喂养不耐受(feeding intolerance,FI)亦称喂养困难,是一组由多种因素引起的症候群。随着医学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早产儿的存活率明显提高。但由于早产儿胃肠道的消化吸收功能不成熟、黏液分泌功能不完善,胃肠道蠕动的动力不足,喂养后极易出现FI,延长住院时间及降低新生儿的存活率[1],本研究以婴保健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内早产儿为研究对象,探讨早产儿FI的危险因素分析,为早期发现、早期干预提供临床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2015年1月1日-2018年8月31日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孕周<37w,剔除存在肠道发育畸形及复杂型先天性心脏病等畸形者,共2610例早产儿纳入研究。
FI的判定标准:①频繁呕吐(≥3次/天);②奶量不增或减少(≥3 d);③胃潴留(留量>前次喂养量的1/3)。
1.2资料收集
医院病案室配合调出2015年1月1日-2018年8月31日NICU内所有孕周<37w早产儿病历,利用病案管理系统,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填写自行设计的《早产儿FI现状调查表》,结合出院诊断,找出所有喂养不耐受病例,完成病史摘录。
1.3数据库的建立、数据录入及数据处理
采用Excel录入数据,通过SPSS 24.0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t检验、秩和检验及方差分析,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将可能的危险因素纳入二分类logiistic回归分析模型,计算比值比及95%可信区间,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早产儿FI的发生情况
2015-2018年该院NICU共收治早产儿2610例,其中诊断为喂养不耐受者117例,发生率4.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早产儿有贫血病史,使用暖箱、光疗、开奶时间越久、胃管使用时间越长、基础疾病个数越多、出生体重越低,胎龄越小,早产儿FI的发生率越高(p<0.05)。
2.2母亲状况不同早产儿的FI发生情况
患儿母亲户籍、分娩方式、高龄、羊水粪染、产前发热及胎膜早破情况不同,早产儿FI发生率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
3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护理
3.1 选择合适的乳类早产母乳中的成份与足月母乳不同 ,其营养价值的生物学功能更适合早产儿的需求,利于消化和加速胃排空,选用对应母乳可以减轻早产儿的喂养不耐受 ;其次是早产儿配方奶;如果喂牛奶或奶粉则需要从稀到稠 ,早期喂养早产儿 ,可采用2 ∶1 或 3 ∶1 的奶喂养,随着出生的日龄增加,早产儿胃肠道适应后再改为全奶。
3.2 开奶时间对一般情况好,无并发症的极低体重儿最好生后 4 h 开奶 ,低出生体重儿开奶时间根据个体情况尽早开奶, 有宫内窘迫,窒息的早产儿禁食 1 ~ 3 d 后开奶, 禁食的患儿可静脉补充营养液,以保证热量的供给。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开奶的奶液为母乳或早产儿配方奶,开奶量为 2 ~ 3ml/次, 每 2小时 1 次。发生喂养不耐受立即停喂。
3.3 早期微量喂养和非营养性吸吮(NNS) 早期微量喂养指在早产儿生后 24 h 内给予较少量的奶水喂养 ,奶量从 0 .1 ~ 24 ml/(kg · d)开始。研究表明, 在胃管分次喂养的同时给予 NNS , 能促进早产儿胰岛素和胃泌素的分泌 ,促进胃肠道的生长、发育和功能成熟 , 提高胃肠营养的耐受性,在不增加能量摄取的情况下,促进吸收的营养调节物质的贮存 ,并有助于从胃管喂养过渡到完全经口喂养。
3.4 刺激排便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常伴随排便不畅 ,排便不畅也是喂养不耐受的表现之一 ,刺激排便能激发排便反射、促进结肠动力成熟及胃排空、畅通排泄途径。早期温盐水灌肠可促进排便、刺激胃肠迷走神经、刺激胃肠道的 G 细胞释放 GAS 。 GAS能刺激胃酸、胃蛋白酶的分泌,增加早产儿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和利用。总之, 刺激排便结合 NNS能尽快的诱导胃肠功能成熟 ,明显缩短胃肠营养的时间,较单纯使用 NNS 疗效显著, 是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有效措施。
3.5 加强环境管理
3.5 .1 环境温度早产儿容易出现低体温,体温易随环境温度变化而变化 , 早产儿室的温度一般应保持在 24 ~ 26 ℃, 相对温度在 55 %~ 65 %。并根据早产儿的体重、成熟度及病情给予保暖措施。
3.5 .2 噪音刺激噪音对早产儿正在发育中的大脑有很多副作用, 可引起呼吸暂停、心动过缓、心率、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的急剧波动。导致早产儿交感神经受影响,不利于胃肠道的消化与吸收。因此,护理人员应尽力营造一个安静的环境 ,如说话轻柔,走动轻柔,不要用力摔碰暖箱门 ,避免敲击暖箱等。
3.5 .3 光线刺激光线对早产儿发育有很大影响 ,持续性照明能致早产儿生物钟节律变化和睡眠剥夺。黑暗环境使早产儿副交感神经处于优势地位 ,一些胃肠激素如促胃动素、胃泌素分泌增加, 这些激素具有促进胃酸、胃蛋白酶分泌,促进肠胃活动和胃肠黏膜生长等作用, 有助于早产儿消化吸收 , 从而进奶量增加, 呕吐、腹胀、胃潴留等喂养不耐受情况减少。[2]临床上正大力推广使用暖箱遮光罩和配戴眼罩 ,减少光线对早产儿的刺激。
3.6 预防感染、防治并发症医护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无菌制度,若发现可疑传染病患者, 应及早隔离 ,严防交叉感染。对于有合并症的早产儿 ,如窒息、硬肿症、心肺疾病、使用过呼吸机 , 更容易出现喂养不耐受。
参考文献
[1] Howe T H, Hsu C H, Tsai M W: Prevalence of feeding related issues/difficulties in Taiwanese children with history of prematurity, 2003-2006, Res Dev Disabil, 2010, 31(2): 510-516.
[2] 武梦骅,赵艳男,郑峥:《不同胎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影响因素分析》,《中南医学科学杂志》2017年第2期, 第160-164页。
论文作者:刘斓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西部科技》2019年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18
标签:早产儿论文; 胃肠论文; 胃肠道论文; 母乳论文; 因素论文; 情况论文; 时间论文; 《中国西部科技》2019年第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