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恩施州利川市人民医院输血科
[摘要]目的:探究输血不良反应监测的临床意义,为临床安全输血提供参考。方法:建立输血不良反应的监测系统,具体由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输血科以及临床医生组成三级监测程序,医护人员填写输血不良反应登记表,分析输血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总输血人次为21053,共计75256U血液成分输注,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率为70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33%;在输血反应类型中1类反应13例,第二类反应56例,第三类1例。结论:建立输血不良反应监测系统,可以更为直观的查看各种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从而有效进行预防,提高输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输血;不良反应;输血安全
输血是一种特殊的治疗措施,是一种特殊的救治和抢救手段。但是输血特别是反复多次的输血后患者比较容易发生输血反应,严重的输血反应会危及患者的生命。随着我国安全输血管理办法的不断完善,安全输血已经深入人心[1]。即便如此目前国内还是没有一个对于输血不良反应监测的统一方法,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参考药物不良反应监测的方法建立输血不良反应监测,并分析监测结果,现对其进行如下的汇报。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临床输血资料
2011年至2015年期间我院输血21053人次,共计75256U血液成分输注。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率为70例,其中49例有输血史,21例为首次输血,男性患者37例,女性患者33例,年龄范围9~81岁。
1.2方法
1.2.1输血不良反应监测系统的建立
系统由临床输血管理委员会、输血科以及临床医生组成三级监测程序,并且由临床的医护人员同意填写输血部分反应监测登记表。登记表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内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临床诊断、输血史、本次输血的品种以及剂量、输血不良反应出现的时间和具体的反应。
1.2.2监测报告的程序
建立逐级报告的程序,医护人员填写输血不良反应登记表后上交给输血科,输血科的人员对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统计和分析然后交给医院的医疗主管部门。而对于严重出现不良反应的病理,输血委员会讨论后直接上报血液中心以及卫生局的血液管理部分。
1.3输血不良反应判定标准
输血不良反应的判定参考《临床用血》相关标准[2],对于急性不良反应应该是发生在输血后的24h内,根据具体的临床表现可以划分为3类:第1类为轻度的过敏反应,即变态反应和荨麻疹反应;第2类为中度严重不良反应包括中度严重过敏反应和非溶血性发热反应;第3类反应为严重威胁生命的反应即输血相关的肺损伤。
1.4数据分析
本次数据的分析方法我们采用统计分析软件包SPSS22.0,多样本比较中如果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输血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总输血人次为21053,共计75256U血液成分输注,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率为70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33%。输注的血液成分包括新鲜冰冻血浆(FFP)、悬浮红细胞(SRBC)以及单采血小板(PLT),其中输入机单采血小板的不良反应最高,不同品种的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具体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结果见表1。
3.讨论
输血不良反应是指在患者输入血液的过程中或者输入血液后所发生的不能用原发疾病来解析的新临床症状和体征,国内比较常见输血不良反应的报告[3,4,5]。在本次的研究中我们通过监测发现总输血的临床不良反应率为0.33%,而新鲜冰冻血浆、悬浮红细胞以及单采血小板的不良反应率分别为0.25%、0.30%和0.56%,从而提示了不同血液制品输注时所引起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是不一样的,在日常的工作中要引起注意。因为本次的结果中显示血小板所引起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而近年来由于外科手术的快速发展使得血小板的使用越来越广泛,因此在临床工作中要注意血小板的输注后患者的情况。
另外在本次的输注检测中发现在输血反应类型中2型的反应率最高,而非溶血性发热反应在不良反应的构成比中达到67.2%,我们分析原因可能是由于同种异体白细胞免疫产生抗体和血液存储时白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因此国内外的许多学者都不主张对于无输血发热反应时的患者口服药物预防。
目前许多国家都建立了临床输血不良反应监测系统,从而保证输血的安全性。建立不良反应监测报告系统可以对不良反应进行很直观的调查和分析,从而了解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时准确的收集信息,分析不良反应的发生原因,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避免发生危及患者生命事件的发生。通过本次的研究分析我们也认为:建立输血不良反应监测系统,可以更为直观的查看各种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从而有效进行预防,提高输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邱艳,张评,高国静. 安全输血保障的策略[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6,15(8):921-923.
[2] 高峰,译.临床用血[J].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91-100.
[3] 任艳丽.建立输血不良反应监测的临床意义[J]. 临床血液学杂志,2012,25(1):65-67.
[4] 唐若腾. 36例输血不良反应情况调查分析[J].临床血液学杂志,2014,27(12):1057-1058.
[5]Wong KF,AM.Wong ML,et al.Virtual blood banking in Hong Kong [J].Kong Kong Med,2012,18(4):304-309.
[6] 任艳丽,李春华,陈金美,等.建立输血不良反应监测的临床意义[J].临床血液学杂志,2012,25(2):65-67.
论文作者:谭明玉,孙恩慧
论文发表刊物:《名医》(学术版)2016年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19
标签:不良反应论文; 发生论文; 血液论文; 患者论文; 率为论文; 情况论文; 登记表论文; 《名医》(学术版)2016年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