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电力作为推进全社会发展与进步的重要力量,配电电网和配电系统自动化已经成为了现如今电力发展和规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对配电自动化条件下配电系统供电可靠性的研究对我国用电的科学性和可行性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配电自动化;配电系统;供电可靠性
1配电自动化全新发展
配电自动化的全新发展,能够促进配电网的优化运行与管理。电力市场的不断完善和发展,需要电力企业将经济效益作为发展核心,促进精益化管理工作的形成,保证降低成本要素的同时,为其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对配电網进行优化与管理,企业需要对电网的运行性能进行分析,为电网的优化运行提供有效方案。配电网优化运行的主要方案为无功补偿、供电质量、设备的运行与维护。供电质量主要包括安全性、频率合格率、供电可靠性以及用户对停电、收费服务的意见。还能促进配电网的集成化、智能化以及综合性发展[1]。因为配电网自动化系统比较复杂,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其中含有较多的设备和子系统。同时,各个系统之间的关系也比较复杂,自身与技术又在不断发展。所以,就要在配电网自动化系统中,为其建设全面的实施方案,促进系统化的形成,保证在最大程度上保护人员的投资行为。对于馈线自动化,一般的馈线终端设备存在遥测、遥信以及遥控功能,形成了自动重合闸、馈线故障检测与电能质量中参数的检测,完成的断路器与开关的结合发展,这样不仅完成了机电一体化、促进开关智能化的发展趋势,还能降低建设、运行以及维护成本,促进供电可靠性的提高。
2配电自动化系统规划内关键技术应用
2.1主站规划设计
在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建设中,需做好主站设计工作,并将其细化,分为小、中、大模式和前置延伸模式。其中,前置延伸模式需要主站在监控区域范围内进行前置延伸看,主要是为了采集区域数据信息,达到就地监控的目的;而小、中、大模式,主要以可扩容平台作为核心内容,确保它与EMS、PMS、GIS等相关系统,通过信息交互总线达到互联的目的。这样就能达到配电网信息共享和整合的目的,在此基础上构建相应的配电网图模,从而实现配电网的故障监控与处理。对于不同类型的主站建设来说,应以信息接入量为相关参考依据,例如小型主站信息接入量保持在10万点内,中型主站信息接入量保持在50万点内,而大型主站接入信息量则大于50万点。这时,要注意区分硬件设备、配置软件模块,大型主站需要在SCADA软件的配置下,引入其他的故障处理模块、信息交互模块以及应用软件;而中型主站配置高级应用软件具有可择性,小型主站主要模块为SCADA模块、故障处理模块和信息交互模块。
2.2通信与终端部分设计
在设计配电自动化系统时,确保终端合理具有重要意义。通常情况下,终端以“三遥”“二遥”为主,其中,“二遥”指的是符合上报故障数据信息、遥测电流等功能需求的终端。在实际设计时,开关部分不需要电动操作机构的引入,而如果终端具有本地保护的功能,则应做好电动操作机构的配备工作,不仅可以引入无线专网应用来实现终端功能,还可以引入GPRS方式来完成。“三遥”主要表现在上报故障信息方面,要求融入遥测、遥信、遥控功能,并且需要在控制开关上装设电动操作机构。在非对称加密情况下,此终端的实现可采用光纤通道方式。
2.3继电保护技术
继电保护技术主要以供电可靠性为主旨。从农村配电网方面分析,多体现出低短路容量、较长供电半径、较多分支等特点,因此可以快速切除故障,在主干线上设置三段式过流保护,并安装断路器。从城市配电网方面分析,多呈现出短路容量大、供电半径短的特点。当发生故障时,需要对电流值进行整定,可以选择级差保护措施,确保故障状态下分支线与主干线两者并不会互相干扰。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配电自动化条件下配电系统供电可靠性提升措施
3.1对老旧线路设备进行升级改造
在农网、城网的升级改造过程中,要逐步更换配电网络中年份久远、损坏严重的线路设备,采用更为先进的新工艺手段制造的装置设备。例如为了消除安全隐患,将线路总开关替换为各段分别设置开关、用真空开关替换10KV出现开关、增设双回路线路,逐步实现对故障区段隔离、诊断及恢复的网络化监控,从而对电网运行方式和负荷转移进行适时调整和变更。在供电可靠性管理工作中,要加强对设备的运行维护管理工作,要做好对刚刚投入使用的供配电设备的维护管理工作,对入网设备进行严格把关,切实提高供电可靠性和安全性,尽量减少因设备维护、检修开关等必要停电的次数[3]。
3.2加强配电系统供电可靠性故障分析
为保证配电系统供电可靠性,首先要对配电系统进行综合、全面的分析,这种分析工作不仅仅是对数据的统计汇总、上报,而且包括对每个阶段供电可靠性完成情况和影响因素的分析,找出影响配电系统可靠性运行的不足之处,针对问题提出改进意见。此外,还要定期进行可靠性完成工作回顾总结,调整供电配电方案,并制定科学合理地停电计划。
3.3完善停电计划的管理机制
通过实践调查与研究,供电企业的计划停电在停电类型当中的所占比例极大,所以,必须要对停电管理机制予以有效地改进,积极开展维护检修工作,确保停电计划的合理。另外,停电计划管理工作需要转变原有停电放宽这一期限的习惯,遵循“先算后停”的原则,以保证检修计划的平衡性。在停电计划执行的过程中,应尽可能规避停电时间宽放而未充分利用的情况,降低重复性停电的几率,减少停电的时间,反复考核各项指标,全面增强供电的可靠性。
3.4重视运行维护管理工作的开展
现阶段,城市与农村电网实现了改造,而供电网络当中的大部分老旧设备也已经被淘汰,更为先进的设备装置被应用于其中。比较典型的就是10kV出现开关被真空开关替代,而线路总开关转变成在各段分设开关,合理地增加双回路线路等等,使得安全隐患逐渐消除。而现代供电设备有质量作为保证,具有较强的可靠性且免检免修,有效地减少了开关设备维护与检修所带来停电的次数。而在供电可靠性管理工作中,需要针对管辖区域设备与线路等进行严格地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处理,降低危害性。
3.5加大电网改造力度
供电可靠性受到故障停电和计划停电的影响,因此政府部门要加大对电网运行方式的调整力度,供电单位也要根据辖区内的配电系统运行状况,对配电网机构进行优化,进行负荷额重分配,将停电引起的负影响最小化,最大程度上提高配电系统的供电可靠性。
3.6“打铁还需自身硬”
供电企业要充分利用企业资源,例如引进先进的设备,这是最基础的技术保证,企业要跟进技术潮流,自觉地针对线路设备进行自动化升级改造,使电力网络适应当前配电自动化大背景,通过对线路中状态量和模拟量的收集,远程进行开关闸或调节变压器的分接头,实现对配电网络的远程控制。
4结束语
通过对配电自动化条件下配电系统供电可靠性的研究,可以避免配电系统运行的过程中各种各样的故障,使配电系统的规划设计更加合理、科学,能够保证为用户提供源源不断的可靠的,质量合格的电力,从而全面有效地保证我国供电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参考文献:
[1]刘健,程红丽,张志华,等.配电自动化系统中配电终端配置数量规划[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3,37(l2):49-50.
[2]陈堂,赵祖康,陈星莺,等.配电系统及其自动化技术[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2.
[3]刘健,赵树仁,张小庆.中国配电自动化的进展及若干建议[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2,36(19):12-16.
论文作者:刘春明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7年第3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16
标签:可靠性论文; 系统论文; 设备论文; 终端论文; 主站论文; 故障论文; 电网论文; 《电力设备》2017年第3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