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资阳市雁江区中医医院 641300
摘要:目的分析中医学护理用于妇产科痛经与月经不调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于我院妇产科就诊的痛经与月经不调患者8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观察组实施中医学护理模式,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模式,观察两组的护理依从性和负性情绪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护理依从性为88.37%,高于对照组60.4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HAMA评分、HAMD评分明显低于护理前和护理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妇产科痛经与月经不调患者予以中医学护理,可以有效提升护理依从性,改善患者负性情绪,从而调理月经使其正常,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中医;妇产科;痛经;月经不调
月经不调是最常见的妇科疾病之一,其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痛经、月经周期不规律、出血量异常等[1]。有大部分患者因涉及隐私而常常不及时就医,甚至有部分患者错误地认为痛经及月经不调是正常现象,长期累积而导致月经不调的病症加重,诱发出现多种并发症,使患者情绪焦虑、抑郁[2]。月经关系到后代和女性身心健康,因此寻找有效的护理方法是妇产科研究的重要课题。本研究采用中医学护理治疗痛经与月经不调,取得良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于我院妇产科就诊的86例痛经与月经不调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3例。观察组月经先期13例,月经后期15例,月经先后不定期15例;月经过多24例,月经过少19例;病程1~4年,平均病程(2.58±0.58)年;年龄20~38岁,平均年龄(28.42±2.94)岁。对照组月经先期14例,月经后期13例,月经先后不定期16例;月经过多20例,月经过少23例;病程1~4年,平均病程(2.60±0.52)年;年龄21~39岁,平均年龄(28.48±2.87)岁。纳入标准:通过B超、常规检查确诊为痛经及月经不调;排除哺乳期妇女。两组患者疾病类型、病程、年龄等基线资料经统计学比较无显著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采取中医学护理措施,内容包括情志护理、日常护理、饮食护理、中药护理等。
1.3观察指标
护理依从性采取4分制评分法,内容包括更了解出现痛经及月经不调的原因,更明确护理的意义和药物治疗,更懂得如何自我保健。完全了解则为4分,基本了解则为3分,略微了解则为2分,不了解则为1分。3分及3分以上表示护理依从性较好。
负性情绪评分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和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HAMA总分在21~28分则为焦虑;HAMD总分<8分属正常范围,分值越小焦虑程度越轻。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软件对本次研究数据资料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2检验;计量资料以(?х±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两组护理依从性
观察组的护理依从性为88.37%(38/43),对照组的护理依从性为60.47%(26/43),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注:组间数据比较,P<0.05。
3讨论
本研究对86例痛经与月经不调患者予以中医学护理模式,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护理依从性为88.37%,对照组为60.47%,观察组护理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数据说明,中医学护理应用于痛经与月经不调患者可显著提升患者护理依从性,从而提高临床治疗效果[3]。护理后观察组HAMA评分、HAMD评分均明显低于护理前和护理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说明,中医学护理可以缓解患者的抑郁、焦虑情绪,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4]。
中医作为我国传统独具特色的医学理念,其主要通过辨证原理和整体理念对痛经与月经不调患者进行调理,调整人体的七情六欲,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同时加以药物治疗,对人体的经络血脉进行调整,使人体内部保持平衡状态,最终使月经规律[5]。痛经与月经不调的特点表现为易反复发作、病情复杂、周期和经期异常等,由于每个人的个体体质差异,在治疗与护理过程中时间和效果也会有所不同,所以要依据患者的自身情况和药物的作用进行具体调整[6]。
综上所述,中医学护理用于痛经与月经不调患者效果显著,针对性的、有目的的中医护理方案可以明显提升痛经与月经不调患者的护理依从性,能较好地调整患者的情绪。
参考文献:
[1]吴节,杨丽洁,陈雅洁等.针灸人工周期疗法治疗月经不调临床应用初探[J].中国针灸,2015,35(3):287-289.
[2]卢永红.中西医结合治疗上环后月经不调54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2):181-182.
[3]董洪根,丁冬生,茅莉萍等.基于数据挖掘的贺玥名中医治疗月经不调及痛经的证治规律研究[J].江苏中医药,2016,48(11):32-34.
[4]孙秀艳.中医针灸治疗月经不调的临床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36):173-173,174.
[5]蔡勤萍.中医序贯疗法治疗月经不调临床效果观察[J].亚太传统医药,2014,10(19):80-81.
[6]张蕾.中医治疗妇科月经不调的临床分析[J].世界复合医学,2017,3(1):76-78.
论文作者:李莎,吴艳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7年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21
标签:月经不调论文; 患者论文; 月经论文; 中医学论文; 统计学论文; 对照组论文; 妇产科论文; 《健康世界》2017年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