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时华[1]2012年在《宋代香药业经济研究》文中认为宋代香药进口贸易、贩运、加工生产、销售,直至香药消费,已形成一个重要的香药业经济。本文从宋代香药朝贡贸易和民间海外香药贸易、政府对香药的禁榷经营、民间香药销售和生产加工经营、香药业与其他产业的关联、宋代社会的香药消费等方面对宋代香药业经济作了考察。在北宋前期,统治者出于树立国威的政治需求而积极鼓励朝贡贸易,香药朝贡贸易获得较快发展。北宋中期以后,由于财政困难,宋朝政府不得不以务实的态度对待香药朝贡贸易,实行估价回赐制度,控制朝贡贸易规模和成本,注重自身贸易利益。南宋时,香药朝贡贸易由原来的估价回赐为主转变为抽解和买为主估价回赐为辅。因此,海外诸国朝贡贸易积极性大为减少,香药朝贡贸易也由繁盛渐趋衰落。此外,北宋时期陆上丝绸之路乳香为主的香药贸易承唐代繁荣之余绪,再度繁盛,并没有衰落,贸易规模在某种程度上甚至超过唐代,只是与当时海上香药贸易相比,略显逊色而已。宋代民间海外香药贸易比较发达。大食、三佛齐等国外海商及国内海商大多实力雄厚,经营海外香药蕃货贸易,规模庞大。同时,许多沿海中小商人、船户船员以及部分官僚贵族也直接或间接参与海外香药蕃货贸易活动。为了解决海外香药贸易资金问题以及共同抵御贸易风险,宋代海商采取了资本与资本的合伙经营以及资本与劳动的合伙经营制度,这无疑是一种较好的制度选择,有利于当时海外香药贸易的发展。另外,丰厚利润驱使、东南亚诸国与宋代之间经济差异互补、市舶抽解博买过重、沿海地区地缘特点等诸因素也使得宋代海外香药走私贸易一直持续不衰。宋代政府香药禁榷经营。一方面接受海外和西域诸国的香药朝贡贸易;另一方面市舶抽解博买香药,由此专门设置香药库,并由榷货务批发香药和直接销售香药,获得的收入甚厚,在财政总收入中的比率高达2-3%左右。香药收入在缓解宋代政府财政困境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宋代政府在当时整个香药业经济发展过程中扮演了管理者和经营者的双重角色,并起到了主导的作用。但宋代政府在香药禁榷经营过程中也出现了强买强卖、经营成本费用极高和效率低下、挤占民间香药业发展空间等一些不可避免的弊病。在宋代香药业经济中,政府实行与工商业者共利的经营机制,商人和手工业者获得较大的香药经营空间。宋代民间香药业经济的发展给当时经济社会产生重要的作用:一是在一定程度上扩展和活跃了宋代社会商品流通的市场,增强了商品经济的力量,促进了宋代社会商品经济的繁荣;二是为民众增加了许多就业机会;三是增加了政府的商税收入。宋代香药业经济具有很高的关联度。宋代香药不仅自身在香品、用香器具、香药面脂妆粉等加工生产方面已形成一个很大的产业,而且还运用于宋代饮食业、酿酒业、制墨业、制茶业、制药业、陶瓷业、建筑业、器具制作等诸多产业的加工生产,并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这些产业的内容,为这些产业的发展增添了新鲜的活力,促进了这些产业经济的发展。香药消费既是宋代香药业经济的终点,又是起点。宋代香药除上层社会官僚贵族奢侈消费外,也开始大量进入下层社会平民百姓日常生活中消费使用。宋代政府公务活动、医疗保健、佛道宗教生活等都离不开香药消费。香药消费在宋代社会生活中已成为大众化的消费,社会消费需求巨大,成为宋代社会总消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巨大的香药消费为宋代香药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宋代香药业经济是仅次于盐业、茶业、酒业等之外的一大产业经济,是宋代社会经济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在宋代社会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陈宝强[2]2000年在《宋朝香药贸易中的乳香》文中提出在宋代繁盛的香药贸易中,乳香和其它香药一起输入中国,对当时的社会生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相对于其它香药,乳香具有数量巨大、价格较低和应用广泛的特征,所以其影响也最大。本文在前人香药贸易研究的基础上,对乳香个案进行深入分析,试图揭示乳香在宋朝香药贸易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它在中外文化交流过程中产生的深远影响。
刘冬雪[3]2011年在《宋代海外贸易对中医药发展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以自然经济为主体的古代中国,宋代海外贸易的兴盛是极为引人注目的现象。香药是各种进口品中最重要的商品之一,香药贸易进口数量大、地域广、品种多、影响深远。香药大量进口,并不意味着国内出产的香药无足轻重,唐宋时期甲香的分布和应用情况说明了这一点。以此为背景,香药开始应用于宋人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包括医药领域。香药频繁并广泛地应用于医方,并在此基础上推动中医药的发展,是宋代香药应用的一大特点。香药在医方中的重要应用,可通过香药在医方中用作汤头和君药两方面来体现。香药作汤头,意指以香药命名,这一点主要通过《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和《博济方》中的医方统计来说明。香药用作君药,是指香药是该医方的核心,是最重要的一味药,这一类的例子在宋代方书中所在不少。熟水是宋人日常饮品,也是香药在医药领域应用的重要代表。此外,宋代方书中还有一些其它医方,可明确表明香药在宋代医生心中的重要地位。香药在宋代医药领域受到重视,还表现在它广泛应用地出现在医案和传说中。宋代方书中可频繁见到与香药有关的医疗案例,苏合香丸和圣散子方是其典型代表。这些案例表明宋人对于香药的药性及应用掌握得较好,香药的应用也得到宋代医家的重视。由于香药多为进口和香药神奇的医疗作用,宋人笔记中可以见到一些关于香药医疗作用的传奇故事,从中可以看出宋人对香药药用价值的理解。在香药广泛应用的背景下,宋代中医药有了一定发展。首先是芳香药性理论的萌芽,其次是中药剂型的丰富和性气理论的出现。此外还可以看到香药的其它药用价值的记载,如杀菌、醒酒、宁神等等。宋人因滥用香药得到了后人的批评,朱丹溪是系统批判这一问题的第一人。但是宋代医家中的有识之士早已认识到香药滥用的危害,并提出了警告。文献中可见宋人用龙脑香自杀的记载共有5则,是这一事实的极好说明。另外,笔者推测,宋人好用香药可能与宋时处于寒冷期有关。
朱立智[4]2003年在《宋代与东南亚的药物交流》文中提出宋代是中国和东南亚药物交流迅速发展的时期。药物交流的规模之大、数量之巨、种类之多、国家和地区之广,都是前此各代所未见。通过政府(官方)的贸易、主要是朝贡贸易和民间(私人)贸易,以及政府(官方)的和民间(私人)的贸易,大量的东南亚药物和中国的药物不断地进行交流。其原因除了一般的促成宋代与东南亚的贸易繁荣的条件之外,还有着它的特有的因素。宋代气候的变化、政治经济中心的南移,宋朝政府的重视医学和士人习医风气的炽热,战祸、天灾频冗,疾病流行对药物的需求,以及统治阶级奢侈生活的需要,刺激了输入东南亚等地区药物的急剧上升;东南亚大多地处热带雨林地区,疟疾肆行,多疮疥,中国的大黄、川芎、白芷等均为其治病的良药,等等。宋代中国与东南亚的药物交流是宋代中国与东南亚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与东南亚的药物交流史和中国与东南亚的关系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夏时华[5]2003年在《宋代香药现象考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香药宋代香药现象是当时社会一种独特的社会和文化现象。本文拟对宋代香药现象进行比较系统的探讨,依次考察了宋代社会的香药来源、香药贸易概况、香药与宗教活动、香药与贵族平民的生活、香药在中医养生保健中的运用。本文认为宋代香药现象对当时社会产生了诸多影响。从其正面影响来看,它不但有利于当时社会的运输业和手工业的发展、缓解当时政府的财政困难,而且有利于缓和当时的社会矛盾和促进当时社会的联系和来往,以及国外香药知识和其它文化传入;从其负面影响看,在助长了宋代社会尚奢之风的同时,也对吏治的腐败起了催化作用。
童莹[6]2011年在《宋代社会之变与回族先民的发展》文中指出唐宋时期因经商等原因留居中国的穆斯林"番客"被认为是中国回族的先民。宋代穆斯林番客在华贸易较前代更为兴盛,回族先民也获得更大发展。本文依据文献资料,从体制之变、民生之异及风俗之移等方面,阐述两宋时期特殊的社会经济文化环境对回族先民发展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 宋代香药业经济研究[D]. 夏时华. 陕西师范大学. 2012
[2]. 宋朝香药贸易中的乳香[D]. 陈宝强. 暨南大学. 2000
[3]. 宋代海外贸易对中医药发展的影响[D]. 刘冬雪. 上海师范大学. 2011
[4]. 宋代与东南亚的药物交流[D]. 朱立智. 暨南大学. 2003
[5]. 宋代香药现象考察[D]. 夏时华. 江西师范大学. 2003
[6]. 宋代社会之变与回族先民的发展[J]. 童莹. 回族研究.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