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忧患的繁荣_市场经济论文

人文忧患的繁荣_市场经济论文

人文忧思的盛世危言,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危言论文,忧思论文,盛世论文,人文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重视经济转轨引起的人文生态变化

当前国家发展面临的最大课题是如何加速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顺利转轨。随着经济的转轨,文化也必将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而转轨,形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文化。从发展战略来看,这完全是一个新的课题。改革开放十五年来,全民族的注意力都集中在经济问题上,增长热掩盖了发展的一切层面,直到最近两三年来,经济高增长下的人文忧思才日益引起人们的注意。

当前的高速经济增长引起了文化层面的快速变化,并出现新的发展势头,诸如:群众性文化消费的巨大提高,世俗文化的兴起与风格多样化,旅游、饮食、服装、影视等商业文化的涌现,书刊音像市场一派活跃,国内外文化交流活动空前增多,等等。但另一方面,也出现令人忧虑的文化滑坡、教育滞后、人文素质下降等突出现象。略加归纳如下:

1、教育滞后,特别是基础教育面临困境:从1980年以来每次经济大热都周期性地冲击文化教育事业。最严重的是1993年第三次危机,出现空前未有的大面积拖欠中小学教师工资,总计达14亿元之多,至今仍有一小半未兑现。大量教师流失,1992年达45万人。学校经商成风,教育行为被严重扭曲。

2、社会风气奢靡化,知识层相对贫困化:在经济生活向小康迈进的同时,拜金主义、超前消费、色情服务、游戏人生,都在同步增长。早已绝迹的黄色垃圾与迷信活动又大量卷土重来。文化消费庸俗化,格调低下。礼貌、公德、见义勇为与奉献精神大倒退,贪污腐化与声色犬马之娱大上升。大城市养宠物之风日增。公款吃喝,一年吃掉上千亿元。公费出国旅游。而教师与公职人员待遇低、住房难仍很突出。这是社会风尚的大扭曲。

3、学术文化商品化:高层次学术文化市场萎缩,低层次世俗文化市场猛增。假冒伪劣的精神产品充斥,文风媚俗。传统文化变成一种新式文化包装,而一些珍贵文化遗产在经济热中被破坏。文物走私猖獗。这是学术文化的扭曲。

4、社会生活中见物不见人,人文素养大滑坡:重理轻文,文科无用,基础学科冷落,基础科研下马,稀缺专业面临后继无人的危机。传统的价值观基本解体。

5、盲目崇洋风:洋货进口,深入一切文化与生活消费领域。出国潮、港澳海外移居潮、“西化”潮,震撼中华大地。体育、电影、艺术、科技等方面大量人才外流。近十多年流走的大学程度的人才估计在30万人以上。在青少年一代中出现严重的文化认同危机。

6、人口素质反淘汰的危机:人口多而教育差,文盲与半文盲比重大,独生子女娇生惯养,都影响人口素质。对人口增长的控制,城市优于农村,知识层优于非知识层,加上人才外流,就会增大人口素质反淘汰的趋势。

以上六种扭曲现象,是文化教育适应向市场经济转轨而出现的新问题。一言以蔽之,这是人文生态的畸形化,其中有些是苗头与趋向,有些已形成一种“潮”,有些则是未来的隐忧。这些新问题,不仅会导致民族凝聚力的涣散,而且会给改革与发展带来很大的社会心理压力。对此,不能不引起对社会主义发展战略的深层次的思考。

精神文化滑坡的历史反思

以上文化生态恶化的现象,并非中国现代化转轨过程中所独有,第三世界经济落后国家向现代市场经济转轨与工业化的过程中已出现过类似的现象。我把它称之为赶超型发展战略引发的一种“发展综合症”。甚至在西方早期现代化过程中,已出现过不同程度的“发展病毒”流行。今天中国的市场经济大潮引发的人文生态畸形化现象则具有中国的特色,它是历史的因素与现实的因素、内部的原因与外部的原因的错综复杂的交织。

就历史因素而言,长期以来奉行的阶级斗争路线早已造成知识贬值与文化虚无主义以及社会伦理道德规范的失落。这对在文化大革命前后成长起来的一代人的毒害尤深。当阶级斗争路线一旦转变为经济发展路线之后,引起强烈的反弹。在市场与商品大潮的冲击下,诱发出强烈的实利主义与物质第一主义。

就现实因素而言,自改革开放、重新向国际社会敞开大门之后,为了迅速弥补过去丧失机遇的失误,加快追赶先进国家的步伐,这种历史紧迫感与人口增长的现实压力规定了大推进的高速发展战略,导致了重产值而不重效益、重自然资源开发而不重人力资源开发的经济行为。加之经济转轨时期法制不健全,政策倾斜过度,这样的经济行为就影响了人们的文化行为,滋长了唯利是图的价值观,诱发了“一切向钱看”的社会风尚。

再就外部因素来看,对我们既有有利的一面,又有不利的一面。有利的是开放可以利用战后新工业革命的科技成果与“迟发展优势”,借鉴别人的经验,采取优化的赶超战略。而不利的是,开放是在文化大革命后我国处于政治低谷与社会秩序的形势下采取的面向世界的大转变,现实的反差特别强烈。这种开放立即给过去的封闭心态一个大冲击,造成了非常强烈的“文化震憾”。人们抱着各种不同的目的涌出国门。由于西方发达国家高消费的“示范效应”,诱使人们在人均低收入条件下追求高消费。特别是大量西方影视的放映,大规模的经济文化交流活动与旅游业的发展,都对文化市场的导向发生了巨大的影响;而文革期间造成的文化浩劫以及此后一个时期文化园地的青黄不接,更有助于港台与西方的商业文化产品迅速占领中国市场。

再深一层,从中国现代化的历史进程来追根溯源。从“五四”以来,我国的现代化走的是仿效西方文明(后来是仿效苏维埃文明)、拒斥历史传统的道路;与此鲜明对比的是,日本走的是吸取西方文明但又同时保存传统的道路。近一个世纪以来,旧的传统文化已大大地失落与被破坏,而对新的西方资产阶级文化又多是浮光掠影或囫囵吞枣,故而文化层的新积累甚少,全民族的文化素质提高太慢,这样对外来现代文化的有批判性的选择力与消化力就不很强,这也已就是中国现代化延误的文化基因。自上而下的“斗批改”式的文化运动太多,自下而上的和风细雨的扬弃、消化、融会与传承太少。破得多而立得少,这似乎也是反传统中形成的传统了。

从国际经验看市场经济与文化

任何改革都是要付出代价的。高速度、大突进的发展战略不可能是和谐增长,只能是不和谐增长。这样,质量落后于数量,消费落后于生产,文化关注落后于经济关注。在相当一个发展阶段,对此要付出很大的牺牲,造成忽视与延误,这都是很难避免的,但必须有一定限度,不能完全放任自流。这个限度就是社会对这些代价的承受力,以及这些“牺牲、忽视、延误”在总结算时可得到弥补而不致付出超量的新代价。因此,对经济高增长时期出现的人文生态的危机,只要及时引起巨大的重视,采取相应的举措,是完全可以控制和加以扭转的。

有这样一些论点:或认为市场竞争是自然的优选工具,优胜劣败;或认为经济振兴自然会带来文化振兴;或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世风败坏、腐化堕落是绝对不可避免的,等等,都涉及如何认识市场经济与人文生态关系的问题,目前在社会上仍议论不一,莫衷一是。事实上,这类问题在各国现代化过程中也大都出现过。我认为,参考一下国际经验,以为前车之鉴,对解决我国面临的难题会是大有裨益的。

(1)市场自然优选论。这是社会达尔文主义的观点,崇拜市场万能。这种理论盛行于19世纪下半叶推行毫无约束的自由放任政策的美国。在美国是如何优化选择的呢?经济投机盛行,拜金主义盛行,让商业文化与企业文化支配一切,把社会问题放在一边。这个被马克吐温称为“镀金时代”的美国,变成了暴发户的天堂。社会矛盾的激化终于引起市民文化对企业文化的反击,于是有“改革时代”和“进步主义时代”的到来,引出强大的农民抗议与劳工运动,逐步推行了反托拉斯法、自然资源保护、一系列劳工立法,一直到罗斯福的“新政”,加强了多种方式的监督与宏观调控。还须指出的是,美国的企业文化与市民文化都具有深厚的清教文化背景,这对唯利是图与拜金主义形成了一定的人文的制约与文化调适。美国在这一时期大量的自由移民的输入,也形成为推动社会进步与更新社会活力的新因素,而不是什么市场自由竞争的优化选择。

(2)经济繁荣自然带动文化发展论。经济振兴是文化振兴的物质基础,但经济增长与文化辉煌烂灿并无必然联系。日本的第一次现代化片面追求富国强兵,经济腾飞带来了军国主义文化高扬;战后的第二次经济腾飞使日本一跃而为世界经济大国,创造了丰田模式的企业文明,但物质的丰裕却不能掩盖精神生活的贫困。作为“经济动物”的日本人的国际形象至今令人厌恶。尽管日本在现代化过程中注意保存了传统中的核心部分,社会一直比较稳定,但潜在的社会病态有增无减。台湾是精神文明被市场导向的另一个例证。笔者去年去台湾访问,那边的文化学术界对过去片面追求经济增长而忽视文化建设所造成的人文生态环境的败坏莫不深为叹惜,并正在为走出这一困境探索文化新路向。近年台湾的官方大力提倡弘扬传统文化,建立新礼俗,推行家庭伦理运动,以重建社会秩序。这些都给笔者留下深刻印象。只是已积重难返,转移风气收效甚微。

(3)商品大潮必然败坏世风论。这听起来似乎振振有词,在历史与现实中都有大量先例。其实这只是西方式资本主义现代化自发进程中的常见现象,并非放之四海而皆准。西方的现代化是在完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进行的,但西欧的资本主义因素是通过长期渐进性的社会内部变革实现的,从封建私有制与个体私有制向资本主义私有制的转换是自发演变过程,那里有市场社会与自治传统,有明确的权利义务观念和法制规范,还有独立于世俗的教会系统,所有这些都对西方式个人主义价值观取向的现代化模式的形成提供了合适的土壤,绝不能完全归之于市场的自律性与经济理性的神奇功能。非西方国家的现代化是在完全不同的社会历史条件和制度条件下进行的,只可借鉴西方的经验,不能照搬西方的模式。在这方面,新加坡所采取的自主型选择性现代化的道路,其特点就在于在经济上自由放任,完全是西方的市场经济模式,在政治上却强化廉政立法来严惩贪污腐化,在社会上大力提倡讲清洁、讲卫生、重礼貌、重秩序,敬老睦邻的群众性宣传教育运动,抵制西方腐朽文化,在学校开设世界宗教选修课,提倡儒家伦理。新加坡的东方式的资本主义。其社会秩序与风尚之好,为举世所瞩目。东邻的韩国也是通过出口经济导向实现经济腾飞的国家,尽管奉行“经济发展第一”的方针,但在教育发展超前(各项教育发展指标在发展中国家是最高的),惩治官场贪污腐败,抓“庶政刷新”与“新村运动”重视儒学传统等方面,都突出了发展战略的自主性与选择性,而不是裹挟在西方世界大潮中随波逐流。

人们常常谈到中国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事实上真正丰富的是我国的文化资源。这在世界有独具的优势。离开了我们的悠久而博大的文化传统,就谈不上懂得中国的国情。我们一直强调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如果忽视了发展中的文化要素,则所谓的中国特色就只是一句空话。

标签:;  ;  ;  ;  ;  ;  

人文忧患的繁荣_市场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