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松学“细菌”——“细菌”生物教学设计,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细菌论文,教学设计论文,轻松论文,生物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在认知动植物细胞结构的基础上,对生物类群知识的一个补充,主要教学的是细菌的形态结构特点、细菌的生命活动特点及细菌与人类的关系。其中重点是细菌的存在和细菌的生命活动方式,难点是细菌的形态结构特点。通过对本节的教学,一方面让学生了解微生物世界,学会主动探索、研究实际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为以后学习动物类群、新陈代谢等知识奠定良好的基础。
由于细菌是一类个体微小的单细胞生物,只能在高倍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下才能够观察清楚,学生对细菌只有一个感性的认识。以往的教学方法是先从实验观察细菌的形态入手,但由于本实验较费时,实验效果又不好,大量的时间用在制作临时装片上,难以较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如果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将信息技术与生物课堂教学整合起来,可以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二、教学设计思想
在课堂教学环境中,以问题为导向,有效引起和维持学习者的注意和兴趣,并通过多媒体手段的辅助,发放学习任务单,设置开放的课堂(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开放),实现师生、生生交互学习,体现现代信息技术与生物学教学的深层次整合。
1.引导学生在网络信息化环境中,利用网络的交互优势,通过“情景一探索”学习、交流与协作学习、“学习任务单”的反馈评价等方式,让学生学会监控自己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2.培养学生自主参与、乐于探究、与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3.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步骤
1.课前准备,创设教学情景
课前,将全班学生分成三组,每组各选一名代表协助教师做一个实验:教师做好细菌培养基,分别让没洗手的同学A、用清水洗手10秒钟的同学B和用肥皂水洗手10秒钟的同学C,用手指接触培养基约10秒钟,分别标上记号A、B、C。在恒温箱37℃温度条件下,培养两天后,将实验现象呈现给大家。
2.呈现实验现象,多媒体引出学习任务
将实验结果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在课堂教学中呈现出来,自然而然地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小组讨论]三组实验结果有何不同?说明什么问题?
[学情分析]给学生交代清楚课前实验的方法和过程后,大多数学生应该知道三组实验结果不同的原因,只是部分学生表述不清楚或表述不准确。要求学生简洁、准确地填写学习任务单,既能反映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也可反映出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差异。
将讨论情况填入学习任务单。
交流学习任务单(表1),评价、反馈与矫正。
[总结归纳]平时,人们的手上有许多细菌。每只脏手可携带40万个细菌,而刚洗过的手,每平方厘米可检出3200个细菌,每平方厘米皮肤面积上大约有1万~10万个细菌。
3.哪里有细菌
[提出问题,小组讨论]除了我们的皮肤上有细菌外,哪里还有细菌呢?你是怎么知道这些地方有细菌的?
[学情分析]
(1)根据生活常识,学生会知道污水、灰尘、垃圾、脏衣服等处会藏有细菌,也知道导致人生病的痢疾、肺结核、伤口发炎是由于有细菌,而且都是有害菌。
(2)少数知识面较广的学生会知道造成饭菜变质是因为有细菌,变质的牛奶中、土壤中、动植物体内也有细菌存在。
(3)较少学生知道制作泡菜、醋、酸奶、味精时人们是在利用细菌,这些都是有益菌。有些知识面较广的学生还提出细菌在自然界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大组归纳共享]无论在空气、水、土壤、植物体、人体及动物体内,还是人民币、发酵饲料等处都有细菌的存在。细菌无处不在。
[多媒体播放]自然界中的细菌。
4.细菌的大小、形态和结构
[提出问题,小组讨论]
(1)你用肉眼看见过单个的细菌吗?为什么?
(2)用什么方法可以看见细菌?这说明什么?
(3)为什么我们看不见手上的细菌,却在培养基上看到了许多细菌?
[学情分析]
(1)大多数学生应该知道细菌很小,用肉眼是看不见的。但到底多小,通过什么方法可以观察到细菌,大多数学生并不清楚。
(2)对于前面实验中在培养基上看到的细菌,许多学生更是困惑不解。
[大组归纳共享]细菌很小,我们只能在高倍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下才能够观察清楚细菌。大约10亿个细菌堆积起来才有一颗小米粒大。由于培养基有适宜的营养、温度条件,大量细菌形成菌落,因此,我们在培养基上看到的是细菌的群体。
[互动多媒体课件]
(1)细菌的三种形态(杆形、球形和螺旋形)的扫描图。
(2)细菌的基本结构模拟(Power Point制作),重点示意细胞壁、核区、荚膜、芽孢。
多媒体下发学习任务单(表2):细菌的形态、结构特点。
交流学习任务单,反馈矫正。
表2
形态特点
结构特点
个体 三种形态
基本结构特殊结构
5.细菌的营养和繁殖
[提出问题,小组讨论]
(1)皮肤上的细菌靠什么生活?为什么脏手上会有许多细菌?
(2)为什么培养基上的细菌会长得很快?
(3)饭菜放置久了为什么会腐败变质?
(4)脏水为什么会感染伤口?
(5)日常生活中,人们常用哪些方法对食品和用品进行消毒?
多媒体下发学习任务单(表3),将讨论情况填入学习任务单。
[学情分析]许多学生平时并没有认真思考过细菌“吃什么”?尽管感性上知道脏东西会污染食品、会导致伤口发炎,但不知道细菌生活的营养来源和繁殖条件正是这些“脏东西”或“放久了的饭菜”提供的。
交流学习任务单,评价、反馈与矫正。
[多媒体课件]
(1)细菌分裂繁殖过程(Flash动画)
(2)高温可以灭菌(多媒体音响资料)
[归纳总结]
(1)细菌生长繁殖需要一定的条件:充足的营养、适宜的温度(-7℃~90℃)和合适的酸碱度。大多数细菌在20℃~40℃的条件下生活最活跃。细菌在适宜的条件下,通过分裂繁殖方式,每20~30分钟繁殖一代。
(2)细菌的营养方式大多数是异养。
6.细菌与人类的关系
[提出问题,小组讨论]
(1)自然界中的细菌对人类都有害吗?为什么?细菌对人类有没有益处?
(2)如果自然界中的细菌全部灭绝不存在了,自然界会是什么样子呢?为什么?
[大组交流评价]多媒体资料库展示:自然界中的有害菌和有益菌。
[归纳总结]
(1)大多数细菌对人类是有益的,对人类有害的细菌是少数的(举例)。
(2)细菌在保持生态环境平衡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它们是生态系统中不可缺少的分解者之一。
7.评价与反馈
(1)你今天学到了什么?给你影响最深的是什么?为什么?
(2)有关细菌,你还有哪些疑惑的问题?
[举手发言]归纳提出的问题,对于同学们疑惑的、课堂上没有涉及到的问题,同学们课后可以进行网上查询。
[开放性作业]以小组为单位递交作业,根据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细菌开发利用的设想。
标签:细菌结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