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丽萍[1]2003年在《论我国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之间的联通》文中研究指明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之间的联通是我国金融市场发展到今天需要着重解决的问题之一。自1995年以来,在我国实行的分业经营体制下,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之间基本是隔离的。市场主体被人为分割以后,造成了彼此间的资金流动相当困难。虽然1999年下半年,随着有关政策的出台,二者之间的隔离状况有所改善。然而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之间联通不畅的问题在我国仍然存在,同时也给我国的经济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危害。 在金融自由化和全球混业经营的背景下,国外成熟市场经济国家的理论和实践都证明,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在客观上、本质上是联通的,人为的分割只会带来利率机制的扭曲和资源的不合理配置。本文采用理论和实践、历史和现实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借鉴国外成熟市场经济国家的经验,并结合我国的现实国情,对我国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之间的联通现状、联通的理论依据及具体的联通渠道等问题进行研究。 全文共分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交代本文的写作背景和研究本题的理论及实践意义。第二部分,进行相关的概念辨析。第叁部分,分析我国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联通现状。第四部分,通过文献综述,寻求我国金融市场改革的理论依据。第五部分,归纳总结国外金融市场发展的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第六部分,对我国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之间的联通渠道进行设计。最后,对全文进行总结,得出结论,即在现有的分业体制下,应通过金融中介或创新的金融工具使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之间逐步联通,这既是提升我国金融业竞争力的需要,也是迎接金融全球化挑战的战略选择。但在建立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之间的联通渠道的同时,应注意风险的防范和相关的制度建设,如市场基础、辅助的市场交易形式、金融工具的创新、银行业的全能化及货币政策操作等方面。
樊磊[2]2011年在《中国货币市场与股票市场联动性实证研究》文中认为现代金融理论认为,发达而且结构合理的金融市场有利于为社会在生产聚合资金、促进储蓄向投资的顺利转化,有利于资本的迅速积累和优化配置,进而实现经济的较快增长。近年来中国金融市场数量和结构上均得以较快发展,在促进经济的持续健康运行、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和调节宏观经济运行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我国对金融业实行较为严格的分业经营和分业监管模式,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两个子市场之家的规模与联动性上出现某种不协调的状况。本文选取开放经济条件下的货币市场和以股票市场为代表的资本市场为研究对象,对二者之间的联动性做了实证研究与分析,以考察中国金融市场的内部协调性。货币市场与股票市场之间的分割性会造成金融市场资源配置效率低下、风险分配效率较低、市场的信号功能不强、货币政策效力低下、金融违法问题突出等等一系列问题。国内金融市场要持续健康的发展,发挥其优化资源配置的作用,就必须重视货币市场与股票市场两个市场发展的相互协调、相互影响的联结机制及其作用的发挥。理论上,两个市场之间的微观联动机制包括:金融机构因素、金融产品创新因素、交易机制创新因素;宏观联动机制包括利率渠道与资金渠道。本文对此逐一分析。近年来中国金融市场的发展环境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两个市场之间的联系,在金融混业趋势和金融创新推动下,1999年开始,国务院及相关监管部门相继出台的一系列政策,逐渐拓宽了两个市场之间的资金通道,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货币市场和股票市场联结与渗透。本文在货币市场与股票市场联动的利率渠道和资金渠道的基础上,在开放经济条件的背景下,分别选取外汇市场、本国货币市场、股票市场叁个市场的收益率变量和交易量数据对货币市场与股票市场的联动性做出实证研究。并根据不同的宏观经济金融形势对叁个时间阶段分别做出分析。通过向量自回归、方差分解、格兰杰因果检验、相关性分析等方法得到结论:整体而言我国货币市场与股票市场联动性不甚明显。因此中国金融市场需要进一步促进其子市场之间的融合以促进整个金融市场的统一性和高效性。在此结论之上,本文对金融市场的结构上的协调发展提出了政策建议:进一步规范与发展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构建货币市场与股票市场的资金合理流通、增强金融中介的融资能力、加快金融产品及工具创新与制度创新、加强法制化监管与风险防范等等,建立一个发达而统一、高效的金融市场和完善的运作体系、调控体系和监管体系。
王学坤[3]2003年在《我国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协调发展问题研究》文中认为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关系问题是当前我国经济、金融体制改革关注的焦点。本文即是在这一研究背景下,将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关系作为研究切入点,拟对我国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协调发展问题作尝试性研究。 第一章是全文的绪言部分。该部分简要介绍了文章的选题背景与意义,并对选题作文献综述,最后总结出文章的研究框架和基本结构。 第二章为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协调发展的经济学分析。运用经济学、金融学、货币银行学、投资学等学科的相关原理,阐释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关系、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协调发展的意义。 第叁章对我国当前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协调发展进行实证研究。文章首先回顾了我国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发展的四个阶段,接着从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资金互动性、货币市场因素变动对股票市场的影响、股票市场发展对货币市场的影响等方面进行实证分析。 第四章为我国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协调发展的制约因素分析。针对第叁章中的实证分析结果,分析了当前阻滞我国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协调发展的因素。这些因素主要有:货币市场发展相对滞后;资本市场的内在缺陷;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政策隔离等。并剖析这些制约因素的诱因及其带来的负面效应。 第五章是加强我国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协调发展的理性抉择。在对发达国家处理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关系的研究及启示的基础上,文章从大力发展货币市场;规范发展资本市场;着重发展债券市场;制度和政策安排上理顺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联动关系:加强两个市场业务的有效整合和加强对金融市场的有效监管等方面,对如何加强我国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协调发展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最后是全文的结论部分。
张立恒[4]2006年在《中国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联结关系研究》文中指出金融市场是融通资金、买卖有价证券的场所,按照金融工具所约定的期限通常分为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两部分。金融市场是现代市场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经济发展的作用主要体现在资金融通、资本积累、经济调控等功能上,其完善、健全与否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高低的标准之一。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是金融市场的两个组成部分。根据系统论的观点,只有作为子系统的这两个市场之间相互依存、相互沟通、均衡发展,才能实现金融市场整体功能的有机结合,才能保证整个金融市场体系的正常运转。本文从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理论进行分析,虽然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在金融体系中的功能和作用不同,但是两个市场相互关联,主要通过价格联结效应、资金联结效应和风险联结这叁种效应来体现。本文选取了美国、日本和德国叁个较有代表性的国家,对其资本市场与货币市场的关系发展轨迹和联结方式进行评析,最后得出中国可以从这些国家金融市场发展经验中得到启示。本文通过静态和动态两个方面实证分析中国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关系,静态方面主要通过对中国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选择“分业-混业”这一发展模式的原因与条件以及对这两个市场资金流通渠道的分析来阐述;动态方面主要通过对中国十次一年期存款利率调整对我国上证指数的影响来阐述;通过实证分析指出我国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由于认知等原因存在着割裂发展,使我国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发展严重不均衡。货币市场发展滞后造成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在于过分注重金融市场的筹资功能,而忽视其应有的政策功能,对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实行人为的“隔离”政策,造成两个市场收益率之间的明显差异,促使货币市场资金大量违规流入资本市场。这种不均衡破坏了金融市场发展的整体协调性,导致资本市场虚假繁荣并制造了大量的经济泡沫。因此,为了提高我国金融市场体系的运作效率,必须规范发展资本市场,尽
姚小义, 王学坤[5]2003年在《论我国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关联性》文中提出理顺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之间的联动关系 ,是加快转型期我国金融市场规范化建设的重要环节。本文从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内在联通性出发 ,实证分析了我国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关联度 ,并就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杨芳[6]2010年在《我国货币政策对股票价格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我国股票市场的迅速发展,股票市场已经成为重要的融资渠道,越来越多的居民将资金投向股市,股票在居民资产结构中的比例持续增加,股票价格与实际经济活动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我国学者和货币政策当局已经在密切关注货币政策与股票市场的相互影响问题。研究我国货币政策对股票价格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应用理论和实证相结合的方法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首先,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货币政策中介目标货币供给量和利率对股票价格的影响,并对国内外的相关研究的方法和观点进行比较综述。其次,本文用实证的方法分别研究了货币政策对股票价格的短期影响和长期影响。用事件研究方法检验我国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对股票价格的短期影响。采用向量自回归模型检验我国货币供应量和同业拆借率对股票价格的长期影响。得出我国货币政策对股票价格的短期影响效果不显着,长期影响低效。最后,本文对实证检验的主要结果进行了分析解释,在此基础上提出对策建议:完善货币政策体系;规范股票市场,提高股票市场效率;建立货币市场和股票市场的联通机制,大力发展货币市场;要加快利率市场化进程。
任啸[7]2002年在《中国货币政策传导的制度分析》文中研究表明论文的研究主旨在于探讨使中国货币传导机制有效发挥作用的制度因素。随着我国金融体制市场化改革的推进,政府越来越倚重于宏观金融的间接调控。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健全是货币政策有效发挥作用的关键。有关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是建立在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的。在我国,要有效运用货币政策手段调控宏观经济,关键在于完善与之相关的制度条件。 论文结合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分别分析了利率渠道,资产价格渠道,信贷渠道和外汇渠道在我国的作用及效果。论文对计划经济体制和转轨时期及市场经济体制的货币政策传导渠道作了比较。认为近年货币政策作用效果有限的原因在于,货币政策运行机制(即传导机制)的转变没有伴随相应的体制转变,造成了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梗阻和渠道短缺。论文着重以历史的眼光考察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尤其是金融体制改革的制度变迁的逻辑。论文从中央银行运行制度、商业银行运行制度、国有企业制度、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制度、利率制度、外汇管理制度和相关制度,包括财政政策、投资政策、产业政策等方面做出了制度变迁和制度创新的分析,以达到健全完善目前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和应对新形势的挑战创建新的货币政策传导渠道的目的。
卿琳[8]2005年在《我国货币市场基金发展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货币市场基金起源于美国,发展至今已有叁十多年了。因其收益相对稳定、投资风险小、流动性高和签发支票等优点,在基金市场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首先从美国货币市场基金的产生与发展入手,分析美国货币市场基金生存与发展的主要原因,同时针对我国金融体系的现状,分别从金融机构、金融市场以及宏观机制叁方面阐述了货币市场基金在完善我国金融体系方面的重要功能。其次,分析我国利率市场化以及初步发展的货币市场,认为货币市场基金在我国存在生存与发展的巨大空间。最后,分析了我国货币市场基金的现状及特点,找出了制约我国货币市场基金发展的主要因素,同时结合我国金融体制现状对其以后的发展提出了政策建议。
杨新松[9]2006年在《中国货币政策的股票市场传导机制研究》文中指出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金融创新、金融自由化和资本市场全球化使得各国股票市场的发展日益深化。股票市场具有资源配置、资产定价、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效率等市场功能,并且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影响也越来越深刻,这使得各国央行在执行货币政策时不得不考虑股票市场因素。并且,股票市场对货币政策指标变化的反应是敏感的,这为货币当局探求这一渠道的政策传递效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在货币政策通过金融市场传递时,传统的货币渠道和信贷渠道一直忽略了股票市场。然而,没有人否认股票收益、股票价格与实际经济活动之间存在着内在联系。国内外许多学者通过理论研究和实证检验,发现股票价格的变动会引起居民消费和企业投资的变化,并进一步影响许多宏观经济变量。国外的相关研究仅仅局限于股票市场传导的各个环节,如财富效应、流动性效应及拖宾效应等等,而国内学者更多地关注货币政策、股票市场与金融稳定之间的关系,总体而言,缺乏对股票市场传导机制的系统研究。因此,本文通过对股票市场传导机制的系统分析,归纳出股票市场传导的基本环节:货币政策→股票市场(股票价格)→实体经济,剖析了微观主体(企业、商业银行、居民)行为和宏观金融(股票市场与货币市场)环境,通过实证分析考察股票市场传导货币政策效应的效果,并结合微观主体行为和宏观市场环境详细解释影响股市传导的原因,最后提出了对应措施与建议。本文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为导论及基本理论分析,对国内外股市传导机制研究理论文献进行述评,提出系统的股市传导机制,并分析我国股市发展对货币政策的影响来说明研究股票市场传导机制的必要性;第二部分为宏微观基础分析,主要包括企业、银行及居民行为以及股票市场、货币市场及其联结状况分析;第叁部分分两个环节实证研究股市传导效果,并利用第一部分的理论与第二部分的宏微观基础进行解释;第四部分是结论及政策建议,归纳影响货币政策股票市场传导的因素,提出相关建议,指出未来研究方向。
戴学来[10]2003年在《中国证券市场开放:国际比较与战略研究》文中认为当今世界正处于经济全球化浪潮之中,世界各国经济日益紧密地结合。经济全球化以生产要素的全球配置为主要特征,以贸易自由化、生产国际化、金融全球化为核心内容,改变了整个世界乃至各国经济运行机制,对各国经济增长产生深刻影响。为了促进本国经济发展,对外开放成为各国必然的政策选择。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家金融管制的放松,金融全球化不断深入,全球证券市场一体化程度加深。中国正在推进经济的对外开放,特别是在加入WTO之后开放的步伐明显加快。在金融全球化背景下中国证券市场最终走向全面开放是一个必然趋势。然而,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建立于计划体制向市场体制转轨基础上不成熟的年轻市场来说,全方位开放却是一个严重的挑战。 而且,它又是一个关系到未来几十年中国既获得国际投资收益又有效避免经济全球化带来严重的负面效应,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重大问题。证券市场开放实质上是资本以证券为媒介的跨国交互流动,属于资本帐户自由化的范畴,是在一国金融开放的后续阶段完成的开放任务。一般来说,证券市场开放是一把双刃剑,即收益与风险并存。不同的开放战略选择是一组收益与风险的交替曲线,而最佳选择是在可承受的风险范围内实现开放收益的最大化。国际证券资本的特性及其与宏观经济的复杂关系决定了证券市场开放必须在与宏观经济环境的协调中推进其进程,开放状态要与经济金融发展水平、宏观经济政策搭配、金融改革等保持一致性。而用历史比较的方法对世界证券市场开放史的考察有助于寻求这种一致性的标准和方案。因此,本文认为在对中国证券市场开放战略选择的研究中必须基于两个基本出发点:一是为使中国证券市场安全顺利地开放,不走或少走弯路,必须参照海外证券市场开放的经验和教训,必须从新的视角重新审视世界证券市场开放史;二是从系统论思想出发把中国证券市场开放问题放到宏观经济环境,特别是金融市场系统中进行系统化研究,考虑整个系统的中国证券市场开放研究才更具合理性和科学性。本文应用国际经济学、国际金融学、金融经济学等理论,围绕中国证券市场开放战略选择的主题,对证券市场开放问题进行研究。概括而言,本文是以中国证券市场开放战略为主线、以证券市场开放与宏观经济环境协调为框架、以证券市场开放收益与风险为思路、以海外证券市场开放的经验与教训为参照,以中国特殊性分析为重点,较为系统地探索中国证券市场开放的环境、条件、选择以及实现途径。内容由8章构成。 第1章从证券市场开放、国际证券资本流动与宏观经济均衡的关系构建了研<WP=8>究证券市场开放问题的理论框架。本章分析了证券市场开放相关理论的应用、证券市场开放与宏观经济政策的关系、以及国际证券资本流动对宏观经济均衡的影响,构建了研究中国证券市场开放问题的分析框架,并以此作为本论文研究的切入点。第2章通过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研究了证券市场开放收益风险论。开放收益分析是以开放是否能够促进经济增长作为衡量标准,分析了开放与经济增长的内在关系,并对已经开放的新兴市场国家和地区开放效果进行了实证分析。证券市场开放客观上也会带来风险,本章分析了证券市场开放潜在的风险表现及其成因、国际机构投资者的投资及其行为以及开放与金融危机发生的关联性。由于开放证券市场最应防范的是金融危机发生,本章从国际资本流动与金融危机发生的内在联系角度,以亚洲和墨西哥金融危机为案例,重点探讨了证券市场开放与金融危机的内在关联性。第3章从新的视角较为系统地考察世界证券市场开放史。对海外证券市场开放的背景和进程进行了回顾,比较分析了证券市场开放的规律性,包括证券市场开放的时序、速度和模式选择,并总结概括了成功开放证券市场的前提条件,为较为系统地对中国证券市场开放进行实证研究提供了可资参照的依据。第4章从全球视角分析中国证券市场走向全面开放的必然性,并具体分析了国际证券市场的虚拟性、中国加入WTO后世界贸易组织规则和国际融资环境的近期变化对中国证券市场开放的影响。第5章对中国证券市场开放历程与现状进行了回顾与评价。从证券投资开放、证券融资开放、证券服务业开放叁个方面总结了中国业已形成的证券市场开放格局和路径,概括了中国证券市场开放现状特征,客观评价了中国证券市场开放的效果、开放程度,并且对现阶段推进中国证券市场开放若干政策进行了利弊分析。第6章客观评价中国证券市场开放条件,包括市场条件、宏观经济条件、相关金融改革的基础条件。通过评价中国现阶段证券市场开放条件,本论文得出的结论是现阶段中国快速推进证券市场开放进程的条件还很不成熟,更不具备成功开放证券市场的前提条件。现阶段中国证券市场发展的主要任务不是快速推进开放进程,而是大力发展证券市场使其更加完善。通过中国证券市场开放条件分析,为中国证券市场开放战略选择提供了现实依据。第7章是对本文实证研究中国证券市场开放战略的总结。在证券市场开放与宏观经济环境协调的框架下,从收益风险论思路出发,参照海外证券市场开放的经验和教训,以及中国开放证券市场面临的国际环境、业已形成开放路径、开放条件,对中国证券市场开放的时序选择、开放模式和开放目标、以及分阶
参考文献:
[1]. 论我国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之间的联通[D]. 全丽萍.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03
[2]. 中国货币市场与股票市场联动性实证研究[D]. 樊磊. 山东大学. 2011
[3]. 我国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协调发展问题研究[D]. 王学坤. 湖南大学. 2003
[4]. 中国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联结关系研究[D]. 张立恒. 河南大学. 2006
[5]. 论我国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关联性[J]. 姚小义, 王学坤. 财经理论与实践. 2003
[6]. 我国货币政策对股票价格的影响研究[D]. 杨芳. 新疆财经大学. 2010
[7]. 中国货币政策传导的制度分析[D]. 任啸. 四川大学. 2002
[8]. 我国货币市场基金发展研究[D]. 卿琳. 南京理工大学. 2005
[9]. 中国货币政策的股票市场传导机制研究[D]. 杨新松. 复旦大学. 2006
[10]. 中国证券市场开放:国际比较与战略研究[D]. 戴学来. 复旦大学. 2003
标签:金融论文; 证券论文; 投资论文; 中国联通论文; 货币政策论文; 货币市场论文; 经济风险论文; 货币论文; 金融论文; 相关性分析论文; 股票论文; 中国证券市场论文; 宏观经济论文; 证券论文; 经济学论文; 经济论文; 央行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