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惠州市仲恺区第四中学 彭烨
我先后做过初高中的班主任、年级主任,却常常发现班主任有些工作做的不得要领,家长不满意,学生成绩提不高,就是因为有些老师沉不下去,不能实事求是搞调研,对情况一知半解,拿不出管用的招数。一些老师平时根本不注重学习,一天到晚看似十分的忙碌,但却从来都忙不到“点”上,心思不在学生,师生两条平行线,永远不能相交。原因是教师不下基层,不搞学情调查,上情不明,下情不清,脱离学情搞教学,学困生的问题80%是该解决,也是能够解决的,却没认真解决。老师当“游击队员”,上课“信天游”,这样的老师根本无法与学生打成一片,不屑于跟学生交流,即便偶尔了解学生,也是浮光掠影,蜻蜓点水,根本无法具体地掌握学生的实际,这些老师往往对学生思想上、精神上的疾苦视而不见,又何谈什么关注学生,服务学生呢?
有些班级、级组,看似风平浪静,实际是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就看哪位老师走得勤、看得细,谁就能了解更多情况;而谁能真知、详知,把问题掰开了,揉碎了,分析清楚,谁就能拿出实实在在的解决办法,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不去调查、研究,心中无数,不能因材施教,学生不会买账。
可以说,老师们都懂得了解学情、走进学生心灵的重要,然而,问题是怎么了解,怎么走进,了解什么,往哪走呢,走进后又咋办呢,诸如此类的问题探究甚少。我认为,老师要加强对学生的知识经验、心理特点、成长规律、行为方式、思维方法、生活习惯、兴趣爱好、困难疑惑、情感渴盼、心路历程等诸多方面的了解:
——生活上的作茧自缚。有位高二女生,非常刻苦学习,每天比学校起床时间提前一个小时起床,刷牙常挤同学的牙膏,晾衣服爱用她人衣架,甚至随意拿同学裤子穿,班级影响极坏,生活上的事缠绕着她,怎么努力成绩就是提不高。
——考前不知复习什么。班上72位学生,只有两位学生能把每一次的单元测验卷整理并用文件夹夹好,其中一位能用双色笔把错误的地方做批注,两位学生都没有错题集。其他同学考一次把考卷丢一次,甚至试卷没评讲完就把试卷撕了,没有系统规划和统筹安排,回过头去,再也找不到自己的考过的足迹,不懂得自己的成绩是用一个个红色的纠错,一个个拓展批注堆积起来的。
——没有养成比较分析归纳总结习惯。有位女生在期中考试做诗歌鉴赏题得了满分,讲评时,我请她给班里的同学讲讲做题的方法,她说,她在开学到期中考试前,零零散散地共做了20多题诗歌鉴赏题,有的学生早已把做的题丢掉了,找不出来,可是她在中考前把20题全部集中起来,对比分析后,发现有8题用了借景抒情,然后,读了这些题的所有参考答案,发现答案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是“渲染”“烘托”,而期中考试题正好考这个知识点,这种复习方法和习惯,令班上同学受益不少。
——课堂细节呈现学习状态与学习习惯。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有的同学被动地听,而有的同学有了预习,他是批判地吸收;有的同学桌上随时都有草稿纸和笔,有边读边写的习惯,读是形成语感,写是强化记忆,练习书法,一举多得;有的同学低声交流、脱稿表达,有的同学大声喧哗,发言不知所云,有的同学在桌面上写上“认真听讲”时刻在暗示自己,变得自律自强,有的同学写了大段文字,却起不到暗示自己的作用;有的同学陷入早恋,上课丢了魂似的,呆坐在位置上,直到下课书还是那一页,有的同学躬着腰,卧在课桌上,错误的读写姿势,严重影响学习效率……
学情是教师选择和优化教育教学手段的依据,了解学情、关注细节、分析原因、寻找载体、因材施教、严格督导、反馈纠偏,体验成功,这是一个育人的系统工程,需要教师强烈的敬业精神!曾听说过一个私立学校,教师不写教案,不写论文,不改作业,不开会,不进课堂,但是老师必须对班级的每一位学生的性格、兴趣、身心状态、思维模式、行为习惯等做到了如指掌,学校主管领导问到班级任何一位学生的情况,老师要立刻详细地说出该生的过去、现在的情况,以及准确地预测该生今后考试成绩。这就启发我们要重视学情的了解,不只停留在口头上,而是要静下心来,轻轻地走进学生,这是实现因材施教、有效教学的第一要务。
走进学生、了解学情,直接操作方法可以从学校层面开展“认人比赛”。目前很多老师对自己教的学生认不出来,当然,一般老师只要认识这个被教的学生也就够了,但是,我想一位老师只能叫出全班学生的名字是不够的,必须要做更深一层的了解,了解学生先从认人开始,当一个老师对学生个性、家庭、嗜好无所不知时,学生对你的亲切也是相对地增加。学校可以开展认人比赛,不同阶段有不同的要求:教该班满二个月者,能面对学生叫出全班学生姓名;教该班满三个月,除面对学生叫出姓名外,并说出籍贯、住址、个人健康状况;教该班满四个月者,除叫出全班姓名、说出籍贯、住址、个人健康状况外,并知家长职业及特殊状况;教该班满一学期以上者,除熟悉上列事项外,并知学生嗜好、特质、发展潜力,且百米之外从背面就能叫出学生姓名。然后,再从以下五方面入手,实现有效教学:一是细查学生的已知;二是详备学生的差异;三是着重研究学生的思维,教会学生一种思考的方式和路径;四是顺应学生的心理特点;五是放大有价值的生成点。
另一种办法是学生作业本里可设计一种简单实用的学生档案资料表格,并把它印在每本作业本的第一页里,让每一个学生清晰地把自己介绍给老师,而老师每改一次作业就等于与学生见了一次面,日久,增加了师生间的认识及了解,表格的主要项目可以是:姓名、照片、班级、血型、籍贯、生理状况、心理状况、家人介绍(要养成子女对父兄职业的尊重,只要父兄的人格高尚,正正当当,就是子女的光荣)、以前毕业的学校以及家庭详细住址等等。总之,是要把每个学生的资料摆在每位老师的手边,让每位老师在批改作业的过程中不知不觉的了解你所教的每一个学生,人都有惰性,老师也不例外。
当然,走进学生心灵最好的办法就是每周学生写周记,我曾经批阅学生的周记,一周跟学生笔谈,每周写了上万字,效果特别好。作为班主任一定要批阅学生的周记,这不只是语文老师的事,我认为,至少每次月考之后一定要写周记,学生诉说心事,老师及时激励引导。总之,老师引导学生在周记中有主题的抒真情、说真话,是了解学情,走进学生心灵的最好的平台之一。此外,根据班情和学生实际,利用好班级QQ群,手机微信,建立班级网站等交流平台,进一步拓宽学情调研的途径。
论文作者:彭烨
论文发表刊物:《现代中小学教育》2019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8
标签:学生论文; 老师论文; 同学论文; 班级论文; 自己的论文; 因材施教论文; 周记论文; 《现代中小学教育》2019第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