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文山州广南县人民医院 云南文山 663000)
【中图分类号】R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03-0352-02
药品不良反应(ADR)指的是合格药品在正常使用后所产生的与用药目的相悖的有害反应,严重威胁患者的身体健康[1]。近年来,随着临床对ADR的监测制度不断深入,ADR给人们身体健康造成的危害也逐渐被重视。为了充分了解ADR的具体情况,我院将近年来收集的50例患者的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总结如下。
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我院50例患者的ADR报告,其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3~76岁,平均年龄(36.82±8.24)岁;用药方式:单一用药23例,联合用药27例;给药方式:静脉滴注33例,肌肉注射12例,口服5例;ADR程度分级:轻度14例,中度26例,重度10例。
2.方法
我院于2017年成立了ADR分析小组,组长为业务院长,组员为各个临床科室主任,负责统计并分析ADR数据,具体如下:由各个科室承担,对临床用药以外的ADR进行记录,按月上报,对于严重ADR需立刻上报,在ADR分析小组统计分析后,继续上报给省ADR分析中心,另外再以《临床药讯》的形式向临床通报“药物警戒”资讯,尽可能提高医护人员的用药警觉性。
3.结果
50例ADR用药情况、具体临床表现以及用药合理性分析见表1、表2。
4.讨论
药物治疗一直都是临床治疗的主要方法,药物的应用不但要发挥出治愈疾病的作用,还要尽可能避免ADR的发生。而做好此工作的关键在于用药的监测,用药后的统计与分析,一方面做到及早发现并及时处理,另一方面做到总结以提前预防,为药物治疗提供更安全、高效的保障[2]。在临床工作中,需组织专职人员进行用药监测、统计与分析,相对而言,做好ADR监测工作难度较大,因药剂科本身人手较紧且任务繁重,再兼做监测工作,难度更大。另外,监测工作是否能成功,也取决于监测报告的质量与各个科室的配合紧密程度[3]。如,护理人员在ADR监测工作中就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是由于其和患者的接触机会较多,护患关系较为密切,同时也比较了解患者用药情况,只需进行严密观察并做好相关记录,一般就可记录好ADR的发生情况[4]。
通过表1我们发现,ADR病例中过敏反应占据比例最大,特别是皮肤过敏反应;其次是神经系统ADR;只有少数是因不合理用药导致。比如,内科中就有1例中耳炎患者在使用了硫酸小诺霉素注射液之后发生了抽搐、耳鸣及走路不稳等不良反应,分析其主要原因为应用了对听觉神经有损害的氨基糖苷类药物;消化科中还有1例合并高血压与心脏病患者,由于胃肠道不适静脉滴注了法莫替丁,便出现了颜面潮红、血压上升及心率加快等不良反应,分析其主要原因为应用了对心血管存在副作用的药物。总结上述ADR发生的主要原因为药物本身的ADR导致[5]。此外,对于不合理用药所导致的ADR并不少见,比如α-2b干扰素鼻喷剂、利巴韦林以及胸腺肽等,此类药物均为预防病毒感染型药物,当将其用于未被病毒感染的健康人身上时,不但无任何治疗效果,还造成了对药物资源的浪费,最为重要的是人体还要承担其引发ADR造成的痛苦[6]。其中特别是α-2b干扰素鼻喷剂,它的实际疗效并未明确,且其保存说明上明确标明需冷冻储藏,而很多患者在使用时直接放在身上,每间隔2-3小时便自行取出使用,完全未达到冷冻储藏的要求,所以此药物不但疗效不确切,甚至还可能为无效药物,可能导致ADR的发生。通过表2我们发现,所有科室中儿科ADR报告最多,这说明此科室的护理人员在观察患儿用药情况时比较认真与负责,同时也与患儿的耐药性较成人更差有关;而药剂科提交的ADR报告中,均为患者在用药感觉不适后直接反映给科室的情况。
5.体会
ADR的发生和多种因素有关,比如药物质量、用法用量以及是否对症用药等。由此可见,对ADR的预防、发现以及治疗要严格遵守以患者为中心的原则实施,做到人人重视与参与,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安全、合理用药,最大限度地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
【参考文献】
[1]梁计林.抗菌药物不良反应458例调查[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6,16(12):1844-1845.
[2]凌彦博,吴雪琼.全国结核病诊治与防控暨第二届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防治新进展研讨会会议纪要[J].中国防痨杂志,2016,38(1):77-78.
[3]乐可佳,钟晗,施芳红.112例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分析[J].医药导报,2016,35(z1):169-170,171.
[4]王雅葳,李晓玲,闫素英,等.基于临床安全用药监测网数据的中国老年与非老年患者用药错误对比研究[J].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16,18(3):181-187.
[5]郭圣敏,杨建晓,丁智晓,等.2010、2015年我市普通公众对药物不良反应认知度的对比分析[J].实用药物与临床,2016,19(8):1054-1057.
[6]郗颖,王思齐,李小六,等.住院患者246例抗菌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6,41(10):1366-1369.
论文作者:王加发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2/26
标签:药物论文; 患者论文; 不良反应论文; 科室论文; 报告论文; 工作论文; 发生论文; 《心理医生》2018年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