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兴经济体崛起与差异的比较与评析_巴西经济论文

新兴经济体的崛起及其差异比较与评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经济体论文,差异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引言

21世纪特别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新兴经济体的稳定发展受到全球瞩目。它的出现使世界经济格局多极化的趋势更加明显。

早在1978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将“亚洲四小龙”等10个国家(地区)列为“新兴工业化国家(地区)”,并在其1979年的报告中首次提出“新兴工业化经济体”概念(汪幕恒,1990)。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实施市场化改革,更多的发展中国家实现了经济快速增长。数年之后,前世界银行经济学家安东尼·范·阿格塔米尔在国际金融公司(International Finance Corporation,IFC)任职时率先提出“新兴市场”之概念。这一名词后来不断被发达国家如美国在世界范围所引用(侯燕俐、李岷,2007)。1993年9月,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推出“国家出口战略”时,曾提到美国将以经济增长最快、市场潜力最大的10个“新兴市场”为主要贸易对象,它们是:墨西哥、阿根廷、巴西、南非、波兰、土耳其、中国、印度、印尼、韩国。

进入21世纪,西方媒体和经济学家论及“新兴市场”时,所提及的国家不断增多。英国《经济学家》周刊在2006年曾经载文说,近几年快速增长的新兴市场有32个,并将“新兴经济体”分为两个梯队:第一梯队为中国、巴西、印度和俄罗斯,也称“金砖四国”;第二梯队也称“新钻11国”(Next-11),它们指成长潜力仅次于“金砖四国”的11个新兴市场国家,包括巴基斯坦、埃及、印度尼西亚、伊朗、韩国、菲律宾、墨西哥、孟加拉国、尼日利亚、土耳其、越南。世界银行前行长詹姆斯·沃尔芬森2007年指出,新兴经济体“包括大约30个中等收入或贫困国家”。而在2010年《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中,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所列出的新兴经济体有26个。由此可见,不同的国际机构对于新兴经济体的界定并不相同。张宇燕、田丰(2010)的研究通过整理资料表明,被各种国际组织和研究机构所提及的新兴经济体(国家或地区)共有49个。尽管目前国际社会对“新兴经济体”还没有一个统一的界定,但总体看,G20中的11个发展中国家最广泛地被各种国际组织认定为“新兴经济体”。2010年在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发布的《新兴经济体发展2009年度报告》中,首次提出了“E11”(新兴经济体11国)概念,将G20当中的阿根廷、巴西、中国、印度、印尼、韩国、墨西哥、俄罗斯、沙特阿拉伯、南非和土耳其等11个国家作为新兴经济体看待并作为整体的研究对象。

从“金砖国家”概念看,因南非于2010年12月加入“金砖四国”阵营,金砖国家由原来的四国扩展为五国,涉及亚洲、欧洲、美洲、非洲四大洲,其代表性更强(林跃勤,2011)。2011年4月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三次会议(中国海南)首次邀请南非参加,这标志着金砖成员国的扩容。不过有观点认为,南非加入金砖国家行列,其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①。本文旨在对新兴经济体、特别是其主导国家“金砖四国”的崛起及其因素加以比较,并对其进行评述。

二、新兴经济体的发展历程

尽管目前尚缺对“新兴经济体”的统一界定,但这些国家在推动本国工业化进程、快速融入世界市场、大力发展贸易出口、支撑国内的经济快速增长以及市场化改革等方面表现出共同特征。本文以“金砖四国”为核心,将新兴经济体发展历程大致分为以下阶段。

(一)初始阶段:20世纪80年代—2002年

早在1979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就提出“新兴工业化经济体”概念。然而,当时该组织所划定的10个经济体中的大部分,现在已不属于新兴经济体。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现在新兴经济体中的东南亚以及拉美一些国家开始了经济发展进程,以泰国、印尼、菲律宾以及马来西亚为代表的东亚新兴经济体,呈现出经济快速增长的态势;在拉美地区,巴西、阿根廷以及墨西哥等国在经历经济高速增长之后陷入债务危机,经济出现萧条。在新自由主义思潮影响下,20世纪80年代末或90年代初,巴西、墨西哥等拉美国家开始推行经济自由化改革,国内金融与资本市场逐渐向国际资本开放。独立之后的印度,经历近30年经济低速增长,直到1991年发生国际支付危机时,才被迫实施以“市场化、私有化和全球化”为导向的经济改革(杨文武、邹毅,2009)。20世纪90年代,俄罗斯推行“休克疗法”,开始市场经济转型(田春生,2004)。与此同时,1992年,邓小平发表著名的南方讲话,中国也启动全面市场经济改革,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但是这个时期,新兴经济体的崛起迹象并不明显。

(二)发展阶段:2002-2008年

2002年以来,中国等新兴经济体进入发展阶段。其原因主要如下:第一,作为新兴经济体中最大的国家,中国于2001年12月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国,中国经济也因此步入快速增长阶段。第二,“金砖四国”概念问世,并作为经济群体逐渐在世界经济中扮演重要角色。2001年11月20日,高盛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吉姆·奥尼尔在题为《全球需要更好的经济之砖》(The World Needs Better Economic)中首次提出“金砖四国”(BRICs)概念。随即,韩国前总统卢武铉率领上百名重量级政商人士展开“金砖四国外交”;2005年“G7”财长会议也首度邀请“金砖四国”代表列席会议。第三,美国互联网泡沫破灭后其经济呈乏力态势,这为提升新兴经济体的作用提供了空间。林毅夫曾指出,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与美国没有处理好2001年互联网泡沫破灭有关(林毅夫,2008)。美政府依赖信贷消费支撑国内经济发展,为新兴经济体提供了产品出口的市场。

(三)走向崛起阶段:2008年及以后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使新兴经济体的影响更加突出。2008年,全球经济增幅约78%来自新兴经济体(IMF,2010),2009年这一比重提升至近90%。其中,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约达50%。从新兴经济体占全球GDP比重看,按购买力平价计算,2009年新兴经济体占全球GDP份额由2008年的48%升至51.87%,首次超越发达经济体(唐烨,2010)。经济实力决定经济体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2009年4月伦敦峰会的召开,标志着过去由发达国家(G7)主导世界经济和国际金融的时代成为过去,世界经济治理开始从G8向G20过渡。张幼文(2010)指出,新兴经济体在全球经济中的作用正在从“量变”转变为“质变”。从新兴经济体的全球贡献看,其贡献不仅表现在自身经济的增长,还对美欧等发达国家经济增长产生拉动效应。数据显示,2006年至2008年,中美贸易对美国经济增长贡献率由0.4%升到0.5%,中日贸易对日本经济增长贡献率由2%上升到2.5%。根据IMF(2010)的数据,2010年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率为7.1%,是发达经济体的近3倍。这说明,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已经并将继续起着世界经济增长的引擎作用。

三、新兴经济体走向崛起的标志

“新兴经济体”之所以为世界所关注,其中最为重要的原因是,本世纪以来这一经济体保持经济快速增长,其增速超过了发达经济体。

(一)最重要的标志——经济保持快速增长

新兴经济体崛起的突出特征就是这些国家经济快速增长,导致新兴经济体所创造的GDP占全球GDP的比重不断提高。来自各方面的数据证实,目前全球经济增长在相当程度上是依靠新兴市场拉动。新兴市场国家GDP占全球GDP的比重,已经从1990年的39.7%跃升至2006年的48%。从过去5年的经济数据中看出,新兴经济体GDP年均增长率近7%,远远超过发达经济体大约2%~3%的年平均增长率。而按购买力平价(PPP)衡量,至2005年,新兴经济体的产出份额已占到全球产出总额的50%左右。其中,2010年金砖国家在世界经济总量(GDP)中的贡献率总计占到18%左右(参见注释①中这五国2010年的GDP增长率数据)。

(二)最重要的作用——世界经济稳定发展的重要力量

近年来,中国、巴西、俄罗斯和印度等国在引领全球经济复苏。国际社会普遍认为,新兴经济体成为稳定世界经济的重要力量,其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日趋重要。诸如,按购买力平价计算,“E11”的GDP总量占全球经济总量的比例已经从2001年的25.83%上升至2009年的32.53%;2010年《财富》刊登的世界企业500强榜单中,“E11”中共有80家企业榜上有名。其中,中国企业(包括台湾和香港)54家,韩国10家,印度8家,巴西和俄罗斯分别有6家。新兴经济体在世界出口总额中所占的比重已经由1970年的20%跃升至2009年的43%,其能源消耗量已经超过全球总量的一半,其石油消耗量占到2006-2009年间全球新增石油需求的4/5,并持有世界外汇储备的70%(廖岷,2009)。以美元资产数额,新兴经济体货币当局所掌握的资金近5万亿美元,其储蓄率在33.5%,而发达国家只有不到20%。2008年,“金砖四国”经济总量已占全球经济总量的15%,贸易额约占全球贸易的13%。基于新兴经济体近年来的出色表现,它被看作“世界经济稳定的来源”。

数据来源:作者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数据整理得出,年度国内生产总值按国内生产总值现价计算。

图1 2001年—2010年“金砖四国”国内生产总值总和与世界占比

(三)最重要的支柱——中国是新兴经济体中的领头羊

在“金砖四国”中,以中国经济增长最为强劲。在1991-2008年中,相比其他三国而言,中国经济增速一直处于第一位,平均增速达到9.99%。除经济总体增长外,中国外贸出口增长和工业增加值增长等指标同样高于其他新兴经济体,1991-2008年,这两项指标平均值分别达到17.45%和12.61%。2009年中国贸易出口总额达到12016亿美元,首次超过德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2010年第2季度,中国GDP总值首超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四、新兴经济体崛起的因素

由于新兴经济体各国国情不同,其崛起的路径和因素也不尽相同。这些因素中既有共同点,也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

(一)“金砖四国”崛起的共性因素

1.“后发优势”的体现

目前,以金砖国家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处于经济发展起飞阶段或由起飞到成熟的过渡阶段。20世纪90年代,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市场化迅速发展,各种资源在全球配置,国际经济的变化为新兴经济体提供了后发展机遇。中国等新兴经济体国家利用其各自的资源禀赋优势,承接了这一轮的国际产业转移,突出表现在发展制造业使国内产业结构得到升级。从而,新兴经济体能够在加工制造业中承接发达国家的技术制造,以生产要素的比较优势来选择产业和产品,体现本国经济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同时,这也是一种“依附式发展”,即新兴经济体对发达经济体的经济依赖。

2.出口对经济的贡献

新兴经济体的发展表明,近年来国际贸易增长主要来自新兴经济体,而新兴经济体外贸出口又成为其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出口拉动的特点在“金砖四国”中最为明显,出口导向型经济以中国、俄罗斯和巴西最具代表性。中国以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为主,加工贸易是主要出口形式,使中国多年来保持了加工贸易顺差。②俄罗斯是世界数一数二的能源出口国,能源产业产值对于俄罗斯GDP增长的贡献每年在30%左右。俄政府的数据显示,石油天然气出口收入在其财政收入中占到大约50%。前俄罗斯财政部副部长、俄高等经济学院教授谢·阿列克萨申科指出,“目前,俄罗斯出口85%是石油、天然气、木材、肥料等。”巴西的出口产品主要是农产品、矿产品和服务贸易,其服务贸易出口包括信息、医疗、律师、会计、工程等。印度经济不能算作出口导向型经济,但其贸易出口由服务业主导,其中,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的带动作用非常明显,这些部门的增长又主要是通过出口来实现。有数据认为,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对印度经济增长的贡献在1%~2%之间(刘小雪,2010)。因此,出口对印度经济增长的贡献不容低估。

3.资源禀赋的优势

以“金砖四国”为主体的新兴经济体的发展证实,要素驱动是这些国家经济发展的共同点(蔡春林,2011)。在“金砖四国”中,地大物博、资源丰富、人口众多是这些大国的基本特征。其中,中国和印度具有低廉劳动力资源,俄罗斯和巴西自然资源富足。俄罗斯天然气探明储量占全球1/3,石油探明储量占全球13%;巴西铁矿石,南非黄金、钻石等多种重要资源都居世界前列。世界银行资料表明,印度、中国、巴西的矿产资源储量分别为35700亿美元、31800亿美元、11 100亿美元,远远高于一些规模不大的发达国家,如英国和日本的2900亿美元、德国的3400亿美元。人口资源、自然资源、较低的增长基数和收入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成为“金砖四国”经济增长的基础。在世界市场资源日益紧缺、价格日益昂贵的当今,资源优势有利于这些国家的产业成长。

4.城市化的拉动

新兴经济体中大部分是发展中国家,这些国家正在从农业国迈向工业国,实现工业化和市场化。一般认为,巴西与俄罗斯的城市化水平已经很高,但工业化显得滞后;中国的工业化水平较高,但城市化的发展空间很大;印度的工业化和城市化都相对落后。从工业化与城市化的角度来看,城市化是推动中国、印度乃至俄罗斯和巴西等国经济发展的拉动力量。

其中,中国和印度的城市化进程更加明显。近年来,中国城市化率每年上升1.2%左右,2008年达到47%。根据麦肯锡公司数据,通过城市扩张而增加的人口(估计为1.31亿)多于通过农村人口的迁移而增加的人口(估计为1.13亿)(Richard Dobbs,2010)。1990-2007年,中国的城市人口增长超过1倍,从2.54亿增加到6.01亿(吕万、倪戴夫、华强,2008)。印度用将近40年时间(1971-2008),使其城市人口增加了近2.3亿,2007年印度城市化率为30%。印度城市化进程虽然不如中国快,但其城市化所带动的服务业、基础设施的建设等对于经济增长的拉动显著。巴西城市化率达85%,俄罗斯约为73%。但也存在巴西过度城市化与其滞后的工业化的不协调、俄罗斯的再工业化等问题。

(二)“金砖四国”崛起的差异

总的来看,一方面上述因素是导致“金砖四国”等新兴经济体发展的拉动因素。另一方面,其崛起又各有特点。

1.“三驾马车”的侧重不同

根据表1的数据,可把“金砖四国”分为两类。一组是中国和俄罗斯,净出口和投资在经济增长中的比重较高;另一组是巴西和印度,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是拉动经济增长的动力。

中国经济是典型的投资—出口拉动型增长模式。在对GDP的贡献中,中国的投资一直居高不下。2002-2008年间中国的投资率平均达到40%以上,同期消费率处于下滑态势,而净出口对GDP的贡献大增。俄罗斯经济是内需与外需共同拉动的增长模式。根据世界银行数据,俄罗斯消费占GDP比重为60%,投资占20%以上,净出口在10%上下,净出口对GDP的贡献高于中国。国内消费是拉动巴西和印度经济增长的要素。2002-2008年,巴西消费需求对GDP的贡献达到八成左右,净出口的贡献在2004年最高,之后出现递减态势。巴西的投资率一向偏低,一般不到20%,这主要是由于巴西的实际利率和赋税很高,以及因投资成本高而产生的“挤出效应”。与巴西略有不同,印度则主要依靠消费和投资带动增长。近几年来,印度消费对GDP的年度贡献达65%以上,和其他金砖三国比较,相对发达的金融体系是印度经济高增长的重要支撑。

2.拉动经济的产业不同

资源禀赋的优势是新兴经济体国家经济崛起的一个要因。但就具体的要素禀赋而言,“金砖四国”之间存在很大差异。

中国经济发展以制造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为支柱。中国主要采取“投资主导型”和“出口导向型”的经济发展战略,大量引进外资,发展加工制造业,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成为“世界工厂”和贸易大国。相对于其他新兴经济体而言,丰富而廉价的劳动力是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关键要素。随着中国教育的不断发展,就业人员的素质也在不断提升。

俄罗斯经济发展以资源型产品,特别是能源产业为其支柱。俄罗斯拥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和煤炭资源,石油、天然气出口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来源。在俄罗斯经济持续快速的恢复性增长中,资源性产品的出口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国际市场对能源类产品需求的增加和国际价格持续走高,俄罗斯能源类产品出口在总出口中比重不断提高。

印度经济发展以服务业,特别是以服务外包作为其支柱。与其他新兴经济体相比,印度服务业发展迅猛,其占GDP的比值远高于第二产业,目前印度已拥有占65%的世界离岸信息服务业和46%的世界外包业。而印度的服务外包业中,应该首推软件及相关服务。这主要归因于印度的经济政策导向,早在80年代中期,时任印度总理拉·甘地就提出“要用电子革命把印度带入21世纪”,政府大力扶持计算机软件产业,使印度产业结构趋于合理。

巴西经济以农业和自然资源,特别是农牧业为其支柱产业。巴西的国策是“以农立国”、“以农富国”,大宗农产品出口是巴西出口创汇的主要来源。农牧业与工业、服务业一起成为巴西国民经济的三大支柱产业(徐宝泉,2007)。近年来,巴西连年实现农牧产品出口顺差。2009年,农产品占巴西出口比重更是上升至42.3%,农牧业出口成为其保持和增加国际贸易收支顺差的主要来源。

五、新兴经济体的发展评述

金融危机发生后,国际环境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全球经济的发展模式、国际秩序和国际分工、全球治理结构等都面临调整和变革,这使得新兴经济体传统的发展路径面临挑战。一方面,新兴经济体国家仍然处在发展和崛起进程中,需要保持自身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另一方面,面对世界经济新变化,新兴经济体需要逐步引导支柱产业从劳动和资本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从发展路径看,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经济体的最终出路,都在于实现发展模式转型。

首先,新兴经济体的内涵及其标准需更加明确。新兴经济体已经成为世界经济的关注热点,但是其内涵及其标准尚缺乏共识。对此,谷源洋(2010)指出新兴经济体必须具备的六个条件:一是主动融入世界经济和区域经济,参与国际分工;二是奠定工业发展基础,建立起以城市为中心的经济活动带;三是国内生产总值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同步提升;四是社会经济和政局保持稳定;五是人力资源素质及综合要素生产力日益提高;六是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潜能要素。归纳来看,市场化改革、对外开放以及工业化和信息化,被认为是新兴经济体发展的共同路径和典型特征。历史地看,新兴经济体是经济全球化的产物,是市场化与对外开放的结果,在全球化条件下,新兴经济体的内涵与标准也需根据时代特征加以探讨。

其次,新兴经济体与发达经济体共同协调世界经济。伴随新兴经济体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新兴经济体的国际地位也不断得到提高。2009年7月举行的八国集团峰会上,八国集团首次与中、印、巴等6个发展中大国,就国际社会面临的全球性挑战发表了共同宣言。2009年9月,在二十国集团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上,“金砖四国”财长联合提出,要提高发展中国家的发言权和代表性。二十国集团在第三次金融峰会《领导人声明》中承诺:将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份额提高至少5%以上,决定发展中国家和转型经济体在世界银行将至少增加3%的投票权。随着G20成为永久性国际经济组织,今后将是新兴经济体与发达经济体相互依赖与协调发展的时期。

最后,新兴经济体之间还存在利益纷争,如何通过加强沟通与协调实现共同发展,是新兴经济体面临的重要问题。当前,由于新兴经济体各国之间产业相似度较高、对外贸易市场结构趋同化等问题,造成了新兴经济体之间的各种矛盾(刘波,2011)。如何加强新兴经济体之间的协作与互动,是新兴经济体作为一个整体面临的问题。否则,新兴经济体只能是一种权宜之计、各取所需的松散式同盟关系,也就难以实现作为一个经济群体的真正崛起。

注释:

①以2010年金砖国家GDP总量排序看,中国53.0%,巴西18.8%,印度13.8%,俄罗斯13.2%,而南非只占3.3%;在2010年全球经济总量(GDP)比重中,中国占9.5%,巴西占3.4%,俄罗斯占2.4%,印度占2.2%,南非占0.6%。数据引自《中国国家统计局金砖国家联合统计手册》(2011年)。

②根据中国海关总署2011年1月10日公布的数据,加工贸易顺差成为2010年我国贸易顺差的主要来源,http://www.eeo.com.cn/Politics/beijing_news/2011/01/11/191134.shtml。

标签:;  ;  ;  ;  ;  ;  ;  ;  ;  

新兴经济体崛起与差异的比较与评析_巴西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