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教育理论研究现状堪忧,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成人教育论文,理论研究论文,现状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我国成人教育理论研究的薄弱现状
近20年来,我国成人教育理论研究有了长足的发展,出现了我国成教史上前所未见的繁荣局面。这些研究,为成教蓬勃开展营造了社会氛围,为成教决策、立法提供了参考依据,为成教实践的推进引荐了经验指导,为我国社会向“学习化社会”的演进进行了理论宣传,应该说,成绩不小,功不可没。
然而,相对于我国发展迅猛的成教实践,成教理论研究还比较薄弱,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一)成教研究理性积淀不够深厚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目前拥有各级各类成教期刊(包括内刊)近千种(易长发,1997.12),发表论文难以计数。然而从总体看, 相当一部分研究还停留在对成教办学实践局部的、较低层面的归整上,缺乏对成教教育论、教学论、学习论的哲学、社会学、经济学、心理学等多角度的深层次理性思考,使我国成教理论研究从总体看还停留在“出体会、出经验、出观点”的较低档次上。
(二)成教学科理论体系尚难建立
据统计,20年来我国正式出版的成教研究专著有数百种之多(华东师大成人教育学院研究室,1997.2),在建立成教学科理论体系方面做了不懈努力。然而统观起来,不难发现存在两种明显的倾向:一是变“参考”为“参照”,程度不同地成为普教理论的“翻版”;二是变“借鉴”为“移植”,成了国外、尤其是发达国家成教理论的“套用”。从基本理论架构、运作模式与过程、与其他学科的交叉关联等角度审视,真正立足我国社会及国民教育基础的、适应我国可持续发展需求的成教学科体系尚难建立。
(三)成教理论指导实践相对滞后
20年来,成人教育适应我国经济、科技、文化等的快速发展,培育了大批社会急需人才,做出了很大贡献。然而,就其发展看,也始终伴随着一股非理性潮流:逐“利”而动,随“热”而动。各地成教程度不同地存在办学目的商业化、办学方向随机化、办学行为短期化、办学模式普教化的问题。这些问题至今未能根除的要因之一,就在于成教理论研究对快速发展的成教实践规范不足,对我国国情决定的成教特殊规律揭示宣传不够,追踪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超前预测规划不足,因而对成人教育实践的理性引导不足。
成教理论研究的薄弱,不仅影响成人教育学科体系的建树完善,而且制约着我国成教事业的健康发展,制约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因此,剖析成教理论研究薄弱的原因,采取针对性举措促其发展,就十分必要且紧迫了。
二、成教理论研究薄弱探因
成人教育理论研究的薄弱是有其主观、客观诸方面原因的。
(一)成教理论研究自身实力不足
1.成教科研队伍数量不足。作为一门新兴学科,成人教育科研队伍数量与其他学科相比明显不足。其表现有三:一是专门研究机构名强实弱。从中央到地方,许多专门性成教科研机构名头不小,实际多则五六人,少则二三人,甚至唱“空城计”。二是成教科研团体有名无实。不少部委、省区的成教“理论研究会”、“协会”等,开会人头济济,科研笔头寥寥。三是成教办学主体很少有人潜心成教理论研究。据笔者从西北到东南,对近二百所普通高校(其中不乏全国知名重点高校)成教学院的了解,其专职管理队伍一般在10人左右,少的只有四五人,却拥有数千甚至近万人的办学规模,整年仅计划招生、教学组织、学生管理、毕业办证等就忙得晕头转向,哪有余力从事成教理论研究?
2.成教科研人员素质欠佳。成人教育是开放的系统,内涵丰富、外延广阔,又与社会经济、文化等各个层面保持密切联系,所以就其性质来说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新兴学科。我国成教理论专职科研人员大多来自相对封闭的普教系统,知识结构、研究领域、学术视野自然不能满足成教研究的需要;成教实际工作者大多来自普教管理人员,教师甚至是“产业开发能人”,理论水平、科研素质差距更大。
3.成教科研组织分散乏力。从国家看,虽然从“六五”期间就开设了成人教育科研课题,但数量极少又偏重于实用性研究。直到1997年,才启动了国家级重点社科课题“面向21世纪的中国成人教育发展研究”;地方政府除少数(上海、北京、天津等)能以明确的目标、清晰的思路组织成人教育理论研究外,大多数省、区并没有给成人教育理论研究以应有的重视。所以我国成教理论研究基本处于散兵游勇、各自为战的状态。
(二)成教理论研究外部环境欠佳
1.成教办学实践缺乏理论需求。迄今为止,我国成人教育并没有对成教理论指导产生强劲的需求。这也有三方面表现:一是办学方向受经济利益驱动而“跟着感觉走”,出现市场化、商业化、随机性甚至投机性,办学思想的偏误导致漠视理论指导;二是面对激烈竞争,“独立成校跑生存,普通高校忙创收”,争计划、拉生源、上规模、创经济效益成了成教办学的主要活动,办学行为的扭曲导致忽视理论指导;三是成教改革“雷声大、雨点小”,大多办学主体走的成教路、迈的普教步,普教教材照搬、教法照用、驾轻就熟、不费气力,办学方式的守旧导致轻视理论指导。
2.成教理论价值缺乏公正评价。近几年,虽然成人教育的独特性质、多种功能、与社会全面进步的互动关系已很少有人否认,人们也意识到普通教育已远远不能包含成人教育,但成人教育作为一门新兴学科的独立地位仍然得不到普遍承认,即使在教育界,对成人教育及其理论研究的轻视、偏见也并不罕见;成人教育不能自立科类,在大多政府部门的科研成果评价中,一般都由普教系列包评、代评,成教成果能否分得一杯羹,全靠他人发慈悲;基于同样原因,在评定技术职称时,大多成教工作者不得不另辟蹊径,否则,常会因成教科研成果得不到公正评价而被淘汰出局。
3.成教理论阵地倍受各种冲击。这些年,学术性刊物、教育类刊物都受到冲击,而成人教育理论刊物更是首当其冲,受损最甚。一是经济紧缩的冲击。教育投入的实际下降,迫使许多学校、图书馆缩订报刊,成教刊物首先蒙难。二是教育调整的冲击。院校合并,机构调整,首先拿成教科研、编辑、出版部门开刀。三是报刊整顿的冲击。目前成教刊物近千种,有国家统一刊号的不过二三十种,今后整顿中,恐怕绝大多数刊物在劫难逃。
三、加强成教理论研究的具体措施
要扭转成教理论研究“薄弱”的局面,至少应从四个方面着力:
(一)增大投入,加强成教理论研究队伍建设
一方面,各级政府、各级教育主管部门要从具体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角度入手,重视成人教育及其理论研究。要增大投入、设置机构、组织队伍、改变机制、明确任务,让成教科研多出成果、出好成果;成教办学主体也不能“只认钱不认理”,要给编制、经费、时间、资料,组织教职工专职、兼职从事成教理论研究,并以正确理论指导办学实践,增强自身办学理性。
另一方面,要重视专、兼职研究人员科研素质的不断提高,要督促在职学习,同时尽力提供脱岗进修机会、参加国内国际学术交流的机会,促使科研人员重组,优化自身的知识结构。同时,要不断培养高层次(硕士、博士等)年青科研人才,重点扶持学术带头人和中青年学术骨干,不断增强成人教育理论研究队伍的总体实力。
(二)科学组织,提高成教理论研究整体水平
各级政府、各级教育主管部门要从促进经济、科技、文化发展的长远目标着眼,确定成人教育科研课题,统筹规划、科学组织,为国家、为本地区提供通过成人教育开发人力资源,进而促进社会全面进步的、具体而切实可行的决策依据。
同时,各级成教科研机构、各成教办学主体甚至成教科研人员个人,也应该充分发挥能动性,进行纵向、横向“强强联合”,或跨地区、跨行业、跨专业的“互补协作”,就成人教育学科基本理论研究、应用理论研究的重大课题联合攻关,发挥群体优势,啃“硬骨头”,争取使我国成教理论研究早日从“出体会、出经验、出观点”的状态跃上“出思想、出理论、出学说”的档次。
(三)政策倾斜,给成教理论研究以强劲支持
各级政府、各有关主管部门、各级教育部门除了思想重视、增大投入之外,还要从政策上给成人教育理论研究以适当倾斜。笔者认为,当前最急需的政策支持应该有四方面:①承认成人教育的学科地位,承认成教理论研究的学术地位,公正评价成教理论研究成果的价值,在评奖、晋升职称等工作中给予公平对待;②在教育调整过程中,给成人教育理论研究的机构设置、人员编制、财政投入等以特别关注,千万不要让成人教育这门新兴学科的研究伤了元气、送了小命;③象支持其他学科学术著作出版一样,给确有见地的成人教育理论著述以出版支持;④在对鱼龙混杂的成教理论刊物进行客观评价的基础上,取缔劣刊,同时给真正有水准的刊物以统一刊号。对一些档次较高、侧重于基础研究的纯理论刊物,还应该提供适当的财政补助,这也是教育投入的合理部分。
成人教育理论研究的加强,是我国成人教育面向21世纪健康发展的要求,是我国通过人力资源开发谋求快速、可持续发展的急需。我国成教工作者、特别是成教理论工作者应该坚定信心、下苦功夫,使成人教育理论研究不断拓展、不断升华。
标签:成人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