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信息交流的变化——网络信息交流,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信息交流论文,学术论文,网络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分类号]G250.73
1 网络信息交流模式的形成
信息技术,尤其是个人计算机和万维网,正改变着科技工作者的信息交流模式。传统上以印刷出版的学术期刊作为科研成果的主要传递方式,逐渐变成越来越依赖于电子信息交流与存贮系统。以电子设备为媒介的网络学术信息交流模式正在形成之中。
1.1 学术交流过程的转变
在传统信息交流中,图书馆占据着独特而不可替代的地位[1]。图书馆从出版商和发行商那里搜集资料,建立馆藏,然后供用户利用。由于其在收集和利用文献资料方面具有经济性,图书馆成为科研人员最可靠而有效的学术信息收集场所,尤其是在科研院校中,图书馆因其信息保障作用而成为不可或缺的部门。但是,在数字化时代中,学术交流过程发生了很大变化[2-4],表现为:
●出版商直接通过网络向用户提供数字化的信息资源。这种方式比图书馆服务更快、更方便,如果考虑到科研院校必须为其图书馆支付的建筑、设备、资料和人员费用的话,这种方式可能还更经济。
●出版商、发行商、文摘索引社以及象OCLC这样的书目生产者在资源和服务方面的协作与整合,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信息服务系统,使用户可以很方便地利用“一站式”服务,检索和获取信息。
●许多这类全程式服务联盟与研究机构合作,为其提供整合式利用控制、版权管理、记帐和咨询服务,形成了实际意义上的虚拟图书馆。
●图书馆为适应数字化环境的变化,从追求获得实体文献向追求获得数字化文献使用权转变,由过去的信息交流主渠道转变为众多交流渠道的一种[5]。对于信息生产者来说,通过网络向世界各地的用户提供直接的信息服务变得越来越容易,图书馆作为学术信息交流渠道的作用将会变小。
1.2 学术信息交流模式的变化
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传统的以印刷品为主的学术信息交流模式正在向以万维网为代表的网络信息交流模式转变。
1.2.1 传统的信息交流模式 30多年前,科学社会学家William Garvey和Belver Griffith提出了科学交流系统模型[6-7],见图1。该模型反映了他们观察到的心理学家研究交流中的正式和非正式交流行为。G-G模型后来被证实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具有普遍意义。该模型概括了科学交流的过程,通过这个过程,科学研究工作得以交流,并在一个时间框架内提供各个阶段的细节,包括从最初的概念、完成科研项目到最后成为科学知识的一部分。虽然从一个学科到另一个学科在时间上、范围上会有所不同,但是模型中的基本要素普遍适用。因此该模型在高校教学中一直被作为科研工作者的信息交流标准。
图1 Garvey-Griffith模式
1.2.2 信息技术对交流的影响 近30年间,信息技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为科研人员的信息交流增加了选择的机会。计算机在出版业的应用导致了在线目录数据库、机读版书刊及电子期刊的出现。早在20世纪70年代末期,美国未来学家F.W.兰卡斯特就曾预见到未来无纸信息系统的发展[8]。现在万维网中已经增加了印刷系统中不可能存在的新资源。毫无疑问,网络信息技术将导致科学家之间形成新的交流系统,即无纸交流系统。在该系统中,世界各地的科学家可以进行即时交流。网络化计算机与科研仪器相连,支持世界各地的科学家进行分散的合作研究,使他们能够即时收集、交流、分析研究彼此的发现。科学家可以有效地合著,与编辑不用见面就可以以最小的延误时间提交电子稿件,使研究记录从数据产生到最终成果发表实现全面数字化。
1.2.3 网络信息交流模式 美国学者J.M.Hurd研究了科学交流的变化,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未来科学信息交流的模式[9],见图2。
图2 2020年的科学交流模式
他认为,看不见的学院还会继续存在,并且会利用网络工作站扩展其成员范围。学术信息或原始数据被保存在服务器上以利于他人利用。对那些手稿交流优于出版物交流的具有“预印本”文化的学科,预印本数据库将更支持初期成果的及时分享。网上相关研究信息和预印本文献也会向无形的学院提供免费利用。
1.2.4 研究出版与学术资源联合体的形成 为了在电子化环境中能够继续生存,传统的组织正在开发新的功能,寻找新的社会位置,包括与其他组织的合作,发展新的服务和产品等。其中研究出版与学术资源联合会(SPARC)便是重新定义组织作用的一个例子[10-11]。SPARC是由23个研究图书馆发起的,它是美国研究图书馆协会寻求潜在合作者的一个初级形式。这些合作者包括学术出版社、协会、商业出版社、大学出版社、大学和研究图书馆。SPARC希望通过支持可减少产品与传递费用的电子出版技术来影响期刊市场。他们已经与美国化学协会合作并出版一种新的电子双月刊《生物通讯》,欲与Elsevier的《Tetrahedro Letters》相竞争。SPABC的企业负责人Richard Johnson为了能够吸引作者和读者,提出以下激励措施:①著述阶段提供合作便利;②研究结果即刻传递;③更多地响应作者需求;④扩大对知识财产的权利[12]。同时,SPABC正在寻求建立和发展“基于学科的服务器模式”,以支持学术信息交流,该项目如果成功的话,将会为科学交流的进一步变化提供潜力。
2 不同学科网络信息交流的差异
电子媒介用于支持科学交流是我们这个时代中科学实践的一个重要转变。但是,由于长期以来不同学科领域已经发展和形成了各自的交流方式,因此在学术交流转向利用电子媒介的过程中,不同学科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13]。1996年美国学者Crawford等人在详细进行了个案研究后认为,电子媒介在学术领域的应用依学科而异[14]。在这些差异中,以高能物理学和分子生物学最具代表性。
2.1 以高能物理学为代表的完全网络交流方式
实验性高能物理学研究以相对少量的大规模项目为主。高能物理学项目一般周期较长,一个项目往往要3-5年甚至更长。大部分高能物理实验都由大规模的多部门合作完成,有时所需经费达到上亿美元,参加人员多达数百人。而且高能物理实验所需的仪器设备都极其昂贵,主要集中在为数不多的几个实验室中。高能物理研究的这些特点决定了它在利用电子媒介共享研究成果方面一直处于领先地位。例如许多高能物理学家在将论文交给期刊编辑部出版的同时,也将其交给电子打印服务器。虽然印刷型期刊还很重要,但是电子打印服务器正在成为该领域正式交流的基本工具。
2.2 以分子生物学为代表的网络数据库交流方式
与高能物理学相反,分子生物学家只在小范围的学院里交流预印本,而大范围的交流有赖于印刷型期刊的出版。虽然在生物学分支学科中建有几个电子打印服务器,但这些服务器在该领域的交流系统中没有发挥显著的作用,生物学家往往利用数字化的学科数据库来了解本学科大量增长的重要的数据信息。如蛋白质数据库是蛋白质学科领域的知识仓库;FlyBase为果蝇研究者提供有关果蝇研究的基因组数据,如果蝇的基因图、果蝇研究者的地址、各实验室可提供的果蝇基因种类以及果蝇的出版物目录。其它的生物学分支学科也都有类似的数字化的学科数据库。这些数据库几乎在印刷型期刊论文出版的同时即可获得有关数据,因此这些数据库成为分子生物学领域信息交流至关重要的一部分,然而,与高能物理学不同,生物学数据库和印刷型期刊与其说相互竞争,不如说是协同发展的关系。
3 几种网络信息交流政策
3.1 科学协会对网络信息交流的影响
科学协会是应科学家信息交流的需要而产生的,它在科学交流领域起着重要的作用[15]。科学协会本身就是重要的科技期刊出版者,它们往往也是科学研究出版交流标准的制订者和传播者。在对待“网上文献张贴”这个问题,不同的科学团体之间存在着很大差异。这种差异可以在协会各自的出版政策上反映出来[16]。
3.1.1 以美国心理学协会(APA)为代表的网上交流政策 美国心理学协会1996年针对因特网上科学信息的交流制订了以下政策[17]:作者不能将任何阶段的稿件在因特网上张贴,包括草稿、提交稿、在版稿、已刊稿,并警告作者网上发文将会遇到以下问题:①论文被窃取、被篡改或未经许可被散发;②主编会将网上论文作为已发表的论文处理,不再受理。而且在论文出版后,出版者拥有版权,美国心理学协会不允许作者将APA已经出版的论文再在因特网上全文发表。
APA政策现在已进行了修改,将因特网出版问题的决定权交给了心理学的主编。但是APA对于自己的协会会刊还坚持原来的政策,而美国心理学协会会刊是这一领域的主要期刊。美国化学协会也发表有类似的政策[18]:在任何媒介上发表的著作(包括电子期刊和公用计算机数据库),本刊将不再考虑发表。主编和审稿委员会认为,在电子会议上、万维网上或新闻组中张贴的任何材料将被视为已经以该形式发表,其方式等同于在印刷媒介上发表。
3.1.2 以美国计算机科学和粒子物理学协会为代表的网络交流政策 美国计算机协会(ACM)和粒子物理学协会则正好相反,例如在计算机协会的版权暂行政策中,没有将因特网上张贴的各种形式与印刷版等同,也没有将任何阶段的研究资料的网上张贴等同于出版[19]。ACM的版权临时政策部分论述如下:ACM意欲成为作者的代理人,以期尽可能地获得最广泛的阅读群,并保护作者的利益,防止作者的著作受到剽窃、未被授权的复制等。ACM给予作者以充分的权利,包括不受限制地以引用的方式再次利用作者自己在ACM杂志上已经出版的论文,以及有权在个人服务器上张贴预印本和修改本。
ACM认识到它的作用不仅是论文的提供者,而且还是扩大读者利用的促进者以及作者研究记录的版本保存者。粒子物理学协会的政策与ACM相类似,当作者提交一篇论文要求在粒子物理学期刊上发表时,他可以同时将其论文在网络公共服务器上张贴,甚至论文在网上供人阅读的时间,要早于期刊编辑部接到该论文或要求对其修改之前。
3.2 以《管理信息系统季刊》为代表的网络信息交流政策
《管理信息系统季刊》是一种在信息系统领域内有着重要影响的期刊。它代表了另一种针对网络信息交流的论文出版政策[20]。在《管理信息系统季刊》上发表文章的作者,可以将其底稿张贴在自己的万维网页上,但要标明是预印本形式的,不是正式发表的版本,同时要将这些底稿汇集起来链接到《管理信息系统季刊》网站的最近文章页面上。但是一旦文章被该刊发表,该刊要求作者必须将其底稿从他的个人网页上撤下来。
随着因特网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学科信息的网络交流将不断深入,但是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印刷型交流模式和网上交流模式将同时存在。由于长期以来各学科形成的交流特点不同,社会团体对待网络交流的态度不同,使得各学科在学术交流实践中将呈现出各自不同的特点,有待于我们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