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态免疫营养剂应用于危重病人营养支持的理论(论文文献综述)
亚洲急危重症协会中国腹腔重症协作组[1](2021)在《重症病人胃肠功能障碍肠内营养专家共识(2021版)》文中提出重症病人早期肠内营养至关重要, 然而其临床实践仍充满挑战。中国腹腔重症协作组9家医院25位专家, 针对重症病人胃肠功能障碍的病因及评估、早期肠内营养实施策略, 以及各种临床实践中的具体方案进行讨论, 并提出18项临床最为关注的问题, 综合循证医学证据及临床经验, 最终制订该共识, 旨在为临床医师提供参考及指导, 以期改善病人预后。
林婧然[2](2021)在《健脾化湿法联合肠内营养改善克罗恩病患者营养状况的临床观察》文中认为目的 本课题通过研究健脾化湿法联合肠内营养改善克罗恩病营养状况的疗效,为其提高患者营养状态、缓解炎症状态、提高生活质量提供循证依据。方法 通过收集在江苏省中医院门诊及住院部就诊的符合纳入标准的70例克罗恩病患者,随机分为健脾化湿法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5例,在治疗前记录患者的体重、BMI、炎症指标ESR、CRP、FC,营养指标ALB、PA、RBP、HGB,通过NRS2002及NRI评估其营养风险;两组根据西医规范治疗后,对照组予以肠内营养剂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基础上给予健脾化湿方药;治疗8周后评估相关检查指标及营养风险,统计分析,评估治疗效果。结果 1.体重及BMI:治疗后,治疗组体重平均为56.17±7.58kg,对照组平均为54.97±8.99kg;治疗组BMI平均为19.69±1.77,对照组平均为18.94±2.10,两组患者体重及BMI较治疗前均有升高(p<0.05),且治疗组在改善患者体重及BMI方面疗效更优(p<0.05)。2.疾病活动指数CDAI:治疗后,治疗组CDAI值中位数为175(148.00,220.25),其中有11例进入缓解期,缓解率为31.4%;对照组平均为179.5(149.25,224.5),对照组有9例进入缓解期,缓解率为25.7%,两组患者的疾病活动度较治疗前均有缓解,且治疗组缓解疾病的疗效更优(p<0.05)。3.炎症指标:治疗后,治疗组ESR中位数为13(4,24)mm/h,对照组ESR中位数为24(13,39);治疗组CRP中位数为3.97(1.7,8.87)mg/L,对照组CRP中位数为8.6(2.35,16.7)mg/L,治疗组FC值中位数为273.5(118.53,618.38)μg/g,对照组 FC 值中位数为 737.4(161.75,1115.3)μg/g;两组患者的 ESR、CRP、FC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p<0.05),可得出治疗组在控制炎症方面的治疗效果更佳(p<0.05)。4.血清学营养指标:治疗后,治疗组ALB平均为41.96±4.18μg/g,对照组ALB平均为41.22±3.76g/L;治疗组PA值平均为189±63.42mg/L,对照组PA值平均为154.89±48.75mg/L;治疗组RBP值平均为33.06±10.5mg/L,对照组RBP值平均为31.49±8.84mg/L,两组患者的ALB、PA、RBP、HGB均有明显升高,且治疗组在营养指标方面改善更佳(p<0.05);而两组间组间HGB改善无差异(p>0.05)。5.营养风险评分:治疗后两组患者的NRS2002评分及NRI评分均有提高(P<0.05),治疗组NRI为101.85(96.39),对照组NRI中位数为99.33(93.55,104.39),且治疗组在营养风险评分方面提高更明显(p<0.05)。6.中医症状积分:治疗后,两组组间比较显示,腹痛、脘腹胀满、腹泻便溏或有粘液便、肢体困倦单项症状积分及中医症状总积分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可以更有效地改善腹痛、脘腹胀满、腹泻便溏或有粘液便、肢体困倦症状,且能缓解整体症状。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为9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8%,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健脾化湿法联合肠内营养在改善克罗恩病患者的营养状况、控制炎症、缓解症状方面优于仅使用肠内营养剂的对照组。
王文毓[3](2020)在《加味桂附理中汤防治急性脑梗死患者肠内喂养不耐受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指明目的:使用“加味桂附理中汤”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肠内喂养不耐受,通过观察和分析症状改善情况,探讨中医药辨治急性脑梗死患者肠内喂养不耐受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的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除基础治疗外,治疗组予以肠内营养剂与口服中药“加味桂附理中汤”免煎剂;对照组予以肠内营养剂和与口服中药口感颜色包装相同的安慰剂。疗程3周,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EFI评分、营养指标、不耐受症状发生天数、喂养合格天数、不耐受发生率、安全性指标等,应用SPSS2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EFI评分评价:两组间对比,治疗第1天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及3周后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明显,疗效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不耐受症状发生天数评价:两组间对比腹泻、便秘发生天数,治疗组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对比呕吐发生天数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3)喂养合格天数评价:两组间对比喂养合格天数,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1)。(4)NRS2002评分评价:两组组内对比治疗后均较前有所好转,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间对比,治疗组改善情况较对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营养指标评价:两组BMI组内对比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有所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内比较治疗前后ALB、PAB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ALB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AB组间比较治疗组较对照组升高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安全性指标:治疗前后两组的血常规、肝肾功能等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整个研究过程无不良反应及不良事件发生。研究结论:“加味桂附理中汤”在降低患者不耐受发生率、减少患者不耐受症状发生天数,增加患者喂养合格天数方面作用明显。同时,本研究证实使用中药“加味桂附理中汤”配合肠内营养剂与使用肠内营养剂加安慰剂相比,疗效具有明显优势,值得临床深入研究。
刘昌,董妍妍,李泽雨,张靖垚[4](2019)在《腹腔感染营养支持治疗中肠道菌群的潜在靶点作用及临床意义》文中研究表明腹腔感染是临床常见的疾病类型,是一类疾病的统称。严重的腹腔感染会导致脓毒症,继发器官功能障碍,威胁患者的生命。腹腔感染患者处于高分解代谢反应状态,常并发胃肠功能障碍,表现为肠黏膜屏障功能受损、肠道内菌群调节失控、营养物质不断丢失,机体处于营养不良的状况,抵抗力下降,进而加重疾病进展。肠道微生态是人体最大、最复杂的生态系统,在诸多细菌共存的情况下,不同菌群之间的协同及拮抗作用维系着消化道微生态的平衡。腹腔感染状态下肠道内菌群及营养状况有其特殊性。理解腹腔感染状态下肠道菌群异常的机制,进行合理有效的营养支持治疗对改善腹腔感染患者预后至关重要。
郭晓冬[5](2019)在《泸州肥儿粉?行早期滋养性肠内营养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炎症反应及肠道免疫屏障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大鼠进行早期滋养性肠内营养,检测大鼠相关炎症因子水平及肠道免疫屏障指标的变化,探讨泸州肥儿粉(?)行早期滋养性肠内营养对SAP大鼠炎症反应及肠道免疫屏障的改善作用。方法:将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自由进食(SO+Normal组)、SAP模型组+完全胃肠外营养(SAP+TPN组)、SAP模型组+能全力(?)滋养性肠内营养(SAP+TPF组)及SAP模型组+泸州肥儿粉(?)滋养性肠内营养(SAP+LZ-FP组)。SO+Normal组大鼠在开腹后轻翻胰腺后关腹,术后12小时开始自由进食。通过5%牛磺胆酸钠逆行注入胆胰管的方法建立SAP大鼠模型,并经胃造口后行胃空肠置管建立肠内营养途经,通过右侧颈外静脉置管建立肠外营养途经。造模后12小时,SAP+TPN组仅通过右侧颈外静脉置管泵入肠外营养液进行完全胃肠外营养,不给予肠内营养。SAP+TPF组、SAP+LZ-FP组分别给予能全力(?)、泸州肥儿粉(?)进行早期滋养性肠内营养,同时经右侧颈外静脉置管泵入肠外营养液进行补充性肠外营养。营养支持进行6天,在第7天处死大鼠并取材。HE染色后在光镜下观察回肠及胰腺组织病理学改变并做病理评分;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TNF-α、IL-1β、IL-6水平;运用qRT-PCR分别检测胰腺及回肠组织中TNF-α、IL-1β、IL-6 mRNA的相对表达;免疫组化法检测末端回肠sIgA的表达水平和派尔集合淋巴结的MAdCAM-1分子、CD4+细胞、CD8+细胞的表达水平;试管显色基质法检测血浆内毒素水平。结果:①SAP造模的大鼠存活率明显低于SO+Normal组,SAP+TPF组、SAP+LZ-FP组大鼠存活率高于SAP+TPN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SAP+TPF与SAP+LZ-FP组大鼠存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SAP+TPF组、SAP+LZ-FP组大鼠胰腺及回肠组织的病理损害较SAP+TPN组有所减轻,病理评分明显低于SAP+TPN组(P<0.05)。SAP+TPF与SAP+LZ-FP组大鼠的胰腺及回肠病理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行SAP造模的大鼠血清TNF-α、IL-1β及IL-6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SAP+TPN组大鼠血清TNF-α、IL-1β、IL-6水平分别为(384.2±2.87)、(57.80±0.36)、(155.0 土 1.72),均明显高于 SO+Normal组(P<0.05)。SAP+TPF、SAP+LZ-FP 组大鼠血清 TNF-α、IL-1β及 IL-6水平较SAP+TPN组明显降低(P<0.05)。SAP+TPF与SAP+LZ-FP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大鼠胰腺及回肠组织中TNF-α、IL-1β及IL-6 mRNA表达与血清TNF-α、IL-lβ及IL-6水平的变化趋势相符。④SAP+TPN组大鼠血浆内毒素水平为(3.05±0.49),明显高于SO+Normal组(P<0.05)。SAP+TPF和SAP+LZ-FP组血浆内毒素水平分别为(0.39 ±0.20)和(0.93±0.50),较 SAP+TPN 组明显降低(P<0.05)。SAP+TPF和SAP+LZ-FP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⑤SAP+TPN组大鼠MAdCAM-1分子、CD4+细胞、CD8+细胞及sIgA的表达水平较SO+Normal组明显下降(P<0.05)。SAP+TPF组、SAP+LZ-FP组大鼠MAdCAM-1分子、CD4+细胞、CD8+细胞及sIgA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SAP+TPN组(P<0.05)。SAP+TPF组与SAP+LZ-FP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在SAP早期行滋养性肠内营养是安全的,但并不能提高SAP大鼠的存活率。②早期滋养性肠内营养能改善SAP大鼠局部及全身炎症反应,减轻胰腺和回肠的病理损伤。③早期滋养性肠内营养能够改善SAP大鼠肠道免疫屏障,并降低肠道通透性,减少内毒素移位。④与能全力(?)相比,泸州肥儿粉(?)行早期滋养性肠内营养同样能够有效改善SAP大鼠炎症反应及肠道免疫屏障。⑤本实验为泸州肥儿粉(?)作为肠内营养制剂应用于临床SAP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提供了理论依据,但仍需进一步的临床研究来证实其安全性和有效性。
李卓隽[6](2019)在《含膳食纤维肠内营养剂对脓毒症患者肠道保护作用的效果观察》文中指出目的 通过临床随机对照实验,探讨重症医学科脓毒症患者早期应用含膳食纤维肠内营养剂对患者肠道的保护作用。方法 以我院重症医学科2016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给予肠内营养的脓毒症11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抽签分组,分为膳食纤维组67例与非膳食纤维组51例,对所有患者全部给予原发病治疗、抗感染以及脏器功能支持等基础治疗。膳食纤维组患者肠内营养剂中添加膳食纤维成分,非膳食纤维组患者仅单纯给予肠内营养剂,二组持续治疗7天。观察治疗前后APACHE II评分、腹围、腹腔压力、肠鸣音、血清D-乳酸、二胺氧化酶值、TNF-α与IL-6以及降钙素原值等变化情况;治疗后患者腹泻发生率、MODS发生率以及ICU住院时间。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所有数据结果进行统计分析,P<0.05说明有统计学差异。结果 1基础资料的比较:两组的性别、年龄、体重以及基础疾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具有可比性。2临床病情及体征的比较:与开通肠内营养剂时相比,给予肠内营养剂治疗第7天,非膳食纤维组APACHE II评分(23.47±2.41vs.22.69±2.46分)与腹腔内压力(15.81±1.74 vs.13.30±1.78 cmH2O)均显着下降(P<0.05),肠鸣音次数显着增加(1.35±0.80 vs.3.35±1.42次/分钟)(P<0.05);同样,膳食纤维组APACHE II评分(23.51±2.22 vs.19.22±2.81分)与腹腔内压力(15.25±1.62 vs.11.87±1.51cmH2O)也均显着下降(P<0.05)。同时肠鸣音次数显着增加(1.31±0.76 vs.4.50±1.45次/分钟)(P<0.05);在第7天时,与非膳食纤维组相比,膳食纤维组APACHE II评分(22.69±2.46 vs.19.22±2.81分)与腹腔内压力(13.30±1.78 vs.11.87±1.51 cmH2O)均显着下降(P<0.05);肠鸣音次数显着增加(3.35±1.42 vs.4.50±1.45次/分钟)(P<0.05)。3实验室血清学比较:与开通肠内营养剂时相比,给予肠内营养剂治疗第7天时,其中非膳食纤维组D-乳酸(23.84±2.77 vs.20.00±3.45 ng/L)、二胺氧化酶(81.06±12.73 vs.57.72±10.84 mIU/ml)、降钙素原(6.95±1.29 vs.1.51±0.27 ug/L)、TNF-α(38.34±3.12 vs.15.04±2.29 ng/L)、IL-6(148.77±11.26 vs.70.31±7.64 ng/L)水平均显着下降(P<0.05);膳食纤维组D-乳酸(23.51±2.36 vs.17.97±2.99 ng/L)、二胺氧化酶(80.51±11.97 vs.44.83±7.48 mIU/ml)、降钙素原(6.84±1.15 vs.1.40±0.26 ug/L)、TNF-α(38.07±3.08 vs.12.84±2.19 ng/L)、IL-6(149.61±9.72 vs.63.46±7.39 ng/L)水平也均显着下降(P<0.05);在开通肠内营养第7天时,与非膳食纤维组相比,膳食纤维组D-乳酸(20.00±3.45 vs.17.97±2.99 ng/L)、二胺氧化酶(57.72±10.84 vs.44.83±7.48 mIU/ml)、TNF-α(15.04±2.29 vs.12.84±2.19 ng/L)、IL-6(70.31±7.64 vs.63.46±7.39 ng/L)水平均显着降低(P<0.05)。4临床疗效结果比较:给予肠内营养治疗第7天,与非膳食纤维组比较,膳食纤维组患者腹泻发生率(χ2=4.67,P=0.031)。结论 1含膳食纤维肠内营养制剂在保护脓毒症患者胃肠道功能恢复、抑制肠道内炎症反应、降低并发症方面疗效优于非膳食纤维的肠内营养制剂。2脓毒症患者应用添加膳食纤维肠内营养剂可以保护肠道屏障功能,调整肠道内生物菌群微环境的平衡,减轻肠道及全身炎症反应,降低腹泻率。表15个;参88篇。
张迎迎[7](2017)在《不同营养素的肠内营养配方对大鼠IPAA术后恢复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研究添加不同营养素的肠内营养支持方式对大鼠全结直肠切除回肠贮袋肛管吻合术(ileal pouch anal anastomosis,IPAA)后恢复状况及回肠贮袋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为临床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患者IPAA术后的营养支持提供实验研究依据。方法:将体重在320-350g范围内的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随机分为4组(n=8),分别为对照组,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组,肠内营养+免疫营养剂组即免疫营养(Enteral Nutrition+Immune agents,NI)组,肠内营养+益生菌组即微生态营养(Enteral Nutrition+Probiotics,NP)组,利用显微外科的操作技术对大鼠进行手术,建立大鼠IPAA手术术后模型。术后前两天,所有大鼠均给予葡萄糖氯化钠溶液自由饮用。于术后第3天起给予对照组大鼠正常鼠粮饲养,肠内营养组大鼠给予百普素喂养,免疫营养组大鼠给予百普素+谷氨酰胺喂养,微生态营养组大鼠给予百普素+嗜酸乳杆菌喂养,观察并且记录大鼠的一般情况(精神状态,活动度及毛发,首次排便时间,粪便性状)、体重变化等,其中采用Bristol粪便评分对大鼠粪便性状进行评分。于术后第30天时,留取血标本,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大鼠血清总蛋白(Toatal Protein,TP)、白蛋白(Albumin,ALB)、前白蛋白(Prealbumin,PA)、转铁蛋白(Transferrin,TF)水平的变化;留取便标本,采用粪便快速涂片法检测大鼠粪便菌群的变化;留取大鼠回肠贮袋标本组织,HE染色法观察大鼠贮袋黏膜形态的变化并进行组织病理学评分,免疫组化方法测定各组大鼠贮袋黏膜组织中机械屏障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蛋白的表达水平。使用spss19.0软件分析结果数据,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进行描述。进行统计学分析时,正态分布资料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之后各组之间两两比较,采用LSD法。结果:1.大鼠的一般状况(1)精神状态、活动度及毛发:对照组、EN组、NI组、NP组四组大鼠精神状态均良好好,反应较灵敏,毛发有光泽;(2)首次排便时间:四组大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粪便性状:EN组、xNI组、NP组大鼠粪便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EN组、NI组、NP组三组大鼠粪便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大鼠的营养状况(1)术前,4组大鼠体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大鼠的体重均出现短期的下降,四组比较,EN、NI组、NP组大鼠体重降至最低水平所用的时间及下降的幅度均小于对照组大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EN、NI组和NP组相比,后两组所用时间及下降的幅度均小于E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N、NI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0天时,EN组、NI组和NP组大鼠体重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657,P<0.01),NI组和NP组大鼠体重均高于EN组大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I组和NP组大鼠体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血检测结果显示:术后,EN组、NI组、NP组三组大鼠血清TP水平、PA水平、ALB水平及TF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大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NI组、NP组两组大鼠血清TP水平、PA水平、ALB水平及TF水平高于EN组大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I组、NP组两组大鼠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大鼠的回肠贮袋粘膜屏障功能(1)粪便菌群分布检测结果显示:对照组大鼠粪便菌群分布:粪便细菌数较正常范围减少,革兰阳性杆菌显着减少,革兰阴性杆菌显着增加,革兰氏阳性球菌占比正常;EN组、NI组大鼠粪便菌群分布:粪便细菌数较正常范围略减少,革兰阳性杆菌略减少,革兰阴性杆菌略增加,革兰氏阳性球菌占比正常;NP组大鼠粪便菌群分布:细菌数及革兰阳性杆菌、革兰阴性杆菌在正常范围内,革兰阳性球菌占比正常。四组大鼠菌群分布比较,细菌数及革兰阳性杆菌占比,EN组、NI组、NP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NP组高于EN组和N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N组和NI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革兰阴性杆菌占比,EN组、NI组、NP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NP组低于EN组及N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N组及NI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革兰阳性球菌和革兰阴性球菌占比,四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免疫组化结果显示:Occludin蛋白在EN组、NI组、NP组三组大鼠回肠贮袋组织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EN、NI组和NP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病理组织学检测结果显示:对照组大鼠贮袋黏膜绒毛的完整性被破坏,绒毛间质较疏松、贮袋绒毛排列不规则,绒毛出现中度萎缩,固有层出现水肿;EN组、NI组、NP组三组大鼠贮袋黏膜的基本形态正常,贮袋黏膜绒毛排列整齐,结构完整,上皮细胞排列整齐,偶有间质水肿;EN组、NI组、NP组病理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N组、NI组、NP组三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肠内营养、免疫营养剂及益生菌可以有效地改善大鼠IPAA术后的营养状况,加速大鼠的术后恢复,其中肠内营养联合免疫营养剂和肠内营养联合益生菌的作用效果优于单纯肠内营养。2.肠内营养联合益生菌可以有效改善大鼠粪便的菌群分布,增加回肠贮袋屏障蛋白Occludin的表达水平,保护回肠贮袋黏膜屏障功能;肠内营养和肠内营养联合免疫营养剂增加回肠贮袋屏障蛋白Occludin的表达水平,从而改善回肠贮袋黏膜屏障功能。3.肠内营养、肠内营养联合免疫营养剂及肠内营养联合益生菌可以有效地改善大鼠IPAA术后的恢复状况及回肠贮袋黏膜屏障功能,这为临床UC患者IPAA术后的营养支持提供了客观的实验研究依据。
吴波[8](2017)在《参苓白术散联合肠内营养对重症患者预后影响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研究背景:胃肠道功能紊乱是影响重症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营养支持治疗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患者胃肠道功能及营养状态,但单一的肠内营养制剂并不能改善重症患者结局,故90年代起大量的免疫营养配方被应用于临床,但经过20多年的临床研究证实其并不能改善患者预后,相反会增加患者的死亡风险,所以试图通过在肠内营养中添加免疫营养要素这一方法来降低重症患者病死率行不通。而目前有研究报道参苓白术散有改善肠道功能紊乱、营养状态、增强免疫力以及抗炎抗氧化的功效。故通过参苓白术散联合肠内营养的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重症患者,可能会对其预后有改善作用。研究目的:通过对参苓白术散联合肠内营养对重症患者预后影响的临床研究,科学、客观的评价中医中药在危重症领域的应用价值,同时也是为救治重症患者探索新思路。研究方法:本研究方案采用前瞻、平行对照的多中心、随机双盲研究方法,在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以及四个分中心完成。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按区组随机编号的信封依次入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均予以标准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组患者加用参苓白术散,对照组患者予以安慰剂。观察患者ICU病死率、机械通气时间、新发感染率、ICU住院日等指标,利用SPSS 19.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明确观察指标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结果:本次研究共纳入53例患者,其中治疗组25人,对照组26人,脱落2例。纳入研究前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构成比,APACHEⅡ评分,感染情况、基础疾病、病种构成比以及营养指标等一般资料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在最终结局(死亡率4.00%VS 3.46%,P=0.96)、APACHEⅡ评分(11.16±2.54 VS 11.08±2.34,P=0.90)、ICU新发感染率(16.00%VS 11.54%,P=0.99)、ICU住院时间(13.88±7.15 VS 12.35±7.82,P=0.47)、有创机械通气时间(8.68±5.73 VS 8.72±4.59,P=0.97)等方面无明显差异;但治疗组患者在总蛋白(70.63±8.35 VS 66.25±7.63,P=0.02)、白蛋白(33.51±2.00 VS 31.61±1.79,P=0.01)、前白蛋白(182.24±46.32 VS 136.66±44.04,P=0.01)较对照组患者改善明显,且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基于目前数据,我们认为参苓白术散联合肠内营养对重症患者最终结局可能无明显改善,但可以改善重症患者的营养状态。
叶斯波力·塔斯恒[9](2017)在《谷氨酰胺联合ω-3多不饱和脂肪酸肠外营养支持对结直肠癌患者术后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文中提出目的:研究谷氨酰胺联合ω-3多不饱和脂肪酸(ω-3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PUFA)肠外营养支持对结直肠癌患者术后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行结直肠癌根治术的患者96例随机分入谷氨酰胺联合ω-3多不饱和脂肪酸肠外营养(ω-3 PUFA+Gln)组、谷氨酰胺强化肠外营养(Gin)组和常规肠外营养(对照)组,各组32例。三组病人从手术结束开始接受等氮和等热量营养支持至少7天,试验组营养液另加谷氨酰胺注射液和ω-3多不饱和脂肪酸注射液,静脉滴注。然后,分别于术前、术后第1天、术后第7天检测并比较体质量(BW)、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GB)、前白蛋白(TF)、转铁蛋白(PA)、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CD4+/CD8+、IgG、IgM、IgA,并比较3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住院时间。采用SAS 9.2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P值小于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三组术后第1天、第7天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和转贴蛋白均较术前降低(P<0.05),术后第7天ω-3 PUFA+Gln组血清前白蛋白水平高于Gin组和对照组(P < 0.05)。三组术后第1天lg G、lgA、lgM、CD4+,CD8+, CD4+/CD8+均较术前下降(P <0.05);术后第7天ω-3 PUFA+Gln组免疫学指标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第7天Gin组和对照组部分免疫学指标仍低于术前(P< 0.05)。co-3 PUFA+Gln组与对照组的术后总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930, P<0.05); ω-3 PUFA+Gln组与Gin组的术后总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772,P<0.05);Gln组与对照组的术后总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0.933,P > 0.05)。co-3 PUFA+Gln组、Gln组、对照组的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9.8±3.1) d、(9.5±2.9)d和(12.2±3.9) d,ω-3 PUFA+Gln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05/2,31=4.758,P< 0.001); Gln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05/2,31=4.860,P< 0.001); ω-3 PUFA+Gln组与Gln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5/2,31=0.292, P=0.771)。结论:co-3 PUFA与Gln联合应用可改善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免疫功能和营养状况,并减少术后并发症,缩短术后住院时间。
扎克叶·艾米都力[10](2016)在《危重症患者营养支持治疗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危重病人在高度应激状态下,其代谢特点发生改变,分解代谢加速,而合成代谢受限制,机体对能量以及各种营养物质的需要量增加,但是机体自身无法满足此时的需要量,必须依靠外源性营养物的补充质才能维护正常的器官结构和功能,并防止多器官功能衰竭的发生。因此营养支持在危重症病人救治中占重要地位,引起越来越多临床医生的重视。尽管近几年在营养支持领域有了很大进展,但由于危重病人代谢特点的特殊性,营养支持的各方面研究仍处于探索阶段。尤其是中医在营养支持方面的研究比较少。国内一项调查显示,入院时大多数病人存在营养不良风险,尽管给予营养支持治疗,出院时发现病人的营养指标均比入院时降低。这项研究表明,很多病人没有得到有效的营养支持,也反映出临床医务人员对营养支持的认识还不够充分。也有些危重病人,即便得到了积极地营养支持也难以改善其预后,这是因为营养支持与其他治疗一样,需要共性与个性的结合,才能得到更好的效果,因此,根据病人的病情需要制定个体化、阶段性的营养支持方案,进行合理的营养支持是非常有必要的。研究目的40例ICU危重病人,首先对其转入ICU时的营养状态进行评估,经常规治疗加营养支持治疗7-28天后再次予以营养评价,观察其营养指标变化、营养状态与临床结局,验证营养支持在危重病治疗中的重要性,探讨危重症营养改善敏感指标。研究方法选择由于各种原因无法经口进食,需要营养支持的40例危重病人,结合病情需要,给予他们合理的营养支持,经常规治疗加营养支持治疗7-28天后观察其营养指标(血红蛋白、淋巴计数、C-反应蛋白、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视黄醇结合蛋白、甘油三脂、血糖、尿素氮、血清肌酐;NRS2002评分等)变化。具体如下:①比较病人转入ICU及转出ICU时营养状态及各项营养指标之间的差异;②根据证候特点不同,分为虚证组和实证组,比较转入ICU时两组病人NRS2002评分、APACHEII评分、年龄之间的差异;比较两组病人各项营养指标之间的差异;比较虚实证候与临床结局之间的关系;③研究转入ICU时血清白蛋白水平与NRS2002评分、APACHEII评分之间的相关性;④比较不同临床结局病人,转入ICU时血清白蛋白、NRS评分、APACHE II评分、C-反应蛋白之间的差异。研究结果结果发现:①对40例危重病人,转入ICU与转出ICU时各项营养指标进行比较,NRS2002评分、血清前白蛋白、转铁蛋白、血尿素氮、血糖水平具有显着差异(P<0.05),其中NRS2002评分、血糖水平较转入ICU时下降,余指标均较转入ICU时升高;血红蛋白水平具有极显着差异(P<0.01),转出ICU时较转入ICU明显下降;C-反应蛋白、总淋巴细胞计数、血清总蛋白、血清白蛋白水平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转入ICU时,虚证组和实证组比较,NRS2002评分水平具有显着差异(P<0.05),虚证组NRS评分水平明显高于实证组;两组之间年龄、APACHE II评分、C-反应蛋白、淋巴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含量、血清总蛋白、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比较等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③虚证组死亡率高于实证组;④转入ICU时,血清白蛋白水平与NRS2002评分之间存在负相关;血清白蛋白与APACHE II评分、NRS评分与APACHEII评分之问暂不具有相关性;⑤两种不同临床结局的病人,CRP与NRS评分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死亡组高于存活组,血清白蛋白与APACHEII分两组病人之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1.合理的营养支持能够改善危重患者的营养状态。2.各项营养指标观察发现,血清前白蛋白、转铁蛋白较转入ICU时改善;血清白蛋白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均值比较反而有下降趋势;NRS2002评分较转入ICU时降低。3.虚证组NRS2002评分及死亡率更高。4.血清白蛋白水平与NRS2002评分之间存在负相关,白蛋白越低NRS2002评分越高。5.CRP与NRS2002评分与预后相关,死亡组CRP、NRS2002评分高于存活组。
二、生态免疫营养剂应用于危重病人营养支持的理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生态免疫营养剂应用于危重病人营养支持的理论(论文提纲范文)
(2)健脾化湿法联合肠内营养改善克罗恩病患者营养状况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部分 理论认识 |
一、克罗恩病的现代研究进展 |
1. 克罗恩病的概念 |
2.. 流行病学 |
3. 病因和发病机制 |
4. 西医治疗 |
二、克罗恩病营养不良的研究进展 |
1. 营养障碍的原因 |
2. 营养障碍的后果 |
3. 营养障碍的表现 |
4. 营养筛查工具 |
5. 营养评估工具 |
6. 营养不良的治疗 |
三、克罗恩病营养不良的中医理论探讨 |
1. 病名认识 |
2. 病因病机认识 |
3. 中医治疗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一、临床资料 |
1. 病例来源 |
2. 诊断标准 |
3. 纳入标准 |
4. 排除标准 |
5. 剔除和脱落标准 |
二、研究方案 |
1.1 基础治疗 |
1.2 对照组 |
1.3 治疗组 |
四、观察指标 |
1. 生物学指标 |
2. 疗效性指标 |
3. 安全性指标 |
4. 疗效评定标准 |
五、统计学方法 |
六、研究结果 |
1. 一般情况 |
2. 主要疗效指标 |
2.1 体重及体重指数变化 |
2.2. 营养血清学指标的变化 |
2.3 营养风险筛查和营养风险指数的变化 |
3. 次要疗效指标 |
3.1 CDAI指数的变化 |
3.2 炎症指标的变化 |
4. 中医证侯疗效评分 |
5. 安全性分析 |
第三部分 讨论 |
一、一般情况分析 |
二、健脾化湿法解析 |
1. 立方依据 |
2. 运用要点 |
3. 方药解析 |
三、现代药理学解析 |
1. 维护肠道屏障 |
2. 改善肠道微生态 |
3. 影响炎症通道 |
四、治疗效果分析 |
1. 健脾化湿法对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 |
2. 健脾化湿法对患者疾病活动度及炎症情况影响 |
五、不足与展望 |
第四部分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致谢 |
(3)加味桂附理中汤防治急性脑梗死患者肠内喂养不耐受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词表 |
前言 |
1. 研究目的 |
2. 临床资料 |
2.1 病例来源 |
2.2 诊断标准 |
2.3 纳入标准 |
2.4 排除标准 |
2.5 终止试验标准 |
2.6 剔除标准 |
2.7 脱落标准 |
3. 研究方法 |
3.1 样本量及其计算的依据 |
3.2 随机分组的方法 |
3.3 治疗方法 |
3.4 技术路线 |
3.5 观察指标 |
3.6 疗效评价标准 |
3.7 不良事件的处理与报告 |
3.8 数据统计 |
4. 结果 |
4.1 病例完成情况 |
4.2 基线结果分析 |
4.3 治疗结果分析 |
4.4 安全性分析 |
5. 讨论 |
5.1 肠内喂养不耐受的病机认识 |
5.2 症状分析 |
5.3 方药分析 |
5.6 数据分析 |
6. 结论 |
7. 问题及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肠内喂养不耐受的中西医治疗进展 |
1 脑梗死患者早期肠内喂养不耐受的西医研究进展 |
1.1 常见诱因 |
1.2 诊断及评估 |
1.3 治疗 |
2 脑梗死患者早期肠内喂养不耐受的中医研究进展 |
2.1 病机认识 |
2.2 中医药现代研究 |
2.3 治疗 |
参考文献 |
附录--临床观察表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专着及科研成果 |
(5)泸州肥儿粉?行早期滋养性肠内营养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炎症反应及肠道免疫屏障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英汉缩略词对照表 |
致谢 |
重症急性胰腺炎早期肠内营养的研究进展(综述) |
参考文献 |
(6)含膳食纤维肠内营养剂对脓毒症患者肠道保护作用的效果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表 |
引言 |
第1章 临床研究 |
1.1 研究对象及方法 |
1.1.1 研究对象 |
1.1.2 基线调查 |
1.1.3 随机分组 |
1.1.4 干预方案 |
1.1.5 随访观察 |
1.1.6 结局评价 |
1.1.7 统计方法 |
1.2 结果 |
1.2.1 研究对象特征分析 |
1.2.2 膳食纤维干预效果评价 |
1.3 讨论 |
1.3.1 膳食纤维对胃肠功能的影响 |
1.3.2 膳食纤维对整体病情的影响 |
1.3.3 不足与展望 |
1.4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2章 综述脓毒症患者的营养支持治疗 |
2.1 重症医学科(ICU)脓毒症患者机体的新陈代谢 |
2.1.1 在脓毒症急性分解代谢期的营养目标管理 |
2.1.2 脓毒症的慢性和恢复阶段:显着增加的蛋白质和热量需求 |
2.2 目前全球范围内脓毒症和重症监护病房的营养摄入情况 |
2.2.1 重症医学科/出院后营养摄入情况 |
2.2.2 维生素/微量元素缺乏与特定营养素摄入 |
2.3 总结 |
参考文献 |
结论 |
附录1 序贯器官衰竭评分系统(SOFA) |
附录2 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 II) |
致谢 |
导师简介 |
作者简介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7)不同营养素的肠内营养配方对大鼠IPAA术后恢复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缩略语/符号说明 |
前言 |
研究现状、成果 |
研究方法、目的 |
1 对象和方法 |
1.1 实验材料 |
1.1.1 实验对象 |
1.1.2 实验仪器 |
1.1.3 实验试剂 |
1.1.4 主要实验溶液的配制 |
1.2 实验方法 |
1.2.1 模型制作 |
1.2.2 大鼠术后的营养支持 |
1.2.3 大鼠一般情况观察 |
1.2.4 标本获取 |
1.2.5 结局指标检测 |
1.3 统计处理方法 |
2 结果 |
2.1 大鼠的一般状况 |
2.1.1 精神状态、活动度及毛发情况 |
2.1.2 首次排便时间 |
2.1.3 粪便性状 |
2.2 大鼠的营养状况 |
2.2.1 体重 |
2.2.2 血清学指标检测结果 |
2.3 大鼠的回肠贮袋黏膜屏障功能 |
2.3.1 粪便菌群分布检测结果 |
2.3.2 免疫组化结果 |
2.4 大鼠贮袋的病理组织学表现 |
3 讨论 |
3.1 不同营养素的肠内营养配方对大鼠IPAA术后一般状况的影响 |
3.2 不同营养素的肠内营养配方对大鼠IPAA术后营养状况恢复的影响 |
3.2.1 短肽型肠内营养制剂对大鼠IPAA术后营养状况恢复的影响 |
3.2.2 谷氨酰胺对大鼠IPAA术后营养状况恢复的影响 |
3.2.3 益生菌对大鼠IPAA术后营养状况恢复的影响 |
3.3 不同营养素的肠内营养配方对大鼠IPAA术后回肠贮袋粘膜屏障功能的影响 |
3.3.1 短肽型营养制剂对大鼠IPAA术后回肠贮袋粘膜屏障功能的影响 |
3.3.2 谷氨酰胺对大鼠IPAA术后回肠贮袋粘膜屏障功能的影响 |
3.3.3 益生菌对大鼠IPAA术后回肠贮袋粘膜屏障功能的影响 |
3.4 UC患者IPAA术后的健康注意事项 |
4 结论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综述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IPAA术后营养支持研究进展 |
综述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8)参苓白术散联合肠内营养对重症患者预后影响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引言 |
研究对象及方法 |
1.研究对象 |
1.1 病例来源 |
1.2 纳入标准 |
1.3 排除标准 |
1.4 中止标准 |
1.5 剔除标准 |
1.6 脱落标准 |
2.研究方法 |
2.1 试验设计 |
2.2 样本量估计 |
2.3 分组方法 |
2.4 治疗方法 |
3.观察指标 |
3.1 安全性指标 |
3.2 病情及预后指标 |
4.检查设备 |
5.统计学方法 |
5.1 统计软件 |
5.2 统计分析内容 |
5.2.1 患者纳入研究时基础情况 |
5.2.2 终点指标 |
5.2.3 营养指标 |
5.2.4 安全性指标 |
5.3 统计分析方法 |
研究结果及统计分析 |
表1.纳入研究时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 |
表2.纳入时两组患者的营养指标的比较 |
表3.研究结束后两组患者的结局比较 |
表4.研究结束后两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比较 |
表5.研究结束后两组患者的营养指标比较 |
表6.研究过程中两组患者的安全性指标比较 |
表7.脱落病例分析 |
讨论 |
1.胃肠道功能和营养不良 |
2.重症患者的营养支持 |
3.中医危重症中对脾的认识 |
4.参苓白术散的功效 |
结论 |
问题与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表一 |
附录二 |
公开发表学术论文 |
(9)谷氨酰胺联合ω-3多不饱和脂肪酸肠外营养支持对结直肠癌患者术后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内容与方法 |
1. 研究材料 |
2. 研究方法 |
3. 统计学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位论文 |
导师评阅表 |
(10)危重症患者营养支持治疗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危重病人的营养支持 |
1 正常生理代谢 |
2 危重病人的代谢特点 |
3 危重病人营养状态的评价 |
4 营养支持途径选择及启动时机 |
5 能量需要量的计算 |
6 免疫调节营养支持 |
7 小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中医学对营养的认识 |
1 中医营养学的概念和内容 |
2 中医营养学的起源与发展 |
3 中医营养治疗学的理论基础 |
4 中医营养治疗学的主要特点及基本原则 |
5 中医营养学在危重病人治疗中的应用 |
参考文献 |
前言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资料与方法 |
1 病例选择 |
2 研究方法 |
3 诊疗标准 |
4 统计学方法 |
结果 |
1 一般资料 |
2 比较转入ICU和转出ICU时的各项指标 |
3 比较虚实两组病人的各项指标 |
4 比较虚证组与实证组两组的死亡率之间的差异 |
5 观察以下指标之间的相关性 |
讨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个人简历 |
四、生态免疫营养剂应用于危重病人营养支持的理论(论文参考文献)
- [1]重症病人胃肠功能障碍肠内营养专家共识(2021版)[J]. 亚洲急危重症协会中国腹腔重症协作组.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2021(11)
- [2]健脾化湿法联合肠内营养改善克罗恩病患者营养状况的临床观察[D]. 林婧然.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3]加味桂附理中汤防治急性脑梗死患者肠内喂养不耐受的临床观察[D]. 王文毓.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20(02)
- [4]腹腔感染营养支持治疗中肠道菌群的潜在靶点作用及临床意义[J]. 刘昌,董妍妍,李泽雨,张靖垚.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2019(10)
- [5]泸州肥儿粉?行早期滋养性肠内营养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炎症反应及肠道免疫屏障的影响[D]. 郭晓冬. 西南医科大学, 2019(02)
- [6]含膳食纤维肠内营养剂对脓毒症患者肠道保护作用的效果观察[D]. 李卓隽. 华北理工大学, 2019(01)
- [7]不同营养素的肠内营养配方对大鼠IPAA术后恢复的影响[D]. 张迎迎. 天津医科大学, 2017(03)
- [8]参苓白术散联合肠内营养对重症患者预后影响的临床研究[D]. 吴波.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7(01)
- [9]谷氨酰胺联合ω-3多不饱和脂肪酸肠外营养支持对结直肠癌患者术后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的影响[D]. 叶斯波力·塔斯恒. 新疆医科大学, 2017(02)
- [10]危重症患者营养支持治疗的临床研究[D]. 扎克叶·艾米都力.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