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商学院:企业学习的革命,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企业论文,商学院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仅仅半年之内,国内六家知名大企业宣布成立企业自办商学院。国外跨国公司商学院对此消息的重视程度令人惊讶。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说:“再不学习,一定完蛋。”
2001年2月27日,内蒙古伊利集团驻各地办事机构负责人、分销商都赶到了北京,一大早就聚集在位于北京西三环万泉庄的中国人民大学,挂在校内贤进楼门口的一个条幅已让他们激动了数日:“伊利集团奶粉商学院开学典礼”。在这个简短的典礼后,身份已转为学员的分销商们说,典礼上(伊利集团)奶粉事业部总经理詹永宽的一句话让他们振奋:“不错,我们现在是行业的佼佼者,但办商学院的根本目的是和未来竞争。”
据调查,在至今的半年内,全国已有6家企业商学院挂牌成立。这也是国内企业最早和国内名牌院校结合成立自主企业商学院的开始:2000年8月25日,金大地企业商学院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了开学典礼。2000年11月18日,四川新希望企业商学院成立;2000年12月16日,完达山企业商学院成立;2000年12月18日,武汉小蓝鲸企业商学院在北京举行开学典礼;2001年2月,广州梅山马利集团学习中心在广州成立;2001年5月,威克多企业商学院也将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开学典礼。
据悉,一些国外跨国公司所属的企业商学院,如通用商学院、摩托罗拉大学的在华培训机构对此表现出的重视程度令人惊讶,摩托罗拉大学的资深培训师吴兆颐先生语出惊人:中国国内企业商学院的出现不仅是其人力资源培训的新纪元,而且一定是中国企业发展史上的新纪元。
浮出水面的背景
据某国外驻华培训机构对中国企业的不完全统计,80%的倒闭企业倒闭原因就是企业人力资源和企业本身发展严重脱节。
中国市场正在经历一次关键的转折,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是任何人也难以阻挡的。市场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就是学习力的竞争。无数事实证明:企业唯一持久的优势,是有能力比你的竞争对手学习的更有效率。
众所周知,目前中国所有成长中的企业都面临着人力资源的严重匮乏,有不少企业已出现“人才荒”。投资于培训是从根本上缓解“人才荒”的核心手段。但企业家几乎没有任何指标可以作为分配培训预算的标准,造成培训费虚掷在大量前期缺乏调研、中期缺乏针对、后期缺乏评估的各类“急救式”培训上。
竞争的加剧要求企业能够更加迅速地将学习成果转化为竞争优势。相当一段时间内,企业将人才的素质提高寄托在各类高校,但传统教材和教法又和企业发展脱节,企业学习的形式经历着严峻的考验。
在越来越艰难的全球企业界,一流公司与他们竞争者之间的区别往往在于他们技术娴熟的员工素质。2000年5月,美国《财富》杂志评选出最适宜工作的100家公司,其评选的主要指标包括工作环境、薪资、员工持股以及培训状况,数字显示,这些公司在尽其最大努力满足员工对知识的需要。100家公司中,大约有53家公司提供内部大学课程,91家为员工提供学费补贴,其中24家的补贴一年4,000多美元,MBNA公司一年对每人的补贴高达15,600美元。其实,像思科系统公司的约翰·钱伯斯这类精明的首席执行官已经知道,与员工建立特殊关系是成功的关键。也正因此,数字显示出这100家最适宜工作的公司的员工流失率也远远低于其所在行业的平均水平。
商学院成就企业
小蓝鲸集团总裁刘国梁告诉记者,他长时间思考的一个问题是,员工们除了工资外,还想得到什么?学习型组织、企业商学院还可以让他们得到经营、管理企业、操作实务的经验。给每一个人提供走“两条线”的机会:技术尖子或者管理人才,帮助他们成长,仅此一条,我们就可以战胜我们的竞争者。
小蓝鲸建立企业内部学习型组织经历了三个阶段:1986年到1993年是无目标、1993年到1996年是盲目标、1997年至今是有目标阶段。企业从1996年开始聘请各地财经院校教授到企业讲课,至今建立规范的企业商学院组织,每年对培训的投入是100%的增长率,1996年是4.5万,1997年15万,1998年20余万,2000年是80余万,2001年计划为150万元,企业的收益和综合实力保守估计也以每年300%的速度增长,去年营业额达1.8亿,连锁店达19个,成为长江流域最大的中餐连锁集团,小蓝鲸品牌已经成为中国餐饮业最具价值和发展潜力的品牌之一。
新希望集团商学院2000年11月成立,身兼全国政协常委、全国工商联副主席、民生银行副董事长的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认为,学习型组织、企业商学院对领导者的各项决策非常重要,企业领导人在做重大决策,把握重大的机会,靠的不是理论,而是靠团队,靠下属,靠专家和平时收集的素材的积累和结合企业自身状况总结出的理论。从这个角度讲,企业商学院就起到这样一个作用。希望集团商学院根据集团内企业不同的类型、品种、特点,设置了不同的教学内容、培训方式。
企业学习的革命
身兼摩托罗拉大学、诺基亚商学院等多个培训机构的资深培训师、中国人民大学工商管理研修中心吴兆颐博士,对企业商学院及中国企业现状有深刻的理解:
企业商学院的建立是一场企业学习的革命,他的实质就是商业与教育结成战略联盟。商业与教育的同盟,具体表现在市场中就是企业与大学的同盟。
我国企业培训有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计划经济时期,由上级部门组织进行方针政策的学习,企业自行组织职工内部上岗(职业技能和技巧)的“扫盲培训”;第二阶段,企业员工和管理者转向参加大学及培训公司的有关培训;第三阶段,也就是当前正在进行的重大革命———企业商学院与大学合作,形成企业自主教育的学习体系。
企业商学院能否运作成功,主要有三点决定要素:其一,企业领导能否树立“是战略”的观念,能否认识到“学习”关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其二,能否建立一个以管理为重心的有效的商学院运作机构和组织架构,这个运作机构应该是与传统大学不同的全方位的学习系统,其中具备信息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资料库和数据库等。其三,企业能否培养出自己的教育管理专家,而这一点正是中国企业最薄弱的环节。国外的院校已经有了比较成熟的教育管理人才培养经验,而现在中国的师范院校中开设的教育管理课程还仅仅针对中小学校,针对企业教育管理的课程设置还是空白。而教育管理人才的培养又绝非听一听讲座就能完成的。未来的企业商学院发展最大的障碍就在这里。
现在,企业办商学院在国内刚刚萌芽,因此当前首先要做的是在国内搞几个样板企业,在不同行业选取各自典型,
然后再以点带面地逐步铺开。而典型的选择标准就是企业领导人学习理念新,同时企业赢利状况好,有一定的财力。估计5年之后,国内的企业商学院能达到外国公司中国培训中心的水平。
但是,目前国内缺乏教育资源十分明显,比如教育管理人才资源、师资、适合的自学教材以及教学方法无一不缺。因此现阶段的解决方案就是建立“企业商学院联盟”,集中和共享有限的资源,在联盟的基础上完成单独企业基础架构的建立。也就是说,企业不一定要各自建立起自己的商学院,也不一定在每个商学院中建立全部的组织架构,比如企业信息库建设就可以“外包”给专业机构,企业只要去索取自己想要的信息就可以了。商学院联盟另外的好处就是将原本各自孤立的企业联系起来,满足企业沟通和信息交互的需求。
千万别搞成运动
2001年2月,和大学合作建立企业正规学习型组织的广州梅山马利集团总经理谢拥葵,对企业的培训有着多年的经验:学习型组织也好,企业商学院也好,能否最终成功还要看两点,第一要看先行者效果能否产生足够的影响力,第二要看培训系统的调整是否赶上市场和
企业的成长和变化。
但谢拥葵也认为,虽然加强学习是企业必须要做的,但从目前看来并不是每个企业都可以搞企业商学院这样的学习组织,估计未来几年中能有10%的大型企业建立就已不错。这是因为不同企业的负责人对“企业学习”的认识层次并不一致。一些企业即使有学习意识,也可能缺乏足够的投入能力。另一个原因就是资源限制,现在只有人大研修中心在做这项工作,而他们不可能同时去服务10万、8万家企业,现有的师资资源也铺不了这么大的摊子。谢拥葵建议企业做商学院也应务实,注重投入产出,而不应该搞成运动。
记者认为,企业商学院很灵活,它是企业和学校合作,更有针对性和灵活性,效果会更好,成本相对会较低,比较适合企业自己的发展,但是,国内企业商学院只是个尝试,刚刚开始,和国外企业商学院相比有在师资、经验上很大差距。企业人才培养和教学理念怎样更有机的结合,需要一个磨合的过程,但这无疑是一种方向,它对于提高整个企业文化的层次和水准,乃至于提高企业的利润,都有不容忽视的帮助,而最终是否能做得好,能否取得最大的成就,能否长期地发展下去,还有待检验。
培训不再是一个经济负担
可以发现,即使是一些注重培训的企业,花钱很多,尤其是国外在华的一些培训机构从国外直接引进课程,销售给国内企业,价钱奇高,却效果不好,其实商学院倒可以有效为企业节省资源和投入。
据政府有关部门一位不愿透露部门和姓名的官员说,据他们的粗略统计,企业对人力培训进行有的放矢的投入、建立企业自主学习机构的措施对于企业整体资源的优化组合起到的作用已经显现出来,对于企业界及整个社会所节约的资源极为惊人,汽车行业某大型企业因此而节约了数亿元人民币。
企业商学院的出现和逐渐发展,对传统管理教育院校无疑是个挑战。一个说法是,传统院校必须全力创新才能满足飞速发展的企业所需要的人才;另一个说法是,企业的人才素质培养本就该是企业自行担负,企业的持续学习,个性化学习及团队学习是传统教育替代不了的,只不过以前企业没有发展到一定的规模和实力,而企业商学院满足了这种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