韭黄变“黄金”
——产业革命的普定实践
文_徐德祥
普定县精准选择韭黄作为“一县一业”主导产业,推行“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实现韭黄变“黄金”,探索出一条产业兴、农村美、农民富的发展新路。
杨鹏幼时所居住的房子,是一座四百多平方米的围屋。童年时的杨鹏,性格很内向,也很孤独,因此,这一时期的他特别爱幻想。小小的孩子,大大的房间,难免心生恐惧之感。孤独内向的孩子,向外很难寻求慰藉,只能向内寻求力量。害怕之时,又有哪个孩子不希望有个英雄能来拯救自己呢?又有哪个孩子不想让自己成为拯救他人的英雄呢?好在,书本给了杨鹏战胜孤独与恐惧的力量。
普定县按照省委“来一场振兴农村经济的深刻的产业革命”要求,狠抓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精准选择韭黄作为“一县一业”主导产业,推行“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构建起发展韭黄产业共同体,实现韭黄变“黄金”,探索出了一条产业兴、农村美、农民富的发展新路。
截至目前,全县已种植韭黄10万亩,可采收面积3万亩,年产量6000万公斤,年产值3.6亿元,可解决2万人就业,带动1.3万户贫困户实现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有力助推该县脱贫攻坚工作,全县贫困发生率从2014年的27.09%下降到2018年末的1.66%。今年3月,普定县顺利通过了贫困县退出第三方评估。
企业管理系统涉及诸多信息数据,需要大量的系统进行管理运算才能保证企业的正常运转。各个系统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关联,在连接方式上要选择最适合的结构。例如XI架构总线连接就可以将各个信息系统接连在一起,进行信号和信息数据的转换。在调和过程中,要注意各项服务器和系统的各项参数指标。
党政主导发动
基层党建推动。探索把党小组建在生产小组、销售小组等产业链上,从农村致富能手、合作社负责人中选拨优秀人才担任党小组组长,目前已从专业大户、致富带头人中选出350人任党小组组长。推行村党支部书记、村级公司总经理既在支部任职又在公司任职,村支“两委”与村级公司结成发展共同体,闯出一条“强党建、兴产业、聚民心”的发展新路。化处镇焦家村、猴场乡猛舟村等一批组织强、发展强的“双强”党组织不断涌现,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向心力日益凸显。
科学规划引领。成立以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农业、发改、扶贫、交通、水利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韭黄产业发展领导小组,按照“宜种则种、不得断线、不开天窗”的原则和“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特色化、品牌化”的总体思路,因地制宜将全县规划为一核二区四片(1个核心区、2个重点区和4个发展片区),推进韭黄产业全域式规划、连片式打造、差异式发展。
韭黄变“黄金”,党的领导是核心。普定把抓党建促发展作为事关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成败、凝聚产业发展强大合力的基础。
能人示范带动。动员一批具有组织能力、带富本领,善经营、会管理、懂市场的致富能人,参与到韭黄产业发展中,发挥能人引领和示范带动作用。采取请专家到现场进行指导,组织学习、发放手册等方式进行能人培训,完成韭黄育苗、移栽技术现场培训10余期,培训乡镇技术骨干300余人次,带动培训10000余人次。通过能人带动,让农村群众成为韭黄产业发展的参与者、实施者和推动者。
龙头企业带动
韭黄变“黄金”,龙头带动是关键。普定把服务龙头企业,发挥龙头企业辐射带动作用作为加快韭黄产业发展的突破口。
在品牌创建上下功夫。依托“白旗韭黄”国家原产地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证的名牌优势,出台支持鼓励韭黄发展的扶持政策,将韭黄培育成“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人特我精”的特色产业,舞活经济龙头。大力实施“三品一标”品牌体系战略,推动韭黄产业上规模、创品牌,让普定特色真正转变为普定标识。
在市场销售上下功夫。组团外出上海、浙江等地考察,并与浙江、重庆、四川等5家市场主体签订韭黄销售协议。加强“农校对接”“农企对接”“农军对接”,推进韭黄进学校、进企业、进军营。建成县级电商运营中心1个、农村电商服务站点110个、物流配送网点5个,培训电子商务从业人员2100人次,构建“网上交易、网下配送”的产销对接模式。积极探索大数据全过程调度生产和管理,分期分批调度韭黄销售。
资金向龙头聚。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导、推动的杠杆作用,撬动更多金融资金和社会资金向韭黄龙头企业汇集。成立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工作领导小组,出台《普定县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管理办法(试行)》,进一步完善涉农资金归类合理、安排科学、使用高效、运作安全的长效机制。目前,全县共整合财政资金2000万元,撬动产业扶贫子基金1.88亿元、社会资金5000万元、融资2.3亿元支持龙头企业发展。
韭黄变“黄金”,产销对接是重点。普定把韭黄产业提质增效、提高市场竞争力作为应对千变万化大市场的一项重要工作。
在生产质量上下功夫。以“一村一公司”为主体,实行韭黄种植统种统管,根据市场对韭黄的需求,推动10万亩韭黄高质量发展,形成高产、优质、高效的产业集聚区,不断增强市场竞争力。化处镇水母河流域2万亩韭黄基地,由于示范带动效果好,被国家列入中央财政农业产业强镇示范建设,连续三年每年获得国家奖补资金2000万元,拉动韭黄产业向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精品化方向发展。
产销对接联动
服务向龙头转。组建以县农业农村局为主的产业发展专班,安排县内15个具有中级职称的技术员到11个种植图斑开展技术服务,为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技术、信息等服务,有效解决了企业技术缺乏、信息不畅等问题,降低了市场风险。强化对龙头企业的政策支持、土地流转、配套设施、人员组织等保障,为企业发展提供便捷、高效、优质的服务和创造良好的发展条件。
以吸光度为纵坐标(y),以芦丁质量浓度为横坐标(x),根据不同浓度芦丁标准品溶液的吸光度,拟合得到线性回归方程为y=12.685x+0.004 99(图1),R2 =0.999 23,说明相关性较好。
“花于初栽,人与书开”,惊讶于自己初栽的花开出了花骨朵那一刻的欣喜和自豪;也兴奋于自己亲眼见证生命轮回的历程;但我更沉醉于自己每次打开一本新书那一刻的痴迷和享受。一本新书,似哥伦布眼中的一块新大陆,让每一个拥有好奇心和求知欲的人欲罢不能。书不仅可以带领我们游览世界大好河山,也可以让我们通晓各地的人文历史,更可以让我们在哲学伦理的殿堂里自由徜徉。而这些,对于丰富一个人的智慧则是不可或缺的。
政策向龙头倾。2017年,普定县在推行“一村一公司”中,成立县、乡、村三级公司,普润公司是县级总公司,发挥重要的平台作用,县委、县政府不断加大对其的培育和支持力度。鼓励村级公司、农民专业合作社等领办龙头企业,当地政府从企业项目立项、开工、投产全过程所涉及的行政审批事项和供电、供水、供气、通讯、网络等公共服务事项,到基础设施建设、土地流转、用工需求等方面给予企业政策支持。目前,全县共有韭黄龙头企业省市级3家、县级1家、村级162家。
10q22.3-q23.2区域的特征是一组复杂的低拷贝重复序列(low-copy repeats,LCRs),它可以引起由非等位同源重组介导的基因组变化[2],本病例CMA检测发现10q22.3位置发生7.4Mb缺失,应用疾病数据库检索分析发现该片段区域缺失引起10q23微缺失综合征。10q23微缺失片段中包含42个基因,其中17个OMIM基因。其中BMPR1A、NGR3、GRID1为该综合征的主要致病基因。
普定县目前已种植韭黄10 万亩,可解决2 万人就业,带动1.3 万户贫困户实现人均增收3000 元以上。图为当地群众在韭黄种植基地劳作。(普定县委宣传部供图)
共建共享驱动
韭黄变“黄金”,群众增收是目的。普定把创新利益联结机制作为解决“农民忙了一阵子,却赚不到多少票子”的抓手。
算好账,实现农户主动种。充分发挥162个村级脱贫攻坚作战队1372名干部的作用,利用“五天四夜”入组入户开展脱贫攻坚工作的契机,与群众算好种植传统产业与种植韭黄的经济账、时间账,共召开村民大会、小组会、院坝会等2000余次,逐步引导群众转变种植习惯。
明路径,实现多元化收入。流转土地收租金,农民将承包土地流转给企业,流转1亩土地每年收益800元租金,2018年全县共流转土地11万亩,流转土地收取租金达8800万元。基地务工挣薪金,流转土地后,农民从耕种土地中解脱出来,到韭黄基地务工,收入每天70元,月收入在1500元左右。入股企业获股金,农民以土地、技术、资金等入股村级公司、合作社等企业,通过股金分红,实现增收。
建机制,实现效益最大化。建立韭黄收购价保护机制,借鉴“秀水五股”分配方式,探索出“化新五股”“陇黑五股”等科学、合理、有效的分配机制,推动龙头企业、合作社与农户之间建立稳固的利益联结机制,有效地增加了农民收益,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积极性,实现生产效益最大化。2018年,全县农村常住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达9196元,同比增长10.3%。
(作者系安顺市委常委、普定县委书记 责任编辑 / 哈文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