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科技的三种形态--兼论科技与经济结合的历史必然性_科学论文

论科技的三种形态--兼论科技与经济结合的历史必然性_科学论文

论科学技术的三种形态*——兼论科技与经济结合的历史必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三种论文,科学技术论文,形态论文,经济论文,历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问题的发现

近代科学技术,尤其是本世纪30年代以来的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人类生活的影响已超出其他任何社会因素。到了今天,已无法想象,假如没有现代科学技术,人们的生活将会变成什么样子。自从贝尔纳以来,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哲学家、政治家关注科学与技术的发展。科学学即关于科学的科学,已成为一门重要的、成熟的科学。

马克思与恩格斯在建立他们的经济学说时,已感觉到科技发展对于经济的影响力量不容忽视,提出了一个崭新的观点,“科学技术也是生产力”。今天,我们在此基础上进而又讲“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和经济的关系问题,愈来愈突出,对科技与经济结合问题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越来越广泛。科学家和经济学家、哲学家都在探讨科技如何与经济结合,怎样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希望科技作为一个子系统,在社会母系统中,能与另外一个子系统经济紧密结合起来。可事实决不会像理想家想象的那样完美,科学技术在社会文化母系统中,决不仅仅是为着与经济的结合(在讨论这一问题时, 我们应该称之为后结合〔1〕)而存在。恰恰相反,不仅经济的发展不是百分之百的由于吸收科学技术,而且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和存在目的,也不只是为了经济。假如科学技术是一个整体,它为着经济发展服务,只占这个整体的极少部分,更多的则是为了军事的发展、战争的需要,或者是为了其他社会子系统的发展而存在。

于是,我们发现一个问题,科学技术作为一种物质,它总是表现为几种常见形态。把社会文化当中的科学技术、宗教、教育、军事、政治、道德、经济……并列考察,分析科学技术和其他因素的关系,依照科技自身发展的形式和规律,便可以将科学技术划分为三种形态(form),可称之为原始形态、低级形态、高级形态,还可以表述为科学技术的反科学形态、军事科技形态、经济科技形态。科学技术自从诞生起,一直设法摆脱与迷信、宗教、神学的关系,转而为人类进步服务,最终表现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高级形态。

二、科学技术三种形态的分析

第一种形态:科学技术的原始形态,或可称之为科学技术的反科学形态。在这种形态的表现形式中,科学与技术是两个不相关的概念,或者说是关系不甚密切的两种事物。科学与技术还没有紧密结合起来,科学往往是和神学、迷信、宗教、谬误相结合,为神学、宗教服务,阻碍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

这种形态下的科学的概念,可以表述为人们探索未知客观世界的一种直观思维的具体反映。直观反映有真理,也有谬误。有时表现为客观事物规律的正确反映,有时表现为一种谬误。科学(不仅指自然科学,也包括社会科学、人文科学)和神学在一起,结为兄弟。恩格斯说:“科学还深深地禁锢在神学之中”〔2〕。早期天文学的出现, 就是统治者观测天象、占卜吉凶的结果。贝尔纳说,天文学对农业、历法都有实用价值,商人和航海家也需要利用天文学来区别星座以便导航。“但是,决不能让农民或商人自己去掌握天文学,它不但过于艰深,而且涉及上界之事,涉及掌握人类命运的神的领域。因而必须让僧侣们去解释和预告神的意志。占星术推动了精密而系统的观察,大大有助于天文学和一般科学。”〔3〕化学、冶炼业的诞生, 源于炼丹家炼制长生不老药。火药的出现也是和迷信活动紧密联系着的。迷信需要科学,而科学又是和迷信活动紧密联系着的,科学丰富了迷信的内涵。早期人类的科学和迷信相互交织在一起,难辨真伪。

西方科学史家有一种传统观点:近代科学思想源于神秘主义。英国科技史学家李约瑟博士就一直坚持这种观点。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埃伦·G·杜布斯详细地剖析了炼金术、巫术对近代化学科学诞生的影响, 并且坚信神秘主义和科学几乎是同义语。他认为:“若在同一著作里出现了神秘主义的和科学的成分,那么重要的不是对它们妄加区分,不然的话,就会对那个时代的知识背景产生误解。”〔4〕明显地指出了中世纪乃至以前的科学与神学有着不可分割、不可辨析的关系。

对这一反科学的形态,无法进行批判,因为神学、巫术、宗教也是人类对客观世界、对大自然的一种认识的反映结果。它们产生的源泉本来和科学是一样的。正如两条河流同为一源一样,只是到了文艺复兴时期,才出现了分水岭,最终分道扬镳,而且成为敌对势力。

最初,欧洲中世纪的宗教、神学那些反科学的东西一直成为西方人们的世界观,统治人们的思想近千年,并且极大地束缚着现代科学的发展。恩格斯对此有深刻论述。他指出,欧洲中世纪那些宗教领袖、巫师、神学主义者方能接受当时的文化教育,贫民根本无法识字,当然不可能受到良好教育,不可能对自然界进行科学探索。神学主义者为了维护宗教、神的教义,所有的知识都以神学为基础,包括当时的法学、教育学等。甚至在近代科学萌芽时期,一些自然科学家还想方设法得到一个巫师的称号。当塞尔维特与布鲁诺提出了反神学、宗教的科学发现之后,竟然受到宗教的严酷惩罚,被称之为异端邪说,将他们送上牢狱和火刑场。近代科学的诞生是极端艰难的。尽管如此,哥白尼在犹豫36年之后,临终之日终于向教会、神学、迷信提出了挑战。从此之后,自然科学基本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了,并开始高速度地发展。而在此之前,“科学一直是教会恭顺的婢女,它不得超越宗教信仰所规定的界限,因此根本不是科学”〔5〕,而是反科学的东西。

技术呢,因为还没有自觉地和科学结合起来,自然还是原始的技术。技术的历史要比科学的历史古老得多。技术的概念,可以概述为人们认识自然、适应自然、改造客观世界的一种经验积累。技术是人与自然协调的法则。

技术与人类社会一同发展。当原始人认识到了火的重要性时,并没有科学思想指导他们如何产生火。钻木取火是人类生存技术上的一个飞跃。这一点在现代人看来,简直是小孩都懂的道理,然而对于古人类来说,却经历了漫长的岁月。火出现之前,技术就被早期人类应用。当人类能用石块作为武器向动物发动进攻时,已经有了技术。这一点如果说一些动物也许会做到,但如果将石块、动物的骨骼稍微加工一下,人类就彻底和低级动物分离开来。他们用骨叉捕鱼,骨针缝衣,用树叶、兽皮做衣服。火出现后,人类发展的步伐就加快了。中国河姆渡人已经懂得烧制粗陶器皿。再后来,青铜器出现了。在铸造青铜器时,已经不自觉地运用了数学、化学、几何学等科学知识。然而当时这些学科科学体系还没有确立,科学知识尚未被人类认识和研究。在人类实践的基础上,科学从技术中诞生,再反过来指导技术的发展。于是廉价的铁质工具出现了,它为农业的快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远古时代的技术都是原始技术。中世纪以前的科学,当表现为宗教、神学服务时,都是原始科学。今天日新月异、高度发达的科学技术,有时也无法摆脱为迷信、谬误服务,诸如用电脑算命、占卜吉凶等。

第二种形态:低级形态,或可称之为军事科技形态。

人类同自然斗争的时候,也同时面临着残酷的自相残杀、屠戮。战争,也伴随着人类的发展而发展。自从有了人类,战争就一直存在着。原始部落的史前战争,肯定很频繁,中国有文字记载的黄帝与蚩尤的战争,发生在文字出现之前。直到今天,战争仍然没有从人类生活中消失。人们不仅要战胜自然,还要战胜同类。残酷厮杀的背后,令人无法置信的竟是科学技术在做战争的坚强后盾。古代战争应用科学技术的典范就是矛和盾。冷兵器时代的矛与盾,必然凝聚着较高水准的技术。为着战争服务的技术是低级形态的技术;为着战争服务的科学是低级形态的科学。为了防止侵略,古代各个国家都修建有城堡,中国还修建了万里长城。

中国人首先发明了火药,并在抵御蒙古人的进攻时,试图将火药应用到战争中。可是火药在中国古代军事上的利用,一直没有什么突飞猛进。然而传到阿拉伯,再到希腊和欧洲之后,火药已成为人类最可怕的战争杀手。欧洲人接受火药后,发明了大炮,数学知识又使他们改进了加农大炮。科学家在研究炮弹的发射、提高命中率时,又涉及到了力学知识。

战争必定把当时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吸引过来。伽利略发明了望远镜,他观察到了木星的卫星环,发现了金星也围绕太阳旋转。可是他也想到了战争。他在1609年8月24 日曾写信给威尼斯总督说:“我制成了一只望远镜,这是一切海陆战必不可少的东西。人们可以发现比通常远得多的地方的敌帆和敌方舰队,这样我们发现敌人就能比敌人发现我们早两个小时之上。通过辨识敌舰只数及其质量对其力量作出判断,就可以决定是出击还是退避……”〔6〕

飞机出现以后,很快应用到军事上。核能的发现,科学家和政治家首先把它研制成具有强大杀伤力的核武器——原子弹,并在二战结束时对人类做了试验性的使用。

时至今日,科技对于军事武器、装备的改进仍然是所有政治家、政治集团关注的重要问题。从18世纪起,科学技术应用到军事上的成分远远高出作用于经济上的成分。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不计费用的军事需要的紧迫性,远大于民用需要的紧迫性。而且在战争中,新武器极受重视。通过改革技术而生产出来的新式的或更精良的武器可以影响战争胜负。只要有国家存在,有军事集团的对立,科技与军事的结合,就会被任何一个军事集团(它和政治集团常常表现为一个事物的不同方面)当作主要的科学技术任务来完成。虽然战争有正义和非正义之分,可科技应用到军事的目的,就是增大军事集团的作战能力。而且你会发现非正义的军事行动往往是率先采用了先进科学技术的那个军事集团发动的;并且随着科学技术应用到军事上,就使得军事行动(“战争”的同义语)更具破坏性、更具杀伤力,对人类带来的危害也更加惨重。克劳瑟在他著的《十九世纪的英国科学家》一书中讲道:“我相信战争不仅会具有越来越大的破坏性,而且会更加激烈。个别战役肯定会变得很短而且立见胜负,但是,这一定会使得一些国家迅速兴起或迅速衰亡。并且使得边界和宪法变动不定,最终必然会败坏文明本身而使和平局面无法维持。所以科学由于致力于一个不适当的目标,最后可能会自掘坟墓。就这个问题而言,对于有人滥用科学达到个人或国家的扩张目的,我们也不能不表示遗憾。因为其结果只能是弱小种族的灭亡,强大的种族占有其废墟。”〔7〕由于科技和军事的结合, 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受难的千百万人明白了自己的苦难在很大程度上是科学的发展所直接造成的,科学不但不能有益于人类,而且事实证明是人类最凶残的敌人,科学的价值本身受到了怀疑。早在30年代,科学家们尤其是青年科学家认为:“把科学应用于战争是对自己职业的最大糟塌”〔8〕。 科学家们也要求科技发展摆脱与军事结合,改变破坏人类生存环境的低级形态。

第三种形态,科技高级形态或经济科技形态。

现代高度发达的科学与技术的概念,比原始形态的科学、技术的概念要有更丰富的内涵。尽管仍有不同的诠释,但是马克思主义学者钱学森对科学与技术概念的解释,较为详尽。他说:“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客观世界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而存在的,人首先要认识客观世界,才能进而改造客观世界。从这一观点出发,认识客观世界的学问就是科学,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等。”关于技术,钱学森又简单界定为:“改造客观世界的学问就是技术”〔9〕。按照钱学森先生的观点, 现代高度发达的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概念,共同作用于经济活动,与经济紧密结合起来,促使经济高度发展。

不可否认,古代技术应用到经济上的事例很多,如人们在实践中发现了风力、水力,用它们推动磨,为人类服务。很早人们就掌握了烧制陶器技术。在当时特定历史条件下,科学与技术在那个时代仍表现为高级形态。然而这时的经济发展并不是依靠科学。小农自然经济,人们生活处在落后状态,吃饭靠天,几千年来没有获得突破性发展。只是到了近代科学技术革命以后,社会经济的发展才进入了科技经济阶段,科学技术才有可能在全社会实现经济科技形态,即科学技术的高级形态,也就是科技作为生产力形式表现的形态。

马克思说过:“十八世纪数学、力学、化学领域的发现和进步,无论是在法国、瑞典、德国,几乎都达到和英国同样的程度,发明也是如此,然而在当时它们的资本主义应用只发生在英国,因为只有在那里,经济关系才发展到使资本有可能利用科学进步的程度。”〔10〕科学技术在经济中的应用,是和一定的社会“经济关系”紧密相关的。什么样的“经济关系”呢?随着经济与科技的发展,先后出现了手工业作坊、工场和工厂,从手工业进入机器工业。马克思说:“只有在发明机器之后,而这里特别重要的是在找到了像蒸汽力这样的动力,可以自由地支配它,并且可以在任何程度上利用它来推动机器时,用机器生产机器才有可能。”〔11〕于是“机器工业出现了,工厂工业、资本和资本家也随之出现。随着资本主义生产的扩展,科学因素第一次被有意识地和广泛地加以发展和应用,并体现在生活中,其规模是以往时代根本想象不到的”〔12〕。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科学获得的使命是:成为生产财富的手段,成为致富的手段”〔13〕。社会进入资本主义阶段以后,科技和经济就日益紧密结合起来。尤其是二战之后,西方世界各国都努力加强科技与经济的结合,经济发展更主动地吸收先进科技成果。有统计资料表明,本世纪70年代,世界发达国家的科学在经济增长中所占比例已达60%到80%,一些知识密集型产业几乎百分之百地依靠科学技术。日本80年代确立了“科技立国”的方针,随后在超导新材料、新功能元件、软件、电子技术方面, 在世界市场占有重要位置。 在过去的10年中,美国投入到新产品、新工艺的开发费,每年增长13%,远远超过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英国建立了英国技术集团,将100 多个研究所、高校的科研成果,通过许可证由工业部门生产。欧共体在执行第二个科技发展总规划(1987~1991)的过程中,已将重点转移到应用开发。目前,一些发达国家更新产品的周期越来越短,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速度越来越快,特别是高新技术,已成为各国竞相发展的重点,转化周期已缩短1~2年。

中国在改革开放之后,邓小平同志清醒地认识到发展经济必须依靠科技。他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而且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党中央确立了“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发展方针。在正确理论指导下,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当代中国科技经济关系的理论与实践,突出运用经济科技形态,即科技高级形态,建立科技经济一体化,为世界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做出了楷模。

三、结论

⒈科学技术按照加速度发展规律向前发展。人类诞生以后,在同大自然协调适应过程中,掌握了科学技术,又利用科学技术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提高人们适应自然的能力。科学技术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武器。

⒉科学发展的过程中,具有三种不同的表现形态,作用于不同的社会目的,表现不同的社会功能。科技与神学、迷信结合,是科学发展的误区,人类进步的障碍。科技与军事的结合,是科学发展的悲哀,人类生存的灾难。科技与经济的结合,是科学的真正目的,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需要。当社会进入科技经济时代,科技以社会的经济科技形态表现时,科技与迷信、神学的关系已相去甚远,不再可能大范围地为神学服务。但是科技与战争结合的程度却愈来愈大。

科学技术在军事上发明了原子弹之后,战争的烟云就无法从“原子弹之父”爱因斯坦心头飘散。他说得对,只要有一个强有力的政权存在,世界就无法避免战争。只要战争存在,科学技术在军事上的应用就无法限制。人类应该反思,为什么社会越进步,文明程度愈高,战争带来的残酷与破坏性就愈深重,人类何时能摆脱战争的威胁?怎样消除军事科技形态?

⒊考察科学与技术的先进与落后,必须看科学的社会表现形态。科学技术作用于人类的经济活动,促使近代工业化大生产的出现,为人类创造了巨大的财富,使人们进入了高度文明发达社会。这是科学技术的高级表现形式即高级形态,也是人类发展科学技术的最终目的。人类进步依靠科学技术,经济发展依靠科学技术。中国改革开放对科技与经济结合的理论探索和实践经验总结,并由此取得的经济建设巨大成就,现代西方工业化大生产的文明与繁荣,都是经济科技形态的表现结果。哲学家、科学家和经济学家今后更应该重视对科技高级形态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使人类的科学技术活动都以高级形态形式表现,防止第一种形态即原始形态的出现,限制第二种形态即科学技术的低级形态或称之为军事科技形态的发展。

注释:

* 本文为河南省教委资助项目。

〔1〕宋伟:《关于建立高校科技和经济后结合有效机制的研究》,兰州,《科学·技术·社会》第12卷第1期。

〔2〕〔5〕于光远、孙小礼:《马克思恩格斯列宁论自然辩证法与科学技术》,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18、39页。

〔3〕〔6〕〔7〕〔8〕[英]J.D.贝尔纳著,陈体芳译,张今校:《科学的社会功能》,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52、245、250、272页。

〔4〕[美]埃伦·G·杜布斯著,陆建华、刘源译:《文艺复兴时期的人与自然》,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18页。

〔9〕钱学森:《论科技革命与总体设计部》, 《中国软科学》1994年第2期,第25~26页。

〔10〕〔11〕〔12〕〔13〕马克思:《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人民出版社,1978年版,第233、89、208、206页。

标签:;  ;  ;  ;  

论科技的三种形态--兼论科技与经济结合的历史必然性_科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