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生态水利工程的建设措施论文_漆仲江

浅析生态水利工程的建设措施论文_漆仲江

甘肃省定西市渭源县水务局 甘肃省 748200

摘要:随着当前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国家建设事业也随之取得了迅猛发展,科学技术的成果转化率不断提高,这也就对生态水利工程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在以往传统的水利工程建设中,往往对水利工程的经济效益和地区性需求的考虑较多,而对生态影响和生态效益的均衡发展理解较为片面,这就导致了水利工程辐射区的生态环境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产生了消极的影响,例如水污染、水资源减少等。随着当前人们对生态环境重要性的认知程度不断提高,整个社会对水利工程的生态性要求也在逐步提高,这就要求我们在生态水利工程的合理规划设计方法做到科学性与经济效益的结合,保证工程区生态环境和水资源开发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水利工程;生态水利;规划设计;策略研究

引言

从古至今,水利工程都在造福人类,因为水利工程的存在洪涝灾害不会再成为毁灭性的灾害。人们似乎已经对水的控制达到了一个高度,无论什么样的流域,只要出现问题就可以治理。但是近些年一些已经为人们服务了几十年,几百年的水利工程似乎不愿再为人们工作了,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人们发现在水利工程造福人类的同时也留下了祸根。以前人们对河流的认知仅仅是水,现在在治理河流的时候考虑的也主要是水的因素。但当人们发现众多的河流中也存在着和人类社会一样的生态系统时,许多的水利工事已经因为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系统给我们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失。

1生态水利工程建设的原则

建设生态水利工程不仅仅要在水利工程建设前的规划阶段坚持生态水利的理念,而且要将生态水利的理念融入生态工程建设的每个环节中去,做到合理有效开发和尊重顺应自然的有机统一。比如在水利工程建设的过程中,要优先考虑采用环保节能的新型技术措施或者物质材料。在实施河道岸坡的防护工程时,要采用有利于流域周边植物生长的无污染、透水型材料来防护河道的岸坡。也可以就地取材,利用当地常见的喜水性植物来保护河道的岸坡,这样不仅能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同时也能提升河道岸坡的绿化面积,净化河岸空气。在河道的疏导和整治的过程中,要尽可能地避免河道的折线型和直线型设计,尊重和保留河道的蜿蜒性或散乱分布的天然形态。对于不得不进行的对河流形态进行微调的工程项目要谨慎对待,抽调专业的技术人员对其进行严密论证,形成可行性的报告,报告中要包含对工程可能产生的后果的预测及应采取的应对措施等相关内容。在流域的改建过程中要遵循能宽则宽的原则,采取堤防后退等技术措施,确保留有足够宽度的河漫滩,增加河水流向的连通性,提升最大过水量,这样可以预防洪水侵袭和保证流域周边动植物有足够的生息繁衍之地。在工程建成后评价阶段,要建立起完善水利工程生态影响的评价体系,细化工程项目对流域内各种生态影响问题的量化评估标准,并且要及时组织对环境的跟踪检测和评价,对于环境有不利影响的环节要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整治和改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生态水利工程规划设计策略中的一些问题

2.1生态水利工程规划设计不能适应实际情况

我国在地理方面具有地域辽阔的特征,纵深较大,地域分布的差异性极为明显。而不同地区因为地形地貌、地质结构、生态环境等的不同对生态水利工程的要求也有倾向性变化,这就要求设计人员在生态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中能够考虑到所在地区的实际情况,对具体问题做出具体分析,设计出符合标准、适应地区要求的水利工程。但是从当前我国生态水利工程的总体规划设计情况来看,很多工程还存在着盲目性和漏洞较多的情况,甚至一些地区的生态水利工程连质量标准的要求都很难达到。

2.2生态环境设计目标不够明确,缺乏生态设计人才

我国的经济建设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一直很快,近年来才开始向“又快又稳”和可持续发展转变。这一基本国情也导致了在生态水利工程建设方面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认知较晚,生态环境设计目标不够明确,大量水利工程不能很好的适应当地情况和生态环境的总体要求,生态环境保护人才和工程规划设计人才的结合也相对较晚。同时,在当前的教育背景和行业发展中,生态工程建设的规划设计人才仍然处于紧缺状态,需要加大培养力度。一些地区的设计人员只考虑技术上的大体要求,却对实际施工情况不甚了解,使水利工程不能适应建设地区的地质地貌、环境保护要求,这就会导致规划设计的失误。有研究表明,我国当前的生态水利工程规划设计总体还处于较为一般的水平,其生态环境效果也不够明显。

3生态水利工程合理规划设计的策略

3.1做好水利工程和生态环境相结合

施工单位应做好水利工程和生态环境相结合的工作,遵循人和自然和谐发展原则,妥善处理自然环境保护、水利工程建设和人类社会发展之间关系,注重生态水利工程的建设,在保证生态环境不受破坏的前提下,促进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形成互惠共赢的局面。同时,在水利工程的建设中,秉承科学发展的观念,积极落实环境保护措施,从水利工程的施工管理和安全生产,到工程竣工的环境修复等各个环节都要将生态环境保护作为工作开展的首位,真正实现水利工程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2综合运用施工资源

由于水利工程建设周期长、需要很多的人力物力资源,应注意综合运用施工资源,这样既可以避免施工资源的浪费,节约水利工程施工成本,又可以避免施工资源废弃后对生态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例如在水利工程施工中,施工单位可以多使用可循环再生的施工材料,借助施工材料的循环利用,降低水利工程的施工成本。对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垃圾,施工单位如果采取妥善的处理措施,就可以变废为宝,实现提高经济效益和保护环境的目的。例如在水利工程的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可以将产生的废渣去填充沟地或者用无毒废水用于施工现场的除尘工作,这些措施既可以避免施工产生废弃物污染环境,又可以发挥其作用与价值,有效降低工程造价。

3.3注意治理河道与土地绿化

随着水利工程运营,河道的水流量和宽度将会不断加大,可能使土壤出现沼泽化与盐碱化影响水质质量,所以水利部门可做好治理河道与土地绿化工作。一方面,水利部门可以在水中栽种金鱼藻和黑藻等水生植物,减少水中有害元素的含量;或者放入水生动物,防止河道中浮游生物和腐烂物质过多,保持生态链的平衡,提高水库水资源的质量。另一方面,水利部门可以对水库周围土地进行绿化,例如在水利工程的上游栽种柳树等植物,这样既可以防止水流冲刷侵蚀土地,造成山体滑坡或者泥石流等灾害又可以控制河水的含沙量,避免土地沙化或者盐碱化,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

结语

管理部门既要认识到其在防止旱涝灾害和保障生产生活用水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也要认识到其对水文环境、土壤、气候和森林植被等生态环境方面造成的不利影响,采取有效建设和管理措施,将不利影响降至最低。同时,施工单位在建设生态水利工程中,可平衡好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注重两者的协调发展,贯彻落实环境保护的各项措施,保证水利工程建设的稳定可持续发展,为社会群众创造和谐的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赵静.生态水利工程设计若干问题的探讨[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6(6):5-6.

[2]陈铭.生态水利工程设计若干问题的探讨[J].河北水利,2016(5):43.

[3]林献伟.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生态水利工程建设[J]. 科技展望,2014,11:38.

论文作者:漆仲江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细部》2018年第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19

标签:;  ;  ;  ;  ;  ;  ;  ;  

浅析生态水利工程的建设措施论文_漆仲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