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疼痛患者伴发抑郁焦虑情绪的观察及相关性分析论文_张良1刘华2 王述宁3

慢性疼痛患者伴发抑郁焦虑情绪的观察及相关性分析论文_张良1刘华2 王述宁3

摘要:目的本文主要针对慢性疼痛患者抑郁焦虑情绪的发生率并探讨其与疼痛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研究。方法200例慢性疼痛患者均采用常规药物或联合微创介入方法治疗疼痛。于患者治疗前、后分别采用中文简化版McGill疼痛问卷(SF-MPQ)、患者健康问卷抑郁量表(PHQ-9)、广泛性焦虑量表(GAD-7)进行疼痛、抑郁和焦虑评分。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患者治疗后SF-MPQ、PHQ-9、GAD-7评分均明显降低(P<0.01)。抑郁焦虑情绪与疼痛呈正相关(r=0.657、r=0.511,P<0.01)。结论慢性疼痛患者常伴有抑郁焦虑情绪,随着疼痛程度降低,抑郁焦虑情绪发生率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抑郁焦虑情绪与疼痛有关。

关键词:慢性疼痛;抑郁;焦虑;相关性分析

引言

慢性疼痛一般是指持续时间超过三个月以上的疼痛,以躯体疼痛不适为主诉,常见有头痛、颈痛、背痛、肌肉疼痛、胃部烧灼感、腹痛及排尿疼痛等。因慢性疼痛病程长,躯体痛苦严重,顽固不易根治,一些情绪障碍的情况逐渐出现,其中以抑郁和焦虑多见;同时有研究发现,心理因素或精神因素在慢性疼痛的发生、发展、持续或加重中起着关键作用。因此,疼痛伴发精神障碍的研究日益受到关注。本次调查旨在观察慢性疼痛患者情绪障碍的发生状况,分析患者疼痛部位、疼痛程度、病程与情绪障碍的相关性,并评价伴情绪障碍的疼痛患者其不同情绪状态对疼痛程度、疼痛性质、疼痛时间及疼痛频率的影响情况,为制定慢性疼痛患者的针灸治疗方案提供数据支持。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共纳入2018年6月至2019年1月于我院疼痛科住院的所有符合条件的慢性疼痛患者200例。纳入标准:(1)数字评分法(numericalratingscale,NRS)≥3分;(2)年龄≥16岁。排除标准:(1)既往有抗抑郁抗焦虑药物用药史;(2)既往有脑梗死等脑器质性疾病或精神分裂症等重型精神病;(3)癌痛患者;(4)智力低下等。

1.2方法

制定统一印制的调查问卷,并让患者在调查医生的指导下亲自填写,若患者因疼痛、文化水平低等原因不能亲自填写时,由调查医生协助填写。主持单位负责调查问卷的质量控制。调查问卷完成后,由主持单位统一审核、分析、整理。研究调查包括5方面内容:(1)人口学资料:包括姓名、性别、年龄、病程、职业、学历、性格、家庭关系、经济状况、体质指数(BMI)和生活事件;(2)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共2部分14项,包括躯体自理量表(PSMS)和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量表(IADL),适用于检测对象的日常生活能力;(3)抑郁自评量表(SDS):量表包含20个自评条目,主要用于评定抑郁状态对象的症状、发展及严重程度;(4)焦虑自评量表(SAS):量表涵盖20个自评条目,主要用来检测对象对焦虑状况的主观感受及程度;(5)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常被研究者用于检测疼痛强度。通过对被试的主治医生进行调查和访问,内容包括患者的主诉、症状体征、既往史、辅助检查及诊断,从而推断疼痛整体情况。焦虑与抑郁量表的判定标准为被试伴有焦虑状态的标准SAS评分(总粗分)≥40分,而判定被试伴有抑郁状态的标准SDS评分(总粗分)≥41分。

2结果

2.1一般资料特征

本次研究慢性疼痛患者共200例,包括颈腰椎间盘突出、骨质疏松、带状疱疹后神经痛、肩袖损伤、粘连性肩关节囊炎等十余种疾病。年龄16~98岁,平均(59.02±15.18)岁。其中男75例,女125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56例,初中62例,高中40例,大专15例,本科及以上27例。婚姻状况未婚4例,已婚195例,离异1例。经济收入<3000元81例,3000~6000元84例,>6000元35例。付费方式医保179例,农保13例,自费8例。

2.2疼痛程度与抑郁焦虑情绪比较经常规药物或联合微创介入方法治疗后,患者疼痛程度明显减轻(P<0.01),抑郁焦虑情绪的发生率明显下降(P<0.01)。患者抑郁焦虑情绪与疼痛呈正相关(P<0.01)。

2.3影响慢性疼痛患者抑郁焦虑情绪发生率的单因素分析患者抑郁焦虑情绪的发生率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经济收入、付费方式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患者抑郁、焦虑情绪的发生率与感觉项计数(P<0.01)、情感项计数(P<0.01)、VAS评分(P<0.01)、PPI评分(P<0.01)有关。

2.4影响慢性疼痛患者抑郁焦虑情绪发生率的多因素分析患者抑郁情绪与感觉项计数和现有疼痛强度有关(P<0.05);患者焦虑情绪与情感项计数有关(P<0.05)。

3讨论

作为一种复杂的主观感受,疼痛不可避免地会引起个体的情绪障碍反应,其中以抑郁和焦虑最具代表性。大量研究发现疼痛与抑郁相关,抑郁可能会诱发疼痛,疼痛也可能加重抑郁状态,这说明疼痛和抑郁可能互为因果,相互促进。焦虑也可能是导致疼痛的重要因素,焦虑者倾向于担心其身体状况,从而会对疼痛更加敏感,导致其痛感增加。因此,疼痛与情绪障碍是互为因果、相互促进的关系。慢性疼痛作为一个症状综合症,其病因非常复杂,慢性疼痛不仅给患者本人带来极大地精神痛苦,反复的求医行为增加经济开支,以及旷工等带来间接经济负担,而且还会影响到患者的家人朋友。虽然疼痛与情绪障碍之间的关系尚不明确,从临床角度看,把慢性疼痛与情绪障碍结合起来,进行综合的心理及药物治疗,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病情,为提高临床疗效探索一条路径。因此,本研究对伴发焦虑的慢性疼痛患者进行治疗时,还要培养患者的兴趣和能力,避免抑郁发生,加强对患者的社会支持,促进家庭和睦,合理安排患者膳食及营养,协助其做力所能及的日常活动,以上方法均有助于患者减轻焦虑程度。而与抑郁情绪密切相关的因素为焦虑水平、疼痛程度、社交能力及情绪控制能力。焦虑情绪加重、社交能力降低、痛感提升和情绪控制能力下降均可加重抑郁情绪。所以在临床上对待伴发抑郁的慢性痛患者,适当的心理疗法降低其焦虑情绪,采用药物等方法缓解患者痛感,寻找合适的方法锻炼患者的情绪控制能力,鼓励患者多参加社交活动均利于改善患者的抑郁状态。综上所述,慢性疼痛患者常伴发抑郁焦虑情绪,随着疼痛程度降低,抑郁焦虑情绪发生率与治疗前比较也明显下降,抑郁焦虑情绪与疼痛有关。此外,在慢性疼痛治疗过程中,控制疼痛的同时,应积极观察和管理患者心理情绪,及时进行干预,如患者抑郁焦虑评分为轻度,可以针对性地给予护理安慰教育、家庭情感支持、积极治疗疼痛,待疼痛好转后大部分可自行恢复;如评分为中重度,需要请精神科医师会诊及时排查抑郁焦虑症的发生及干预,若确诊为抑郁焦虑症则转诊精神科结合疼痛治疗,若仅为中度抑郁焦虑情绪可根据会诊使用5-羟色胺与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SNRIs)类的药物(如度洛西汀60mg/次,1次/d,定期随访调整药物)进行治疗(本次研究中尚未出现确诊抑郁焦虑症的患者),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赵学军,傅志俭,宋文阁,等.躯体疾病所致慢性疼痛患者焦虑和抑郁状况及其相关因素的研究[J].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005,43(4):350-352.

[2]刘红兵,梁立双,汪蕾,等.慢性疼痛患者抑郁障碍及焦虑障碍的临床调查[J].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003,41(5):587.

[3]蔡宏澜,段宝霖,王雅,等.慢性疼痛病人伴发焦虑、抑郁和躯体化症状的现况分析[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7,23(10):788-790.

论文作者:张良1刘华2 王述宁3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20年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21

标签:;  ;  ;  ;  ;  ;  ;  ;  

慢性疼痛患者伴发抑郁焦虑情绪的观察及相关性分析论文_张良1刘华2 王述宁3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