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学数学教学是思维训练的教学,教师应正确诱导、点拨,不仅要培养集中思维、定向思维,强化基础知识的掌握,还要培养发散思维、求异思维,使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同步发展、协调发展,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创造能力。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 数学教学 发散性思维
一、训练思维的积极性
培养思维的积极性是培养发散思维的极其重要的基础,在教学中注意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对知识的渴求。例如,在“乘法初步认识”一课中,教师可先出示几道连加算式让学生改写为乘法算式。由于有乘法意义的依托,虽然是一年级小学生,仍能较顺畅地完成上述练习。而后,教师又出示2+2+2+2+1。让学生思考、讨论能否改写成一道含有乘法的算式呢?经过学生的讨论与教师及时予以点拨,学生列出了2+2+2+2+1=2×5-1=2×4+1……虽然课堂费时多,但这样的训练却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寻求新方法的积极情绪。我们在数学教学中还经常利用“障碍性引入”“冲突性引入”“问题性引入”“趣味性引入”等,以激发学生对新知识、新方法的探知思维活动。这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求知欲。
二、用多角度思考训练学生思维的求异性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就必须注意培养学生思维的求异性,使学生在训练中逐渐学会多角度、多方位的思维方法。例如,四则运算之间是有其内在联系的: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加与乘之间则是转换的关系。当加数相同时,加法转换成乘法,所有的乘法都可以转换成加法。加减、乘除、加乘之间都有内在的联系。如162可以连续减多少个9?教师应要求学生变换角度思考,从减与除的关系去考虑。这道题可以看作162里包含几个9,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这样的训练既能防止学生片面、孤立、静止地看问题,使知识有所升华,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与掌握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又对学生进行了求异性思维训练。
三、建立发散思维的激发方式
1.在数学学习上经常开展开放性练习。开放性学习是师生比较常见的学习方法,结合小学数学的实际问题就是先提供条件,之后让学生自己去结合条件之间的相互关系并解决实际问题。这样,开放性练习就有两种情况。
例如,在“混合运算”中经常有这样的问题:一本笔记本2元,一个文具盒10元。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通常情况下,拿出这两个条件后就会给出明确的问题,比如想买10本笔记本和2个文具盒,一共需要多少钱?假如在出现这一问题之前,先让学生独立进行思考出问题,让学生自己根据这两个条件去推理问题,这其实就是一个开放性训练的机会。而且这样的问题也是比较简单的,学生在自己思维的主导下,可以得到这样的答案:文具盒的钱数是笔记本的多少倍?买一个文具盒的钱可以买几本笔记本?买一本笔记本和一个文具盒一共需要多少钱?这些问题其实包含了原本两个条件会产生的绝大部分问题,但是这个过程是由学生自己完成的,学生的思维不局限在原来的那一两个问题,而是多样的问题,这对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养成具有很大推动作用。
2.在数学教学中开展合并式训练。合并式训练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第二个重要方法。
四、延时评价,创造学生思维碰撞的空间
发散性思维具有强烈的不确定性与异他性,学生寻找问题的解决思路,是一个探索的尝试的过程,学生对问题的回答不一定正确,或者即使思路正确,其他同学(包括老师)也不一定能够马上理解、接受,所以课堂上对待一些看似“异想天开”的思路,应当即时把握这一临场生成的宝贵教学资源,不代替其他学生判断,而是把它作为引发全体学生思维大碰撞的有效资源,让学生一起探讨,一起交流,共同解决。
例如:“某工程队完成一条公路施工,原计划每天完成300米,30天完成任务,实际只用24天就完成全部施工。实际每天比原计划多施工多少米?”学生一般按照这样的思路解题:先求出施工全程的总长,实际每天施工多少米,然后再求出实际比原计划每天多施工多少米,列式为300×30÷24-300=75米。也有部分同学应用比例的知识得出思路:原计划与实际的工作效率的比例刚好是天数的反比,算出实际每天比原计划每天多修了几分之几,就可以求出每天多修了多少路,列式得300×(30÷24-1)=75米。
但有一位学生列出300×(30-24)÷24=75米。虽然答案跟其他解法的结果一样,但其他同学就不明白了。这时候教师没有急于判断,而是引导其他学生一起思考:“既然能得到同样的答案,没准这真是我们其他同学都没想到的好思路呢。给几分钟的时间大家想一想,同意这位同学解法的同学可以举手。”当没有其他同学举手的时候,教师再次对这个思路给予肯定:“居然没有其他同学赞成这个思路,那更把我们的胃口吊起来了,那好吧,就请你来给大家讲解讲解。”在教师的鼓励下,学生自然、沉着地向其他同学讲解自己的解题思路:“原计划要30天完成,实际只要24天就完成了,实际比原计划提早了6天完成,那么这提前6天的原计划的施工任务就要分摊到实际的24天当中完成,这就是每天要多施工的路长了。”在学生细致的讲解中,全班有很大一部分同学都恍然大悟了。
参考文献
[1]茆汉荣 培养学生数学发散思维的路径研究[J].内蒙古教育,2015。
[2]黎少雅 小学生创新思维素质的培养[J].广东教育,2012,(Z2)。
论文作者:肖国荣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7年8月第28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26
标签:学生论文; 思维论文; 乘法论文; 原计划论文; 思路论文; 文具盒论文; 求出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7年8月第28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