血管支架的置入效果,为此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2015年10月31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现进行详细汇报。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所在医院2014年6月~2015年10月31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3例,年龄36~78岁,平均年龄(63.33±3.74)岁。所选病例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相关定义,且符合相关诊断及治疗标准。所有患者入院后,均对病情进行科学评估,患者造影随访结果均在3个月以上。
1.2 排除标准
(1)年龄大于80岁者;(2)合并其他内科严重疾病者;(3)合并恶性肿瘤者;(4)存在较大支架置入治疗风险者;(5)无法定监护人或家属者;(6)精神疾病及其他因素导致无法配合治疗者。
1.3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心血管支架置入治疗,根据实际情况决定麻醉方式,即局麻或全麻。开展手术时,选择患者股静脉作为穿刺点。在引导丝的充分指引下,利用DAS进行透视性指导。严格按照病变情况,为患者选择大小适中的支架。缓慢将支架推送至患者狭窄动脉位置,确定位置无误后,释放支架。将事先备好的普通球囊进行扩张处理,并将其置入到相应位置。本组多数患者在手术过程中采用血管内超声进行指导,最大程度保证置入治疗的安全性。若发现支架支撑效果不良,需要采用适宜大小的球囊进行相应的扩张。
1.4 观察指标
通过总结3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治疗情况。观察患者心血管支架置入治疗效果,统计术后发病症发生情况。对患者随访6~12个月,观察患者术后中远期并发症。
1.5 数据统计
文中数据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表示,资料采用卡方(χ2)检验,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31例患者中,单支病变23例,双支病变6例,三支病变2例,单支病变、三支病变所占比例分别为74.20%、19.35%、6.45%。其中,单支病变发生率最高,与其他病变类型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1。
表1 31例患者病变情况
*
注:与双支病变、三支病变相比,*χ2分别=7.19、10.63,P<0.05;
31例患者中,30例心血管支架置入成功,1例死亡;术后6例患者出现手术相关并发症,随访6~12个月,2例患者出现胸痛发作。
3.讨论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在心血管内科疾病诊疗中比较常见,且中老年人是此种疾病的高发人群。随着我国各地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传统饮食结构逐渐改变,一定程度上也使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开始向低龄化人群蔓延。对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老年患者而言,其临床主要表现主要为单支或多支血管病变,部分患者可发生血管完全闭塞,严重时导致患者血管发生扭曲,进一步加重病情,对患者身心健康带来严重影响[2]。冠状动脉是距离心室最近的器官动脉,是出现动脉粥样硬化的常见位置,冠状动脉血管树发展方向常会受到人体心脏结构形状的影响,因此其承担的血流剪应力往往较大[3-4]。
现阶段,国内相关领域研究认为,经皮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后,老年患者术后不良风险事件、术后合并症的发生率往往高于中青年患者,给老年患者的诊疗效果带来一定制约[5-6]。不少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结果显示,虽然很多研究并未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老年患者与中青年患者加以区分,但是均在相关研究中不同程度涉及到老年患者,得到的结论可指导支架置入治疗临床实践[7-8]。对于术后合并症状来说,通常认为对老年患者实施支架置入治疗,在技术上是可行的,但是其术后合并症发生率明显高于中青年患者。随着我药物支架治疗效果的不断提高,老年患者术后近远期血管再狭窄发生率显著降低[9]。但是,药物支架治疗容易导致患者形成迟发性血栓,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猝死率,要充分引起临床的重视[10]。
本研究结果显示:1例患者中,单支病变23例,双支病变6例,三支病变2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1例患者中,30例心血管支架置入成功,1例死亡;术后6例患者出现手术相关并发症,随访6~12个月,2例患者出现胸痛发作。上述研究结果与权威文献报道结果基本相符[6],说明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老年患者开展心血管支架置入治疗,安全可行。但是,术后易合并不良并发症,临床医师应严格按照患者实际情况,正确选择支架置入方式,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
本研究尚有一定局限性,主要体现在所选病例数量较少上,可能无法发现危险性相对较低的因素,应在今后的研究中相应增加样本容量。同时,其次,研究纳入对象经济条件较好,其医疗卫生保健水平较好,对结论延伸性可能产生一定影响。
【参考文献】
[1]吕建波.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心血管支架的安全及有效性评估[J].中国医药指南,2010,8(35):222-223.
[2]庞新权,郭鑫,魏天辉.置入心血管支架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的C-反应蛋白变化[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0,14(4):706-709.
[3]刘明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支架置入治疗现状[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0,14(4):693-697.
[4]赵英丽.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介入术后采用二甲双胍治疗降低心血管事件及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14,0(33):128-129.
[5]张丽梅,王春明.H-FABP对冠脉支架术后近期心血管事件的预测[J].心脑血管病防治,2013,13(2):108-110.
[6]郭倩云(译),吴永健(校),杜昕(校).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时非罪犯血管预防性置入支架可降低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风险[J].英国医学杂志:中文版(BMJ),2014,(1):11-11.
[7]赵劲波,雷玉华,向家培等.血清五聚素3浓度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中的临床意义[J].岭南心血管病杂志,2015,21(6):735-737.
[8]梁健球.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与周围血管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J].岭南心血管病杂志,2015,21(5):724-725.
[9]毛婉[1].经不同途径介入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对比研究[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17):74-76.
[10]王其新[1].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回顾与展望[J].实用老年医学,2015,29(1):3-5.
论文作者:张强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7月第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2
标签:患者论文; 冠状动脉论文; 支架论文; 粥样论文; 心血管论文; 心脏病论文; 术后论文; 《医药前沿》2016年7月第2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