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生儿疾病筛查中的采血方法论文_刘玉华

贵州省铜仁市万山区人民医院 554200

摘要:目的:观察2种采血方法在新生儿疾病筛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6年7月医院足月分娩的新生儿400例,根据采血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n=200)和观察组(n=200)。对照组沐浴后行直刺法采血,观察组沐浴后采用斜刺法采血,比较2组采血效果。结果:观察组1次采血成功率为95.5%,滤片质量一级片率为92.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8.0%和84.5%(P<0.05)。结论:新生儿沐浴能促进全身血液循环,扩张末梢血管,沐浴后采用斜刺法采血效果能提高采血成功率,减轻新生儿痛苦,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采血方法;新生儿疾病筛查;足部按摩;应用效果;采血成功率

新生儿疾病筛查系指对一些危害严重的先天性遗传性代谢病,在新生儿早期临床症状未出现之前,进行筛查,并及时治疗,以避免产生患儿智能不可逆损害的系统服务。新生儿疾病筛查主要是采集新生儿足跟血液,根据血液检查结果完成对相关严重的先天性、代谢性疾病进行筛查,包括:苯丙酮尿症、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增生症、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等[1]。由于上述疾病不容易根治,但是可以通过药物、食物或其他方法等进行干预、治疗。通过新生儿疾病筛查能早期发现疾病,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干预,对提高我国人口出生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新生儿疾病筛查中采血方法尚缺乏统一的标准[2]。为了探讨2种采血方法在新生儿疾病筛查中的应用效果。选取2016年1月-2016年7月医院足月分娩的新生儿400例,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6年1月-2016年7月医院足月分娩的新生儿400例,根据采血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200例,男132例,女68例,体质量(2.89-4.31)kg,平均(3.15±0.26)kg,出生时间(60.38±9.28)h。观察组200例,男125例,女75例,体质量(2.88-4.29)kg,平均(3.17±0.30)kg,出生时间(59.36±7.94)h。本次临床诊断试验均经产妇、家属同意,试验通过医院伦理会批准,新生儿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2组新生儿采血必须在婴儿出生满72 h后,并在充分哺乳6次以上,母乳喂养后30-60min,室温控制在22℃~25℃,水温38℃-40℃水浴下进行沐浴,沐浴完毕后将其放置在操作台上,脐带护理穿衣后,检查新生儿足部是否干净、足够温暖。对于局部血液循环效果不理想者,采用40℃-42℃毛巾上进行10-15min热敷,从而改善患者局部血液循环。新生儿保持头高脚底姿势,使得足部静脉压增高,从而更加有利于取血。轻柔新生儿足部,保证其局部充血红润后进行采血。对照组沐浴后行直刺法采血方法:采血部位选择在脚根内外两侧,按摩新生儿足根,采用浓度为75%酒精棉签消毒针进行穿刺,数秒后待足部干燥后采用足跟内外侧直刺法进行采血,挤压针刺部位皮肤,采用滤纸片进行渗透。观察组沐浴后采用斜刺法采血方法:采用浓度为75%酒精棉签对针刺部位进行消毒,略待数秒后将足部自然吹干,在距离足跟外侧缘的外侧距离足跟0.8-1.2cm部位,采用专用针与皮肤呈现35-40o方向进针,深度2mm,然后快速拔针,采用适当力度对周围组织进行挤压,采用滤纸片进行渗透[3]。

1.3 观察指标

观察2组新生儿采血一次成功及滤纸片质量。

1.5统计分析

采用SPSS18.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行检验,采用n(%)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采用()表示,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1次采血成功率为95.5%,滤片质量一级片率为92.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8.0%和84.5%(P<0.05),见表1。

3.讨论

在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中,对结果会产生较大影响的是血片的采集,其采集血片的质量将会直接影响检测结果的正确性。因此,在新生儿进行血片采集时必须严格遵循相关操作步骤进行[4]。同时,采血过程中的许多细节将会对采血质量产生较大的影响,如:采血的时间、环境、操作方法及操作的熟练程度。常规采血方法主要以直刺采血为主,该方法虽然能满足采血需要,但是采血时对新生儿伤害较大,在家属直刺法垂直进针,针头容易进深达到针头下部血管从,达到皮下疏松脂肪层,该层血管相对较少,血流相对欠丰富,容易造成一次采血成功率及滤片质量较低,难以达到疾病筛查的目的。

近年来,沐浴后采用斜刺法采血在新生儿疾病筛查中得到应用,且效果理想。本研究中,观察组1次采血成功率为95.5%,滤片质量一级片率为92.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8.0%和84.5%(P<0.05)。通过沐浴能够让新生儿在舒适的环境中操作,避免婴儿受凉,如果新生儿足部达不到预定的温度,将会造成新生儿局部循环不好,通过沐浴可以促进新生儿血液循环,从而能提高采血成功率。同时,利用斜刺法进针浅,进针深度一般控制在1.5-2.0mm。该层血管相对丰富,血流相对较多,并且针头斜入皮肤,针头与真皮血管接触面较大,能有效的提高1次采血成功率,降低由于刺激对新生儿神经发育产生的损害,该采血方法也相对简单、安全[5]。

综上所述,新生儿沐浴能促进全身血液循环,扩张末梢血管,沐浴后采用斜刺法采血效果能提高采血成功率,减轻新生儿痛苦,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范丽娟.新生儿足跟血采集不同方法的护理[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4,14(11):1610-1611.

[2]崔艳莉.新生儿疾病筛查中足跟采血的方法探讨[J].山西医药杂志,2014,43(4):469-470.

[3]黄招娣,向美焕,林洁梅.危机预防理论在儿科病房静脉输液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管理杂志,2012,12(7):525-526.

[4]丁继红,周美珍,李芳,等.头皮静脉采血在新生儿疾病筛查中的应用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2015,15(7):524-525.

[5]李华明,罗宏,闵丽华.持续质量改进在新生儿疾病筛查管理中应用的效果〔J〕.临床护理杂志,2012,11(1):13-15.

论文作者:刘玉华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6年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31

标签:;  ;  ;  ;  ;  ;  ;  ;  

浅谈新生儿疾病筛查中的采血方法论文_刘玉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