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滨州市滨州行知中学 256600
只要教育是合规律性的,教育就是简单的;只要教育是用心的,教育就是简单的;只要教育能够坚守自己的信仰,教育就是简单的。——271教育集团总校长赵丰平
谈到教育,人们都知道很重要却又觉得想做好它太难,我也一直这样认为。看到赵丰平先生的这句话,我开始反思自己从教以来遇到的人和事,虽没有形成什么高大上的教育理论,但多年的经验累积起来,使我在教育的路上不再迷茫。的确,教育无大事,只要我们用心、只要我们的教育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教育其实可以很简单。
一、用心守候,静待花开
“有智慧的教育就是‘爱’的教育,教育的智慧就是爱。”爱是教育的前提,但是爱不等于教育,我们需要智慧,需要用心。
用心,需要老师多一些真诚,少一些功利。记得有一次,学校举行运动会的时候,一名学生对我说:“老师,如果你上课也总是微笑着,像现在一样平易近人,该多好啊!我觉得今天的你真可爱,我们都很喜欢。”“我平时很严肃吗?”我不禁扪心自问,想了想自己对他们的态度,确实一直很严格,不过我经常找他们谈话啊,怎么还是走不到他们心里呢?进一步反思,我才发现,每一次我找学生谈话的时候都是因为他们成绩下降、犯了错误、有早恋倾向等等,这种时候的教育往往带有一些功利性,不管我们如何有耐心,学生都知道我们是在教育他们,内心充满了防范和抵触,抵消了我们满腔真诚的教育,甚至对我们很反感。这样的教育能有好的效果吗?很显然,不能。学生潜能的激发只有在他欣然向往之时才是可能的。其实,我们可以找一些不经意的瞬间,或漫步校园,或课前候课,随时与学生们聊聊天、谈谈心,让学生看不出教育目的,寓教育于无痕,师生心灵相通,教育效果才会更好。
用心,需要老师多一些耐心和信心。对班级的“待优生”们,耐心和信心显得更加重要。在应试教育的价值取向下,我们往往关注成绩好的优等生,而无视成绩差的学生的发展,对待成绩不好或者习惯不好的学生往往张口就批评,全然不给他们解释的机会。其实,越是这样的学生才越需要教师有耐心,如果我们相信他们,给他们些鼓励,他们会有所进步的。当然,这类孩子由于长期的习惯不好,不可能改得一步到位,甚至还会有段时间走下坡路,但是我们要有耐心,哪怕只进步一点点,也是令人高兴的。
二、因材施教,尊重个性
教育就是为了让学生考上大学吗?以前,我就是这种观念,总觉得学生来高中就是为了学好知识、考上大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高考的指挥棒下,我们往往注重严格要求学生,我们认准的唯一的教育目的就是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学习,考个好成绩,如果学习成绩不好,那就对其另眼相看。在这样的情况下,有些学生思想受到钳制,不能自主创新,只能完全地一味地接受,也不能有自己的主见、有自己的想法,成绩不好的学生因为遭受歧视甚至陷入了严重的自卑中。
其实我们都知道成绩不好的学生将来不一定就混得不好,成绩不能代表将来的发展。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人是干什么都不行的。赵丰平先生在《教育其实很简单》一书中谈到:“每一个生命都是独特的。教育就是把每一个不同的生命变得更加不同,而不是把不同的生命变得相同。”所以,我们要尽心了解学生,做到因材施教,引导着学生朝自己的特长方面搏一搏。
班里的志军同学,是典型的不爱学习的学生,成绩在班里倒数,因为不爱学习所以天天违纪,让人操碎了心。但是她却特别爱好文艺,元旦晚会她不仅主持得好而且唱歌跳舞样样特棒。我就找机会跟她聊了聊她今后的打算,她说很喜欢学特长,我表示赞同,但是她说她妈不同意,因为她妈嫌她文化课不好。我问她,既然如此,为什么不为了自己的理想拼一把呢?把文化课赶上不就可以去说服你妈了吗?没想到她竟然真的努力学习了,最终也说服了她妈,圆了自己的艺术梦,后来考上了本科,学了她梦寐以求的播音主持专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爱好和性格,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生命,我们的教育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并引导着学生将这种独特的个性展现出来,从而表现出优秀的自我。
三、对话教育,培养人性
现在的教师大多数是从传统教育中走过来的,深受传统教育的影响,如果在教学中遇到问题,脑海里浮现的往往是原先老师怎么处理的。尤其是课堂教学,往往讲授为主,总认为不教给学生,他们就不会,总觉得学生自己建构的知识体系就不够完美,总是有各种不放心,所以事事包办。但是,教育不是单向的施予和影响,回头想来,我们费心劳力地讲过之后学生能学到多少?把知识体系列好呈现给学生,学生就能真的在头脑中构建好知识体系了吗?其实只是知识碎片罢了。
我们经常会听很多公开课,很多时候我们都惊异于上课教师惊人的创新力,讲解详细,花样多,知识点面面俱到,可是真正精彩的课堂不是看教师的“表演”,而是看学生能掌握多少知识。这样的课我整堂听下来,根本没记住讲的是什么,因为讲的内容实在是太多,重点不突出,花样太多更分散了学生对本节课知识规律的注意力,所以我发自内心地认识到这种讲授的方式效果很不好。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充分顾及学生这个主体,让他们去研究、讨论,在对话中产生疑问的时候我们再去解答。正所谓“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当学生冥思苦想后产生疑问之时才是最佳的教育契机,把握好此时,教育的效果一定会更好。
因此,在课堂教学形式上,要坚持“对话教学”,让学生真正变成学习的主动者,引导学生努力去探索和研究,从而增长知识、培养能力,打造良好的育人课堂。
论文作者:李荣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6年7月总第24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20
标签:学生论文; 自己的论文; 知识论文; 用心论文; 成绩论文; 都是论文; 成绩不好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6年7月总第24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