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性疾病科护理人员职业危害因素与防护措施论文_尹艳云,宋金花

永州市第三人民医院 湖南永州 425000

【摘要】:目的:探索感染性疾病科护理人员职业危害因素与防护措施。方法:在2017年4月15日至2018年4月15日期间选择40例感染科护理人员为试验对象,运用奇偶数分组方式,观察组和对照组均在确定护理人员职业危害因素后,分别进行针对性防护对策、常规防护干预,各20例。结果:观察组完全执行率(100.00%)、职业暴露发生率(0.00%)、对职业暴露后处理了解度(96.35±2.74)分、佩戴防护用具了解度(95.19±2.43)分、消毒剂使用了解度(97.13±0.52)分、医疗垃圾处理了解度(97.69±1.12)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确定感染科护理人员职业危害因素后,进行相应的防护对策效果显著,可增强护理人员自我防护意识。

【关键词】:感染性疾病;职业危害;防护

感染科患者具有疾病种类多、病情进展快等特点,目前常见病种类型为艾滋病、病毒性肝炎、梅毒等,以上疾病均可通过血液传播,而护理人员需直接接触患者排泄物、分泌物、体液、血液,可随时引起感染,与其他科室相比,职业危害性更大,近年来也开始广泛引起社会的广泛重视 [1]。为了降低护理人员感染率,还需选择一项合理、科学化的防护对策,从而预防感染率 [2]。而本文便在分析护理人员职业危害后,进行了不同防护对策,如下文所述。

1 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

40例感染科护理人员为试验对象,采用奇偶数分组方式,分为两组,此次试验均在2017年4月15日至2018年4月15日期间完成。观察组平均年龄(32.95±6.58)岁,平均工作年限(12.68±3.95)年;性别:男性1例,女性19例;职称:2例为主管护师,10例为护师,8例为护士;学历:3例硕士,13例本科生,4例大专生。对照组平均年龄(32.62±6.79)岁,平均工作年限(12.53±3.86)年;性别:男性2例,女性18例;职称:1例为主管护师,12例为护师,7例为护士;学历:2例硕士,12例本科生,6例大专生。两组资料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化学因素:感染科护理人员工作中所接触的化学物质大部分存在毒性,比如在使用化学消毒剂时,可引起职业性哮喘、咽喉炎等风险,而甲醛、戊二醛等挥发性消毒剂,可对胃肠道、呼吸道、眼睛、皮肤引起较大刺激性;甲苯、乙醇、环氧乙烷可引起细胞突变;某些医疗器械破损,比如血压计损害引起汞外漏、温度计水银外漏,均可对机体产生影响 [3]。

(2)生物性因素:血液传播性疾病、消化道传播疾病、各种呼吸道传播疾病、病毒性或细菌性疾病均可增加血液科护理人员职业风险性,由于本科收治的均为传染性疾病患者,属于病原菌的传播者和携带性,可通过口鼻腔引起感染传播,甚至还可通过分泌物、排泄物传播,一旦接触患者体液或血液便可引起此类病原体的传播,而护理人员便是首要感染人群 [4]。

(3)物理性因素: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可因为噪音、烫伤、触电、辐射等因素诱发损伤,尤其是在对患者进行放射诊疗过程中,可引起物理性损伤。

1.3 防护对策

对照组采用常规防护对策,为了减少职业暴露率,还需加强护理人员专业知识培训。

观察组采用针对性防护对策,主要内容:(1)加强空气流通:在使用或配置化学物品,如消毒液时,需使用护目镜、口罩、手套等防护用品,保持室内换气、通风,避免消毒液对黏膜、皮肤、眼睛造成严重刺激,对于挥发性消毒剂,需进行加盖密封保存;(2)加强护理人员专业知识培训,严格规范其七步洗手法、无菌观念,增强自我防护意识,梳理职业安全理念;(3)学会自我调节:鼓励患者培养一些个人嗜好和兴趣,合理安排生活、学习、工作,注意休息,保持愉快、舒畅的心情,当工作压力过重时,可通过旅游、看书、看电影等方式,缓解内心压力;(4)防辐射:在进入诊疗室前,可穿戴防护铅衣,尽量避免X线照射,尤其是妊娠期间 [5]。

1.4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护理人员对职业危害相关知识了解度、完全执行率、职业暴露发生率。

职业危害相关知识了解度:根据科室实际情况,自行拟定问卷,主要记录护理人员当前对职业暴露后处理、佩戴防护用具、消毒剂使用、医疗垃圾处理等知识了解度,各项评分总分为100分,分数越高,代表护理人员对相关知识了解度越强。

1.5 统计学处理

选择SPSS22.0软件统计学处理,数据值存在差异时,用P<0.05表示。

2 结果

观察组护理人员对职业危害相关知识了解度高于对照组(P<0.05)。如表1所示:

3 讨论

感染科护理人员存在较多职业危害,包括医疗废弃物危害、病原菌感染危害、器械物理危害、化学消毒剂危害等,在确定危害因素后,本次选择了针对化的防护对策,其能够有效提高护理人员执行率,规范各项工作流程,增强自我保护意识,预防职业危害的发生 [6]。本次的预防对策中,通过增加护理人员专业化培训和知识宣教,能够有效增强其防护行为和防护意识;通过规范消毒剂等化学物品的使用,能够保证护理人员机体健康,以免对皮肤、黏膜、眼睛造成直接性损伤;且通过规范各类药物的使用和处理,能够避免医疗器械的随意丢弃,养成良好的操作行为,在根本上降低危害行为率,且能够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分析本次结果,观察组完全执行率、对职业危害相关知识了解度高于对照组,职业暴露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由此说明,针对性防护对策利用价值较高,能够有效增强护理人员自我防护意识,减少职业损伤发生率,建立和谐氛围。

总而言之,针对性防护对策能够提高护理人员预防职业暴露警惕意识,增加相关知识了解度,用于感染科护理人员中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袁燕菲.静脉药物配置中心护理人员职业危险因素分析与防范措施[J].安徽医学,2014,35(1):123-124.

[2]陈蔚茹,黄少娅,陈毓玲等.供应室护理人员职业危害因素认知和防护行为的调查[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5,24(2):259-260.

[3]刘凤,郑健.妇科肿瘤化疗药物对护理人员的职业危害及防护策略[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4,32(9):1242-1244.

[4]肖玉婉.肿瘤化疗药物对护理人员的职业危害及防护对策分析[J].西南军医,2017,19(5):477-479.

[5]温淑君.核医学科护理人员的职业危害及防护管理[J].中国卫生产业,2017,14(24):34-35.

[6]王英波.结核科护士职业危害的因素及防护措施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4,43(26):368-369.

论文作者:尹艳云,宋金花

论文发表刊物:《总装备部医学学报》2019年第0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23

标签:;  ;  ;  ;  ;  ;  ;  ;  

感染性疾病科护理人员职业危害因素与防护措施论文_尹艳云,宋金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