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部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四川南充637300)
【摘要】手足口病是一种病毒性传染病,因为多发生于患者的手、足、口部位而得名。手足口病的患者多以学龄前(4周岁)儿童为主,发病初期患儿会表现出食欲不振,发低烧等症状。随着病情加重,手指、手背、脚掌、口腔等部位均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疱疹。手足口病患儿通常会在10天之内自愈,但是也有部分患儿病情会持续加重,伴发心肌炎、脑膜炎,严重者导致死亡。随着二胎政策全面放开,我国新生儿数量有了较大幅度的增加,医疗机构近年来接诊的手足口病患儿也连年递增,甚至引起局部小流行。探究小儿手足口病的有效预防和及时控制策略,即具有紧迫性又具有必要性。
【关键词】手足口病;临床表现;传播机制;防控策略
[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9)01-0272-01
0 引言
手足口病是一种全球性传染病,其中尤其以亚太地区发病率最高。自1981年国内发现首例手足口病以来,至今累计报告手足口病超过1800万例,手足口病以及成为危害我国儿童安全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由于手足口病具有发病急、危害重的特点,为了将损失降到最低,一方面是要做好事前预防,另一方面则是要及时就医。本文首先概述了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表现和传播机制,随后分别从预防和治疗两方面展开了简要分析。
1 临床表现
根本病情缓急程度不同,可以将患儿分为普通病例和重症病例两类。普通病例在发病初期表现为体温上升,患儿出现厌食症在,观察患儿口腔可以发现出现点状水泡。手、足、腿等部位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疱疹,初期疱疹为白色斑点,后期疱疹变大,内部可见白色液体。患病5-7天后可自行痊愈,疱疹消失后通常不会出现斑痕。重症病例发病急,大多在3天以内出现脑膜炎、肺水肿等症状,如果抢救不及时还会导致患儿死亡。即便抢救成功,后期也有较大概率出现后遗症。
2 流行病学
手足口病最早出现于欧洲一些国家,1981年上海报道第一例小儿手足口病,随后迅速蔓延,包括浙江、安徽等十几个省份均有小儿手足口病的确诊案例。2007-2008年,我国小儿手足口病大规模爆发,其中尤其以东南省份的农村地区发病率最高。随着国家在小儿手足口病防控方面投入力度的不断增加,该病近年来无大规模爆发情况,通常只在个别地区的学前教育机构有出现。发病时间集中在每年的4、5月份和11、12月份。
3 传播机制
3.1 传染源
手足口病致病因素较多,肠道病毒是常见的致病原因,以柯萨奇病毒A16型和肠道病毒71型最为多见。手足口病主要是手、足、口腔出现小疱疹或小溃疡,严重者可并发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炎等,甚至死亡。因此对于手足口病的传染预防控制至关重要。综合性传染预防及控制策略对于手足口病的治疗疗效显著。
3.2 传播途径
小儿手足口病的传播渠道多样,主要有以下几种:(1)飞沫传播。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患者本身就是病源,患者的唾液、咽喉分泌物等,都会携带手足口病的病毒,被其他健康幼儿接触后较大概率患病;(2)间接接触传播。患儿的粪便,以及接触或使用过的毛巾、玩具、衣物等,均可能携带手足口病的病毒,这些物品被其他幼儿接触后,间接传播了手足口病;(3)交叉传播。医院方面治疗患儿的器械,未经过严格消毒后继续使用,造成交叉感染。
4 防控策略
4.1 预防措施
学龄前儿童是主要的易感人群,要加大手足口病的宣传力度,通过各种方式进行宣传,使人们了解手足口病的相关常识,预防手足口病的措施以及对已患儿童的治疗方法、隔离措施,增强人们对手足口病的应对能力。手足口病传染性比较强,而且传播途径多种多样,因此一旦发现疑似患儿应立即上报疾控中心加以隔离控制早治疗,对患儿日常用品进行常规消毒处理。患儿由于年龄较小,无法准确表达自己的主观感受,需要家长及时发现患儿的不适症状尽快就医。
家长要做好家庭护理工作,例如每周至少打扫一次房屋,儿童的衣物需要定期进行高温消毒。切断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降低儿童患病概率;就本次研究结果看,每年的4、5、6三个月,是儿童手足口病的高发时期,3个月医疗机构收治的手足口病患儿占到了全年患儿的62.3%。家长在这3个月里,也要加强特别注意。
4.2 治疗措施
对于疑似或已经确定患小儿手足口病的儿童,应当及时送往当地的医疗机构。由医疗机构医护人员查看患儿病情,根据严重程度采取针对性治疗。主要的治疗方式分为三类,分别是居家治疗、留观查看和隔离。对于病情相对较轻,可以居家治疗的,医护人员应当向家属开展必要的教育,例如要保证室内环境卫生,每天上午8-9点和下午4-6点可以进行适当通风。儿童穿戴后的衣物、日常用品等,都要定期进行消毒,衣物要置于阳光下晾晒。如果有异常情况,应当及时送医,即便没有异常情况,一段时间后也要到医疗机构复查。
对于留观查看和隔离的手足口病患儿,首先工作人员要做好与患儿的沟通工作,尽量降低儿童对陌生环境的紧张、恐惧等不适心理。如果患儿有轻度发烧症状,要使用物力降温方法,非必要情况下不建议使用药物退烧。家属要配合医疗机构的工作人员要做好患儿个人卫生,饭前便后要洗手;如果患儿的手、足等部位已经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疱疹,要在疱疹破裂后及时涂抹钾蒙药液。包扎纱布时,胶带要避开破溃皮肤,避免挤压伤口。患儿饮食方面,要以易消化的流质食物为主,营养成分应以高蛋白为主。如果患儿口腔内有疱疹,进食困难,还需要静脉注射葡萄糖。
5 结语:
经过各地疾控机构的严格防控,近年来小儿手足口病的发病率有得到了有效控制。但是由于小儿手足口病对儿童健康危害严重,仍然需要引起家长的警惕。4岁以下儿童及每年的4-6月份,是小儿手足口病的高发时期。家长要做好预防措施,对于患病的儿童,要及时送往医疗机构就诊,采取综合性治疗措施,可以提高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孙业美,朱育红.手足口病流行病学以及与气候因素的相关性[C]//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13气候环境变化与人体健康.2015.
[2]范庆华,宋庆利,王玲,等.大连市金州新区2008-2012年手足口病疫情分析与防控策略探讨[J].疾病监测与控制,2014,8(2):101-102.
论文作者:赵巍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9年1月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1
标签:手足论文; 患儿论文; 小儿论文; 疱疹论文; 儿童论文; 医疗机构论文; 防控论文; 《医师在线》2019年1月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