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顶山服装干洗行业劳动卫生现状调查分析

平顶山服装干洗行业劳动卫生现状调查分析

一、平顶山市服装干洗行业劳动卫生现状调查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常雅芳[1](2015)在《河南省本科高校学科结构优化研究》文中认为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经济水平的快速发展,高等教育规模得到了大幅度提升,高校学科结构的不断发展,为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起到了重要的人才保障作用。因此,进一步优化河南省本科高校学科结构,是促进河南省产业结构升级、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满足人才结构多元化需求的重要途径。优化河南省本科高校学科结构的任务,关键在于对学科专业发展现状的分析与现阶段存在问题的审视。本文结合本科高校的学科门类分布、本科专业分布、各学科学生情况、重点学科分布的数据统计与分析,总结了当前河南省本科高校学科结构的现状,完成了对学科结构规模、学科专业布局、院校区域分布、学科专业质量、各学科学生情况的分析,研究了当前河南省本科高校学科结构的发展状况。基于学科结构应符合知识发展的逻辑结构、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人才结构发展的需要,分析了当前学科结构存在的问题。完成了对河南省本科层次学科专业重复度、学科专业布局合理程度、学科专业质量水平以及学科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的契合程度的审视,并对所呈现的问题进行了原因分析。由分析结果可知,当前学科结构产生的问题源于政策、经济、社会,以及高校办学定位、办学传统以及人才培养目标等外在、内在双重因素。经研究认为河南省本科高校学科结构的优化,应遵循学科结构结构内在发展规律原则;学科结构与科技、产业结构发展相适应原则;突出学科建设的优势与特色化原则以及发展新兴交叉学科的原则。试从完善本科高校学科评估体系、设置毕业生就业预警机制、重点发展新兴交叉学科、建立政府引导、高校自主的专业调整机制、鼓励地方结合优势资源发展特色学科,加快学科分类发展的步伐等方面来进行优化。对未来河南省人才结构适应产业结构的调整提供了理论基础。最后,对全文进行了总结,并展望未来河南省本科高校学科结构的发展方向。

余善法,谷桂珍,孙世义,汪海生,崔守明,杨晓发,杨叔乐,何丽华,王生[2](2011)在《制造业工人肌肉骨骼疾患和劳动负荷及工作姿势分析》文中指出目的分析制造业工人肌肉骨骼疾患和劳动负荷及工作姿势在不同企业、性别、文化程度、年龄和工龄组间的分布。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和问卷调查方法对12家制造业企业5134名工人进行近1年内肌肉骨骼疾患发生情况调查。结果调查对象在近12个月内身体腰、颈、肩、腕、踝足、膝、髋臀、肘部肌肉骨骼疾患发生率分别为59.7%、47.9%、38.1%、33.7%、26.9%、25.4%、15.2%、14.9%。不同企业工人身体各部位肌肉骨骼疾患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耐火材料厂和化纤厂工人肘、腰、腕、足(踝)等部位肌肉骨骼疾患发生率高于其他企业,而服装厂和金刚石厂工人肌肉骨骼疾患发生率低于其他企业。女性工人颈、肩、腕部肌肉骨骼疾患发生率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文化程度工人身体各部位肌肉骨骼疾患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颈、肩、肘、腰、髋臀和膝部肌肉骨骼疾患发生率的年龄和工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肌肉骨骼疾患发生率随年龄和工龄增长而增加。耐火材料厂和化纤厂工人劳动负荷大者和不良姿势者比例较高,金刚石和服装厂工人较低。结论制造业工人腰、颈、肩、腕部肌肉骨骼疾患发生率较高,性别、文化程度、年龄和工龄对肌肉骨骼疾患的发生存在影响。

彭红亮[3](2010)在《企业对员工社会责任的实现机制》文中认为在全球一体化这个大环境下,企业面临的国际竞争态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各级政府加强了企业员工社会责任领域的工作,生产安全、职工权益维护、消费者权益保护等等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之一,因此,企业要想得到进一步发展,必须把企业员工社会责任承担起来,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企业与社会的共同进步、和谐发展。本文主要采用资料分析法、实践调查法、个案分析法等来研究企业员工社会责任实现机制的有关内容。在我国经济转型的形势下,研究企业员工社会责任实现机制,不仅有利于企业自身的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繁荣稳定,更是基于中国构建和谐社会进程的现实,同时也可以更好地促进和提高全球劳动者的生存状况的客观需要,本文的研究有极高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以企业员工社会责任的理论为依据,以企业员工社会责任为研究对象,这根主线一直贯穿于论文的全过程。通过SA8000的内容与国相关法规的比较,得出了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相关的具体内容分散在《企业法》、《合同法》、《劳动法》、《社会保障法》等诸多法律法规之中,SA8000的内容是符合我国法律精神的。由于我国不完善的市场经济,我国企业员工社会责任存在着诸多问题。本文的研究案例以该西子联合公司的就业——承担为员工提供就业和完善的薪酬福利体系的责任;安全——承担保护员工合法权益、人身安全和职业健康的责任等方面社会责任承担情况的梳理、归纳和总结。一个真正好的企业员工社会责任,最终改变的不仅仅是企业家自己的道德良心,保护了员工的合法权益,其能使企业健康发展,加快促进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步伐。要积极借鉴国内外企业承担员工社会责任行之有效的经验,强化企业员工社会责任观。企业员工社会责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企业、政府、司法机关及全社会的内外合力,才能逐步实现预期目标。

刘源[4](2008)在《河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解决“三农”问题,不仅是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农业、农村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而且是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是构建和谐社会、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然要求;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而且是重大的政治问题。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不单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也是一个农业国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要求。纵观世界发达国家的现代化进程,无不伴随着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历程。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更是一个人口大国,农业人口比重大,城乡经济差别依然较大。我国城镇化近年来发展很快,但水平还很低,第一产业占的比重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很大。中国要实现工业化、城市化,最终实现现代化,必然要将大量的农村富裕劳动力进行非农化转移,实现农村劳动力的合理有序转移。2003年,党中央、国务院继我国东、西部开发战略后,提出中部崛起的战略,中部六省深受鼓舞。河南省是中部六省中人口第一大省,也是中国人口第一大省,农业人口比重大、农民人均收入低、第一产业比重高、人均耕地面积少、城镇化水平低、城乡经济差别大、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大,转移量大。中国的经济特征在河南体现得最为突出,鉴于河南的省情,在农村劳动力转移方面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因此,在理论上、技术上深入、系统地分析、探讨河南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环境、特点、转移动力、正负效应、制约因素、发展趋势和政策建议,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把河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这篇文章做好了,对全国农村劳动力转移任务相似的中西部省份,也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论文共由九部分组成。第一章为导论,简要论述选题的背景、目的、意义和主要内容,以及研究的技术路线和方法,预测了研究成果、创新之处,以及在研究中存在的局限性,对有关劳动力的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第二章综述了国内外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理论和研究进展情况,为进一步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第三章介绍了国内外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经验与启示,重点介绍了西方发达国家,如英国、美国、德国、日本等,对新兴工业化国家,如韩国;发展中国家,如印度、巴西等也作了简单介绍,并对这些国家的劳动力转移经验进行了评述。本章还介绍了我国部分省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情况介绍。第四章分析了河南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和农村劳动力现状,介绍了河南社会经济最新发展状况,以及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本章还调研了河南省农村劳动力基本情况、劳动力转移的状况,尤其对失地农民的问题进行了调研,提出失地农民为农村劳动力转移中“被动转移”的观点。本章还科学预测了河南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数量,为进一步做好劳动力转移研究提供了基础。第五章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对影响河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诸多因素进行科学分析。定性分析主要从政策环境、市场因素和农村劳动力个人禀赋等方面进行分析;定量分析是从提出的可能影响河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10个方面的数据进行因素相关分析和因素回归分析,找出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正负相关因素,为下一步提出河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策略提供参考依据。第六章提出河南农村劳动力转移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系。指出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尤其是高素质农村劳动力转移后对新农村建设的影响,提出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促进新农村建设的措施。第七章对河南农村劳动力转移进行了个案研究。本文研究总结了河南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几种模式:“信阳模式”、“品牌模式”和河南乡村“工业化模式”等。第八章根据中外农村劳动力转移理论、经验和启示,充分考虑影响河南省农村劳动力的因素,构建了河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模式,指出构建模式的四大体系,提出了搞好河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策略。策略中提出要通过城镇化、工业化、发展第三产业等措施拉动农村劳动力转移;通过大力开展职业教育与技术培训、农业产业化、境外劳务输出等措施推动河南农村劳动力转移。根据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政策因素,提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政策建议: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增强政府服务职能,确保农村劳动力的有序合理转移;消除制度性障碍,在推动户籍改革、土地流转等方面进行机制创新;强化农村义务教育,防止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流失,提高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维护农村转移劳动力的权益;构建城乡统一劳动力市场,实现就业公平;科学提倡优生优育,不断提高人口质量。第九章对本论文作了简短的总结。研究发现:1、尽管河南每年转移大量的农村劳动力,但由于河南省农村人口基数大,人口自然增长数量大,现有农村劳动力和新增农村劳动力规模大,因此转移任务仍然很艰巨。2、河南农村劳动力实现身份和居住地转移困难。农村劳动力转移更多的是季节性的人口流动。身份的“转”和居住地的“移”都因诸多政策因素和经济因素的制约难以实现。3、失地农民,尤其是远郊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应该更受关注。4、河南农村劳动力转移组织化程度低,多以自发性转移,以血缘、地缘关系沟通转移信息。5、河南省城镇化水平不高,规模不大,城镇发展空间还很大。6、河南农村劳动力素质较低。转移劳动力中接受过职业和技能培训人员的比例小。7、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还未建立,实现农村劳动力就业公平还须努力。8、中央对农业的免税政策,对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影响不大。9、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制度性障碍还存在,如土地流转制度等。户籍制度对农村劳动力流动影响的程度正在逐渐减弱,但对农村劳动力实现身份转变的影响仍然很大。本文的创新之处:1、借助新古典主义理论发展经济学相关理论,以及人口学、社会学理论和统计学工具,对河南省这一地方性农村劳动力转移作出系统的分析和研究,为河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提供政策建议,为中西部省份农村劳动力转移提供借鉴。2、阐明在农村高素质劳动力转移的情况下,如何处理好河南农村劳动力转移与新农村建设的关系。3、对农村劳动力中的特殊成分——失地农民问题进行研究,进而引出农村劳动力被动转移和主动转移观点。4、构建了河南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合理模式。

武文方,吴志伟[5](2004)在《干洗行业劳动卫生状况调查》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冯慧民,刘春华[6](2001)在《平顶山市服装干洗行业劳动卫生现状调查分析》文中研究表明文中从调查对象、调查方法、调查结果分析 ,全面地描述了平顶山市服装干洗行业劳动卫生现状 ,提出了本市服装干洗行业存在的工作环境条件差 ,作业时间长 ,接触毒物久 ,操作间PCE浓度严重超标 ,作业人员受PCE毒害自觉症状明显等诸多问题 ,据此提出了本市服装干洗行业劳动卫生管理的对策

二、平顶山市服装干洗行业劳动卫生现状调查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平顶山市服装干洗行业劳动卫生现状调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河南省本科高校学科结构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课题来源、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
    1.4 创新点
    1.5 技术路线
2.高校学科结构优化的理论研究
    2.1 学科与学科结构
        2.1.1 学科的含义
        2.1.2 学科结构的含义
        2.1.3 学科结构的演化特征
    2.2 高校学科结构判别点的确定
        2.2.1 高校学科的科类分布维度
        2.2.2 高校学科专业的布点维度
        2.2.3 高校学科的区域分布维度
        2.2.4 高校学科的院校分布维度
        2.2.5 高校学科与地方经济发展关联度
    2.3 河南省本科高校合理学科结构的判别依据
        2.3.1 是否符合学科结构发展的规律
        2.3.2 是否符合社会效益发展的要求
        2.3.3 是否符合经济结构发展的要求
3.河南省本科高校学科专业结构现状研究
    3.1 河南省本科高校情况概览
    3.2 河南省本科高校学科门类分布情况
    3.3 河南省本科高校学科专业的分布情况
    3.4 河南省本科高校各学科的学生情况分析
        3.4.1 河南省本科高校基础学科和应用学科结构分析
        3.4.2 河南省本科高校文理学科结构分析
    3.5 河南省本科高校重点学科现状
        3.5.1 国家级重点学科的分布情况
        3.5.2 省级重点学科的分布情况
4.河南省本科高校学科结构审视及原因分析
    4.1 河南省本科高校学科结构审视
        4.1.1 部分学科专业盲目扩张,学科专业重复度高
        4.1.2 学科专业布局缺乏合理规划,教育资源不均衡
        4.1.3 学科专业质量水平较低,高校核心竞争力较弱
        4.1.4 学科设置与产业结构契合度不够,与地方需求脱节
    4.2 河南省本科高校学科结构问题产生的外部因素
        4.2.1 政策因素:政策导向对本科高校学科结构的影响
        4.2.2 经济因素:产业结构与学科结构的相互制约
        4.2.3 社会因素:社会发展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
    4.3 河南省本科高校学科结构存在问题的内部因素
        4.3.1 办学定位和战略规划对学科结构调整的影响
        4.3.2 办学传统对学科结构调整的影响
        4.3.3 人才培养目标不清晰对学科结构调整的影响
5.河南省本科高校学科结构调整优化原则
    5.1 遵循学科结构内在发展规律原则
    5.2 学科结构与科技发展相适应的原则
    5.3 学科结构与产业结构发展相协调原则
    5.4 坚持学科建设的优势和特色化原则
    5.5 发展新兴交叉学科的原则
6.河南省本科高校学科结构优化策略
    6.1 完善本科高校的学科评估体系,监督学科质量发展
    6.2 设置毕业生就业预警机制,完善高校就业系统
    6.3 提高本科专业学科结构对产业结构的适应度,重点发展新兴交叉学科
    6.4 建立政府引导、高校自主的学科专业调整机制
    6.5 整合地方高等教育资源,利用产业优势发展特色学科
    6.6 加快高校分类管理,促进高校特色化发展
7.研究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与发展趋势
    7.2 不足之处及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3)企业对员工社会责任的实现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 研究的背景
        1.1 企业利益与员工主体利益的矛盾日益凸显
        1.2 对劳动者合法权益保护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1 国外研究现状
        2.2 国内研究现状
    3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4 研究的方法与思路
        4.1 研究思路
        4.2 研究的方法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其理论
    1 相关概念概述
        1.1 企业社会责任
        1.2 企业员工社会责任
    2 企业员工社会责任理论依据
        2.1 企业伦理理论
        2.2 利益相关者理论
        2.3 社会责任标准SA8000和中国相关法规
    3 企业社会责任的基本特征
        3.1 历史性
        3.2 独特性
        3.3 脆弱性
    4 企业员工社会责任与劳动者权益保护
        4.1 劳动者是企业最直接、最重要的"利益相关者"
        4.2 各界对劳工权益的关注是企业社会责任提上日程并发展的动力
第三章 企业对员工社会责任缺失的表现及成因
    3.1 企业员工社会责任存在的问题
        3.1.1 对员工劳动合同责任的缺失
        3.1.2 对员工劳动争议责任的缺失
        3.1.3 对员工安全生产责任的缺失
        3.1.4 对员工生存权责任的缺失
    3.2 企业员工社会责任存在问题的成因
        3.2.1 企业对员工社会责任认识模糊
        3.2.2 SA8000标准实施缺乏有效的督促机制
        3.2.3 法律法规不完善及行政执法不力
        3.2.4 员工维权意识仍有待于提高
第四章 企业员工社会责任案例剖析
    1 浙江西子联合控股有限公司简介
    2 对员工社会责任履行的动力机制
    3 对员工社会责任履行的主要做法
        3.1 对员工承担尊重、信任、民主、平等的权利责任
        3.2 企业要承担对员工的劳动报酬、福利待遇等经济权益责任
        3.3 企业要承担给员工平等的就业、发展机会的责任
    4 对员工社会责任履行的具体策略
        4.1 关爱员工
        4.2 安全与健康
        4.3 职业发展
第五章 完善员工社会责任实现机制的对策建议
    1 加强企业对员工社会责任承担的认同意识
    2 发挥政府与社会促进企业员工社会责任的作用
        2.1 发挥政府在企业员工社会责任建设过程中的作用
        2.2 大力开发非政府组织(NGO)在企业员工社会责任建设中的作用
        2.3 重视大众媒体对企业员工社会责任建设的作用
    3 规范和引导企业社会责任在我国的实现
    4 努力建设企业文化,塑造企业价值观
    5 员工及社会公众促进企业承担员工社会责任的对策建议
        5.1 提高员工自身素质,增强法律意识
        5.2 增强工会的维护职能
        5.3 加强社会公众监督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1 研究结论
    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4)河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1.1.1 问题的提出
        1.1.2 论文研究的意义
    1.2 论文的研究目的和内容
        1.2.1 论文的研究目的
        1.2.2 论文的研究内容
    1.3 论文采用的技术路线与研究方法
    1.4 概念界定
        1.4.1 劳动力
        1.4.2 农业劳动力与农村劳动力
        1.4.3 农业剩余劳动力和农村剩余劳动力
        1.4.4 农村劳动力转移
    1.5 研究可能取得的创新与局限性
        1.5.1 论文的创新之处
        1.5.2 论文研究的局限性
    1.6 小结
2 国内外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相关理论研究
    2.1 国外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理论研究
        2.1.1 “推力—拉力”理论
        2.1.2 刘易斯关于劳动力转移的相关理论
        2.1.3 拉尼斯—费景汉关于劳动力转移的相关理论
        2.1.4 乔根森关于劳动力转移的相关理论
        2.1.5 托达罗关于劳动力转移的相关理论
        2.1.6 其他有影响的理论
        2.1.7 对上述理论的评述
    2.2 国内关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研究
        2.2.1 国内农村劳动力转移综述
        2.2.2 对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研究的评述
    2.3 小结
3 国内外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经验与启示
    3.1 发达国家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经验与启示
        3.1.1 英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历史经验与新特点
        3.1.2 美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特点与启示
        3.1.3 日本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特点与启示
        3.1.4 德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特点与启示
    3.2 新型工业化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实践与经验
        3.2.1 韩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特点与启示
        3.2.2 印度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特点与启示
        3.2.3 拉美发展中国家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模式
    3.3 对国外农村劳动力转移模式借鉴和启示的综合评述
    3.4 国内部分省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
        3.4.1 浙江农村劳动力转移情况
        3.4.2 山东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现状
        3.4.3 吉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现状
        3.4.4 甘肃省农村劳动力转移情况
        3.4.5 浙鲁吉甘四省劳动力转移特点及存在问题
        3.4.6 浙鲁吉甘四省劳动力转移经验借鉴
        3.4.7 地方实践模式
    3.5 小结
4 河南省农村劳动力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4.1 河南省社会经济状况
    4.2 河南省农村劳动力的基本情况
        4.2.1 河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几个阶段
        4.2.2 河南省主要社会经济指标分析
        4.2.3 河南省农村劳动力规模及分布
        4.2.4 河南省农民收入分析
    4.3 河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状况
        4.3.1 河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概况
        4.3.2 河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分布特点
        4.3.3 河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文化层次特点
        4.3.4 河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年龄与性别特点
        4.3.5 河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方式特点
    4.4 河南农村剩余劳动力估算及预测
        4.4.1 估算方法的选择
        4.4.2 河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估计结果
    4.5 河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实地调查分析
        4.5.1 河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实地调查情况
        4.5.2 河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实地调查结果分析
    4.6 被动转移的特殊群体――河南省失地农民现状调查
        4.6.1 失地农民问题不容忽视
        4.6.2 河南省失地农民状况调查
    4.7 河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4.7.1 河南省城(镇)市化水平较低,直接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
        4.7.2 河南省工业化结构不合理,第三产业还不发达
        4.7.3 农村劳动力资源配置不合理,农村及经济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难度加大
        4.7.4 农民工合法权益难以得到保障,子女的教育和成长问题令人忧虑
        4.7.5 农村转移劳动力科技文化素质低、培训率低、就业能力差
        4.7.6 农村劳动力市场发育迟缓,劳务输出组织化程度低
        4.7.7 河南省农村人口基数很大,人口老龄化问题逐渐凸现
    4.8 小结
5 影响河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因素分析
    5.1 影响河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因素的定性分析
        5.1.1 政策性因素
        5.1.2 市场性因素
        5.1.3 个人禀赋因素
        5.1.4 管理性因素
        5.1.5 技术因素
    5.2 影响河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因素的定量分析
        5.2.1 影响河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因素
        5.2.2 影响因素的相关分析
        5.2.3 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其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
    5.3 小结
6 处理好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系
    6.1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涵要求
    6.2 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相互作用
    6.3 新农村建设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
    6.4 做好劳动力转移,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政策建议
        6.4.1 劳动力转移是促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途径
        6.4.2 在劳动力转移背景下,促进新农村建设的对策
    6.5 小结
7 河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个案研究
    7.1 信阳模式
        7.1.1 信阳农村劳动力转移现状
        7.1.2 信阳经验
        7.1.3 信阳固始模式实例分析
    7.2 河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品牌模式”
        7.2.1 “林州建筑”品牌模式
        7.2.2 “长垣厨师”品牌模式
    7.3 “农村工业化”模式
    7.4 小结
8 河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模式构建、策略和建议
    8.1 河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模式
        8.1.1 河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模式构建
        8.1.2 河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模式说明
    8.2 河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策略
        8.2.1 河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拉动策略
        8.2.2 河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推动策略
    8.3 河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政策建议
        8.3.1 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确保农村劳动力的有序转移
        8.3.2 消除制度性障碍,畅通农村劳动力转移通道
        8.3.3 建立城乡一体化劳动力市场,建立健全劳动力转移就业服务体系
        8.3.4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维护农民权益
        8.3.5 解决好失地农民就业的政策建议
        8.3.6 加大财政支农力度
        8.3.7 优生优育,科学控制人口增长量
    8.4 小结
9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1:失地农民情况调查问卷
附录2:河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情况调查问卷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致谢

(6)平顶山市服装干洗行业劳动卫生现状调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调查对象
二、调查方法
    ㈠ 问卷调查:
    ㈡ 现场监测, 取样测定分析:
三、调查结果分析
    ㈠ 个体经营为主, 环境条件较差。
    ㈡ 作业时间长, 接触毒
    ㈢ 操作间内四氯乙烯 (PCE) 浓度严重超标 (见表1) 。
    ㈣ 工作人员受PCE影响自觉症状明显。
四、劳动卫生管理对策
    ㈠ 加大宣传力度, 增强人们劳动自我保护意识。
    ㈡ 加大监测力度, 强化监督管理。

四、平顶山市服装干洗行业劳动卫生现状调查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河南省本科高校学科结构优化研究[D]. 常雅芳. 河南理工大学, 2015(11)
  • [2]制造业工人肌肉骨骼疾患和劳动负荷及工作姿势分析[J]. 余善法,谷桂珍,孙世义,汪海生,崔守明,杨晓发,杨叔乐,何丽华,王生.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2011(03)
  • [3]企业对员工社会责任的实现机制[D]. 彭红亮. 湖南农业大学, 2010(03)
  • [4]河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D]. 刘源. 北京林业大学, 2008(12)
  • [5]干洗行业劳动卫生状况调查[J]. 武文方,吴志伟. 中国工业医学杂志, 2004(06)
  • [6]平顶山市服装干洗行业劳动卫生现状调查分析[J]. 冯慧民,刘春华. 平顶山师专学报, 2001(S1)

标签:;  ;  ;  ;  ;  

平顶山服装干洗行业劳动卫生现状调查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