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力与学业并重——德国人怎样教育孩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德国人论文,学业论文,教育孩子论文,能力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国外幼教
望子成龙之心,人皆有之。但如何做到宽严适度,摆正能力与学业的关系,却是千古难题。带着这个问题,笔者踏访了德国波恩市莱茵小学。
校长霍茨女士对记者说,办好教育的关键是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如果学校一味追求高分,学生学到的往往是“死知识”,学生个性的发挥和能力的培养就会被忽视。德国小学为4年制,1、2年级的学生每天上午上课,课时仅4小时,无需考试;3、4年级每天的课时为5小时,每个学期的德语课考试只需写两篇作文,数学考试仅有一二次,而且是开卷,艺术、体育、社会常识等课则根据平常的学习情况打分。低年级学生无家庭作业,3、4年级的学生家庭作业一般可在半小时至1小时内完成,内容不超出授课范围,学生可以独立完成。
为了使学生对学习和校园生活产生兴趣,学校提倡课程、教材多样化。如小学一般每年举行一周专题课,高低班混合,园艺、生物、光学、烹调、缝纫、手工等专题课供学生自由选择。上专题课时,老师邀请行家或某些家长来学校讲课或表演。笔者采访时,适逢该校上专题课,一位家长用纸剪贴了许多小动物,拿幻灯机为孩子们放映,同时讲解一些简单的光学知识。有时老师让学生阅读报纸上的一篇文章,并就其中的某些“信息”提出一些有趣的问题,然后开展讨论并予以讲解。为了培养学生的组织和社交能力,学校安排学生自己组织参观、聚会、体育竞赛等活动。老师还按照孩子的年龄、特点,启发和诱导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和品行,如在教室养几盆鲜花,让学生学会浇水、施肥;两位小朋友因一点小事闹得不愉快,老师总是耐心听他们解释,直到双方和解。此外,老师从学生入学一直跟班到学生毕业,对学生的学习和心理发展了如指掌。
家长很少将自己的愿望强加在子女身上。他们认为,盲目地对孩子提出过高的要求是不现实的,因为不只是孩子,即使是成年人的能力都各不相同。成绩不佳不能算是坏孩子,孩子的成材还有许多非智力因素,如意志、毅力、性格、品质、动手能力、劳动观念等方面的训练。一位有3个孩子的母亲迈埃尔说,教育好孩子的确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宽严尺度不好掌握,不过身教重于言教,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要求孩子做到的事,父母应当首先做到。小孩子天性好游戏,好模仿,喜欢野外生活,喜欢受夸奖,如果家长动辄禁止孩子做这做那,显然不利于他们的心理健康。当然也不能对孩子骄纵溺爱或有求必应。家长应因势利导,除了抓孩子的学习外,还应让孩子适当帮助父母做些家务事,如倒垃圾以及打扫庭院,教育孩子与邻居和同学友好相处,爱护公共设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