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新型城镇化中土地利用问题及对策
郑佳宁
(河北农业大学,河北 保定 071000)
[摘 要] 土地乃是国之根本,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的规模不断扩大,对土地的需求不断增加。土地的有限性决定了我们要合理开发利用土地,实现其最佳使用价值。本文将探求新型城镇化过程中的问题及如何更好实现土地集约利用,平衡城镇化建设和耕地保护之间的问题。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土地利用;集约利用;土地流转
1 我国新型城镇化内涵及意义
新型城镇化是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的城镇化,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城镇化。新型城镇化破除了“摊大饼”模式的城市扩张,不再以一个城市中心为圆心向周边扩张,而是寻求城镇与城市协同发展,相应减少了对土地的粗放利用,减少了土地资源浪费。
不同于城市化,新型城镇化不是将农村并入城市,而是要在城市之外根据经济发展和产业带动的需要建立中心镇以承担相应的政治、经济、社会作用。而城镇化的要求不仅仅限于人口入市,而是产业、土地也都实现城镇化。
2 我国城镇化进程及存在的土地利用不合理问题
2.1 我国城镇化进程
为缓解中心城市的城市压力,第一二产业逐渐向中小城镇过渡,在这一阶段我国出现了很多由于工业发展、科技发展等带动建立的中小城市群和城镇。产业的转移不仅导致中心城市的工业用地减少,缓解城市用地紧张问题,而且可以推动中小城镇经济发展,吸引农村的非农劳动力进入城镇落户。
表1 农民工数量 万人
由表1农民工数量可以看出,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离开农村涌向经济发达的地级城市发展、工作,为城镇化发展提供了充足的人力。外出务工的农民大多会选择在城镇生活,这也为中小城镇的发展奠定了人文基础。
2.2 我国城镇化过程中遇到的土地利用不合理问题
2.2.1 农村老龄化导致土地撂荒。当代新生农民大都涌向经济发达的地区学习、工作,普遍匮乏农业知识和技巧,教育和生活都依赖于城市,对土地的归属感较低。留在农村生活的基本是老一辈农民,其大部分年迈且劳动能力有限,而务农方式基本靠经验,科技含量很低。随着人口的增多,我国农村人均占有的土地减少,大多数外出务工的农民虽然离开了土地,但其仍拥有土地的使用权,并不能缓解农村人多地少的情况。农村的青壮年劳动力流失导致了大片土地荒废没有人耕种,或耕种土地生产率较低,无法发挥其最佳生产效益。基于此情况的土地资源浪费也同样严重危害我国的粮食安全。
地桃花(Urena lobata L.)为锦葵科(Malvaceae)梵天花属(Urena L.)植物[10],是一种多年生亚灌木状的直立草本,具有祛风利湿、活血消肿、清热解毒的功效。我国长江以南地区均有地桃花分布。目前,对其化学成分分析和药用价值等研究较多[11-14]。在野外调查中发现,地桃花和紫茎泽兰可以共生,并表现出一定的竞争优势,但地桃花提取物除草活性方面的研究鲜见报道。为全面了解地桃花提取物的除草活性,本研究在室内测定了地桃花提取物对10种植物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为这一植物源除草剂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土地流转是流入和流出双方共同的事,因此在完善土地流转制度时,不仅要鼓励农民将闲置的农用地进行流转,更要监督转入方对农用地的合理规划使用,在不改变其用途的情况下实现土地集约利用,保住国家1.2亿hm2农田的红线,保护国家粮食安全,为农村解放剩余劳动力。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修正案)》中,明确提出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可以入市极大地提高了用地的流转自由,有利于农村集体用地的合理利用,提高其利用效率和价值,使荒废的集体用地实现价值,促进土地城镇化。
同时,应对进入城镇的农民进行专业化知识的培训,帮助其在城市立足和生活。可建立专门的机构和组织对进入城镇的农民进行专业化培训,以满足城镇对相应产业技术人员的需要。
在城镇化过程中,农村土地无法顺利流转而实现土地集约利用的一大重要问题就是农民不能放手自己的闲置土地。在外务工的农民因不能与城镇居民同等享受社会资源,无法做到真正的入市,迫使他们保留农村土地作为自己最后的保障,因而农村的土地无法顺利流转。面对此问题,应完善农民退出农村和土地的机制,让农民可以真正在城镇中立足和生活,没有后顾之忧。
应优化城市配置,依照地方特色建造人文城市,促进城镇产业优化,以第三产业替代第一二产业,将原先的大规模工厂用地改为公共设施和基础建设,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增强人们在城镇生活的幸福感,同样有助于农民离开土地。
2.2.3 城市承载力低下,生活水平差。大量农民工涌入城市进入加工业和制造业,为城市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城市经济发展。但在农民工大量入市的背后便是资源供给不足,公共基础设施条件逐渐变差,城市资源不足导致城市的承载力降低,人们的生活质量降低。
3 我国新型城镇化过程中优化土地利用的措施
3.1 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和监督制度
2.2.2 农村土地流转困难,流转后规模较小。由于我国实行城乡分割的二元户籍制度,进城务农的农民为城市建设添砖加瓦后很难在城市享有同等的教育,文化、医疗及社会服务,这导致了大多数农民依旧保留原户籍的土地,并将自己务工的积蓄用于农村的建筑建设为自己将来回农村落叶归根做打算。正是由于这种“离土不离乡”的状况[1],农民无法在城市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落户,因而其在城市和农村占有双份土地,严重影响了土地的流转和规模集约化利用。
3.2 完善农民退出机制
农业用地的适度经营可以解放生产力、提高农业生产率,但由于部分地区土地流转规模较小,并不能达到解放农村劳动力的目的。2014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关于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该意见指出要严守规模经营的边界,不宜人为“垒大户”,户均经营面积适宜的范围是当地承包地面积的10~15倍[3]。
我睁开一只眼,另一只眼好像黏住了,睁不开。威尔和艾尔坐在我右边;克里斯蒂娜坐在左边,她下巴上敷着冰袋。
我国耕地类型复杂多样,东西土地质量差异较大。地形因素也对土地流转具有较大影响,处于平原地区的地市耕地流转面积和比重相较于地势高和不平的地市更高[2]。
此次研究的患者均为我院住院患者,其入院时间为2016年8月~2017年10月期间,所涉及的患者例数为110例,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进行研究,其中对照组患者例数为55例,男性患者例数为30例,女性患者例数为25例,年龄跨度最大为78岁,最小为24岁,平均年龄值为(48.93±2.16)岁,而观察组患者中的总例数为55例,男性患者例数为29例,女性患者例数为26例,年龄跨度最大为77岁,最小为23岁,平均年龄值为(48.15±2.12)岁,经统计学分析,以上患者的资料差异较小,可进行下方实验。
居民赵某散步时,被一只从后面跑来的流浪狗咬了一口,遂到医院处理伤口,并注射狂犬疫苗。赵某经打听得知,咬自己的那条狗似乎是附近居民马某家的。面对找上门要求赔偿的赵某,马某承认那条狗曾经是自己家养的,但却以自己在一个月前送给了别人为由拒绝予以赔偿。赵某遂将马某告上法庭。
3.3 培养专业化人才
面对农民城镇化和大规模土地撂荒的问题,我国应注重培养专业的农业科技人才,使其回到农村对土地进行集约利用,进行大规模生产,以提高土地生产率,提高土地质量,保护生态环境。
4 结语
我国优良耕地的数量较少,决定了我国城镇化过程中一定要以生态为主,对耕地进行集约利用,以实现其最佳效用和保障其使用的持续性。在我国城镇化过程中,如何实现城乡协同发展、打破城乡二元结构依旧是一个重要问题。
参考文献
[1]谈明洪,吕昌河.城市用地扩展与耕地保护[J].自然资源学报,2005(1):52-58.
[2]郭玲霞.河南省农村土地流转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19(3):40-49.
[3]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关于政协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2454号(农业水利类219号)提案答复的函[EB/LO].(2016-08-24)[2019-10-09].http://jiuban.moa.gov.cn/zwllm/tzgg/tz/201608/t20160831_5259757.htm.
[中图分类号] F299.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7909(2019)31-5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