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信息化技术的行动导向课堂教学模式应用-以《人际关系学》课程为例论文

基于信息化技术的行动导向课堂教学模式应用-以《人际关系学》课程为例论文

基于信息化技术的行动导向课堂教学模式应用
——以《人际关系学》课程为例

□郭雅洁

(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 杭州 310018)

摘 要: 随着“互联网+教育”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应主动参与到教育信息化改革中。行动导向教学是以学生为行动主体的教学方法,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应用实践类课程《人际关系学》为例,结合教学实践,阐述了信息化教学与行动导向教学在教学模式设计方面的应用路径。

关键词: 信息化教学;行动导向教学;现代职业教育

在高职院校课程教学中,教师们发现教学内容理论化、抽象化严重阻碍了教学效果的提高。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具有形式多样化、立体化、高效等特点,可促进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的组织与课堂吸引力的提高。以《人际关系学》课程为例,阐述了基于信息化技术的行动导向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

1 课程背景

1.1 教学内容

《人际关系学》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概论、人际沟通、交际技巧和社交礼仪等模块。其教学存在以下问题:一是由于知识讲解较为抽象,导致学生理解程度不理想;二是课程内容需要更新。

课程教学内容中,理论知识占比很大。在教学过程中会增加案例,但案例选择有待更新完善。所选案例应与实际工作岗位要求、学生平均人际关系处理水平、职业发展需求等相吻合。通过对学生采访调查发现,学生更希望在课程中学到进入职场后的人际关系处理方法,希望在课堂学习之后能将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尽快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学生在课前学习的期望值与实际收获值相差较大,导致了学习本课程的积极性不高,影响课程教学效果[1]

所以,我们要学会换位思考,有颗包容的心,将“心理放大镜”对准积极的东西。对于班上老是不交作业的孩子,深入了解原因后,一定会发现这样一类孩子,他们没有听懂,又不敢去抄别人的作业。对于这类学习困难的孩子,老师的责骂和惩罚是不起作用的。站在这类孩子的角度想想,他们也想快点做、早点交,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心有余而力不足。与其发脾气、干生气,不如多一点耐心,再细心地面对面讲一遍,或许他们就学会了。

信息辅助是本文与第一阶段实验的另一重要区别。信息辅助是为设计师实时提供整体演化态势网络图示信息,主要包括方案得分和引用情况,让设计师在选择引用对象时有一个整体性的参考,而不像第一轮实验只有每个方案的分析信息。这种信息参考的作用是否理想尚不得而知,也可能会导致早熟收敛,从而损失方案的多样化。因此,需要多次实验来进行对比观察。

1.2 教学方法

随着信息技术发展、教育理念更新和教育模式创新,传统教育被赋予了新的内容,迸发出新的活力。行动导向教学法起源于德国,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引导者,在“行动”学习的过程中,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学习能力和合作能力的教学方法。

在完成教学项目任务过程中,可以通过教学平台实现方便快捷的实时交流互动。呈现在学生眼前的教学不是简单的纸质教材文字和平面幻灯片,而是一个立体化、生动化、形象化的教学场景。在信息化教学平台的运用中,应充分发挥每一项功能的作用。充分利用多方式签到、投票、抢答、主题讨论、测验、问卷、分组任务、直播、测验等功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营造智慧教学和互动教学的氛围[6]

2 基于信息化技术的行动导向教学模式设计

《人际关系学》课程采用的教学方法以传统理论教学为主,实践内容较少。学生只能在教室环境中学习实践技能和人际关系处理技巧,无法实现真正领会和理解。传统的填鸭式的知识传授,使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流于表面,缺少学习主动性。

2.1 总体设计思路

在行动导向教学课堂中,教师营造一种类似于实际情况的学习环境和氛围。通过师生共同学习任务和目标,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心、手、脑并用。教、学、做结合,达到培养学习兴趣、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团结协作等目标[2]

根据教学大纲,将课程内容项目化分解。行动导向教学注重教学过程的完整性。教学过程可以划分为明确课程单元项目的任务和目标、制定项目完成的途径、检查和评价等。在确定项目目标时,引导学生分析此项任务的困难或问题所在,带着问题去学习课程知识,从而制定项目的解决方案。在教学环节实施过程中,注重设计使学生成为学习行动的主体。引导学生以个人或小组合作方式,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引导者,其作用体现在课程开始的“导疑”,到教学项目实施中的“导学”“导做”,以及最后的“导评”[5]

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专业课程体系、社会需求以及学生特点,确定学生需要具备的人际关系能力包括能力目标、知识目标和素质目标等。依据教学目标,修订教学大纲,使能力培养所需的知识点和技能点层层递进、有机融合。

由于河流变化较小,具体更新方法是采用空间数据属性自动传递工具将1∶50 000 DLG数据中河流属性自动传递到1∶250 000 DLG数据相对应的河流上完成属性的自动更新。由于两套数据现势性不同、比例尺不同,在自动传递的过程中会造成一定的错误传递,所以自动传递后还需采用人工排查的方式对传递后的属性进行校对。另外,由于1∶250 000 DLG数据现势性较差,需要参照1∶50 000 DLG数据对重大自然环境变化导致河流改道,水利工程新建的大型沟渠、大型水库等进行逐一更新并进行综合处理。综合处理后的水系要注意协调与其他要素间的相互关系(特别是与等高线、公路的相互关系)。

2.2 确立教学目标

在行动导向课堂的设计和营造过程中,离不开信息技术的帮助。在“互联网+”时代,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可以更好地实现信息化教学,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使课程内容展现形式更加多样。同时,当代学生具有热衷网络、移动互联网操作能力强、不善于主动思考分析等特点。将手机和移动电子设备作为教学工具,符合当下学生的学习习惯,给课堂教学带来更多的交互性[4]

2.3 设计教学环节

所谓行动导向,即学生为学习的行动者,教师为学习行动的引导者、组织者。这样的教学强调了学生的参与性、实践性和互动性,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学习兴趣[3]。这些效果符合《人际关系学》课程的教学需求。在课堂“行动”中,学生能够在解决实际问题和对实际情况的主动思考中,理解知识、提高社会沟通能力和合作能力,既掌握了专业知识,又培养了人际关系技能。

蒸了几个小时,仍不见百里香归来。川矢按捺不住,命人揭开蒸笼,一股怪味直扑口鼻。川矢心中狐疑,抽出军刀切出一段,对刁德恒说:“你的米西米西!”刁德恒吃过前几次亏,这回就乖多了。他毕恭毕敬地接在手中,硬着头皮吃了下去。

2.4 营造教学情境

行动导向教学要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注重实践教学内容,重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因此,教学情境创设十分重要。要让学生自然而然地参与到整个学习过程中,融入教学设置的环节中,体验课堂学习的乐趣。在课堂中,高职学生很难将手机抛开,而且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兴趣弱,对真实生活和工作案例故事的兴趣大。在营造教学情境时,要充分结合学生特点和学习习惯。运用超星学习通或蓝墨云班课等信息化教学平台,合理利用其中功能,整合数字资源,使教学资源和信息展现方式多样化。

“你立足与目地的绝境,却实现着、观赏着、饱尝着过程的精彩。你便将绝境送上了绝境。梦想使你迷醉,距离就成了欢乐:追求使你充实,失败和成功就都是伴奏,当生命以美的形式证明它的价值的时候,幸福是享受,痛苦也是享受。”史铁生就是这样将生命救赎的希望交给审美,从审美中得到心灵的自由。从而从死亡意识的束缚中解脱出来。

2.5 重构考核体系

传统教学评价大多以教师为中心,更多关注学习过程中学生静态的总结性评价。考试是最常见的教学考核方式,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很多学生在考前加班加点背诵知识点,考学不同步。行动导向教学强调“在做中学”,强调“行动”,其考核评价方式是在学生行动过程中考查其综合能力,结合了总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静态评价与动态评价等。

重构考核体系需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考核方式要结合过程性考核和总结性测试。过程性考核应借助信息化教学平台和工具,将学生的教学项目参与和完成情况、互动讨论参与情况、小测试等表现纳入其中。加强对学生整体学习过程的监控,将学生平时表现纳入成绩评定体系,使学生主动参与课程学习的过程中。同时,增加过程性考核的占比,可以促进学生重视学习过程,对平时努力学习的学生也是一种合理激励,有助于建立更加公平合理的成绩评价体系。其次,重视团队表现。行动导向教学模式重视学习行动的合作性,项目学习和完成靠的是小组集体力量。教师在行动导向课程教学的监控和指导过程中,应注意考核个体在团队中的人际关系、沟通情况以及成员间协作情况。考核方式要将行动导向教学要求融入其中,使教学评价多元化、多维度,使考核结果更为客观全面。

3 需要注意的问题

3.1 充分的前期准备

行动导向教学对教师个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需要具备较好的组织能力、控制协调能力、应变能力,需要对课程知识有较好的掌握和驾驭能力。首先,教师需要钻研课程目的、框架、内容等,以相关调研数据为依据,结合学生专业背景、实际情况和行业需求,精心设计课程教学步骤、项目设置等具体内容。其次,教师还要对各类信息化教学工具和平台有充分认识,熟悉每种工具的功能、特点,合理运用、有效衔接,以发挥其作用。在课程开始时,教师不仅需要给学生把项目问题、具体任务以及信息化工具的操作讲解清楚,也要能够做到在教学过程中实时、适时地给学生指导,使教学项目发挥作用,实现预期教学效果,还要观察和记录学生表现,以作为考核依据。

3.2 细致的教学设计

行动导向教学的关键在于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具有科学性、逻辑性、职业性。设计课程项目及教学场景时,要注意与教学理论知识相关。要通过项目情境学习和思考,驱动学生学习和探索完成项目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场景设置要与学生即将获取的理论知识相关,使学生在解决任务的同时,学习和运用理论知识,学有所获、学以致用。同时,职业化和来自现实生活的情境设置,能让学生认识到当下所学的知识对今后走向工作岗位和成为社会人的重要作用,从而激发其学习热情和潜能。

3.3 及时的教学反思

行动导向教学在知识掌握、实践经验积累、情境任务设计、常见问题预测和解答等方面,对教师提出了较高要求。教师需要及时进行教学反思,对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关键性问题进行研究。教师还需要结合学生反馈、课堂效果等,考虑教学进度、任务设定、学习内容、教学环节衔接等是否有需要改进的地方,考虑信息化教学手段是否需要重新组织和选择。

参考文献:

[1]蔡效猛.“行动导航”式中职课堂教学模式创新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8(13):93-98.

[2]贾晨曦.“互联网+”背景下行动导向教学法在工科专业课中的应用[J].现代职业教育,2017(36):188-189.

[3]林希.行动导向教学法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3(29):149+150.

[4]刘伟业.互联网+背景下信息化课堂教学[J].中国新通信,2018,20(14):188.

[5]苏佳琳,常在斌.“互联网+”时代下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的探索——《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为例[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2(15):61+63.

[6]王倩倩.基于任务驱动、行动导向的《客户关系管理》课堂教学改革探析[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7(34):290.

文章编号: 1004-7026(2019)07-0160-02

中国图书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DOI: 10.16675/j.cnki.cn14-1065/f.2019.07.102

作者简介: 郭雅洁(1990-),女,汉族,山西太原人,助教。

标签:;  ;  ;  ;  

基于信息化技术的行动导向课堂教学模式应用-以《人际关系学》课程为例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