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建筑物后浇带的设计与施工论文_方陆君

试论建筑物后浇带的设计与施工论文_方陆君

方陆君

酒泉市建筑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 甘肃酒泉 735000

摘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建筑物的功能、造型需求不断提升,超长结构建筑、高层建筑的数量也在逐渐的增多,为了功能、造型的需要和解决高层主体与裙房间的差异沉降、钢筋混凝土的收缩变形以及混凝土的温度应力等问题,设计中使用较多的是增设施工后浇带的做法,但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不少问题,突出表现在对后浇带规定的不一致方面。由于后浇带是通过施工过程来解决设计过程中所考虑的沉降或伸缩的问题,所以,只有在设计到施工的过程中引起高度重视,才能使后浇带满足设计意图,从而最终保证后浇带的施工质量,起到其应有的作用。本文就施工后浇带的设计与施工,结合工作实践,谈谈笔者的看法。

关键词:房建工程;混凝土后浇带;设计与施工

一、在设计阶段合理设置

根据工程性质与规范,合理设计施工后浇带在高层建筑设计中,几乎都采用后浇带的做法。而不同的是设计出的后浇带施工图不尽相同。我国现行规范及不同版本的建筑结构构造资料图集中,对后浇带的构造和要求都做了详细的规定。但由于这些规范的内容和要求存在一些差异,这些差异给设计与施工带来诸多不便。因此,只有了解各种规范的差异和根据工程的性质、特点及作用,灵活套用规范,才能提高设计及施工质量。

1.按后浇带的不同作用设计施工图

为解决高层建筑塔楼与裙房间的沉降差而设置的后浇施工缝,应明确按“沉降后浇带”进行设计;为防止混凝土凝结收缩开裂而设置的后浇施工缝,应明确按“收缩后浇带”进行设计;为防止混凝土因温度变化拉裂而设置的后浇施工缝,应明确按“温度后浇带”进行设计;为防止结构因温度变化和混凝土收缩开裂而设置的后浇施工缝,应明确按“伸缩后浇带”进行设计。

2.按后浇带的类型、工程部位及施工条件进行后浇带设计

3.(1)因后浇带的缝宽与墙、板的厚度密切相关,在设计后浇带的缝宽时应作如下考虑:对墙板厚度小于200 mm的,缝宽取800 mm,大于200 mm的,缝宽取不超过1000 mm;对地下室的底板,缝宽一般取1000 mm,当底板厚度超过1000 mm,小于1500 mm时,缝宽取1000 mm;底板厚度大于1500 mm时,缝宽取1200 mm即可。

(2)对后浇带接缝处的断面形式,应根据墙板厚度具体情况进行处理。一般对厚度小于300 mm的墙板,可做成直缝;对厚度大于300 mm(但不超过600 mm)的墙板,可做成阶梯形或上下对称坡口形;对厚度大于600 mm的墙板,可做成凹形或多边凹形的形式。

(3)后浇带内的钢筋应尽可能选择直径较小的,一般10~16 mm即可,间距尽量选择较密的,宜不大于150 mm,细而密的钢筋分布对结构抗裂是有利的。钢筋断开贯通与否,决定于后浇带的类型。对于沉降后浇带,钢筋应贯通;对伸缩缝后浇带,钢筋应断开;对梁板结构,板筋断开、梁筋应贯通(梁筋断开问题较多),如果钢筋不断开,钢筋附近的混凝土收缩将受到约束,产生拉应力出现开裂,从而降低了结构抵抗温度变化的能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对后浇带混凝土及施工的具体要求

1.后浇带内的后浇混凝土的性能及强度要求

后浇带混凝土应比两侧混凝土强度等级增大一级,并且采用掺加了微膨胀剂的补偿收缩混凝土(含膨胀水泥及各种类型混凝土膨胀剂配制的补偿收缩混凝土)灌实。使用补偿收缩混凝土可以适当延长伸缩缝或后交带间距,工程实践证明,使用补偿收缩混凝土后浇带间距可以放宽至60 m左右,曾有文章介绍如北京科伦大厦达到90 m,取得了良好的使用效果。但是一般认为60m - 70m更加安全。

2.后浇带灌注混凝土的时间

采取不同类型的后浇带采用不同的浇灌时间。沉降后浇带一般宜在建筑物沉降稳定后,再浇注后浇带的混凝土对于沉降后浇带,应等高层建筑主体结构封顶后再浇筑后浇带混凝土,即要求高层建筑先施工、先沉降,以释放一部分高层与裙房之间的差异沉降;或者根据沉降观测,当高层建筑结构施工到一定高度时,若高层建筑的沉降量较小,预估高层与裙房之间产生的差异沉降量处在控制范围之内时,亦可以提前浇筑后浇带混凝土。当高层采用天然地基,或以摩擦为主的桩基时,由于高层沉降量较大,应待高层主体结构完成后,再浇注后浇带;当高层主楼基础座在卵石层或基岩上,或以端承桩为主的摩擦桩时,由于高层沉降量较小可根据施工期间的沉降观测,确定在高层主体结构施工到一定高度时,灌注后浇带。后浇收缩带,后浇温度带灌注混凝土的时间问题。前述后浇带主要是指后浇沉降带,或者同时也是收缩带和温度带,即同时起到3种作用。如果后浇收缩带单独设置,则灌注混凝土的时间宜在设带后不宜少于两个月,通常认为这时候混凝土的收缩变形已经完成60%以上,如确有困难时也不宜少于一个月;如果后浇温度带单独设置,则灌注混凝土的时间宜选择在温度较低时,不要在热天补齐冷天留下来的后浇温度带。

3.后浇带施工时的具体要求

(1)后浇带的接缝形式,必需严格按施工图施工,施工缝施工时要用堵头板,根据接口形式在堵头板上装凸条。在对模板支设操作时,要对后浇带单独实行一个支模方案,对于其他位置进行拆模处理的时候应该先调整好模板,以便于模板能够正常的使用,并且保持砼成型的效果最佳。对模板假设必须要参考模板的实际情况而定,而且必须要保持模板的支撑整体达到稳定状态。建筑框架梁处的施工缝必须在浇筑砼之前进行封堵,并且要加入钢管以支撑挡板,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混凝土在振捣的时候不会出现特殊情况。

(2)施工中必须保证后浇带两侧混凝土浇筑质量,防止漏浆,或混凝土疏松。后浇带两侧应采用钢筋支架钢丝网隔断,并由结构设计人员确定两侧断面形式,当地下室有防水要求时,地下室后浇带不宜留成直槎。

(3)施工单位应指派专人负责保持后浇带内的清洁,防止后浇带内的钢筋锈蚀,或钢筋被压弯、踩弯。

(4)在封闭施工后浇带之前,应将后浇带内的杂物清理干净,做好钢筋的除锈工作,并将两侧混凝土凿毛,涂刷界面剂。在施工前期应对相关材料的性能质量加以检测,主要包括:水泥、砂、石等,这样可以尽快确定砼配合比。搅拌混凝土过程中需对材料的用量严格控制,保证混凝土的搅拌均匀,这样可以避免出现局部大小不一的膨胀,造成砼的质量受损,通常情况要针对掺微膨胀剂的砼搅拌时间加以改善,可做延长处理。

(5)后浇带混凝土浇筑时,宜控制其环境温度低于两侧混凝土浇筑时的环境温度,并应有专人负责。在机械振捣中需按照一定的秩序进行,且对距缝边90mm处中止振捣,房子造成原砼出现振裂问题,对砼浇筑还需要注意根据工程标准与建筑需要,设置恰当的养护空间,这样可以保证后浇带砼的强度达到要求。

总之,施工后浇带的设计、施工是保证结构有效连接的重要环节,是直接影响到结构的安全性与经济性,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都应对此予以足够的重视做好后浇带的设计与施工,保证结构的质量。除要执行现有的规范规定的要求外,还要根据不同的工程性质、特点、作用,认真设计,精心施工,才能保证每个工程项目的整体性、完美性和使用性,才能达到提高工程质量的真正目的。

论文作者:方陆君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科技》2017年第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8

标签:;  ;  ;  ;  ;  ;  ;  ;  

试论建筑物后浇带的设计与施工论文_方陆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