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力量导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导论论文,力量论文,市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提要:市场导向型改革的推进需要有对市场及其内在运行机理的深层次理论说明。由此,要确立一种观察市场的新视角、剖析市场的新方法、说明市场内在运行机理的新范畴。“市场力量”这一范畴可以成为从理论上认识市场深层结构与内在运行机理的切入口或始点范畴。本文将“市场力量”作为一个科学范畴来研究,主要考察市场力量的存在性、内涵、结构及其与其他相关范畴的关系。
一、引言
中国经济体制正在实施由原有单一指令性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中国要建立的市场经济体制,即“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体制。市场,将在中国的经济体制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是一个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改革来实现的过程。因此,从理论上弄清市场的内在结构及运行机理,对于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过程来说,至关重要。
要从理论上弄清市场的内在结构与运行机理,首先必须探讨有关市场的三个基本问题:
其一,“看不见的手”到底是指什么?它是如何运作的?
人们已经普遍认识到,市场经济主要是由“看不见的手”来调节的。在中国经济体制中,“看不见的手”的作用范围与力度将逐渐扩大。“看不见的手”到底是指什么?亚当·斯密认为是自由竞争机制,“但是却未能加以论证。”①当代著名西方经济学者保罗·A·萨缪尔森认为“看不见的手”却“市场机制”②,并进行了剖析。但是,“看不见的手”的内涵和外延是什么?是什么力量驱动、如何驱动“看不见的手”的运作?西方经济理论中没有明确的、具体的分析。这与西方经济学认为“看不见的手”本身意味着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自然秩序”,而且,西方经济学家对“看不见的手”的运作已司空见惯有直接关系。但是,对于中国这个既缺乏市场经济实践又缺乏市场理论的国度来说,要建立科学的市场经济理论,推进市场经济改革,在理论上弄清“看不见的手”的内涵、形成、功能及其具体运作条件,显然是十分必要的。
其二,市场经济是如何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
市场经济能够获得资源的相对优化配置,这是发达国家市场经济实践已证明了的。但是,市场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有哪些力量促进和保证社会经济资源实现优化配置?西方经济学界主要是构建了自由竞争导致“帕累托最优”的理论模型。但现实的资源配置过程往往不是“最优配置”,而是“次优”配置,即相对优化的配置。对于这一现实过程,西方经济学多视之为“黑箱”或“灰箱”。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在西方经济学看来,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资源配置过程,是一个独立于人们主观行为的客观过程,无须过多的人为干预。但是,对于中国来说,弄清市场配置资源的内在力量与内部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因为中国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根本目的,也就在于寻求最有效的资源配置方式。
其三,如何把握市场的内部结构?
市场是一个由多种要素构成的有机体,认识和把握其内部结构,对于全面推进市场发育,系统地、配套地推进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目前学术界主要揭示了市场的有形构件,如市场的主体结构、客体结构、地区结构、时间结构,但对于市场的无形构件,如市场力量、市场文化、市场规则等则缺乏深入分析。在很大程度上由于这种理论上的不全面,市场发育过程出现了片面性。这表现在,在市场发育中,重视商品市场、期货市场等有形市场构件的构建,而忽视市场规则、市场文化等无形构件的培育;重视各个单个市场的建设,而忽视各种市场构成相互之间的整体联系的培育;重视市场建设,而忽视市场内在力量与市场功能的培育。由于这些片面性,中国市场发育过程中存在一个明显的反差现象:一方面,市场建设速度很快,例如,中国商品市场从现货市场到期货市场,期货市场交易品种由一般商品到金融期货、期权交易的演变,在短短几年中就已完成,而这一过程在市场经济国家经历了几百年。另一方面,市场对经济生活的激励、均衡与整合功能的发挥还很有限,市场在社会经济运行中作用的发挥还遇到诸多因素的制约。可见,依据市场内部结构的规律,推进市场发育,是中国市场发育过程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而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必须从理论上系统地、全面地把握市场的有机结构。
探讨上述基本理论问题需要确立一个“切入口”,确立一个视角,确立一个始点范畴。西方经济学从“均衡”这一概念出发,或者说以供求均衡这一范畴为切入口考察市场的运作机理,已形成了当今在西方占统治地位的市场经济理论。但是,由于下述几方面的原因,以“均衡”为切入口建立的市场经济理论体系不适合中国:其一,“均衡”只是市场功能的一个方面,“均衡”范畴不可能成为市场理论的逻辑起点;其二,从“均衡”概念出发,以供求、竞争、消费者主权等范畴为“骨架”建立的市场经济理论是高度抽象的、纯粹的,而中国当今的市场尚处在初建阶段;其三,西方市场经济理论主要是对已有市场的功能进行理论说明,而中国目前最迫切需要的是从理论上弄清如何培育这种功能并发挥这种功能。8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学界对市场功能、结构与运作机理的研究已取得长足进展,但正如上文所提到的,主要限于对市场显性结构及其要素的分析。
笔者主张以“市场力量”范畴的分析为切入口考察市场的内在结构及其运作机理。在中外经济学文献中,虽然随处可见“市场力量”、“市场的力量”③一类的字眼,但学者们并未将它作为一个范畴、一个概念来研究,充其量只是将它当作一个不经意的提法。我们将“市场力量”作为研究对象,这意味着,首先,将“市场力量”当作一个科学范畴来研究,试图揭示它的内涵、结构、内在运作机制与规律;其次,以此为切入口考察市场的结构及内在运行机理;最后,以“市场力量”这一范畴为始点范畴,探讨市场及其运行的深层理论问题。
二、市场“场”与市场力量的存在性
市场力量,是指市场中产生并在市场上发挥作用的各种力量。作为力量,市场力量也具有某些经典力学特征,如:每种市场力量同自然力一样,表现为“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每种力量都包括大小、方向、作用点这三个力的要素,每种力量的产生与运动也表现为“质点”,如市场主体、市场场所等相互之间的关系等。因此,可以运用经典力学(包括静力学、动力学)的视角,把市场力量当成市场主体、市场场所等“质点”之间的作用过程来研究。但是,市场力量毕竟不同于自然界的机械力量,不可纯粹运用经典力学的分析方法。
我们的市场力量概念,主要是从“力场”即“场”的概念中导出的。现代物理学的“场”思维,打破了经典力学不能完全解释社会运行中“力”的运动的局限,具有高度的概括力和解释力,能够被用来分析包括市场力量在内的一切自然的和社会的力量及其规律。因此,在运用“场论”证明市场力量的存在性之前,有必要简略地介绍“场论”的基本要点。
(一)“场论”的基本观点
“场论”乃是有关“场”的一种科学方法论。作为一种方法论,其基本观点包括:
其一,“场”是实实在在的存在。“场”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物质实体。它能传递力的作用,其中存在着诸多奇点,诸如电磁场中的实粒子。正如爱因斯坦在评价电磁场的发现时所说:“电磁场,是一种实在的东西。”④“场”的概念经过一番奋斗逐渐地在物理学中取得了领导地位,至今还是基本的物理概念之一。
其二,“场”中存在诸种力及其力线。例如,基本粒子之间存在四种作用力,即引力、电磁力、强力与弱力。这些力的传递过程形成力线。力线即力的作用过程所呈现的轨迹。力线的关系状态构成力线结构。例如,电磁学实验证明,在电磁场中,电磁力是通过力线传递的。在硬纸片上均匀布满细铁粉,将纸片置于磁铁附近并轻轻震动,铁粉会呈现出闭合曲线——等值电荷状态的力线。这表明,“场”中的力线是具有物质性的客观实体。而且,这些力线往往呈特定的力线结构。
其三,“场是唯一的实在”。这就是说,“场”与实物是不可截然分开的。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我们不能想象有一个明确的界面把场和实物分开”。从能量的观点看,所谓实物只不过是场中能量密度特别大的地方。“按照这种观点,抛出去的石子就是变化着的场,在变化着的场中场强最大的态以石子的速度穿过空间。在我们的这种新的物理学中,不容许有场和实物两种实在,因而场是唯一的实体。”⑦
归纳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场”的一般概念:“场”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物质实体,它由实物、力、力线构成。因此,“场”也就是“力场”。进一步说,“场”具备下述两个特征:(1)整体性,“场”在一定范围内(例如在电磁辐射范围内)是一个整体,不可分割;(2)“场”内包括奇点(即实物)、力及力线等三大要素。
(二)市场是一个“场”
“场论”虽然是在揭示自然现象的过程中产生的,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运用它去分析包括市场在内的社会存在。事实上在社会科学领域,已有相当一批学者运用“力”、“场”的概念和方法研究社会问题。例如,西方社会学创始人孔德,曾试图运用经典力学的方法研究社会学,并将社会学分为社会静力学和社会动力学两大部分。近年,我国社会学学者张小军和潘德冰运用场论研究社会学,已经提出了“社会场论”这一理论。潘德冰最近还出版了新著《场态经济学》。
运用“场”概念和场论方法来观察市场,特别是现代市场,可以发现,市场满足上述作为“场”的两个条件,因而是一个“场”,是各种力量的总和,是一个“力场”。首先,市场具有整体性。现代市场的整体性,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即市场是一个整体性的存在;市场具有整体性的结构。
(1)市场是一个整体性的存在。市场是什么?它具有哪些本质规定性?人们从不同的角度予以探究。归纳起来,关于市场的定义,主要有下述几种:其一,“场所”说,即市场是商品交换的渠道和场所。其二,“关系总和”说,即市场是商品供需双方交换关系的总和,例如,“市场是交换产权的财产所有者的‘集合’”。⑧其三,“过程”说,例如“市场是指供应与需求的双方在自愿的基础上进行交易的过程。”“市场是一种物品的买方和卖主互相作用,以决定其价格和数量的过程。”⑨“市场是一个黑箱。它的投入是需求、供给和价格;它的产出是买者和卖者之间的协定,以及这些协定的兑换。”⑩其四,“控制系统”说,即市场是整个经济的重要的控制系统。例如,“市场是控制领域的子系统……市场由特殊的信息过程、信息处理和决策准备过程组成,它是组成系统的决策过程的一部分。(11)
上述定义均从不同角度出发揭示了市场的内涵和规定性。但是,市场是现代市场经济运行中起基础性作用的部分,它在内涵和外延上与整个市场经济都是重合的,应该从这一高度揭示市场的本质内涵与本质规定性。从这一高度考察,可以发现,市场本质规定性包括下述三个层次:其一,市场是商品交换场所;其二,市场是商品生产者经济关系总和;其三,市场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最基本的经济生活组织与调节体系和资源配置机制。
现代市场的完整规定性是由上述三方面构成的。正因为如此,现代市场表现为一个整体性的存在。这就是说,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一切劳动产品和劳务的交换均纳入市场,一切资源的配置均由市场进行,人们的经济关系表现为市场关系,现代市场无论是作为供求关系的体现,还是作为人们之间经济关系的总和,作为社会经济调节机制和资源配置机制,都是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的。
(2)现代市场具有整体性的结构。近年来,学术界对现代市场结构的研究已达成如下共识,即现代市场结构包括客体结构、主体结构、地区结构与时间结构等不同侧面,每一个侧面的结构又包括多种市场。如客体结构包括商品市场、资本市场、土地市场劳动力市场等;市场时间结构包括现货市场、期货市场等。
现代市场结构的整体性突出表现在:
其一,市场不可分割。市场本质上是一个完整的系统,上述划分是人们为了有助于认识和掌握市场整体,而依据不同标准进行的划分。这种划分并不意味着可以将市场绝对划开,相互孤立起来。就市场时间结构而言,某种商品的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就是互相渗透、互相影响的。期货市场有助于发现价格。期货市场的价格是现货市场价格的重要依据,反过来,现货市场供求关系及价格的走势又会直接影响期货价格。就市场客体结构而言,商品市场、资本市场、劳动力市场等也是互相渗透的,这是因为,这些市场上的活动主体的身份是交叉的或重叠的,一个市场主体可能同时在各种市场上活动。
其二,市场不可缺损。市场的系统性决定,市场的各个组成部分不可缺少。这一点也是由市场的本质规定性所决定的。如前所述,市场乃是社会经济生活与资源的主要配置者,要有效地做到这一点,前提是将经济生活各方面的安排、各种经济资源各个环节的配置均纳入市场。因此,仅仅发育消费品市场,而不发育生产资料、劳动力、土地等要素市场,市场客体结构不完善,难以真正做到资源优化配置。同样,期货市场相对于现货市场的滞后,土地一级、二级市场的不协调,证券一级、二级市场发育的不同步,等等,都会直接制约整个市场体系的功能。这一点已经为80年代、90年代中国市场发育的推进过程所证明。
综上所述,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市场是一个弥漫式的、无处不在的客观存在,同时具有结构上的整体性。因此,市场的存在是“场”态的,它既包括各类有形的或无形的市场,同时还表现为一种扩散和弥漫在整个社会经济调节与资源配置领域的经济关系与作用机制。正如西方一些经济学家所认为的,“实现生活中的市场形态的分布”好比“物理学中由红到紫逐渐变化的光谱。”(12)既然是一个“场”,一个“力场”,市场内部就必然会存在多种力量。
(三)市场力量的存在性论证
要证明市场力量的存在,除了要证明市场存在的整体也即存在状态的“场”态以外,还必须证明其中力与力线及特定力线结构的存在。
(1)市场力量的存在性证明。依据我们一开始就给出的市场力量的定义,市场力量乃是指产生于市场并在市场上发生作用的各种客观力量。市场上是否存在这类力量呢?答案是肯定的。
市场力量的存在性,不可能通过象证明电磁力的存在那样,通过物理学试验的方法。但是,可以借鉴这一方法,通过观察市场经济中活动主体的活动规律来证明这种力量的存在。因为,同世界上一切运动和活动一样,市场经济中的一切运动和活动都是在某种力量的驱动下进行的。以纯粹古典的市场经济为例:
古典的企业,即业主制企业具有追求市场利润的强烈冲动,这种强烈的冲动被变成实实在在的追求利润的行为。这种冲动与行为仅凭私有制基础是不能解释的,还存在着来自市场的客观力量的驱动作用。
古典的企业规模大体相当,又称“原子”式企业,国家对市场运行基本上不干预,仅仅起“守夜人”的作用,企业之间展开自由竞争。古典市场经济在一定阶段上,为什么能在较少国家干预的情况下,在自由竞争情况下,保持比较有序的运行呢?这说明,古典市场中,存在着某种协调市场经济秩序的客观力量。
均衡价格理论认为,古典市场具有均衡能力。这也为市场经济发展的一定阶段的实际所证明。任何一种商品都有其自身的、客观存在的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在两条曲线相交处达成的价格是均衡价格。这一均衡价格能引导社会经济资源的配置。那么,决定一种商品的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运动的因素又是什么呢?显然,在市场均衡过程背后,存在着某种力量。
(2)市场“力线”的存在性。正如电磁力线证明电磁力的存在从而电磁场的存在一样,在市场上,可以观察到市场力量作用的轨迹。这种轨迹,即市场“力线”,可以证明市场力量的存在。
在电磁场力线试验中,电磁力作用的对象是铁粉。在市场“场”中,市场力量作用的对象是市场活动主体,如厂商、消费者,以及由主体行为所支配的商品和各类要素。在市场上可以观察到市场主体的活动,以及商品和要素的运动呈现出一定的、有规律的趋势,表现为某种相对确定的轨迹。
从微观层次看,可以观察到下述现象:商品总是向市场汇集,并通过市场网络扩散。各类生产要素总是流向比较利益最大的市场区间,并通过市场扩散开来。以金融体系中资金、证券的流动为例。如图(1)所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金和证券都通过市场流动,而且在贷款人、金融中介机构、借款人和金融市场之间形成了相对固定的流动线路。
金融体系中资金、证券的流动线路
图(1)
从宏观层次看,也存在着市场力量作用的轨迹。以最简单的宏观经济流程图为例。如果将国民经济看成一个整体,将全部经济活动归纳为三个市场,即货物市场(包括所有有形产品、无形产品和服务市场)、金融市场和劳动力市场,那我们可以得到一张最简单的宏观经济流程图。如图(2)所示。
图(2)表明,在市场经济中,在经济的两个基本部门即厂商和家庭之间,存在着固定的商品和要素流动线路。劳动力自家庭经劳动力市场流入厂商,产品和服务则通过货物市场流向家庭,而这种互换又是通过家庭在货币市场上进行的收入和支出来实现的。这几条线路和轨迹,体现了劳动力市场、货币市场、货物市场上市场力量的运作。
综上所述,市场从本质上说是一个“场”,其中充满了各种力量。对市场经济运行的历史和现实进行的观察也表明,市场上存在着市场力量存在和动作的轨迹。市场力量是客观存在的。
市场经济下的宏观经济流程
图(2)
三、市场力量的内涵及其与相关范畴的关系
(一)市场上的力量不等于市场力量
在市场上存在着多种力量,但并非所有市场上存在和作用的力量都是市场力量。市场上至少存在着下述几种类型的力量:
(1)市场力量,即产生于市场内部结构、体现市场自身功能的力量。其内涵和结构将专文论述。
(2)行政力量,即政府依据政权的力量,以行政手段的方式,通过行政渠道对市场施予的外在干预力量。如政府规定的进出口配额和数量限制、政府规定的商品最高限价和商品保护价格。行政力量在市场经济中普遍存在。甚至在美国这样一个崇尚自由竞争的国家,政府也经常采取行政力量干预市场。例如,19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洛克菲勒标准石油公司通过企业合并形成了主宰美国石油市场的超级大亨,美国联邦政府后来采用行政强制手段迫使其分解为几家公司。
(3)法治力量,即以市场立法与市场司法形式存在的对市场主体及其活动的作用力量,如《反垄断法》对市场垄断行为的约束与惩诫,《反不正当竞争法》对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惩诫与约束,《劳动法》、《最低工资标准法》对劳动力市场的规范等。
(4)计划力量,即以经济计划的形式存在的、影响市场主体行为的力量,如指令性计划对市场主体的强制力量,指导性计划对市场主体的引导力量,经济政策对市场主体的影响力量。
(5)政治力量,即政局、政党、社团等政治因素对市场主体及其行为乃至整个市场运行的影响力量。政局的动荡对市场运行往往产生明显的影响力。例如,工会这一政治组织也构成对市场的干预和影响力量。有研究表明,在工业化国家,工会的强大往往造成整个社会平均工资增长率高于全社会生产增长率,从而导致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同时上升。至于绿色和平组织对一些市场主体的排污行为、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的影响力与制约力则是为世人所熟知的。
(6)军事力量,即政府通过军事手段对市场主体行为进行干预的力量。这种力量在市场上是罕见的,但确实存在过。如新中国成立前夕,投机资本兴风作浪,构成恶性通货膨胀的推动因素。1949年6月,上海市军事管制委员会运用中国人民解决军这一军事力量,一举查封上海乃至全国金融资本投机的大本营——证券大楼,拘留了一批投机分子,用军事强制手段取缔了证券市场上非法的投机行为。
上述六种力量都存在于市场,都直接地或间接地、暂时地或经常地、局部地或全面地作用于市场运行,但除第一种以外,均不属于我们所说的市场力量的范畴。因为,这些力量并非产生于市场内部,而是源于市场之外的非市场因素,是作用于市场的外在强制力量。需要指出的是,在上述非市场力量中,有些力量是市场力量产生和运作不可缺少的条件,如法治力量、计划力量。
(二)市场力量的内涵及其构成
我们所说的市场力量,是指内生于市场并作用于资源配置过程的力量,即来源于市场结构、市场性质、市场形态的,体现市场功能及市场规律要求,主要由市场机制来实现的多种力量的总和。同作用于自然界的力量一样,市场力量表现为“一群力”,即一个“力系”。即市场力量是由多种相互关联的力量构成的一个力的集合。具体来说,市场力量主要由下述四种主要的力量构成:(1)市场吸引力量,或称市场引力,即市场吸引、聚集并扩散商品和各类要素的力量;(2)市场激励力量,即市场刺激与鼓励市场主体尽可能提高资源配置与利用效率的力量;(3)市场均衡力量,即市场系统所具有的驱使各种经济变量运动并使这些变量达成均势的力量;(4)市场整合力量,即市场促使经济内部各个环节、各个部门、各个地区、各个主体的活动互相关联,从而促使整个市场乃至整个经济形成统一整体的力量。作者将另文专门探讨这四类市场力量的产生与运作机理。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四种市场力量只是市场力量的几种基本形态。而且,这些力量只是几种对资源配置起正向作用的力量。实际上,在市场上,还存在着产生于市场内部的、可能对社会经济资源优化配置起负面作用的力量,如市场垄断力量。垄断是市场竞争的必然产物,垄断一旦形成,可能阻碍社会经济资源的优化配置。在充分竞争条件下,厂商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行为必然导致“价格=边际收益=边际成本”,这是资源最优配置的必要条件。而垄断者为了使他的利润最大化,力图保持其产品的稀缺,使价格高于边际成本。对于全社会来说,造成产品产量不足,由此造成资源配置失误。例如,F·M·谢尔发现,在美国,由于垄断的资源配置失误引起的无谓的福利损失大致占国民生产总值的0.5%和2%之间。(13)本文侧重研究市场力量如何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因此,将不专门研究这类市场力量。上述四类市场力量的划分也是相对的。因为,这些市场力量实际上互相作用、互相关联,构成一个有机的市场力量整体。
(三)市场力量与其他相关范畴的关系
市场力量是有关市场的范畴体系中的一个环节,它与其他有关范畴具有密切的联系。
市场力量与市场。市场力量是源于市场作用于市场配置资源过程的力量。市场是市场力量产生的源泉,运作的客观基础。市场力量与市场同时产生,伴随市场发育,市场力量逐渐成长和完善。
市场力量与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是市场力量成为资源配置基本力量和主导力量的经济。市场经济是一种资源配置体系,市场力量则是在这一体系中起主导作用的资源配置力量。
市场力量与市场结构。市场结构是指市场内部各要素及其相互关系,市场力量是产生于这种关系的力量。同时,市场力量一旦产生,又成为市场结构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即构成市场整体结构中的功能性要素。市场力量成长与运作的充分程度与市场结构发育与完善程度是正相关的。
市场力量与市场功能。市场功能是指市场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功效与能力,市场力量是实现这一功能的各类力量的总和。市场功能的实现程度取决于市场力量的完善程度及其运作的充分程度。
市场力量与市场规律。市场规律是指市场运行过程中固有的、内在的、本质的联系与要求。同任何规律一样,市场规律本身就是一种客观存在的力量,只不过它以隐秘的、内在的方式存在着。市场力量则具体地体现这种隐性的、内在的力量,并加以实现。因此,市场力量是市场规律的具体体现,或者说,是市场规律的外化、具体化与动态化。
市场力量与市场机制。在西方经济学中,市场机制是一种经济组织形式。例如,萨缪尔森认为:“市场机制是这样一种经济组织形式,在其中,单个消费者和企业通过市场相互发生作用,来决定经济组织的三个中心问题”。(14)这显然是把市场机制当作市场经济的同义语,是市场机制的广义使用。这里所说的市场机制是狭义的,即市场运作中一些重要参数、变量与过程的运作机理,如价格机制、竞争机制、激励机制、约束机制等。正如自然界中的任何力量必须通过相应机制才能运作和实现一样,市场力量主要是通过市场机制的运作得以运作和实现的。反过来,市场机制是在市场力量的驱动下得以运作。
注释:
①高鸿业为《经济学》第十二版中译本(中国发展出版社1992年版)所写序言,见该书第15页。
②高鸿业为《经济学》第十二版中译本(中国发展出版社1992年版)所写序言,见该书第26页。
③参见科尔奈:《反均衡》,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234页。(美)查尔斯·沃尔夫:《市场或政府》,中国发展出版社1994年版,第23页。
④⑤⑥⑦爱因斯坦等:《物理学的进化》,上海科技出版社1962年版,第109页,第179页,第180页。
⑧张军:《现代产权经济学》,上海三联书店1991年版,第16页。
⑨见欧阳明:《简明宏观经济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7页。保罗·A·萨缪尔森等:《经济学》,中国发展出版社1992年版,第71页。
(10)(11)前引科尔奈书,第234页,第239页。
(12)参见陆丁:《看得见的手:市场经济中的政府职能》,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3页。
(13)F·M·Shell:"Industrial Market Structure and Economic Performance",Lard·McNally Press,1980,P464.
(14)同前引萨缪尔森书,第68页。
标签:经济学论文; 市场经济论文; 市场机制论文; 市场经济地位论文; 中国资源论文; 市场均衡论文; 均衡生产论文; 看不见的手论文; 要素市场论文; 经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