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培训企业在“就业难”中的发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职业培训论文,企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就业难”已经成为一个时尚词汇,从教育部官方公布的数据来看,新世纪以来,随着我国高校毕业生越来越多,就业问题就更加成为一个社会现实问题。市场对人才的需求逐步紧缩,反之毕业生人数在增加,呈现反比例趋势发展。这对社会提出了更为严峻的难题,就业问题不但影响社会经济发展,如果处理不好更加会影响社会秩序的稳定。另一个角度来看,不难看出,即使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严重,但是职业培训企业的发展却貌似迎来了一个又一个春天。职业培训旨在培训专门的技术人才,与高校所培养的学术性人才有所差别。那么在这种社会背景下要实现职业培训企业的发展,迅速占领培训市场,是一个极为现实的问题。文章从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角度分析职业培训企业的发展瓶颈,并进一步对职业培训企业的发展策略做系统的分析。
我们职业培训企业的发展现状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技术性人才对社会的贡献越来越大。产业结构在不断升级和转型,社会高度重视对技术人才的培养,这使得职业培训企业迅速发展起来,但是相比国外职业培训产业的发展,我国该领域的发展较慢并且发展动力不足,导致在理论上的研究也存在不足,从各类专著和文章的数量来看,对职业培训企业发展的研究高质量的理论并不多,其中能够形成体系的理论少之又少。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我国各级政府以及培训行业协会都十分重视对职业培训企业的发展,通过各种途径促进职业培训产业的发展,寻找行业的制高点。
从职业培训企业的发展水平上提升整个行业的发展空间,必须对职业培训企业有一定的认知,当前形势下,职业培训企业所培训的对象是技术工人、农民工以及文化程度不高的技术人员,他们只有掌握了一定的技术能力才能在市场上寻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而从职业培训企业的发展数量来看,1991年,我国各类培训企业有0.4万家左右,到2000年已经达到3.8万家,2012年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新职业信息发布制度中已发布8批共86个新职业,我国职业种类已达1979个,职业培训企业数量已经达到近20万家,这样的增长速度是迎合市场需求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为社会输送更多有用的技术人才的必然选择。
从职业培训企业的基本机构构建来看,大量的初中毕业生,并没有进入高中和大学进行深造,而是选择进入职业培训机构进行专业技能上的培训,加上当前下岗工人的不断增加、外出就业的农民工数量也在不断增长,这为职业培训企业的发展也提供了一种实质上的动力支撑。那么,作为培训机构,主要由那些构成主体呢,通过分类分析我们不难看出,目前职业培训企业主要有政府单位组织的培训企业、公司自行组织的培训企业以及社会公益组织建立的培训企业。这就形成了一个产业化的发展模式。政府机构设立的培训企业其目的是出于其自身职能的出现,为了提升政府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改善工作环境和水平,这样的培训主要具有通用性的特征,不需要高深的理论知识作为基础,也不需要培训对象缴纳一定的费用;相比之下,职业培训企业具有一定的利润空间,企业培训是企业对自己员工进行了一种以提高员工的能力与素质,改善和提高员工的知识、技能、工作方法、工作态度以及工作的价值观,从而达到增加员工的工作绩效及对企业的贡献为目标的一种培训形式,其实施过程具有很强的计划性与系统性,是一种双赢培训模式。企业培训是最直接最有效率的一种培训方式,受训者培训会直接应用于实际生产活动。这种培训是针对社会人员的一种培训方式;而公司企业内部的培训则没有一定的功利性,是为了增强内部员工的技术能力,这种培训模式具有很强的目的性,就是为某一项技能而组织的培训,虽然没有一定的眼前利润,但是对于企业的整体发展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可以说,职业培训企业对社会的发展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无论是政府组织的技能培训,还是企业内部的职业培训,抑或专门的职业培训企业,都在各种程度上加强了培训对象的专业水平,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在高校就业难背景下具有特殊意义。
我国职业培训企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职业培训企业确实在发展过程中有一定的突破,并且已经在解决就业的问题上发挥巨大的作用,然而,从当前的职业培训企业的发展情况来看是存在一定的问题的,主要问题可以归纳为以下几方面:
首先,职业培训企业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发展规模较小。总体而言,我国职业培训企业的数量增速是较快的,但是从规模上来讲都还比较小。从市场调研的数据可以发现,我国职业培训市场上的各类培训企业规模都比较小,一般都在12~20人左右,年度所产生的营业额也在市场占有中占据很小的部分,并且在企业进入整个行业过程中所具有的难度相对较小,而发展起来就相对缓慢,相比之下,国内高级的职业培训企业的营业额在3000万的时候,超过85%的培训企业的营业额在800万以下徘徊,以上海、北京等大城市为例,职业培训市场的总体格局是比较乱的,工商登记不健全,税务缴纳体系不完善,人员配置不完整等现象都是现实存在的。可以说,我国的职业培训企业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发展规模较小,难以适应市场上大风大浪的冲击。
其次,职业培训企业不重视核心竞争力的培养。发展规模较小,就意味着核心竞争力稍逊一筹,现在很多的职业培训机构的发展是平平淡淡的,没有大的起色,其中很多县市的培训企业较多,不谋求大的发展契机,没有创新动力,而在课程的设置上同样存在敷衍了事的现象,很多培训机构是起着中介的作用,也就是说没有将自己真正放在培训企业的位置,当有客户需求时,则临时抱佛脚,到外界去请一些教师回来进行培训,这样的培训师对学生负责的程度是较小的,或者说不负责任,其与学生的课前交流和课后的实务上的沟通完全不存在,基本都是利益摆在第一位,这样就导致职业培训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极度下降,不能形成其应有的市场占有份额。同时也不能享有一定的市场利益分配比例,缺乏竞争能力是现阶段职业培训企业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第三,职业培训企业在师资力量上极度欠缺,发展力度难以上升。从现状来看我们知道,职业培训机构的重点工作和核心工作是对职业学院进行培训,使其充分掌握学科发展过程中需要掌握的各种知识,以便在实际工作中能够运用自如,但是在教学培训的过程中却出现了众多的问题,师资力量极度缺乏,教师的培训质量严重低下,专业程度不高,导致培训对象在培训的过程中不能有效的吸收培训教师所教授的知识,进一步而言,培训师的科研程度极端低下,在理论功底上来说同样不占优势。我们知道,职业培训企业所重视的是其培训的主要目的,也就是在培训的过程中能够让学员学到什么样的技能,只有学员的成绩好才能对培训企业的口碑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企业口碑得到提高,其在市场上的占有率自然攀升,这是企业进行自我宣传的一个主要手段,同时也是对学员负责、对社会负责的一个主要问题。在培训的过程中,学员的质量是层次不齐的,这也是学员到培训企业来深造的主要原因,但是作为培训企业而言应该做到一视同仁,将最优秀的师资呈现在学员面前,可以说,教学质量完全是由师资力量决定的,教学管理等多方面又以师资力量为重点,可以说,提升了师资力量就增加了学校的竞争砝码。当前,我国职业培训企业中的师资力量是极度缺乏的,培训师的教学质量也是层次不齐,专业理论研究程度不深,导致学员能够接纳的知识量较少,并且,培训师和学员之间的沟通越来越少,学员往往把培训师当做培训企业的“客人”,这样既不利于学员对知识技能的掌握,同时更不利于职业培训企业的长远发展,所以说,师资问题是一个关键且棘手的问题。
第四,职业培训企业的课程设置单一,不能做到因人而异。学员吸收教师所传授的各类知识和技能,是获得市场吸纳能力的一个基本途径。但是当前而言,课程同质化的问题较为严重,并且职业培训企业的课程设置相对单一,不能做到因人而异,同样也不能做到与时俱进。课程的同质化问题是培训行业存在的普遍问题,我们所说的同质化是指培训机构提供的课程或者服务、技能没有一定的特殊性,不能达到个性化的培训标准的设定,而对于学员而言,只能在价格上选择不同的培训课程,但是无论选择哪种课程,都会对学员有一定的偏差,也就是说在培训过程中势必会出现有些课程没有必要学习而进行了培训,而有些需要的课程却没有学习到,这就是职业培训机构对职业培训产生了一定的误区,认为培训只是一种形式,这种形式对于每个人都是一致的,这样的理解是错误的,由于每个学员所能接受的知识程度和知识容纳不同,对每个人的授课也是不同的,应该因人而异,这样才能让学员进入实践领域发挥自己所学到的培训知识创造财富,也只有这样才能使培训企业得到学员和社会的认可。
第五,职业培训企业的内部成员存在高度的离散型,不能精诚团结进行管理活动。我们知道,职业培训企业要获得良好的发展机遇,势必要在内部建设上先期稳定自身的基础,实现内部机构高度统一,做到高效统一的管理程度。但是从现在的职业培训企业内部管理来看,管理者之间存在众多的分歧,其中利益分配上的分歧最为严重,这就导致各个管理者对自身负责的领域不加以重视,反而在他人管理的领域横加指责,使他人不能有效的进行企业管理活动,企业内部融洽受到严重影响。一个企业要获得发展的契机,不仅仅依靠企业的内部管理水平,管理层的作用同样不可忽视,如果管理层不能做到有的放矢、精诚合作,就不能够对企业的发展产生一定的推动作用。对于职业培训企业来说,企业管理层不能够团结合作,对学员的教育势必产生一定的影响,最终影响的是企业内部的利润所得,影响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和市场占有率。
第六,职业培训企业的管理监督机制缺乏,不能形成良好的发展模式。社会任何事物的发展都需要外界的作用或者推动,而作为职业培训企业而言,其内部监管与外部监督都存在缺位的现象,作为整个行业来说,只有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和税务管理部门对其进行一定的管理,但是这种管理只是形式上的管理,并没有进行实质上的管理。而在企业内部来说,并没有建立属于自身的监督机制或者监督部门,有的是会计审核部门进行一定的监督,但是会计部门又不能逾越管理层进行管理,这就会发生一定的矛盾。再者,职业培训企业的行业自律组织也是欠缺的,当前,有些地方建立了行业自律协会,但是其基本不能发挥作用。而很多地方的职业培训企业并没有行业协会来进行约束和监督,这就使得职业培训企业在运营过程中缺乏主动性,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埋下了隐患。
发展职业培训企业的新思维
职业培训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是存在缺憾或者隐患的,因此,要使得这一企业类型得到长期的发展,就必须对企业的发展进行重新定位,多角度探索其发展的新路径。
第一,强化政府管理和行业自律体制建设。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职业培训企业作为一种适应社会发展的企业类型的出现,势必会对社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而相比之下,企业发展中却存在众多的问题,因此,作为政府部门要强化各种管理措施,在立法上加强对职业培训企业进行一定的约束,在司法上进行一定的监督,并且在执法力度上加大。除此之外,在政府的行政管理措施中,要有针对性的对职业培训企业制定出符合该类企业发展的管理手段,这样就能够使职业培训企业在一定的框架内活动,有了一定的约束,就必然能够对其良性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还要建立职业培训企业的行业自律组织或者协会,通过制定相关章程来对职业培训企业进行约束,其中应该包括企业责任的划分、企业培训的设置以及法律责任的追究等方面内容,让每个企业都能在行业协会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但是要极度避免行业自律组织行政化发展的模式,要有纯粹利于行业发展的基本模式,同时在发挥作用上也不能依托行政力量,应该依托行业的规律来制约职业培训企业的发展。
第二,有效增强职业培训企业的师资力量,实现课程设置的合理性。上文中我们已经明确,师资问题是职业培训企业存在的主要发展障碍,因此在发展过程中要对师资进行一定的统筹,引进优秀的师资力量,要求培训师在理论研究和实践能力上都有所作为,并且在授课方式上具有一定的创新思路,针对不同的学员类型采取不同的培训方式。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职业培训企业进行资金上的投入,但是这种投入和产出是正比例的,不容忽视。此外,在课程的设置上,要遵循行业标准,要做到有的放矢,有张有弛,应该培训的课程不能松懈,不该培训的课程不要强加给学员,否则会使学员产生厌烦心理,达不到培训的目的。
第三,强化职业培训企业的发展规模,实现企业竞争力的提升。我们知道,企业要发展,市场规模是一个重要的衡量标准,因此,职业培训企业的发展过程中要有所作为,扩大职业培训企业的规模,实现师资力量的进一步强化,加强资金投入,引进先进的培训设备,聘请优秀的培训师,并且在学员招生规模上,应该有所扩张,进一步强化职业培训企业的发展规模,实现社会价值与企业价值的统一。在此基础上,要实现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提升,也就是说在这种情形下,要不断增强学员的各方面能力,为社会输送更多有用的人才,这样才能实现企业发展的科学化、体系化。
第四,加强企业内部管理能力,优化管理层的合作意识。管理对整个企业的发展意义重大。在职业培训企业中,要增强管理层之间的沟通意识,做到面面俱到,在各司其职的基础上相互配合,让学员时刻看到培训企业的管理层的精诚合作,同时让学员看到所在培训机构的发展前景,增强学习的信念,并且在社会上进行口口相传,为企业的发展赢得好的口碑。
标签:社会企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