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建筑工程不断发展所造成的社会现象就是相关产业的不断发展,如各种建筑材料价格不断的提升,这导致建筑工程的造价呈现逐年增长趋势,对于建筑工程的进一步发展较为不利,在该环境中进行建筑工程造价的全面化控制是极为必要的,而造价动态管理控制是现阶段建筑工程应用的主要成本控制方式,所发挥的作用也较为明显,建筑工程造价的动态管理控制是科学的、有计划的,根据管理的内容以及管理的项目而进行相应的变动的,能够有效地保证管理的全面性,实现建筑工程造价成本的控制,以及推动工程的顺利开展。
关键词:建筑工程;造价;动态管理;控制
1我国建筑工程造价控制的动态管理现状及问题分析
1.1随着我国市场主义经济制度逐渐深入人心,人们开始逐渐意识到了造价管理对建筑工程的重要意义,当前我国在造价控制时普遍运用概预算定额的模式。这种模式难以对工程建设过程中发生的造价因素变化做出反应,导致建筑工程频频出现“决算超预算、预算超概算、概算超估算”进而突破计划投资的问题。造成上述“三超”问题的原因主要有:政府政策性影响较多。建筑工程造价影响因素大多都受到强烈的政策性影响。虽然在市场经济形势下,政府不再直接插手造价因素的制定,但政府制定的经济政策、生产投资等行为却会对市场因素产生导向作用。在当前的社会转型阶段,政府希望能够更快更好地构建出科学运行的市场和行业机制,因此政府逐渐出台一些政策,来调整和限制市场风气,这对工程造价控制造成很大影响。
1.2建筑工程造价主动控制意识不强。目前大多数企业在对工程造价的控制都集中在发现造价存在问题后,而很少在问题发生前采取造价控制措施,管理人员的目光都集中在竣工阶段的结算上,且大项目明显比小项目更受关注。由于对施工图进行审核时,相应的报价程序比较薄弱,难以提前对工程造价进行管理,导致施工图预算的结果和竣工结算的结果出现较大差距。既由于重复劳动增加了工作量,又为工程造价超投资限额制造了条件。
1.3动态管理基础工作薄弱。在编整建筑工程的项目可行性报告时,缺少一些关键的投资估算指标。工程的总概算需要制定概算的定额和指标,而由于各部门对于这些定额和指标并没有统一的标准,得出的总概算结果在实际的项目中出现的偏差极大,再加上一些部门并没有可靠的渠道来获得信息,无法及时获取市场的真实造价信息,导致工程造价不科学,与实际情况存在较大差距。
1.4从业人员素质普遍偏低。当前从事工程造价管理的工作人员多达80万。这些从业人员中,只有约1/3的从业者是从本科毕业,而从专业的工程造价管理专业毕业的只有不到1%。当前绝大多数的工程造价管理人员只具有大专学位或函授毕业,而一些从业人员自身持有的是投资经济、财务金融方面的资历,在进行造价管理时,只能完成比较基础的概算工作,缺乏全方位、全过程对工程预算控制进行动态管理的视野与能力。
2加强建筑工程造价动态管理的措施
2.1投资决策阶段的造价控制
决策阶段影响工程造价的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项目决策的准确性,二是投资估算。首先项目决策的正确性是工程造价合理性的重要前提,正确的项目决策意味着对项目建设的科学决断,最佳投资方案的优选。决策阶段的造价控制具有先导性,直接影响着后面各个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其次,决策阶段的投资估算是进行投资方案选择的主要依据之一,决定工程造价的基础,同时也是决定项目是否可行以及建设主管部门对项目进行审批的主要依据,因此要科学合理的编制投资估算。
2.2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与管理
(一)方案设计阶段
设计方案直接决定着投入的人力与物力。设计方案不仅决定了工期的长短,还能降低资金投入,合理的设计方案甚至能够降低10%左右的资金投入。因此,方案的设计需慎重。在方案的设计选择中,企业可采用竞标方式,在多组方案中进行性价比对,择优选择。并且要集众家之长,对所选方案进行优化。在确定了最终方案后再据此进行估算,动态的控制资金投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施工图设计方案
施工图纸的设计是在设计方案确定基础上的图纸深化工作,是建设项目的图纸反映。施工图纸的设计是否完善有效,直接关系到建设的准确性与建筑整体效果。施工图纸对建筑工程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其设计深度不足将无法满足施工需求,会导致工程质量不高和造价失准;设计质量不高会在建设开始后出现设计补充或者变更等状况,在影响工期的同时会造成额外的资金投入,也极可能使造价失控。因此,在施工图纸的设计中对工程造价进行动态管控主要体现在对施工图设计质量的控制上。施工单位需组织聘请专业单位或者技术专家对设计图纸进行审核并进行模拟操作,确保其能满足技术需求并没有缺漏项。
2.3招投标阶段的造价控制
招投标是为了引进竞争机制对承包单位进行择优选择,从而达到全面降低工程造价的目的。由于招投标具有极强的专业性,主要应从工程量清单的编制入手,根据编制的标底来选择最佳的承包单位。对标底进行动态跟踪和控制,根据各投标单位的投标报价,对比标底,实时采取控制措施,如有必要(即原编制的标底不合理或无法实现)还可调整标底。
2.4施工阶段的造价控制
(一)对材料进行严格控制
建筑工程所采用的材料和主体建筑工程不同,具有种类多,价格参差不齐的特点。因此,对价格采集必须有确实的根据,所采用的价格必须在主管部门公布的价格范围内。针对一些价格差异相对较大的材料及设备,建设单位应该对其品牌、型号、规格、数量、功能尽可能地描述细致,同时在生产承包方施工前,必须要求其出示实物样品,经仔细确认合格后方能施工,避免承包方以次充好,从中谋取暴利。
(二)对施工合同的管理
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施工合同执行工作。如果市场材料设备或其他因素出现变化并对造价产生影响,那么合同中约定的项目可按照合同规定进行调整。合同中不包括的部分需与承发包双方进行协商后签订补充协议,在工程建设造价管理机构进行备案后进行调整。
(三)对现场签证与设计变更的管理
进行造价管控,还需对现场签证与设计变更进行严格管理。造成设计变更的因素有前期设计影响,还有政策、环境等方面的影响。在施工过程中,如果发生设计变更的情况,需要有承发包双方的书面肯定、项目管理者的书面肯定。同时,费用的审计与控制人员要深入现场掌握施工现场的动态变化,对设计变更进行必要性的分析,尽量减少主观随意的变更。在施工活动中,除非影响到建设项目的实施与功能的使用,其他情况不应允许进行变更。此外,在施工现场还要加强签证管理,尽量减少现场签证,以免最终结算出现难以核实的问题。
2.5竣工结算阶段的造价控制
竣工结算阶段是建设项目的最终阶段,是对整个建设项目是否符合设计要求以及工程质量验收标准的全面检验阶段,对于该阶段的造价控制应从做好竣工结算的准备工作开始,收集整理全部结算资料,及时编制竣工结算,做好结算审核工作,包括工程量、单价以及各类税费的审核。
3结束语
建筑工程造价的动态管理控制还处于发展完善阶段,目前还存在相应的不足之处,主要表现为技术方面、人员方面以及操作方面,但是其发挥的作用是无法掩盖的,建筑工程在建筑工程造价的动态管理控制之下实现稳定的发展,总而言之,建筑工程造价的动态管理控制质量提升操作科学合理化,能够实际的保证建筑行业的更进一步提升。
参考文献:
[1]杨槐林.建筑工程造价的动态管理控制分析[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6(22):1064~1280.
[2]薛艳辉.浅谈工程造价管理中的五个环节[C]/ /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 11 卷).2009.
作者简介:
王昕威,1990年09月04日出生,毕业于河南城建学院,现就业于天津骏盛置业有限公司。
论文作者:王昕威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2
标签:工程造价论文; 造价论文; 阶段论文; 建筑论文; 动态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项目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2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