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从深刻认识教育信息化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出发,从对领导力、校长及其领导力、信息化领导力着手提出了中小学校长信息化领导力的概念,并对中小学校长信息化领导力的组成结构及内涵做了简单分析,最后指出中小学校长的信息化领导力对促进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具有关键性的作用。
关键词:信息化领导力 结构 内涵
近年来,移动互联、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微课程、人工智能、智慧教育等众多新技术、概念的产生和快速应用,已经给整个人类的生产、生活、学习、教育等带来了巨大而深刻的变革。基于信息化的应用发展极其迅速,短短一天“双11” 全国实现网络零售额2539.7亿元,仅“天猫”平台就创造了1682亿的销售神话。信息化已成为我国社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因子,深刻影响着人们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方式。信息时代的今天,教育领域的教学模式正面临着现代信息化手段的强力冲击,学校传统的教学模式正面临着变革,我国很多学校开展了大量的教学模式探索与创新,形成了如在线课堂模式、“翻转课堂”模式、智慧课堂模式等,这些模式都是基于信息技术,利用平板设备和大数据技术对学生学习状况实时收集并能及时反馈的课堂教学模式。学校教育如何面对新的技术,中小学校长如何在这一轮的新技术支撑下,带领全体师生实现育人目标,需要我们每一位中小学校长去研究与思考。
一、深刻认识教育信息化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把“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纳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并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促进“四化”同步发展。特别把“信息化”加进来,充分反映了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信息化建设的意义更加重大。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大力促进教育公平,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的具体要求。《“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指出:信息化代表新的生产力和新的发展方向,已经成为引领创新和驱动转型的先导力量。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又强调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确保到2020年我国信息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战略能力有大的提升;要善于运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开展工作。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信息化工作,党的十八大之后,成立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通过完善顶层设计和决策体系,加强统筹协调,作出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大数据战略、“互联网+”行动等一系列重大决策,把网络安全和信息化上升到国家战略,表明了国家推进信息化建设的决心和意志,开启了信息化发展新征程。显然,信息化已不再只是一种手段,而是已经成为各项事业发展的目标和路径。教育信息化是我们国家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战略重点,更是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深刻变革、教育改革发展不可或缺的支撑力和推动力。信息化进入“互联网+”时代的今天,信息技术正如一股洪流以不可逆转之势加速向各级各类教育的各个层面渗透,影响甚至决定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走向,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
二、中小学校长信息化领导力
每年定期发布的地平线报告,已成为全球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风向标。2017年的报告首次提到了“领导的作用”。显然,在教育信息化以及迎接新技术方面,学校领导的重视很关键。教育部副部长杜占元在2017年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要坚持把转变观念和培训提高作为推动工作的重要抓手。提升干部、校长、教师三支队伍的信息素养,是推进教育信息化的重要一环。”在学校,技术的应用教师是关键,技术的推广校长是关键。提高中小学校长的信息化领导力是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当务之急。
1.领导力。领导力是外来词,在英文中叫“Leadership”。Leadership从英语词根上说,leith是“向前、朝前(to go forth)的意思”。因此,leadership的本来意义是敢于向前、突破限制。鉴于本文研究的观点,本文选用中国科学院“科技领导力”研究课题组关于领导力的定义:领导力是领导者(校长)在特定的情境(学校)中吸引和影响被领导者(师生)与利益相关者(家长等)并持续实现群体或组织目标的能力。
2.校长及其领导力。校长是国家教育行政部门或其他办学机构管理部门任命的学校行政负责人,校长综理全校的校务,对外代表学校,对内主持校务。
中小学校长领导力目前还没有一个严格统一的定义,不同的学者、专家从不同的角度对校长领导力做了各自不尽相同的描述,其共性主要是:
(1) 校长领导力不是单一能力,而是综合能力。
(2)校长领导力的对象主要是学校的教师、学生和利益相关者(家长等)。
(3)校长领导力既是校长个人的素质和能力,也与学校管理团队相关。
(4)校长领导力是围绕学校具体的办学目标展开的。
综上,我把校长领导力描述为:校长领导力是校长在引领学校发展过程中,吸引和影响全校广大师生和利益相关者(以家长为代表)追随其持续实现学校办学目标和愿景的能力。
3.校长信息化领导力。信息化领导力,亦称教育信息化领导力或教育技术领导力等。关于信息化领导力概念与内涵的研究至今还没有一个标准统一的定义。我国对信息化领导力概念的界定主要有以下二种代表性观点:
一是把校长的信息化领导力看作是一个过程。具有代表性的描述为: “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指具备一定信息素养的校长,以信息化环境中的决策能力、组织能力、执行能力、评价能力及沟通能力等带领全校师生员工实现学校信息化的过程”。这些研究者认为领导力是某一个体影响带动一组个体(群体)实现特定目标的过程。校长信息化领导力则是指校长通过一系列的规划、政策、策略以及日常的相关行为,让全校师生员工认同这个目标,共同努力,并最终实现学校信息化的过程。
二是把校长的信息化领导力认为是一种能力。具有代表性的描述为:“校长信息化领导力就是校长或学校管理者在推进学校教育信息化过程中,能够规划、建设信息化发展愿景,并能影响和带领全体师生员工共同实现这个愿景的能力与智慧”。这些研究者认为领导力是领导者具备的某些能力,正是这些能力使他们成为卓越的领导者。
我个人认为领导力既是一种过程,又是一种能力,是过程中的能力,是领导者在完成组织目标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各种能力总和。所以,本文认同孙祯祥对校长信息化领导力的界定:“校长信息化领导力就是校长或学校管理者在推进学校教育信息化过程中,能够规划、建设信息化发展愿景,并能影响和带领全体师生员工共同实现这个愿景的能力与智慧”。基于此,借鉴不同专家学者的定义,我把校长的信息化领导力描述为: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是指校长在推进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过程(规划设计、组织实施、评价推动)中,引领并协同全校师生员工和利益相关者(以家长为代表)追随其持续实现这个愿景和办学目标的能力。
三、中小学校长信息化领导力的结构
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涉及了意识、态度、素养、能力、文化等多个方面。但校长信息化领导力中比较基础的和重要的因素是校长自身所具备的信息素养,只有具备一定信息素养的校长才可能在学校的具体办法过程中成为学校信息化发展的领导者,校长的信息化专业职责也是建立在校长个人所具备的信息素养的基础上的。而且,无论是把校长信息化领导力划分为几个部分,其核心能力只有三个,即学校信息化的组织规划、实施应用以及评价管理。基于基层学校发展的现实和与本文研究的契合度,我认为谢忠新等人在进行校长信息化领导力评价指标的研究中,将校长的信息化领导力分为“校长的信息意识与信息技术能力、信息化决策与规划能力、信息化组织与管理能力、信息化评价与发展能力等四个方面”较为合理。
综合上述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基于《中小学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标准(试行)》(以下简称《领导力标准》),我把校长的信息化领导力结构概括为二部分:校长的信息素养和信息化专业职责,即:校长的信息化领导力=校长的信息素养+信息化专业职责,其中校长的信息素养又由校长本人的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构成。在校长个人的信息素养中,信息意识是导引,信息知识是基础,信息能力是核心,信息道德是保证。信息化专业职责又由规划设计、组织实施、评价推动三部分组成。其中,信息素养是前提、信息专业职责是关键。
四、中小学校长信息化领导力的内涵
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是指校长在推进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过程中,引领并协同全校师生员工和利益相关者追随其持续实现这个愿景和办学目标的能力。
1.信息素养是校长信息化领导力的基础。信息素养(Information Literacy)这一词引用最广泛的是美国图书馆协会提出的的概念:“具有信息素养的人必须在需要时能够识别、查找、评价和有效的使用信息。”《中小学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标准(试行)》指出:校长要遵守国家相关信息技术应用的法律法规,规范信息技术应用行为(信息道德);具备基本的信息素养,能利用互联网实现自主学习、终身学习(信息知识和能力);关注信息技术发展趋势(信息意识),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所以信息素养是信息化领导力构成的应有之意,也是一位校长具有信息化领导力的基础。
2.信息化专业职责是校长信息化领导力的核心。“校长是履行学校领导与管理工作职责的专业人员。”理应有其专业职责,《中小学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标准(试行)》中对校长的信息化专业职责作了明确的规定:校长的信息化专业职责包括规划设计(核心要求5条)、组织实施(核心要求7条)、评价推动(核心要求4条)三方面,并进一步指出,中小学校长要增强提升信息化领导力的自觉性,主动参加培训研修,不断提升信息素养,创造性地规划设计、组织实施和评价推动学校信息化工作,与时俱进地引领学校信息化发展,成为符合信息化时代要求的学校领导者。
3.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是在办学实践过程中表现出的能力。校长是学校信息化工作的带头人和践行者。所以,校长的信息领导力一定是校长带领学校一班人在推进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引领、协同、创新等的综合能力,即过程化的能力这一属性。
当前,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在着手布局信息化,力图抢占未来发展的战略制高点。信息化能力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谁在信息化潮流中落伍,谁就会被时代所淘汰。教育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的基础,学校信息化是教育信息化的前提,校长作为学校的“一把手”,在统筹规划、因地制宜制定学校的信息化建设和发展规划,切实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学校发展和教育教学改革等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信息化领导力对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具有关键性影响。做为中小学校长,我们必须增强紧迫感责任感,把教育信息化作为国家信息化的战略重点优先在自己的学校部署落实,适应教育规划纲要全面实施的节奏和步伐,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推动教育事业跨越式发展。
参考文献
[1]《关于印发教育部副部长杜占元在2017年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上讲话的通知》(教技司〔2017〕157 号).教育部科学技术司,2017年5月5日。
[2]教育大辞典:第一卷[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第235页。
[3]殷建华 校长提升信息化领导力的几个关键[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9,(22),14-16。
[4]孙祯祥 校长信息化领导力的构成与模型[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0,(2),3-7。
[5]谢忠新 张际平 基于系统视角的校长信息化领导力评价指标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09,(4),73-77。
[6]教育部关于印发《义务教育学校校长专业标准》的通知.教师[2013]3号,2013年2月4日。
论文作者:贾建平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8年第3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11
标签:校长论文; 领导力论文; 学校论文; 能力论文; 信息论文; 中小学论文; 教育信息化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8年第32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