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综合性大学的学院制模式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英国论文,综合性论文,模式论文,学院论文,大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提要 文章通过对英国45所综合性大学的建制分析,归纳出英国大学学院制的四种模式,即以学生住所为划分依据的牛津剑桥模式,以教学居所为依据的伦敦大学模式,以学科类型为依据的爱丁堡大学模式和以学科方向为依据的东安吉利亚大学模式。通过对英国高等教育及其学院建制的分析,对目前中国高校的“学院热”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宝贵经验。
关键词 学院制 模式 高等教育 英国
本文试图通过对英国综合性大学学院组建模式的分析,为我国高校体制改革过程中的学院制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
1.英国的高等教育
英国的高等教育,主要是由大学和工业学院来完成。与别国不同之处是,在英国没有一所国立大学,所有的大学虽然依靠国家拨款,却均为私立,各自均有自己的委员会管理。这些私立高等学校的委员会则是由巨商、政客、学者以及其他社会名流以私人身份参加而组成。在19世纪20年代之前,英国仅有牛津与剑桥两所综合性大学,1827年伦敦大学创立,之后区域性大学如设菲尔德大学与布里斯托尔大学分别于1905年和1909年创立,至1945年,英国大学共有17所。本世纪60年代,英国高等教育也曾有过一个大学“升格热”的时期,1967年,其综合性大学达到45所。同时,为促进成人教育,英国还于1971年创办了“开放大学”。80年代自上而下蜂拥而建的中国“电大”(广播电视大学),严格地说,便是学习英国“开放大学”的产物。
2.英国大学的学院制结构模式
英国大学具有不同的起源背景,不同的培养目标。故在其大学的内部建制中,既保持有历史遗留的痕迹,又参照有现代高科学教育发展的典型范例,呈现出多元化的建制格局。就对英国45所综合性大学的分析来看,近90%的大学均设有学院,即便没有设学院的大学,也有类似学院的组织,如基尔大学[2]就是将学校所辖的26个系按学科类型分为人文科学部、社会科学部及自然科学部。在已有学院建制的大学中,按照学院的性质与功能可粗略地分为四种类型,即以牛津大学与剑桥大学为代表的“牛桥”模式,以爱丁堡大学为代表的爱丁堡模式,以伦敦大学为代表的伦敦模式,以及以东安吉利亚大学为代表的东安吉利亚模式。
2.1“牛桥”模式 牛津大学与剑桥大学是两所世界上具有最高声望之一的综合性大学,两校对英国教育界及整个英国社会乃至世界教育发展有着极为重大的影响,他们为英国学术界及上层社会造就了大批人才[3]。两校在教学方法上,实行传统的导师制,同时辅以各类讲座、图书馆阅读、实验室作业等方式。每个导师指导一名或两名学生,每周指导一次。大学生在本科三年的学习中只参加两次考试,首次在第一学年结束时,第二次在第三学年结束时,考试极为严格,只有两次考试均及格者方可获得学士学位[4]。
牛津大学分设40个学院,大学只负责规定课业安排的原则,组织大学的讲座,主持学位考试和授予学位。绝大部分教学和管理工作均由各学院的校务委员会负责,学院的校务委员在牛津称为fellow,每院约有20—30位,他们负责教学事宜,并大多都担任学生的导师。学院院长由校委员会选举产生。牛津大学最古老的学院为默顿学院,建于1264年,最年轻的是圣凯瑟琳学院,建于1963年,二者相差近7个世纪。各学院虽不按专业划分,但在发展过程中多形成了各自的独特传统,如基督教学院,以浓厚的贵族气氛著称;默顿学院出诗人最多;耶稣学院是威尔士学生集中之地;王后学院学生多来自苏格兰北部……。与学院不同的是:牛津大学的课程教学实体是以学科方向划分的系,全校共有17个系,它们分别是:人类学及地理系、生物科学及农业科学系、临床医学系、英国语言文学系、美术系、法律系、人文科学系、数学系、中世纪语言及现代语言系、近代史系、音乐系、东方研究系、自然科学系、心理学系、生理学系、社会研究系、神学系等。
剑桥大学下辖31个学院,同牛津大学一样,教师与学员均须从属于其中一所学院,学院为学生提供食宿,或安排在市民家中食宿。而课程则由大学为各学院统一开设。与牛津大学相比,剑桥大学偏重于自然科学,它不仅在数学、物理学的研究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其他如天文学、地质学、生理学、冶金材料等学科也十分著名。剑桥的“三一学院”曾造就了培根、牛顿、丁尼生等科学巨匠,为剑桥最著名的学院之一[5]。剑桥大学共设25个系,其设置基本上按学科方向而定。
“牛桥”学院制模式,不论其教师、行政人员或学生,原则上都有双重身份,一个属于“大家”的大学,一个属于“自己”的学院,学院就是师生的家。当然,作为传统的贵族学府,牛津剑桥历经变革,学院的高门围墙也开始向社会敞开。
2.2伦敦大学模式 伦敦大学1836年由当时的大学学院、国王学院、伯克贝克学院合并而成。出于对古老的牛津、剑桥大学的教学传统不满,该校最初的办学宗旨是学生应来自于各个阶层,教学内容不应过于狭隘,各种意见应自由发挥和相互交流。在学校组建初期只是对大学生进行学位考试的机构,1898年经过改组后才成为教学单位,现辖学院50余所。这些学院的历史、传统、学科设置、管理方法不尽相同,其中绝大部分学院分布在伦敦市中心,大多都不设学生宿舍。伦敦大学的学院以院或院内各系作为教学实体。帝国理工学院、伦敦经济政治学院、大学学院均为享有世界声誉的著名学院。此种学院下设各具有专业方向的分院,如文科分院、理科分院等,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管理实体,大学只是这些学院联合的一面旗帜。这种学院自主办学,大学只是为学生学位的颁发及学位考试提供保障。
2.3爱丁堡大学模式 爱丁堡大学及大部分现代大学的学院均是以专业类型划分的。如爱丁堡大学按一级学科设有8个学院[6],利兹大学设有7个学院[7],曼彻斯特维多利亚大学设有9个学院。这些大学的学院设置体现了现代社会与科学发展的成果,为世界许多国家的大学所采用。全英45所大学中,有附近30所大学是采用这种学院建制的。(见表1)
(表1) 爱丁堡大学模式的代表学校学院设置
从表1可以看出,文学院、理学院、工学院、法学院、社会科学学院、教育学院与医学学院是这类大学的构架性学院,各大学根据本校实际,增设一些学院,但学院总数一般为7—10个左右。
爱丁堡大学学院中的系(所)结构十分复杂,如文学院下设应用语言系、实用语言研究所、克尔特语系、古典文学系、东亚研究系、英语系、英国文学系、艺术系、法语系、德语系、西班牙语系、历史系、伊斯兰教与中东研究系、意大利语系、日本语研究系、语言学系、哲学系、梵语系、斯堪第拉维亚研究系、苏格兰语研究系、苏格兰历史系,演说研究中心及研究生分院,共计20系1所1中心1分院;其社会科学学院则包含有商业评估系、非洲研究中心、建筑学系、考古系、商业系、加拿大研究中心、经济与社会历史系、经济系、教育系、环境与人类居住地设计中心、地理系、研究生分院、护理研究系、政治系、心理学系、科学研究部、社会人类学系、社会对策与社会工作系、社会研究中心、社会学系、南亚研究中心,共计14系4研究中心1分院1部。由上可知,分院下辖的系是按专业分支方向来设置的,系下面很少再设分支机构。
英国许多规模较大的大学,均采用这种“院少系多”的建制,学院负责日常管理,系、所承担具体教学与研究。这样既提高了管理水平,又维持了学科多样性特征。
2.4东安吉利亚模式 东安吉利亚大学[8]、赫尔大学[9]等现代大学没有系的建制,学院按学科方向来划分,学院是管理与教学实体。例如,东安吉利亚大学设有生物科学院、化学学院、发展研究学院、东安吉利亚研究学院、经济与社会学院、教育学院、英美研究学院、环境科学学院、健康对策与实践学院,历史学院、信息系统学院、食物研究所、约翰·英勒斯中心、法学院、管理教育学院、数学学院、现代语言与欧洲研究学院、音乐学院、职业理疗学院、物理学院、社会工作学院、世界艺术研究与博物馆学学院等22个院(所)。由上述学院建制可以看出,这种模式紧扣时代的发展,以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和研究现代问题为基本导向组建学院,如环境学院、发展学院均紧扣了当今社会的焦点问题,并办出了特色,建立了良好的声誉。
3.四种模式的比较
“牛桥”模式的学院划分以学生住所为依据,是由于其起源期由僧侣带领学生居于一所进行训导所形成的历史产物,有些学院名声显赫。牛津、剑桥之成功主要归功于其导师制与学院制的有机结合。同时,牛津、剑桥以专业划分的系科为教学实体,其优良的设备及一流的教学水平,为学生成才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见表2)。但纵观当今社会之发展,这种封闭的住宿型学院制与社会的开放性是不相谐调的。再者,大部分发展中国家也没有如此雄厚的财力来支撑这种贵族型的学院。
(表2) 英国四所代表学校的学院制模式比较
伦敦模式也为历史产物。大学只是一个由独立学院组成的联合体,各学院按专业方向设分院或系,以学院下设的分院或系为教学与管理实体。学生一般为非住校生,教学以讲座或大课形式进行。但伦敦模式有一个明显的弊端,即独立且分散的学院以各自的规模与机制运行,很难真正发挥大学的规模优势,大学也无力对全校专业进行合理配置与调整。这种模式曾被中国的某些大学所借用,如四川联大与南昌大学,就是通过独立学校的合并而拓展规模、提高档次的。
爱丁堡模式按严格的学科类型标准划分学院,但学院也是一种意义上的联合体,教学实体仍为各系所。这种模式比伦敦模式的学院联合紧密,既反映了学科类型划分的严谨性,又兼顾了学科的多样性。虽然学院不具体负责教学与科研,但每年的年度报告及工作计划均以学院为单位予以呈报,同时学院还负责院内教学与科研的调节。这种模式为一些规模较大的学校提供了成功的管理经验。
东安吉利亚模式,学校不设系的建制,根据二级学科(学科方向)的组合设立学院,由学院负责日常教学与管理工作。学院按专业方向和培养目标设立可调整的机构——部,按部配备师资,负责教学与科研。例如东安吉利亚大学的生物科学院,设立有细胞生物学,分子与微生物学、种群生物学三个部,这种组合具有很高的灵活性。
面对中国大学的组建学院热潮,我们应该从国外现有的模式中吸取可资借鉴的经验,力图避免学院组建过程中的随意性和不科学性,以期更多地获得学院制对于规范化管理与教育持续发展的正面效应。
在学院制改革之前,中国的大学都具备系(所)建制,由系行使教学与管理职能。而系的划分一般是以学科方向为划分依据,其中综合性大学以中文、历史、政治、外语、数学、物理、化学、地理、生物等系为基本构架。这种构架实际上只给学院的组建提供了两种选择,其一,按学科类型设置学院,以系为单元进行学科类型的组合(爱丁堡模式);其二,将条件成熟的系升格(东安吉利亚模式),对各系所辖的专业进行重组,按学科方向设立学院。但目前在某些学校的学院组建方案中,在以学院为教学实体的旗帜下,系所仍为办学实体,这势必造成管理上的重迭与混乱,同时将某些尚缺乏足够的基础理论支撑的新专业与学科类型并列为学院,这必将影响学科结构的合理性与学院建制的持久性。
通过对四种模式的比较,我们觉得,爱丁堡模式与东安吉利亚模式较适合中国综合性大学的学院组建。这两种模式的一个核心内容,即以学院为教学与管理实体,较好地处理了变与不变的关系。爱丁堡模式以学院的严谨性为“不变”,而以学院下设系的多样性之“变”服从社会之变;东安吉利亚模式则直接以学院的灵活性紧扣时代之变。当然英国综合性大学学院制模式也不是世界上唯一的最佳模式,美国、德国等国的大学都有很成功的学院制经验,中国的大学应根据实际情况按一定的模式组建学院,使中国能有更多的大学跻身于世界一流学府。
收稿日期:1996年4月12日
注释:
[1]刘妙龙:《英国高等地理教育概况》,《地理学报》,1992年第1期。
[2]Keele University Graduate Prospectus 1995—1996.JacksonHammond Design Ltd,1995:11—23.
[3]孙贵立:《世界各国大学手册(西欧、大洋洲分册)》,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第259—284页。
[4]李念培、孙正达:《英国》,世界知识出版社,1988年版,第152—154页。
[5]金耀基:《剑桥与海德堡》,辽宁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第61—65页。
[6]Edinburgh University Postgraduate Prospectus for Entry1996.Edinburgh University,1995:P31—105.
[7]Leeds University Postgraduate Prospectus Entry in 1995.W.S.Many and Son Limited,1994:P56—140.
[8]University of East Anglia Postgraduate Prospectus for Entry.in 1995.Hythe off set,1994:P25—39.
[9]Alan Bower,Martin Bull.The University of Hull.Blue SwanPrinters,1994:P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