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研究学术卡_青少年教育论文

青年研究学术卡_青少年教育论文

青少年研究学术卡片,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卡片论文,青少年论文,学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试析城市闲散未成年人的犯罪易感质

王志强

(天津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犯罪易感质是社会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表现出的一种特殊状态。在一定意义上,犯罪易感质的形成是决定一个常态的行为人衍变为反社会的犯罪人的关键。与普通未成年人相比,城市闲散未成年人犯罪易感质形成的可能性较大,而其特有的生活情境往往又促成了这种可能性的实现。预防城市闲散未成年人犯罪易感质的形成,不仅在于控制犯罪行为,更根本的是提高未成年人适应社会的健康能力,这是预防犯罪过程中以人为本位思想的体现。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5年第5期

互联网与当代青少年的发展

陆士桢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互联网与青少年的内在特征决定二者间是有着必然联系的,网络活动的自主性、平等性适应了青少年的内在发展需求;网络行为的交互性、多维性为青少年搭建了开放自我的平台;网络的交互性、多维性,为青少年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学习空间,大大拓宽了青少年的求知途径,满足了青少年强烈的探求欲望,有助于青少年开阔视野、促进学业。当代中国青少年网络瘾癖主要是因为学习压力及学业成绩不佳,代际冲突带来的发展困惑,群体交往问题及价值观、道德的选择与发展问题。

——《中国科技教育》2005年第5期

党团关系的新定位

文洁民

(江苏省青年研究会)

中共中央在《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中第一次确立了共青团是执政党党风监督主体的地位,这是对党团关系的一种新定位,党和团的关系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团不仅接受党的领导,也对党施行监督。这种监督是与接受和拥护党的领导相统一的,是共青团作为创造性的助手、作为坚定性的后备军的生动体现;这种监督可以大大增强群众监督的有序性和理性化,巩固执政党的群众基础;这种监督既可以摒弃来自执政党内部监督难以避免的局限,也可以摒弃来自执政党外部监督易于出现的偏狭。党团关系的这一新定位对于共青团发挥在社会政治架构中的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

青少年创造和使用网络语言现象

徐峻蔚

(浙江省团校)

网络语言作为一种塑造力渗透于青少年群体行为之中,可以探究和理解网络语言作为青少年群体与世界关系的普遍中介的某些本质和特征,更可以了解和掌握青少年群体某些认知、表达及交往特点。在虚态语境中,青少年可以进行真心实态的交流,人际交往的心理距离无限制地被缩小。网络交往具有广泛性、间接性和安全性,因较少的后顾之忧。网络语言可以是游戏的,更可以具有强烈的视觉感受。青少年网民常常采用大量的缩略简约的语言形式,实践是整个网络交往实践的有机组成部分。青少年网络语言交往亦成为青少年交往实践的一个缩影。

——《当代青年研究》2005年第9期

论青少年的慈善意识及其培养

赵宝爱

(济南大学)

慈善意识是青少年健康人格和社会责任感的一个重要方面,慈善意识是青少年健康人格和社会责任感的一个重要方面,正确理解慈善的涵,是青少年树立慈善意识的前提,志愿服务则是他们参与总善活动的最佳形式;能否产生慈善行为关键在于激发他们的同情心;家长的示范和学校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则是最基本的培养途径。要引导青少年分辨值得同情的人和事,同情的对象一定要符合社会的积极意义,并选择适当的表达方式。

——《青少年研究》2005年第3期

留守儿童的非社会性行为

蔡玉军

(同济大学)

非社会性行为理论的视角。在儿童社会化发展的研究中,亲社会行为和反社会行为这两种行为都是比较外显。非社会性行为,一般包括儿童社会化发展中客观存在的一些不容易被意识到的、甚至常常被忽视的、并不具有明晰社会化特征的行为,如儿童社会化发展的早期出现的尿床、害羞、性格孤僻等。典型的非社会性行为主要有内向性行为和逃避性行为。大多数留守儿童存在的是非社会行为问题,并缺乏及时、足够的关注。留守儿童存在的是非社会行为问题与障碍的发展危机,可能恶化并产生进一步的问题。

——《青年探索》2005年第6期

反腐败从娃娃抓起的悖论

沈功玲

(上海市少工委)

上海市已经启动廉洁教育的课题研究。我一直觉得不要让孩子过早有政治负担,我们不可能让孩子负起管家长的责任,如今社会上发现什么问题都要从孩子抓起,但孩子们真正需要什么,是需要仔细去调研的,因为选择权在孩子手里。教育腐败已经是一个不再新鲜的话题,今天的孩子已经耳濡目染太多与所受教育相悖的事情。只要教育系统的官员能够廉洁,并且不出现只顾部门利益的腐败,则老师的廉洁问题也就好解决了。而教育官员和老师在廉洁方面如果都不存在问题,学生的“腐败习气”问题的也就会迎刃而解了,甚至连“试点”都大可不必。

——《瞭望东方周刊》2005年第30期

生命关怀成为高校思想教育新课题

方国才

(浙江教育学院)

个体生存压力的越来越大,与此相伴,青年学生的生理和心理问题也越来越多。重视生命关怀教育,已成为当今世界教育的共同课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肩负着帮助大学生完善素质、提升人激发生命激情和创造力的责任。只有真正做到关怀生命、关注生活,提高大学生的生命、生活质量,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增加亲和力,富有感染力,提高实效性。当前对大学生进行生命关怀教育,其主要基本内容包括:生命价值与意义教育、自我发展教育、人格教育、创新教育、和实践教育。

——《光明日报》2005年12月15日

漂在城市的现代知青

陆学艺

(中国社会科学院)

处于优势地位的国家与社会管理者、经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中。子女代际继承性明显增强,而同代内的流动明显减少,出多进少;处于经济社会位置较低阶层的子女进入较高阶层的门槛明显增高,两者间的社会流动障碍在强化。社会的经济资源、组织资源和文化资源有向上层积聚的趋势。这意味着普通知识青年向上层流动的困难加大,但是他们显然并没有放弃自己对生活、对人生的追求。与我们曾经耳熟能详的“知青”概念截然不同。三四十年前,城市知识青年被推向边远和艰苦的农村,而现代知青。却被五光十色、充满诱惑的城市生活所吸引。痛并快乐地寻找着漂流的彼岸。

——《中国国情国力》2005年第7期

试析青年角色过渡问题的认识误区

马德峰

(苏州大学社会学系)

角色过渡问题是青年理论研究的薄弱环节。青年在角色衔接过程中,会出现角色上面的“除旧迎新”,摆脱旧的社会角色,获取新的角色身份。今天年轻人成长过程中的一个特点,就是具有某种可逆转性。他们能在青年与成年之间来来往往。年轻人离开家庭,好等着哪天再回家。他们走出校门,不过还是要回炉。他们找到一份工作,但随时可能丢掉或放弃。爱情更像蝴蝶,不会老呆在一个枝头。他们结婚,但别指望白头偕老……青年角色过渡已经不再是从一种身份向另一种身份的稳定过渡,而是一个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适度调整的阶段。要注重青年在角色过渡的主动性、过程性的研究。

——《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第2期

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关系特性

杨立英

(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

网络是现代人的生存方式,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并不能简单理解为在网络中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而是一种全新生活世界与生存境遇中的全新的价值教育形态。网络生存方式对人的主体性的拓展,预制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的特性与趋势,表现为教育主体的“去主体化”、教育客体的“主体化”和主客体关系的平等性、相对性。建基于此,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构建与实践推进,必须真正契合网络化生存方式的特点与教育的上客体关系特性,实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原则与方法的创新。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5年第11期

青年就业问题的视点校正与制度安排

戴锐

(安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

在青年就业问题上,无论是理论、媒体的关注还是政府的制度设计,都存在着过于关注大学生的偏向。青年就业问题主要表现为素质型、心理—观念型、机会型、信息型和制度型障碍等五种就业障碍,而大学生与一般青年相较,其就业障碍主要源自主观原因,一般青年则在就业时受到更多的客观条件限制。因此,在青年就业问题上,必修校正被偏移的视点,在制度设计上更多地关注和关心一般青年,以服务为核心理念,以保障为主要目标,进行全方位的制度安排:加强青年组织、教育行政部门以及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门之间的横向沟通与合作;打破人力资源使用、流动上的地方保护主义和单位所有制现状等方面内容。

——《青年探索》2005年第6期

青年志愿服务的组织建设和保障机制

余逸群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青少年研究所)

志愿服务的组织机制和保障机制的建设是推动志愿服务深入发展的两个关键问题。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需要进一步加强宣传,扩展青年参与途径;革新机制,强化志愿组织的第三部门性质;打造品牌,塑造自身形象;强化专业性的管理和评估机制建设。同时还要推动立法和政策制定,以营造志愿服务发展的良好空间,更好地动员青年参与进来。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5年第3期(也可不用)

青少年自尊与父母教养方式关系的研究

张巧明 张美峰

(烟台师范学院心理与教育学院)

通过对281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研究,结果发现:随着年级的上升,青少年的自尊出现了一种下降趋势;父母教养方式的得分顺序从高到低依次为温暖理解、干涉保护、拒绝否认、惩罚严厉;父母的教养方式对青少年自尊的发展具有显著影响。父母对青少年采取温暖理解的教养方式会促进青少年自尊的发展,相反,父母对青少年采取拒绝否认、惩罚严厉等教养方式,会不同程度地阻碍青少年自尊的发展,降低自尊水平。

——《青少年研究》2005年第3期

标签:;  ;  

青年研究学术卡_青少年教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