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和“据说”的区别论文

“听说”和“据说”的区别论文

“听说”和“据说”的区别

张 璐,任 强

(淮北师范大学 文学院,安徽 淮北235000)

摘 要: 近义词辨析在语文教学中一直是一个重点和难点,许多语言学家都十分重视近义词辨析工作。以北大语料库为语料来源,从语义、语法、语用三个层面对“听说”和“据说”进行辨析,以利于准确地掌握“听说”“据说”的用法,促进语言教学工作的开展。

关键词: 听说;据说;辨析

“听说”和“据说”是书面语和口语中都比较常用的词语,二者词性虽不相同,但意思却非常接近,不易区分。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传统纳税申报方式逐渐会被纳税人网络自主申报取代,纳税申报的真实性、准确性责任由纳税人承担,税务机关侧重对纳税申报的后续管理是未来税收征管的趋势。申报纳税成为纳税人的自主行为,在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共同作用下,税收申报变得具有不确定性,存在税款流失的风险,无法保证税款及时足额入库。税务机关通过纳税评估,审查纳税人申报行为的准确性和全面性,涉及税款应缴未缴或存在税收违法违纪行为的,及时让纳税人进行补缴税款、采取违法处罚或移交稽查等方式,目的是促进纳税申报质量的提升,提高纳税人的税法遵从度。

笔者主要以北大语料库为语料来源,采用定性分析的方法,从语义、语法、语用三个层面对“听说”和“据说”进行辨析。在语义层面,主要从使用范围、语义轻重、侧重点三个方面来进行辨析;在语法功能层面,主要从词语的句法位置和组合能力两个方面来进行辨析;在语用层面,主要从句型分布和语体分布两个方面来进行辨析[1]。通过这三个层面的辨析,找到二者的差异,使学习者能够准确地使用这两个词语,促进语言教学。

一、语义辨析

在语义辨析中,主要从使用范围、语义轻重、侧重点三个方面来区分“听说”和“据说”的不同之处。

《现代汉语词典》对“听说”的解释是:①动词,听人说如:我听说他到上海去了。②形容词,同“听话”。听从长辈或领导的话,能顺从长辈或领导的意见,如:这孩子很听说。对“据说”的解释是:动词,据别人说。如:据说今年冬天气温偏高。

《汉语大辞典》对“听说”的解释是:①听我所说。《坛经》:“汝等听说,令汝等于自身中见自性有叁身佛。”②听人所说。如“去年的收成听说很好,不晓得回去弄它几亩田种种弄得到不?”③方言,听话。山东梆子《墙头记》:“丈夫贩卖杂货耍秤杆儿为业,虽说对人有点刁钻古怪,对我可是听说听到的。”对“据说”的解释是:①根据别人说;根据传言。《儿女英雄传》:“据说这人是前纪大将军的业师。”②表示“别人虽有此说,其实不然”之意。例如:据说这是“征服中国的唯一方法”。

施伟伟在博士学位论文中指出,将“据说”和“听说”界定为动词不符合其实际的语法功能。“据说”已经基本丧失了动词该有的句法功能,语法化为副词[2]

(一)使用范围不同

“据说”和“听说”两个词语作为动词来讲时,词义均为从别人口中得到信息。由此看来,从语义上无法简单区分两个词的差别。从使用情况上来看,“听说”的使用范围更广,使用频率也高于“据说”。在北大语料库CCL中,输入“听说”,共查询到957条符合条件的例句;输入“据说”,共查询到493条符合条件的例句。由此可见,“听说”的应用范围比“据说”更广泛一些,使用频率也较高。

在一些情况下两者可以替换。如:

例1.据说出版外国文化遗产的商务印书馆,就曾被定为“黑店”,连招牌都给板斧劈掉了。

例2.据说他们是从西藏东部高原沿横断山脉河流南来到缅甸的。

在这两个例子中,“据说”均可以换为“听说”。但是,人们在口语的运用中常倾向于用“听说”,而不用“据说”。一方面是由于“听说”比“据说”显得更加口语化,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听说”的语义色彩较轻,真实性不是特别强,不需要太多的事实去做铺垫,因此在“听说”和“据说”均可以使用时,人们还是较多地选择“听说”。

在某些情况下“据说”不能代替“听说”,如:

例3.我们下田割稻的第一天就听说今年稻子丰收。

例4.可是,无论什么样的姑娘,只要听说我父母是瞎子,都会跑得远远的。

例5.樊成银听说真吃一惊,这家伙起码也有千多吨啊。

Referring to the 2012 Chinese Society Of Gastroenterology"Consensus opinion on chronic gastritis in China",3 the current diagnosis of chronic gastritis mainly depends on endoscopy and histopathological examination.

由此可见,“听说”与人称代词的联系较为紧密,而形式上没有过多要求,可以较广泛地和人称代词连用;“据说”和人称代词连用的时候,会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 “听说”的适用范围要大于“据说”。

此种情况主要出现在与否定词、人称、关联词搭配时。在与某些词连用时,只能用“听说”而不能用“据说”。这些差别在下面论述语法功能部分将详细介绍,此处只做简单说明。

综上所述,由于语体色彩和词语组合搭配的限制,“据说”在很多情况下不能使用,而“听说”在具体的使用中没有类似限制条件,因此,“听说”的使用范围比“据说”更加广泛,使用频率更高。

(二)语义轻重不同

“据说”的真实性要略高于“听说”。由于“据说”的“据”是“根据、依据”的意思,因此“据”作为“据说”的语素之一也使得“据说”有了一定的依据性。相比之下,“听说”显得证据不足,因此其真实性也就稍打折扣了。在成语中有“道听途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偏听偏信”“危言耸听”之类的词语,这些词语的存在使得“听”的语义色彩较多地倾向于贬义。正是这些现象的存在,使得“听说”的真实性低于“据说”。在以下例句中,用“据说”能突出内容的真实性,如果用“听说”则会显得与语境不符。

例7.据说“九一八”事件的起因就是“万宝山事件”。

例23.我曾经听说过,在象的生活史中存在一个迄今未解之谜,那就是人们从来没有看见过自然致死的死象。

例9.《泰晤士报》一向以刊登政论为己任,但据说其内容日益不合西方社会一般老百姓的口味,因而造成其发行量和利润的连年下降。

在这些句子中,用“据说”恰如其分地反映了事件的真实性、准确性,如果用“听说”,则会降低所描述事件的真实性。

(三)人称使用不同

“听说”对于人称的搭配没有太多要求,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都可以,且人称代词和“听说”搭配在语序上也没有严格要求,放在前后均可。第一人称和“听说”的连用,可以在中间插入关键词,也可以直接连用。需要注意的是,在第一人称和“听说”连用时,人称一般放在听说的前面,作“听说”的主语,位置不能更改。如:

例10.后来我才听说是出了这么几个坏蛋……但是,这都过去啦。

例30.对,我也听说啦,说是让国民党包围了。

“听说”与第二人称连用时,第二人称和“听说”的位置不固定,第二人称可以放在前面,也可以放在后面。“听说”与第二人称连用时,要注意句型的选择,一般以疑问句为主。因为“听说”的内容往往是从第三者口中得到的,因此“听说”在和第二人称连用的时候,多表示求证事实的语气,希望从对方口中得到一个确定的答案,以及事情的真相。如:

例11.你听说苏联有个保尔吗?

例12.听说你们要到日本去录唱片?

尽管现在从语义网上提取信息的技术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产生的RDF知识库仍然存在大量的噪音和与事实不一致的问题,需要添加一些额外的一致性约束。本节就是根据扩展的有效时间的现实意义,分析时态RDF数据存在的不一致性,根据不同情况进行了分类,并对存在的所有类型的不一致性提出修复算法。

“听说”与第三人称连用时,第三人称通常放在“听说”的前面,但是也可以放在后面,如:

例13.他听说我们这里有几个在旧电台当过演奏员的学生,找我们去谈话。

例14.有关领导听说陈文广饲养鸽子、家兔等等小家禽小家畜有成就,专门请他提供展品。

例15.县里听说了,县长县委书记妇联主任农行行长等领导都来看望他们夫妇,鼓励他们干下去。

“听说”的主语是第三人称,“听说”后面从句的主语也是第三人称,因此“听说”和第三人称连用时,位置也不固定,可前可后。需要注意的是,“听说”和人称连用时前后句子的主语一定是不一致的,不能混淆两个句子的主语。如例14句子的主语是有关领导,是第三人称,听说的事情的主语是陈文广,也是第三人称,但是两个人称所引领的句子是不一样的。

“据说”一般不与第一人称、第二人称连用。与第三人称连用时,人称代词往往放在“据说”的后面。只有在专有名词(人名)与“据说”连用时,可以放在前面,如:

例16.后来据说他还被评为公社模范粮食保管员和爱国卫生先进工作者呢!

例17.布袋和尚据说是弥勒菩萨的化身。

例6.我说她是老姑娘,是因为在许多天的交往中,从未听说过她的“先生”或她的“朋友”是做什么事情的。

二、语法功能辨析

(一)句法位置不同

“听说”的位置自由,可以位于句首,引出所要阐述的句子,如例12。也可以位于句中,放在主语之后,如例11。“听说”还可以放在事实的后面,表示对前面所阐述信息的来源做出补充,例如:

例18.果真如此,《鱼美人》当真是个神话了,一个记忆中的传说,只听说,没见过。

位置的不同也就意味着“听说”和“据说”所做的句法成分不同。“听说”可以做独立语、句首状语、句中状语,也可以做谓语、谓语中心语。“据说”不能做谓语和谓语中心语。

但是“据说”则不可以这样用。

除此之外,“听说”还可以作为问题的答语,可以独立成句,如“你听说他要当老师了吗?”回答可以是“听说了”。这种用法一般是在疑问句的回答中,“听说”可以单独出现,表示肯定的回答。而“据说”则不可以独立使用。

(二)组合能力不同

1.与副词的搭配不同

(1)与否定副词的搭配

本课程一共56课时,14周,每周4课时,课程的实施按照时间轴匀速进行展开,课内项目以某小区业主室内客厅、餐厅效果图展开,分别以4个子项目和11个任务进行具体课程的教学实施,使学生在掌握能力的基础上学习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并结合课外项目某小区业主室内鸟瞰全景效果图(或任选一个空间)对学生能力将进行考核。

例19.我祖宗八辈子也没听说过一天能学二三百字。

例20.HB小组,从未听说过。

马尔库塞是法兰克福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最有影响者之一,他的社会批判理论为人们所熟知。在他青年时期,马尔库塞对马克思的辩证法思想就有深刻的认知,他主要从与黑格尔辩证法的区别来理解马克思的辩证法思想。

“据说”则不可以受否定副词限制。例19、例20中,“听说”都不能换成“据说”。一般不说“没据说”“未据说”,但可以说“没听说”“未听说”。

(2)与频率副词的搭配

“听说”前面可以加表示次数的频率副词,表示“听说”的频率。这些词主要有“又、再一次、不止一次、还、也”等。这些词的使用使得“听说”的语境更具体。如:

例21.杨臣勋听友人介绍了美国的某些企业管理方法,又听说美国许多人都在学企业管理学。

“据说”只可以和“又”搭配,表示“据说”发生的频率,如:

例22.又据说,在日本东京,听章太炎先生讲《说文解字》时,一丝不苟的只有鲁迅和朱希组。

(3)与时间副词的搭配

“听说”可以和时间副词搭配,表示“听说”的具体时间,以增加谈话内容的准确性。这些副词包括昨天、今天、第二天、刚、才、曾经等。如:

Key words: engineering graphics; teaching model reform; innovation ability; engineering consciousness

例8.这一数学证明据说是牛顿推迟20年之后发表他的成果的原因之一。

在例23中,“听说”与时间副词“曾经”搭配,表示“听说”发生在过去。

式(5)中:是系统参考信号;参数R>0,a1>0,a2>0,0

“据说”也可以和某些时间词连用,但不同的是,“据说”和时间词连用时,时间词往往放在后面,表示“据说”的事情发生的年代性。如:

1.2.3 单药MIC值测定与结果判定 采用96孔V型灭菌反应板,用微量肉汤二倍稀释法测定[2]多西环素、阿莫西林、恩诺沙星、氟苯尼考对鼠伤寒沙门菌sh2034的MIC值。

例24.据说六世纪中叶以后,东罗马人要得到丝制物品,非经过波斯人不可

(4)与范围副词的搭配

“听说”可以和一部分范围副词连用。范围副词有表示总括性的,如“都、全”;也有表示限制性的,如“只、只要、就”;还有表示共同性的,如“并且”。这些词和“听说”连用,放在“听说”的前面,对“听说”的范围起到一个限制作用,如:

例25.在街上吃东西,听到一个日本船上的海员说的,并且听说海关已经答应在两天内放他们出去。

例26.不一会,只听说:“好啦。”

随着中海油海外业务的蓬勃发展,海外公司无论是从分支机构数量上还是从管理层级上都更趋于多样化、复杂化。在千差万别的国际环境中,各分支机构财务体系独立运作,对中海油财务管理的整体效能提出了更高的挑战。如何创新财务管理思路,建立一套新型的海外公司财务管理体系,成为了横亘在中海油海外优质发展道路上的一道难关。经过长时间思考,我们将打开这道难关的秘诀放在了“共享”这把钥匙上。

(5)与“仿佛”的搭配

(1)公职人员法治思维的侧重培养。对于公职人员法治思维的培养,应当针对决策者和执法者,不同对象侧重培养。决策者除了传授更多必要的法律知识外,更重要的是要加强决策者法治思维的培养以及法治方式的运用。对公职人员法治思维的培养必须成为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中最重要的考核指标。必须建立系统的公职人员学法机制,强化干部任命和考核中的法治背景考量,切实提高领导干部的依法办事能力和规范执法水平。

“听说”本身的真实性不太强,因此它可以和“仿佛”连用。“仿佛”和“听说”连用,放在“听说”的前面,表示听说的内容的不确定性。而“据说”则没有类似的用法。这种差别应该和两个词的真实性有关:“听说”的内容的真实性不如“据说”高,“据说”的依据性比“听说”强,因此,“据说”不能与这种带有模糊性的修饰词连用。

(6)与“一……就……”的搭配

秦立红等[47]通过大鼠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克隆化细胞株(PC12)实验,发现从仙草中分离出的咖啡酸、3-(4-乙氧基-3-羟基-苯基) 烯丙酸、咖啡酸乙酯、山奈酚、高山黄芩素、2-十六烷基-十八烷酸、熊果酸和豆甾醇等8个单体化合物有较高的抗缺氧活性。

“一”是一个数词,但是“一”又可以和“就”搭配,组成“一……就……”结构,起到前后关联的作用,“一”引导的是条件句,“就”引导的是结果句,表示只要满足相应的条件,就会有对应的结果。“听说”可以和这个关联词结构搭配,表示“听说”这个动作一完成,后面的结果就会发生。例如:

例27.一听说是米泡,我的嘴早就痒痒了。

课堂教学由于受到时间、空间的限制,无法复制重现,针对学习难点开发微课程,有助于帮助在课堂学习中不能及时理解把握学习要点的学生突破学习瓶颈.如,数学重难点概念教学.我们可以从概念产生的背景、内涵外延、应用、概念之间的关联,并辅以适合初中学生的有趣的教学方式录制微课,让他们重复、有选择性的学习.从逻辑学的角度讲,概念是一种思维形式,而且是最基本的思维形式,掌握好概念的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发展[2].

“据说”的位置有一定的限制,可以放在句首做句首状语,如例7。也可以放在句中,如例17。但是“据说”不可以放在事实的后面,其语义只能指向后面所叙述的事实,是后指型的。

2.与时态助词的搭配不同

“听说”可以在后面加“了、过”这两个时态词,表示“听说”这个动作的时态性。例如:

例28.为了完成一项特别任务,和敌人的死顽固师长,连同师部警卫连同归于尽,你听说了吧!

《现代汉语词典》将“听说”和“据说”都作为动词来看。“听说”可以受否定副词限制,且否定副词可以直接放在“听说”的前面。这些否定副词主要有“没、没有、从未、也未”等。如:

例29.人们早已听说过东方十分富庶,特别是《马可·波罗游记》对中国和东方各地的繁华作了很多描述。

“据说”则不可以这样用。但这并不说明“据说”不可以表示已经发生的事情——在“据说”后面所附带的句子里,可以是过去的事情、现在的事情、未来的事情,只是“据说”本身的搭配受到了限制。

“啦”是“了”和“啊”的合音,和“听说”连用也可以表示时态的完成性,如:

支持打好三大攻坚战是财政部门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大任务。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基本特征是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打好三大攻坚战,是破解发展难题、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财政部门要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坚持标本兼治、疏堵结合、循序渐进,完善制度和强化管理并重,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充分发挥政府投入的主体和主导作用,完善财政脱贫攻坚政策体系,集中发力补齐短板;围绕环境整治和生态建设的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做好资金保障,落实和完善促进绿色发展的各项财税政策,把生态环境优势转变为发展优势。

3.与语气词的搭配不同

语气词是附着在句末或句中停顿处表示说话语气的一类词。 “听说”可以和“了”“啊”“吗”“呀”“啦”等语气词搭配,使话语更加具有感情色彩。如:

例31.谣言——没听说啊!

在语料库中查找“据说”和语气词的连用,查不到结果。由此可见,“据说”一般不和语气词搭配。

三、语用辨析

(一)句型分布不同

句子是语言运用的基本单位,它由词、短语或词组构成,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如告诉别人一件事,提出一个问题,表示要求或者制止,表示某种感慨,表示对一段话的延续或者省略。句子按照语气可分为四大类: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6]。但就祈使句和感叹句而言,“听说”和“据说”都不太常用,所以在这里只论述“听说”和“据说”在陈述句和疑问句中的运用问题。

“听说”的句式选择更加灵活多样,可以用于陈述句、疑问句、反问句中,而“据说”则大多都用于陈述句中。需要注意的是,“据说”一般用在陈述句的肯定句中,因为“据说”前面不能用否定词来修饰。

“听说”可以放在疑问句,也可以放在反问句中,表示对所听到的事情的怀疑。如:

例32.谁听说过,鞭子敢抽打将军的?

例33.听说你们这生产真丝?

而“据说”则不能用在疑问句中。我们一般不说“据说明天下雨?”但我们可以说“听说明天下雨?”由此可见,“据说”由于自身的真实性较强,一般不放在疑问句中。

需要注意的是,放在疑问句子里的“听说”能拓展为“听没听说”这个结构。例如:

例34.你听没听说他去北京了?

而“据说”则没有“据没据说”这种搭配。

(二)语体分布不同

语体主要分为口头语体和书面语体两类,其中口头语体包括谈话语体和演讲语体,书面语体又分为法律语体、事务语体、科技语体、政论语体、文艺语体、新闻语体、网络语体七种[3]

在语料库检索里面,笔者随机搜寻了一些“听说”的例子,在这些例子里面,大部分“听说”是放在双引号里面的,而剩下的也大多出自回忆录、采访笔记等带有对话性质的语体中。由此可见,“听说”更常被用在口语语体中。而在这两类口语语体中来看,“听说”又主要用于谈话语体中。

在语料库中查找“据说”,发现“据说”基本上出自科普文章、新闻、时政文章以及一些儿童读物中。由此可见,“据说”的语体色彩偏向于书面语,且较多地应用于科技语体、新闻语体、政论语体之中。这种运用语境的不同,也可以说是由词的基本意义不同造成的。书面体用词偏向于严谨、细致,“据说”正好符合了这种要求,因此得以在书面语中被广泛采用。

参考文献:

[1] 刘士红.近义词辨析方法的系统性研究[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40-45.

[2] 施伟伟.现代汉语传信标记“X 说”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7:150-152.

[3] 黄伯荣,廖旭东.现代汉语:下册[M].增订 5 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238.

中图分类号: H3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7726(2019)08-0051-04

收稿日期: 2019-04-12

作者简介: 张璐(1996—),女,河南洛阳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语文教育。任强(1966—),男,安徽濉溪人,教授,研究方向:中国文学、语文教育学和教师教育。

【责任编辑 郭庆林】

标签:;  ;  ;  ;  

“听说”和“据说”的区别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