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逐步推进,“导学案”教学以其特有的易操作性、新颖性、实用性与高效性,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导学案”是教师根据学生水平、知识经验和能力储备,为指导学生主动地学习和勾践知识体系而贬值的助学方案,它是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深思和新加工的体现。它不同于“教案”而对更多的是站在学生的角度,侧重于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主动学习。本文主要阐述高中数学中导学案模式的设计与编写,并提出导学案中容易出现的几个问题。
一、“导学案”教学模式
“导学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案,也是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案。它将知识更新问题化,能力过程前移,充分体现课前、课中、课间的发展和联系。在先学后教的基础上实现学与教的最佳组合。因而对教师的要求也更加细致,要求教师课前要精心备课、吃透教材、立足于学生,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制定适当的学习任务交给学生,并形成具体的学习目标。通过学习目标定向唤起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明白本节课学什么、怎么学、达到怎样的学习效果。目标就是方向,方向清新、简明、正确才能保证到导学的效果。备课时制定明确、具体、科学的教学目标,围绕目标确立重点、优化教法,这样的课堂教学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其次内容要适量、适度。教师要遵循教育规律和教学原则,科学地安排教材内容,不可“贪多”,也不可“求少”。同一教学内容,不同的教法也会出现截然不同的效果,“导学案”主张教必须致力于“导”,服务于“学”。优化教学方法要从实际的教学内容、教材特点、学生情况出发,扬长避短选用教法。教法贴切,教学有效。在课堂上做到了“五让”:教材让学生自读;知识让学生探索;问题让学生解决;结论让学生概括;体系让学生构建,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
二、结合教学内容编写导学案
例如:在学习“函数的概念”时,学习目标有这么几点:1.了解函数传统定义与近代定义的本质;理解函数的集合观点下的定义,明确决定函数的要素;能判断两函数是否同一函数;2.会求简单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会用集合、区间或不等式表示它们;3.理解函数符号y=f(x)的含义,会求某些自变量的值和函数值。4.体会对应关系在刻画函数概念中的作用,使学生感受到学习函数的必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为了让学生能了解函数新定义与传统定义的异同、区间的概念,理解函数的概念本质及三要素,定义域和值域,在预习案中让学生自主学习下面几个问题:
问题1:初中学过的函数概念是什么?
问题2:你能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来刻画函数的概念吗?
问提3:新的函数定义与传统的函数定义有什么异同?
问题三的提出意在让学生发现,函数近代定义与传统定义在实质上是一致的,两个定义中的定义域与值域的意义完全相同。两个定义中的对应法则实际上也一样,只不过叙述的出发点不同,传统定义是从运动变化的观点出发,近代定义的对应法则是从集合与对应的观点
问题4:函数的本质:两个非空数集间的一种确定的对应关系.
问题5:函数的构成要素是什么?
强调:值域由定义域和对应关系唯一确定;
问题6:已学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
三、“导学案”教学模式的反思
“导学案”教学,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更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与教师的主导作用关系,不仅重视学生的成绩,更关注其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着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但导学案在实施过程中有些老师观念落后,教法陈旧,总习惯把所有问题、习题都面面具细的讲透,即便是学生自学可以解决的问题。在他们看来,学生自学和问题讨论都是在耽误时间,其实,他们的做法是在剥夺学生自我发展的机会,同时也浪费了教学资源。
“导学案”的设计离不开习题,但课后习题不在多,贵在精。有一部分教师在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下,大搞题海战,使学生大部分时间都在反复的抄写,思维能力得不到有效提升。高中数学知识有很强的连贯性,前面的只是后面知识的基础,后面知识是前面知识的发展。因此,在教学中要善于抓住新旧知识的连接点进行引新设疑。切不可让导学案变成习题集,让导学案变成学生的负担。
论文作者:张华
论文发表刊物:《少年智力开发报》2014-2015学年第26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8/19
标签:函数论文; 学生论文; 学案论文; 定义论文; 定义域论文; 值域论文; 教师论文; 《少年智力开发报》2014-2015学年第26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