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经济与银行贷款导向_知识经济论文

知识经济与银行贷款导向_知识经济论文

知识经济与银行贷款取向,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知识经济论文,取向论文,银行贷款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经政府批准,国内第一家由产业资本与知识资本联合组建的知识型企业——复旦新黄浦科技发展公司在上海成立。此举意义非同寻常,它表明,在科教兴国的战略思想指导下,以知识资本和产业资本的交换、结合与共同推进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化为特征的知识经济(knowledge-based cconomy), 将成为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和国民经济的又一发展重点,我国的科研界、企业界和金融界面临着一个崭新的课题。

(一)

传统的经济是建立在制造业生产产品的基础上的,它依靠消耗能源与原材料生产产品、产成品在市场上销售回笼货币资金,形成一条产业链。产品投放初期价格很高,但随着产量的增加和对手的竞争,价格下降,市场需求趋于饱和,表现为由成长、成熟而衰退的周期性波动。知识经济则不同。按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定义,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之上的经济,在传统的劳动力、资本、土地等生产要素的基础上, 新加入了人力资本(human capital)这一关键要素。人力资本以公司的形式得到社会认可,便形成了知识资本(knowledge capital)。知识经济的产品分为有形的和无形的, 依附于物质产品,如高新技术产品和生物制品等实现经济利益的是有形产品;而以信息处理和创新为主的多属无形商品。知识经济的特点是:科研开发和知识价值随应用范围的扩大以几何级数增长,产量和普及程度越高,其创造的社会财富和价值越大,而成本却不断下降,即“报酬递增”。因此它对于国民经济的深层次发展意义十分重要。

世界上的发达国家已经完成了工业化,信息化的构架也在逐步完善之中。知识经济在世界范围内的兴起正在改变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科技和知识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高达80%以上,以美国为例,它的经济持续7年增长,人围世界500强的企业连年增加,而通货膨胀率为40年来最低,失业率也未升高,这在很大程度上应归功于知识经济的迅猛发展。以信息产业为主的知识经济所创造的产值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0—50%,职工中60%属于知识型。据纳斯达克最新报告反映,到1996年,美国的信息产业产值已上升到8660亿美元,7年内增长57%。 反观日本,由于传统产业的销售利润率很低,信息知识产业又在激烈的竞争中失去先机,企业的整体竞争力逐年下降,不仅将500 强冠亚军宝座拱手让给了“通用汽车”和“福特汽车”,而且近3年人围500强的企业也减少了23家。这就是令全球关注的美日企业“竞争力倒转”现象。由此可见,知识对一个国的经济竞争力影响之巨。

这次东南亚金融危机的产生,在很大程度上与东亚各国轻视知识经济和高科技产业的发展有关。这些国家普遍存在如下特征:(1 )经济基础薄弱,多为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和劳动密集型的产品结构,产品科技含量低。(2)科研经费投入普遍很少, 如泰国和印尼的科研经费占CNP之比为0.2%,马来西亚和菲律宾仅为0.1%,而同期美、 德等发达国家则高达2.5%。(3)国际资本和直接投资集中于加工业和房地产等行业,产业结构严重趋同化导致供过于求,贷款因此难以返还,坏账的上升引起金融风险。(4)出口产品结构可替代性极强, 因而技术竞争力弱,汇率稍有变动即可导致产品价格大幅下跌。由此可见,过多依靠制造业的出口导向已经落后于时代,对传统产业进行高科技化和信息化改造,是一个国家增强经济实力和抵御风险能力的重要途径。

我国早在1995年底就由江泽民同志在全国科技大会上提出“科教兴国”的战略,本届政府又成立了以朱镕基同志为组长的国家科教领导小组,这些足以表明国家对科技产业化和发展知识经济的重视。而要真正让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关键在于形成有效的运行机制和相宜的环境,使知识资本真正与金融资本和产业资本相结合。复旦大学与新黄浦集团的全面合作无疑为这种结合找到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在此模式中,复旦把知识和科技作为生产要素,新黄浦将房产以及其他产业资本作为生产要素,双方在确认科技成果价值的基础上进行生产要素的交换与结合,这不仅将使复旦的科技知识通过新黄浦的开发与转让实现其经济价值,也有利于新黄浦转向以高新技术为主导的新型产业,提高企业竞争能力。借用复旦校长杨福家的一句话来说:这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双赢(You win and also win)

(二)

科研界和企业界的深层次合作缺乏金融界的参与是很难取得突破的,因此对于商业银行来说,如何通过贷款以及其他金融服务手段参与科技成果产业化,促进金融资本与知识资本及企业资本的融合,使知识——技术——市场——利润的新产业链能真正有效运行,便成为一个颇具现实意义的问题。就当前形势而言,银行应在以下几方面做好准备以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1. 银行应将对于高科技产业的资金投入作为自身信贷工作的重点。

国家已制定了有关产业政策,支持高科技产业的规模发展。高科技行业是高投入的行业,其前期的科研经费开支十分庞大,一个项目往往动辄上亿,这仅仅依靠企业自有资本的运作是难见成效的,故国家应尽早制定金融机构直接参与知识经济建设的可行性方案,使拥有雄厚资金实力、技术优势和人才资源的商业银行全面参与这一领域,在政府的导向和配合下,为知识技术型企业提供各种金融服务和项目融资。当前许多商业银行已投身于对高科技行业的资金支持,如工商银行上海市分行将今年新增贷款中200亿元投入“一高”即高科技产业和产品; 上海浦东发展银行以贷款及其他金融手段支持民营上海复星高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发展生产,扩展经营。商业银行将此作为今年信贷工作的一大重点,这对于其调整、改善贷款结构,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也将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2.银行应主动与高校建立密切联系,及时掌握其最新的科研成果情报。

银行可以通过设立科技基金会等形式对高校科研活动进行全额资助、部分资助及提供贷款(有息、无息、贴息),重点支持有广泛市场前景的科研项目。这些组织起专门的评审专家就其潜力和应用前景进行评估。只有将金融行为融入高校的科技开发活动中,才能确保及地掌握有价值的信息,从而有效确定自己的贷款决策。

3.银行应建立自己的信息库,全面促进校企合作。

银行应从科技发展的眼光出发,建立自己的信息库,对企业进行分类归档,从中筛选出一批资金雄厚、有高新技术应用开发能力和要求的企业,为校企双方的合作牵线搭桥。同时可利用自身优势在参与合作的过程中提供较优惠的担保、抵押和信用等贷款形式,扩大贷款范围、资金额度并改进有关贷款管理。这将是对原先银企合作的双向模式的突破,银行行为、企业行为和高校行为因此被纳入谐调有序的轨道之中。

4.银行对涉入高科技行业的风险应有足够思想准备及监控手段。

以信息、通讯和其他高科技为内容的知识经济产业是高风险、高回报的行业,银行对此应有足够的思想认识,在评估一个科研项目时,必须有谙熟于这一领域的专家学者严格把关。对科技产业的贷款应设立不同于一般企业贷款的全新风险评估模式和监控措施,切不可迷惑于字面上的高额回报而放松审款。当然,央行在确定高科技行业的贷款利率上应高于一般企业贷款,以分散风险,减少损失。

5.银行应促进现有贷款企业调整产业结构,增加产品的科技含量。

目前银行的不良贷款大多集中于纺织、冶炼、有色金属加工和机电制造等夕阳行业中,它们多属劳动密集型产业,技术含量低,能源消耗大,普遍存在活力不够、效益不高、包袱沉重的问题。对于这类占有相当比重的企业,如何引导其调整产业结构,通过技术改造或转产等方式增加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从而提高其市场竞争力,便成为盘活银行不良贷款的当务之急。银行在避免支持重复建设、缺乏竞争力的行业的同时,应将自己所掌握的高科技项目,选择一批虽然目前状况不佳,但具有一定高科技产品生产基础的有贷企业进行开发生产。假如能由此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将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和银行盘活不良资产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这在目前形势下不失为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6.银行应在贷款中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

在行业调查中,银行应加大技术调查力度,重点考察企业的科技含量(如科研人员比例、专利技术数量)等。在贷款特别是技术开发和改造贷款的评审中加大技术因素和人力资源因素等基于知识的无形资产的评定比例。对于中小型的高科技企业,应注重分析其技术竞争能力和成长性,对于技术竞争力强、市场潜力大、成长性好的企业,应注意做好全方位的金融服务工作,特别是企业在发展初始阶段所需的融资服务等,争取全面参与企业发展战略(包括产品经营、资产经营和资本经营的战略)的制定和实施。在更高层面上而言,银行应以发掘和扶植富含知识资本的产业,如信息业、通信技术的新兴服务业为自己的长远信贷目标,这是时代的需要,也是今后银行化解金融风险,提高自身竞争力和经济效益的一个关键。

标签:;  ;  ;  ;  ;  ;  ;  ;  

知识经济与银行贷款导向_知识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