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瑞典公开赛伊藤美诚技战术分析①
高晓东 邓超
(辽宁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辽宁大连 116029)
摘 要: 2018年瑞典乒乓球公开赛,日本小将伊藤美诚连续击败中国女乒二大主力丁宁、朱雨玲最终夺冠,成为2020年东京奥运会中国女乒最主要的对手之一。本文采用了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三段指标评估法对伊藤美诚在2018年瑞典乒乓球公开赛的技战术进行对比分析。并为中国女乒今后训练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 乒乓球 伊藤美诚 技战术
乒乓球是我国的国球,在当今世界乒坛有着统领地位,但在前不久结束的瑞典公开赛女单冠军得主却是日本小将伊藤美诚。本次失利为2020年伦敦奥运会敲响了警钟,能让中国乒乓球队吸取本次比赛的教训,并研究对手的打法及特点为伦敦奥运会奠定基础。本文通过对2018年瑞典公开赛中国女乒失利比赛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认真分析技战术特征,为我国女乒今后的训练及比赛提供参考。
1 研究对象及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文通过对伊藤美诚在2018年瑞典公开赛与丁宁、朱雨玲二场比赛中运用的技战术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本文通过在中国知网上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查阅优秀硕、博士论文及其他相关书籍,以期为本研究提高理论支持。
1.2.2 录像观察法
数学实行文理分科,虽然每年文科试题都比理科试题容易,但文科试卷统计难度都高于理科试卷,差距在10个百分点左右.那么文科试卷的区分能力怎样?试卷的难度对区分能力的影响有多大?
1.2.3 三段指标评估法
本文收集了2018年瑞典公开赛伊藤美诚对战丁宁、朱雨玲二场比赛视频,进行技战术的分析与统计。
如表1所示,伊藤美诚在发抢阶段的得分率为46%,使用率为32%,可以看出伊藤美诚在发抢阶段的优势并不明显。在比赛的开始阶段由于丁宁强大的气场,伊藤美诚的表现稍有一丝胆怯,第一局在发抢阶段仅仅得到了一分。可以发现面对丁宁时伊藤美诚在发抢环节并不占优势,发球抢攻意识并不明显,并且不敢主动形成相持。所以在对伊藤美诚的比赛中接发球环节要提高摆短质量,使接发球有更多的变化,抓住机会敢于搏杀。
在表2中可以看出伊藤美诚相持段的得分率为80%,使用率为40%,相持段成为伊藤美诚本场比赛获胜的绝对因素。伊藤美诚在相持过程中大多以反手相持为主,反手生胶成为伊藤美诚的自身独特的优势。伊藤美诚本场比赛虽然正手侧身抢攻的次数不多,但反手超强的能力迫使朱雨玲回球质量相对较低,给了伊藤美诚完成搏杀的机会。朱雨玲在本场比赛的相持中牢牢被伊藤美诚压制住,在相持中伊藤美诚牢牢抓住了朱雨玲的反手位,很好的限制了朱雨玲的正手侧身,使朱雨玲在比赛后半段的心态几乎崩溃,成为最终完败的决定因素。
2 结果与分析
2.1 伊藤美诚对丁宁三段指标分析
2.1.1 发抢断的技战术分析
发球抢攻阶段,第一三板、接发球抢攻阶段,第二四板、相持阶段,第五板及五板以后进行统计,对其数据加以整理。
2.1.2 接抢段的技战术分析段
编者按 11月5日,美国正式恢复了对伊朗能源、金融领域单边制裁。与三个月之前,即8月7日恢复的第一批侧重于对伊朗金融业、汽车领域制裁相比,这次恢复的制裁力度更大,打击的重点是素有伊朗经济“生命线”之称的石油业。那么,美国能否成为最后的赢家?此事件对中国油企又会带来怎样的影响?由此,本刊邀请了部分专家从不同角度分析该事件,以郷读者。
如表1所示,伊藤美诚在接抢段的得分率为38%,使用率为29%。伊藤美诚在丁宁面前接抢环节并不占优势。由于丁宁的发球变化多、旋转强,并且发球后第三板进攻意识强,使伊藤美诚在接抢环节中显得相对被动。但是在第3局和第4局的比赛中伊藤美诚的得分率高达60%和75%,伊藤美诚在这两局比赛的接抢阶段中敢于积极上手,并且回球落点刁钻,是本场比赛能够取胜的重要因素。丁宁虽然在发抢环节有着较大的优势,但是在其关键球的处理上出现一些问题,丁宁对关键球的处理并不是太果断,发球后的第二板链接技战术并不明确,并且自己擅长的下蹲时发球也没有起到太大作用。
2.2.1 发抢断的技战术分析
在表1中可以看出相持阶段伊藤美诚的得分率为64%,使用率为39%,相持环节成为本场比赛伊藤美诚取胜的决定因素。伊藤美诚在反手相持中展现了较大的优势,进攻的节奏变化明显,击球质量明显提高,对球的落点控制得十分到位。在比赛的的第四局中,伊藤美诚接连打出两个高质量相持球,使丁宁在心态上出现了变化,在后面的比赛过程中显得较为浮躁。丁宁在相持环节出现了较大的问题,在比赛的后半段心态并不稳定,并且正反手转换较慢,相持时回球节奏与落点相对单一。
那边李峤汝的话兜头泼了苏楠一头冷水。怎么找?李碧汝是不是律师都难确定,人家要是顺口敷衍我们呢?我母亲老是惦念着人家,我大学毕业她唠叨说,也不知道碧汝考没考上大学;我结婚她也唠叨,也不知道碧汝现在成家没;我生乐乐,她在产房里还不忘念叨,不知道碧汝有没有孩子;就连我离婚,她心里也没忘了那个碧汝,也不知道她过得怎么样了……搁农村,我母亲这叫漫天雪地里烤火,一面儿热。
2.2 伊藤美诚对朱雨玲三段指标分析
2.1.3 相持段的技战术分析
2.2.2 接抢段的技战术分析
低碳经济时代,企业的产品和服务要实现绿色化、经济化,要立足于企业生产和管理的实际,在各个环节和各个领域制定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目标,特别是在产品开发和市场拓展方面,必须将绿色理念作为一切工作的指引,在开拓范围更广、程度更深市场的同时建立起企业低碳经济条件下的新路径和新体系。
在表2中可以看出伊藤美诚发抢段的得分率为67%,使用率为33%,得分率和使用率都表现出较高的水准。通过录像可以看出伊藤美诚本场比赛的发球以朱雨玲反手位下旋球为主,虽然没有给朱雨玲造成什么威胁,但伊藤美诚在第三板的处理上积极变换落点,使朱雨玲造成一定的失误。在比赛的开始阶段伊藤美诚就表现的十分积极,开场打出5∶0的领先优势,说明伊藤美诚接连战胜刘诗雯和丁宁后,决赛对阵朱雨玲时表现出极高的自信心。反而朱雨玲在本场比赛始终没有找到较高的竞技水平。可以发现他的赛前准备并不充分,技战术变化较单一,并且接发球的质量还有待提高,处理来球的手法应该更细腻。
表2中可以看出伊藤美诚接抢段的得分率为59%,使用率为27%,得分率表现出优秀的水准。朱雨玲在整场比赛始终没有找到比赛的节奏,可以看出朱雨玲发球质量并不高,其旋转、落点变化并不明显,甚至还有半高球的出现。反而再看伊藤美诚在接抢环节中十分自信,在接发球的处理上敢于主动发力并变换落点与节奏。在第四局的比赛中,由于伊藤美诚以3∶0大比分领先情况下,在接抢环节中敢于直接上手,打的朱雨玲并没有什么还手的余地。朱雨玲在本场比赛接发球环节出现较大的问题,并且接发球后第二板还原的速度较慢,使其不能掌握比赛节奏。
表1 伊藤美诚对丁宁三段指标分析
表2 伊藤美诚对朱雨玲三段指标分析
2.2.3 相持段的技战术分析
在本文的研究中,选取2014年12月~2017年1月在本中心进行妇科体检的患者10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体检时间将其分为对照组(2014年12月~2015年12月)与观察组(2016年1月~2017年1月)。在患者进行妇科检查之后的6个月对两组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度进行评估和对比后发现,对照组中患者护理后的护理满意度为77.8%,观察组中患者护理之后的护理满意度为93.4%,观察组中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8月份的影响系统除了前文所述的台风和副高以外,我们还需要关注冷空气的影响,8月下旬开始冷空气逐渐活跃,有2次暴雨与之有关。
3 结语
(1)发抢阶段中,伊藤美诚发球大多以正手位中路短球为主,在发球后的第二板链接中大多以反手挑打为主,并且成功率很高,其次是发球后正手挑打及摆短使用较多。建议在接发球时要敢于挑打伊藤美诚正手位,形成正手相持球,抓住前三板的进攻节奏。
脂肪含量,酸水解法;蛋白含量,参照GB 5009.5-2010;水分含量,参照GB 5009.3-2010;灰分,参照GB 5009.4-2010。
(2)在接抢段中,伊藤美诚以反手挑打为主,并形成很高的威胁,可以看出反手技术是伊藤美诚的优势技术。在接发球后的第二板链接中正手搏杀得分最高,其次是反手拧拉技术。建议对伊藤美诚的比赛中发球环节加入急长球,调整比赛节奏,并且改变单一的发球抢攻,形成主动进攻的优势。
(3)在相持段中,伊藤美诚相持段的得分率最,在发抢后主动形成相持的得分高于接抢。相持中反手得分率最高,并且相持时节奏变化明显,其次是正手搏杀得分率较高。建议在相持中要主动变化比赛节奏与落点,相持中敢于侧身抢攻,并抓住伊藤美诚的正手位弱点。
参考文献
[1] 刘怀杰.乒乓球技术打法的演进过程及其发展趋势[D].辽宁师范大学,2011.
[2] 唐建军.乒乓球运动教程[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6.
[3] 臧瑞涛.2017年亚锦赛女单冠军平野美宇技战术分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7(11).
[4] 张红玲.对2012年伦敦奥运会我国乒乓球女队后备人才的技战术分析[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0,44(4):44-48.
[5] 唐建军.中国乒乓球运动发展的技术文化分析[J].体育科学,2005,25(7):79-83.
[6] 吴飞.关于改进乒乓球3段技战术统计方法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14,50(1):71-74.
中图分类号: G8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2813(2019)08(a)-0245-02
DOI: 10.16655/j.cnki.2095-2813.2019.22.245
①作者简介:
高晓东(1993,9—),男,汉族,河北保定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训练。
邓超(1995,6—),男,汉族,黑龙江大庆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训练。
标签:乒乓球论文; 伊藤美诚论文; 技战术论文; 辽宁师范大学体育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