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的课程改革需要我们教师在新教学理念的引领下,不断进行反思、实践,全面进行学情分析,巧妙地设置问题去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转换角色,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去探究问题、发现问题,从而获取知识,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
关键词:小组 合作 评价
新课程改革提倡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一改以往课堂教学中教师讲、学生听;教师“一本书、一张嘴、一支粉笔”和学生“划、拉、背”一味灌输式的学习方式,这就对我们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需要我们教师在新教学理念的引领下,不断进行反思、实践,认真钻研教材,全面进行学情分析,巧妙地设置问题去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去探究问题、发现问题,从而获取知识,提升自己的能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我在历史教学中,尝试利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来进行教学活动,下面谈谈我的一点做法:
在开展小组合作前,首先我将所任教的几个班级以班级为单位,将每个班的学生按学习能力进行有机的组合,按座位就近的原则一般设置四人为一组,分别编为1、2、3、4号,每个小组的相同编号的同学的学习能力大体相当,组内成员明确职责,合理分工,一个班级分为10个左右小组,根据对历史学科学习的综合考评,每个小组的一号同学即为本小组的组长,负责本小组一切学习活动的开展。这种学习小组是建立在师生之间互相平等、尊重、信任的基础上的。
小组设立好了之后,接下来的一切课堂教学活动(如课堂小测、讨论、交流、竞赛等等)都以小组为单位展开。例如:在每节课前或课后,我都会抽出3—5分钟的时间对上节课或当堂学习的内容进行课堂小测,依情况以抽检或全检的方式进行,抽检就是教师统一检查每个小组第2号或第几号同学的答卷,这样体现了一种公平的原则,最后对成绩靠前的1/3的小组进行加分奖励,后1/3的小组进行减分勉励,使同学们珍视集体的荣誉,相互帮助,共同进步。这样,一节课下来,通过竞争与评比,选出最佳小组、最佳组长、最佳组员等,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既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欲望,也增加学生珍视荣誉共同进步的信心。
再如课堂教学中,我采用“先学后教”的教学方式,根据教材内容,设计出一系列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材,简单的问题可以组内解决,较复杂的问题组内解决不了的可以小组讨论,通过组内的交流、探讨,不断地完善自己的观点,最后由全班展示交流的方式进行,交流时可以先由每个小组长发言,其他成员补充。并对积极发言且问题的讨论全面、完善的小组给予一定的加分奖励。这样,课堂上学生思维活跃,秩序井然,气氛热烈。这样,通过“独学、对学、群学”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中学习了新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另外,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照顾到每一位学生,尤其是那些基础较差的同学,要给他们创造机会来展示自己,注意捕捉他们身上的每一个闪光点,及时加以表扬或鼓励,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不是放任不管,而是应该积极参与,仔细地倾听,在第一时间发现讨论中的问题与困难,予以学生相应的帮助,还要加强对小组合作学习过程的考核,根据班级的具体情况制定出完善的量化考核制度,将学生互评、学生自评与教师评价的形式进行有机的结合,公平、公正地评价小组学生的表现,给予学生适时的表扬,并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不足,鼓励全体学生都积极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这样才能够有效地提升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效。
小组合作学习虽然是一种重要的、行而有效的学习方式,但并不是万能的,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因为自主探究是有效合作学习的前提和重要保证,因此,在教学中,教师既要给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独学),又要为学生创造小组合作交流的机会(对学、群学),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形成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在小组合作交流中逐渐完善自己的想法,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相信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只要教师注意自己的角色转换,做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引路人,给学生提供更多互相学习交流的机会,小组合作性学习就必定能使课堂气氛变得活跃、生动和有趣。
论文作者:张奉文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9年11月总第19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15
标签:小组论文; 学生论文; 自己的论文; 教师论文; 合作学习论文; 自主论文; 方式论文; 《教育学》2019年11月总第19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