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TS的科技奥运模式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奥运论文,模式论文,科技论文,STS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修订日期:2008-05-12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677X(2008)06-0016-04
科技奥运是我国在申办奥运会时提出的一个基本理念。从这个理念提出至今,我国学者对其概念、内涵和实质等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多种学术观点。然而,时至今日,国际社会对我国“科技奥运”的基本认识仍然是模糊的,充满疑虑的,甚至有观点认为,科技奥运的根本任务就是我国想借助于科技的力量,争取在北京奥运会上多拿金牌,其含义不言而喻。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至今没有一个令人信服的对科技奥运概念、内涵及其实质的合理解释,对于客观存在的北京科技奥运模式的认识不清,更不要说对其进行深入研究了。因此,深刻认识北京科技奥运模式,并在国际社会上进行广泛的。论证和宣传,保留一份文化遗产,是我国学者必须要解决的一项重大的课题,也是我国学者的责任。
本论文正是从STS理论视角出发,尝试对北京科技奥运模式进行总结性的研究。STS是Science,Technology and Society的英文缩写,其基本理论意蕴是将科技应用作为一种对社会发展产生普遍、重大影响力的社会现象来加以研究,在研究科技的自然属性的基础上,揭示科技的社会属性及其社会功能问题。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比比皆是,例如《寂静的春天》[1]、《增长的极限》[2]等在全球范围内产生广泛影响的学术专著就是典型的STS研究的结果。可以说,STS对科技社会应用问题深刻解读的特殊作用,决定着其能够更好地为揭示北京科技奥运的性质、结构、机制和社会效用等研究服务。
对于科技社会应用种种问题的研究来说,STS视角无疑是恰当的、合理的和有效的,因此,本文以STS理论为基本依据,对北京科技奥运进行总结性的研究,力争深刻而客观地论证北京科技奥运的实质、内涵,客观展现其模式的结构和运行机制。
1 科技奥运:由理念到模式的历史演变
“科技奥运”理念并非是一蹴而就的。尽管在北京申办奥运会提出这一理念时,对其概念、内涵等问题论证不足,但是科技奥运理念的提出是历史与现实契合的产物。换言之,北京申办奥运会所提出的科技奥运恰恰反映了科技在奥运会上扮演越来越重要角色的社会现实。随后,在我国积极推进科技奥运理念现实转化的过程中,科技奥运理念的内涵越来越丰富,其意识产品性质也逐渐物化和实体化,最终完成了由理念到战略模式的演化过程。
1.1 由现象到口号
“科技奥运”一词的提出首先是在1972年慕尼黑奥运会上。当时的人们以“科技奥运”(Hi-tech Olympics)一词来描述当时现代科学技术在这届奥运会上广泛应用的现状[3]。之所以人们对此印象深刻,一个核心因素就是科技手段在本届奥运会上几乎完全取代了人工操作(裁判过程),最大限度地避免了因人工操作所造成的对成绩判断的误差,甚至是人为错误,有力地保证了运动竞赛的公平性。
研究表明,科技在奥运会上的应用并非是从一开始就对奥运的发展产生深刻影响。科技的奥运应用是一个逐渐加速的过程。通过对科技在奥运会应用历史的解读,我们可以将之划分为三个基本阶段:技术辅助时期、技术支持时期和技术依赖时期[4]。
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人们对科技角色的认识是不同的。伴随着科技应用的不断深入,科技的作用也越来越大。持续的、有效的技术结果不断地引起人们对科技存在的注意。当科技的效益持续地累积并最终全面地影响奥运发展的时候,人们便自然地提出了“科技奥运”口号来描述科技全面应用的现状。
1.2 由口号到理念
在随后的发展历程中,科技奥运作为一个口号被多次提出。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明确地将科技奥运作为举办奥运会的口号。但是,出于对如何实现这一口号以及妥善处理科技与奥运之间和谐关系的担忧,巴塞罗那组委会主动放弃了科技奥运口号[5]。随后,1996年的亚特兰大奥运会因为全面引进了科技信息系统来支持奥运会举办并获得成功的事实,引发了人们对科技奥运更加浓厚的兴趣。科技奥运口号开始具有了真正的世界性。尽管后来悉尼奥运会时也提出了科技奥运口号,但是科技仅仅扮演了两个角色:一是为悉尼奥运会“绿色奥运”理念提供科技支持,二是展现本国的科技状况和水平。
2000年,北京再次申办奥运会时,明确地提出了科技奥运理念,并确定了明确的目标——“科技助奥运,奥运促发展”。一方面,科技奥运作为一个理念,被明确地赋予了国家行动的含义;另一方面,科技奥运由口号到理念的提升,不仅是历史的必然选择,而且更为重要的是表明了科技奥运作为一个深刻影响奥运发展的独立理念,基本上具备了成为奥运精神内涵的条件。
1.3 由理念到国家战略
为了切实保障科技奥运理念的实现,北京对科技奥运理念进行了全面的规划,制订了专门的《奥运科技行动规划》与《运动科技行动规划》;为了实现北京对世界的承诺,我国政府由多个部委联合组建了“奥科委”,作为具体负责实施科技奥运的机构。种种迹象表明,科技奥运已经不再仅仅是一个对奥运发展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意识形态,更重要的是,它作为一种国家行为成为深刻影响我国经济、政治及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在《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孙英兰采访奥组委等相关国家机构后所写的“科技奥运在兑现”的报道中,明确表示为了兑现“科技奥运”承诺,中国组织了一批国家团队开展科技攻关,在一些重大领域中取得了较高水平的成果[6]。
战略是泛指重大的、带全局性的或决定全局的谋划[7]。在确认科技奥运由一种理念向国家战略转变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典型特征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深刻分析我国科技奥运的基本特征。研究发现,尽管不同国家和主办城市多次提出了科技奥运的口号、概念或理念,但是,与这些国家和主办城市相比,我国的科技奥运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
1.3.1 科技奥运有明确的统一性目标
在北京提出科技奥运之后,为了能够切实推进其实现,我国政府专门组织了专家学者来论证科技奥运理念所要实现的目标,并最终确立为“以科技助奥运,以奥运促发展”。尽管在现在看来,这个目标并不能完全涵盖科技奥运在后来推进过程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的内涵,但是却一直指导着科技奥运理念现实转化过程。
1.3.2 科技奥运有专门的国家规划——《科技奥运建设专项规划》
在规划中,明确阐述了科技奥运规划所产生的基本需求:“举办2008年北京奥运会为北京科技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为保证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充分发挥科技的支撑作用,针对奥运的科技需求,结合北京‘十五’科技规划总体安排,并与‘国家奥运科技(2008)行动计划’衔接配套,制定本规划。”从这一段文字表述中,“国家奥运科技(2008)行动计划”的定位是十分明确的。作为国家行为,科技奥运具有了基本的国家组织的保障。这显然与任何一届奥运会的举办都存在着巨大的差别,举国体制的特征鲜明。
1.3.3 有为实现规划而专门设立的国家机构——奥科委
为了切实推进科技奥运建设,我国在科技奥运专项规划的基础上,又在科技部、体育总局等部委联合推动下,设立了专门的科技奥运行动负责机构——奥科委。奥科委的设立,在实体性的组织机构上,与以往各界奥运会组织机构的设立从根本上区分开来。实践证明,奥科委作为科技奥运推进的专门机构,不仅具体组织实施了多项科技研发活动,而且在与各部委联络和对项目的跟踪监管方面,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
1.3.4 有为实现科技奥运专门展开的各种科研攻关计划
科技奥运的实施,从一开始就与各种科技攻关活动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在服务奥运会举办的领域有为了解决北京环境问题而展开的各种新能源科技攻关计划、沙漠治理计划、气象科技服务计划等;在服务运动成绩提高方面,制定了运动科技攻关计划。这些计划的制订和实施,切实成为推动我国科技创新能力的平台。
在科技攻关计划中,我国针对如何利用奥运会平台,在科技奥运战略的引领下,为了推进科技奥运实体化发展而展开的科技产业化、国际化发展对策研究,则成为科技奥运由理念向实体化转向的重要标志之一。
在此基础上,科技奥运完成了现实化过程,转变为一种具有典型特征的奥运发展模式,而多部委联合设立的“奥科委”机构成为这一模式客观存在的标志。
2 科技奥运模式的基本结构
科技奥运模式是由理念层、战略层、机构层和路径层4个层级构成的(图1)。
图1 科技奥运模式结构图
2.1 理念层
科技奥运首先是作为一种申办、承办奥运会的理念提出来的,其最初目的是“科技助奥运,奥运促发展”,进而为实现“举办一届高水平、有特色”的奥运会战略目标服务。随后,我国学者陆续地对科技奥运进行了较为全面而深刻的研究,论证和阐述了这一理念的概念、内涵和现实转化等基本问题。众多研究表明,“科技助奥运,奥运促发展”客观上成为科技奥运模式的内化的理念核,它引导着科技奥运模式高效率地运转。
2.2 战略层
在这一理念的引领下,科技奥运的战略任务、目标逐步明确起来,尽管其国家战略性质和运行特征并没有立刻被人们认识到。
我们可以通过对奥运行动规划制定和实施过程中国家机构所扮演的角色来分析作为国家战略的科技奥运的基本内涵。从奥运行动规划的最初目的来看,这是我国为了实现向国际社会所做出的庄严承诺而采取的行动。规划的目的,是为有力地促进科技奥运理念的实现提供基本保障;而规划的制定过程,国家行动的轨迹非常鲜明。在实施这个规划过程中,逐步产生了一系列的活动,如科研攻关、科技服务、科技产业发展等。可以说,在国家的推动下,科技奥运逐步由理念转化为现实。
2.3 组织机构层
伴随着科技奥运向现实转化过程的不断深化,面对科技奥运理念现实转化规模日益扩大、现实转化不断深化的现状,一个不可避免的现实矛盾显现出来:具有权威性的国家协调统领机构的缺位与有效推进科技奥运理念现实转化之间的矛盾。为了解决这个矛盾,真正实现科技奥运理念,2001年,在时任科技部部长徐冠华同志和北京市市长刘淇同志的共同倡导下,科技部、北京市政府、北京奥组委联合教育部、国防科工委、国家体育总局、中科院、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协、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信息产业部、国家气象局、国家质检总局等有关部门,启动实施了“奥运科技(2008)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成立了“行动计划”领导小组和“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科学技术委员会”(以下简称“奥科委”),全面推进“科技奥运”建设[8]。
在科技奥运模式构建过程中,尽管我国并没有明确地称之为国家决策或国家行为,但是,1)独立的科技奥运推动机构“奥科委”的设立;2)科技奥运推进辅助性机构的各个部委的活动;3)奥组委技术部的监控性活动,标志着国家是科技奥运行动的主体。对于这一点是十分清晰的、毋庸置疑的。
2.4 实现路径层
作为一种国家战略的模式,科技奥运在现实转化过程中,逐步确立了3条基本实现路径,以确保科技奥运目标的真正实现[9]。
2.4.1 科技创新与研发路径
在科技创新精神的引领下,科技奥运的实施,首先是从科技创新和科研攻关开始的。在目前国家相关部门统计中,目前累计投入研发资金达30多亿元人民币,开展了多项重大科研攻关项目。这些项目的设立与推进,切实解决了北京奥运会举办过程中的一些重大的科技关键技术。例如,奥运会开闭幕式关键技术、北京智能交通规划技术、清洁能源开发技术、3G通信技术等,这些关键技术的解决为北京奥运会举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4.2 产业化路径
以科技产业化为目标,构建了4条基本实现路径:1)体育科技产业化路径。其核心任务是以运动项目的不同特征、训练和比赛目标的特殊性和一般性的内在需要为依据,建立体育科技创新的市场化运作模式,即在满足运动员、教练员等特殊群体科技需求的前提下,将这些科技成果转化为服务社会普通民众的科技健身消费品;2)服务于奥运会的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的产业化路径。鉴于IOC对科技在奥运会上的应用具有严格的规定,在北京奥运会上我国多数科技产业只能为已经形成的稳定的奥运科技系统提供必要的技术接口和技术支持,并在这个过程中学习国际先进的科技创新管理模式和主动适应国际市场竞争规则,逐步提升我国科技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提升产业规模和质量;3)基于奥运会举办环境科技应用的产业化路径。这也是我国讨论最多的科技奥运如何实现问题,如数字北京、新型能源技术等;4)基于科技产业链、产业群构建的战略性科技产业化路径。从科技奥运战略服务目标来分析,其战略是由短期战略和长期战略两部分构成的。短期战略是指服务于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目的,实现举办一届“有特色、高水平”的北京奥运目标;长期战略是指借助于奥运会举办之机,积极推动我国科技产业在与国际先进企业接触与合作的过程中,建立高效的奥运发展战略,完成产业升级,构建新的产业群的任务。
2.4.3 公共科技应用路径
科技服务于我国社会和谐发展、服务于公众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是我国科技产业发展的根本任务。北京奥运会的一个重要的目标就是借助于奥运会举办之机,大力推进公众科技服务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在这方面,我国的目标是使科技成为弘扬本国文化、宣传奥运精神、提升公民科学素养的基本手段,使科技成果真正惠及全体民众。
公共科技应用的价值核心是为公众服务,体现对公众的人文关怀。对于这一点,已经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在学者关于我国社会发展科技战略的研究中明确提出了社会科技发展的重点领域主要包括环境保护科技、海洋资源保护科技、人口与健康科技、国家安全科技和现代服务业科技几个方面[10]。由此可见,科技发展越来越多地向人类自身价值核心转向,即人类社会的和谐发展成为科技发展的价值基础。因此,对于已经对我国产生重大影响力的北京科技奥运来说,其实施过程必然是为公众服务的科技发展过程,解决我国社会发展过程中民生这一基本问题。而事实上,北京科技奥运所实施的项目中,确实是将公众生活的基本环境等民生问题作为解决的核心任务的。对于这一点的认识,我们可以从“奥运科技环境保护和食品安全领域的项目成果交流研讨会”的召开中得到证实[11]。
3 科技奥运的基本内涵
从国家规划和对科技奥运战略实质性推进来看,科技奥运一直是以服务于我国社会发展为其根本目标的。尽管以先进的科技支持奥运会的举办同样是科技奥运的一个重要的任务,但是这一任务仍然要服务于促进我国科技创新能力提升、促进产业化发展这个核心目标的。这就使科技奥运成为一个比较具体的STS问题。
从STS角度来看,科技奥运实质就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科技创新系统工程,其特征是十分突出和鲜明的。为了切实推进这一系统工程,科技奥运必然要求构建一种基本的社会科技创新工程模式。在我国举国体制下,科技奥运的实施表现出了鲜明的国家战略模式特征。
3.1 科技奥运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科技创新系统工程
在科技奥运的推进过程中,以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为统领,以合理高效的技术手段为保障,以持续的科技创新为基本动力,以奥运会的国际规则、经验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为契机,以我国社会和谐发展为背景,将北京奥运作为复杂的、巨型的科技创新工程系统来管理,达到成功举办一届“有特色、高水平”奥运盛会的目标;充分弘扬奥林匹克精神和人的价值,通过奥林匹克精神与科技理念的高度融合,消解技术与人文的对立,促进技术与人文的和谐发展,不仅仅为实现人文奥运、绿色奥运的举办目标提供有力的物质支持,而且积极促进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模式。
3.2 科技奥运是以先进技术支撑奥运[12]
紧密结合国内外最新科技进展,集成北京和全国的优势科技资源,努力满足奥运场(馆)建设、赛事组织、交通物流、赛事转播、大型活动、安全保障、信息服务、环境改善等方面的技术需求,以先进、可靠、适用的科学技术提升举办水平和促进运动成绩的提高,为高科技含量的体育盛会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技术保障。
3.3 科技奥运是奥运与国家科技产业发展战略的有机结合
以奥运科技需求为引擎,以奥运国际市场经济规则为标准,在积极推动我国科技产业为奥运举办服务的基础上,根据奥运需求开展自主创新和研发活动,提升我国科技产业创新能力和充分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全面促进科技产业化、国际化,推动科技产业的快速发展;学习发达国家体育科技产业发展的先进经验,以奥运科技产业化为基本路径,积极构建我国体育科技产业体系,并逐步形成以创新型体育科技产业为核心的新的科技产业体系,为国民经济发展服务。
3.4 科技奥运是弘扬奥运精神与提升国民科学素质的平台
借助于奥运会这一历史平台,以弘扬奥运文化为媒介,在社会中广泛传播科学文化知识,大力宣传科学精神、技术理念和科技创新意识,丰富公众精神生活,提升公众科技素质,彰显国家服务公众的意识和精神,为创新型的和谐国家建设目标服务。
科技奥运是对奥运作为一种新型的社会科技创新工程的直观表述,是国家科技产业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是一种国家战略。在科学精神的统领下,积极主动地依据奥运的基本需要,充分利用先进而成熟的技术手段保障“有特色、高水平”的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制定长期的奥运科技发展战略,为国家科技创新战略服务;构建合理的发展模式,为人文奥运、绿色奥运目标的实现提供物质支持;建立畅通的信息交流路径,使奥运成为传播科学知识、提高公众科学意识和素质的平台;构建以体育工程科技创新体系为核心的科技产业创新体系,推动我国科技产业和国民经济的发展,达到“科技助奥运、奥运促发展”的目的。
基于上述的认识,我们可以简要定义科技奥运:奥运发展的科技战略,旨在以先进而稳定的科技手段保障奥运会顺利举办;科技发展的奥运战略,即基于奥运发展需求而展开的科技创新与研发、科技产业化与公众科技应用的活动。
总而言之,科技奥运作为一种国家战略模式的特征非常鲜明。从申办奥运会的基本理念到国家专门的发展规划,再到由各部委联合组成专门推动科技奥运理念的机构——奥科委的设立反映了清晰的国家行为轨迹和国家由自发到自觉、由自觉到自主的角色演变过程。因此,必须重新认识和定位科技奥运,将之作为一种国家科技发展、社会进步的基本战略和具有普遍意义的奥运发展模式,并向IOC深刻阐明北京科技奥运战略模式的真正涵义,加深他们对这一模式独创性、突破性的理解,促进他们客观接受北京所创立的新的奥运发展模式,进而为采纳这一模式奠定基础。
标签:科技论文; 2008年北京奥运会论文; 奥运会项目论文; sts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