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教学点:新城镇化进程中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践,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互联网论文,义务教育论文,城镇化论文,教学点论文,进程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860(2016)01-0086-09 在新城镇化的进程中,大量人口从农村流向城市,导致农村学校生源逐年减少,很多原有的教学点逐渐消失,同时也有大量学校因规模减小而变为教学点。因此,教学点作为一种为适应我国农村地区特别是人口稀少、居住分散的偏远地区的发展而设置的小规模不完全学校[1],在农村教育中一直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即使在新城镇化逐步推进的过程中亦是如此。然而,由于处于偏远的农村地区,多数教学点缺乏师资,开不齐课、开不好课问题非常严重,因此成为制约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因素。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各行各业都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教育又将怎样呢?面对目前教学点存在的师资短缺、开不齐课、开不好课等问题,又能否通过“互联网+”的方式解决呢?为此,我们开展了“互联网+”教学点湖北行动,以期在实践中寻找教育信息化促进农村教学点长期稳定健康发展的有效机制与策略,解决新城镇化进程中的农村教育问题,最终实现区域义务教育的高位均衡发展。 一、做法与创新:“互联网+”教学点 面对目前新城镇化进程中城市教育与农村教育失衡的问题,究其原因在于农村教学质量不高,导致大量学生由农村转向城市以期接受更好的教育。这其中,教学点由于师资短缺导致的开不齐课、开不好课问题成为制约农村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要解决目前新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基础教育面临的问题,就应该让处于不同层次和不同群体心中的儿童都能平等地享有接受优质教育资源的机会,真正实现教育公平。因此,面对目前农村优质师资短缺的现实问题,通过教学模式与方法创新、全媒体适切性资源建设等方面的探索来寻找信息化促进农村教学点开齐课、开好课的有效方法,从根本上解决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问题,是解决新城镇化进程中城乡义务教育失衡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促进新城镇化逐步推进的关键。 (一)整体架构:双轨数字学校探索 在现代信息技术深入发展的今天,人们尝试采用信息化的手段来解决目前农村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迈克尔·巴伯(Michael Barbour)曾在分析北美中小学远程教育历史的基础上,从在线学习的角度提出了探索农村虚拟学校建设的方法和途径,希望以此来提高农村学校教育质量[2]。双轨数字学校就是为解决目前农村教学点师资不足,开不齐课、开不好课等问题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它将N个由(1+M)组成的教学共同体连接在一起,形成了一所独立建制、分层管理、虚实结合的学校,并由当地政府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进行统筹安排。这不仅实现了基于现有条件的实体学校与基于网络的虚拟学校的有机结合,还实现了基于数字资源的本地课堂教学与基于同互动的异地课堂教学之间的同时并进。它以信息技术为支撑,借助信息技术实现优秀师资和优质数字化学习资源的聚合,并通过同步互动混合课堂、同步互动专递课堂、多媒体课堂等形式为农村教学点和薄弱学校提供有效的教学支持,可以在虚拟课堂与实体课堂的混合中促进农村教学点和薄弱学校开齐、开好课。 1.体制创新 双轨数字学校作为一所由地方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建立和管理的虚实结合学校,它包括N个由(1+M)组成的教学共同体,即1个城镇中心学校带M(1-3)个教学点,1+M共同形成一个教学共同体,N个教学共同体构成一个双轨数字学校。中心学校负责管理教育局指定的M个教学点,承担对相应教学点的直播与互动教学任务,并与教学点共同负责具体的运行和管理工作。为了对数字学校进行统一规划和管理,我们在数字学校成立了理事会作为决策机构,由校长执行具体的管理职能,同时设置教务管理部、教学管理部、学生管理部、师资培训部和后勤保障部五个部门,分别负责学校的教学设备使用与维护、教学应用与评估、学生管理、中心校与教学点教师的培训和管理以及经费与技术保障等职责,共同保证数字学校内部各项工作的正常进行。 2.机制创新 从机制上说,双轨数字学校实现了协同创新机制、应用导向机制和技术支持机制等多种机制的建设与创新。(1)协同创新机制。数字学校建立了“政府为主导,师范院校、企业、运营商共同参与”的协同创新机制,形成了政府投入与企业建设运营相结合、高等师范教育与一线教学融合、网络教学与日常教学融合、网络信息化服务与课堂服务融合的具体机制,保证了教育信息化的良好环境,实现了数字化资源在教学点的高度共享和优质教学信息的高效流动。(2)应用导向机制。数字学校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并整合教育产业、科研力量,以区域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需求为基准,紧紧围绕教学点“开齐课、开好课”所需的服务展开各种教学应用的设计与开发。(3)技术支持机制。整合现有市场力量做好硬件维护、软件使用、网络通信技术等方面的工作,保障数字学校能够正常、持续、稳定地运行。 (二)多种模式结合下的混合式教学 针对教学点目前存在的语文、数学等主要课程教学质量不高,音乐美术等课程难以开齐、开好的问题,我们在双轨数字学校中提供了多媒体课堂、同步互动混合课堂以及同步互动专递课堂等不同的课堂形式,并展开了教学实践。其中,多媒体课堂主要通过现有的优质教育资源为教学点教师的本地教学(语文、数学等)提供支持,同步互动混合课堂教学和同步互动专递课堂教学则是为解决目前教学点音乐、美术、英语等课程开不齐而开展的。 1.多媒体课堂教学 多媒体课堂教学是建立在资源共享的基础之上,引入各类优质教育资源,帮助农村教学点和薄弱学校的教师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和形式,从而更好地开展教学。在双轨数字学校中,教学点本地教师可以通过网络资源、多媒体课件或直播课堂等形式获取资源,并通过多媒体设备呈现资源,开展教学活动,如图1所示。 图1 多媒体课堂教学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可以实现多样化优质教育资源向农村教学点的输送,为教师本地课堂教学提供重要补充,即将丰富的优质数字化教育资源应用到自身的语文、数学、科学等课程的讲授当中,从而更好地开展课堂教学。同时,为了更好地满足区域教育的特点和发展需要,我们还鼓励本地教师参与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建设,通过高校教师、中小学一线教师与企业的协作共同建立覆盖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的本地化数字课程,以期为教师的课堂教学与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优质的资源支持。 2.同步互动混合课堂教学 同步互动混合课堂教学是指利用网络实现城乡的互联,使中心校主讲教师所在的“本地课堂”与教学点辅助教师所在的“直播课堂”之间实施全程同步课堂教学实况的输送,并实现本地课堂与异地课堂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真正促进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共享的一种教学形式。即针对农村教学点开不齐课、开不好课的问题,选择城市中心学校优秀教师进行授课,通过宽带网络向周围M个教学点同步直播,并支持各教学点与中心校之间的课堂互动,以帮助教学点开展音乐、美术、英语等学科的教学工作。在这种形势下,中心校主讲教师同时为本地学生和对接教学点学生上课,开展教学活动,教学点辅助教师则负责维持课堂秩序,组织并辅导相应的自主学习活动,这不仅可以将城市优质师资引入农村教学点,还能够改变传统资源点播中学生作为听众被动接受知识的缺陷,实现教学点学生与异地学生及主讲教师之间的实时互动。 3.同步互动专递课堂教学 同步互动混合课堂需要教师在中心校和多个教学点之间同时展开教学,很难兼顾本地学生和教学点学生的学习需要,更难以照顾教学点学生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同时,教师兼顾本地学生和教学点学生的学习活动,难免会遇到很多课堂突发事件。因此,课堂教学秩序的维持,也成为影响同步混合课堂教学的重要因素。同步专递课堂教学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上述问题。与同步互动混合课堂类似,同步互动专递课堂教学也是中心校主讲教师负责对接教学点的课堂教学工作,并实现城乡师生之间的交互。不同的是,在同步互动专递课堂教学中,主讲教师所在的本地课堂并没有学生,即教学对象仅仅是对接教学点的学生。一方面,同步互动专递课堂可以将城市中心校优质师资引入教学点,并实现主讲教师与教学点学生之间的双向交互;另一方面,可以使主讲教师针对教学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专门的教学设计,从而更好地照顾教学点学生的认知特点、知识基础和学习需要。 总体来说,多媒体课堂教学可以作为教学点教师进行语文、数学等课程讲授的重要形式,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但由于美术、音乐、英语等课程专业教师缺乏,因此单纯利用多媒体资源仍然无法达到开齐、开好的目的;同步互动混合课堂可以将城市中心校优质师资引入教学点并实现城乡师生、生生之间的双向交互,但在照顾学生差异、安排教学活动、维持课堂纪律等方面尚显不足;同步互动专递课堂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同步互动混合课堂的缺陷,提高教学点学生的学习效果,但是中心校主讲教师长期面对无学生的空旷教室进行课堂讲授,容易影响自己的情绪和课堂发挥。因此,每种课堂组织形式都有其优势与不足,需要将多媒体课堂教学、同步互动混合课堂与同步互动专递课堂进行有机结合,这样既可以将优质数字化课程引入教学点,丰富传统本地课堂的教学内容与形式,提高教学效果,也能够实现城市优秀教师向教学点的引入,保证教学点英语、美术、音乐等课程的正常开设,提高农村教学点的教学质量,推动区域内义务教育的高位均衡发展。 (三)城乡牵手与家校共建 1.城乡学校牵手 对于农村教学点来说,教学规模小、学生人数少是其主要特点。因此,为仅有几十名学生甚至十几名学生的教学点配备所有学科的师资是不现实的,但可以通过技术实现城市优质师资向教学点的输送。即通过城乡学校牵手在农村教学点与城市学校之间建立合作关系,实现以中心校为中心向周围多个(1-3个)教学点同步输送教学内容。这样,农村教学点的学生就可以跟城市中心校的学生共同上课。需要注意的是,通过城乡学校牵手构建城乡教学联合体,其目的不仅仅是将城市中心校的优质师资引入教学点,更重要的是实现城市中心校与教学点之间、教学点与教学点之间的实时交互,从根本上促进城乡学校的共同发展。 2.城乡教师牵手 同步互动混合课堂与同步互动专递课堂的开展不仅需要中心校主讲教师的讲授,还需要教学点辅助教师的配合,包括课前准备、课堂纪律的维持、自主学习活动的组织以及课下作业的安排与督促等。因此,城乡教师及时充分的沟通与交流,是提升同步混合课堂与同步专递课堂效果的重要因素。为此,我们以同步课堂为中心,建立了连接城市中心校主讲教师与农村教学点辅助教师之间的实践共同体,使他们通过网络或面对面的形式针对同步课堂中的问题展开讨论。一方面,城乡教师牵手可以帮助教学点教师及时进行课前准备,发现同步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讨论与实践解决问题,逐渐提高同步课堂效果;另一方面,城乡教师牵手还能够使他们在交流过程中实现隐性经验知识的传递与习得,促进城乡教师的共同发展。 3.城乡学伴牵手 同步互动混合课堂不仅可以帮助教学点开齐英语、美术、音乐等课程,还能实现城乡师生、生生之间的双向交互。因此,为充分发挥同步互动混合课堂的这一优势,我们开展了城乡学生结伴牵手的活动,即在上课之前让城乡学生通过交互设备进行沟通和交流,在课堂中通过协作学习活动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在课下也能够交流彼此的学习和生活。这种城乡学生牵手的活动可以使农村教学点的学生与城市中心校的学生结为朋友,不仅能够提高城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有助提升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与合作探究能力,促进其知识、技能与情感的共同发展。同时,城乡孩子的牵手可以促进他们之间的相互帮助,即农村孩子可以帮助城市孩子更好地了解农村的新鲜事物,城市孩子则可以帮助农村孩子了解城市、开阔视野,最终在相互学习中实现共同成长。 4.家校牵手 针对目前教学点留守儿童比例高,家庭教育薄弱,儿童思想道德建设与心理健康发展堪忧的现状,我们在双轨数字学校中建设了亲子桥,以实现家校共建,促进农村教学点留守儿童与父母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在这里,我们为每个教学点免费安装可视电话,实现外出打工父母与学生、教学点的互联。一方面,家校共建可以使教学点的孩子随时与远在他乡打工的父母进行亲情沟通,感受父母的关爱,从而健康快乐地成长;另一方面,家校共建可以保持学校与家庭之间的实时沟通,让家长通过可视设备随时看到孩子在学校中的学习与生活情况,最终实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有机结合下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四)全媒体适切性资源建设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先进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等众多先进设备已经融入了人们生活、学习和工作,与传统的媒体形态共同构成了全媒体的环境,为人们提供了多样化、个性化的资源服务。在教育领域,全媒体的发展也为教与学提供了多样化的资源支持。因此,对农村教学点来说,提供基于全媒体的优质教学资源也是促进教学点开齐课、开好课的重要方面。但需要注意的是,虽然灵活生动、图文并茂、动静结合、形式多样的全媒体资源能够有效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兴趣,但是由于个体学习和生活经历以及地域文化等方面的差异,其对全媒体资源的需求也是不同的。因此,优质的全媒体资源应该充分考虑其对用户的适切性。在利用全媒体促进教学点开齐课、开好课的探索中,也应该充分考虑教学点的实际需求与学生特点,设计真正满足教学点师生需要的适切性资源。 二、问题与反思 总体来说,“互联网+”教学点湖北行动已经顺利展开,在促进教学点开齐、开好国家规定课程,实现区域义务教育高位均衡发展方面上取得了明显成效,其实践范围也正在不断扩大。但是,目前仍然存在很多制约因素,影响着湖北行动的持续推进,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教师的专业发展亟待与时俱进 教师是“互联网+”教学点湖北行动的主要参与者,他们的专业发展直接关系到实践的最终效果。在多媒体课堂、同步互动混合课堂和同步互动专递课堂等不同形式的教学中,都需要城乡教师具备较强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即能够恰当应用技术进行课堂教学或配合课堂教学。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不仅要在原有学科专业知识和教学法知识的基础上掌握先进的技术知识,更要掌握技术与教学法及学科内容相整合的知识,并提高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能力。因此,传统的教师培训已经不能适应“互联网+”环境对教师知识与能力的要求,需要我们探索新的教师专业发展方式,并通过专业培训、理论研修、实践演练、校本教研、总结反思等途径的有机结合促进城乡教师整合知识的积累与整合能力的提高,从而更好地适应“互联网+”教育的需要,提高实践效果。 (二)教育管理者的理念有待更新,领导力有待提升 校长、局长等教育管理者的观念是影响“互联网+”教学点湖北行动的关键因素,他们的观念如果不更新,我们的工作也无法推进。目前,大部分教育领导者在通过双轨数字学校的方式提高教学点教学质量,促进区域义务教育高位均衡发展方面具有很高的积极性,但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仍然不乏不作为、怕作为、不了解的教育管理者。因此,开展校长、局长等教育管理者领导力培训,转变他们的教育观念,提高其对教育信息化的战略背景、应用与发展等方面的了解,进而能够从思想上认识到“互联网+”教学点湖北行动对提高教学点及整个区域教育发展的重要性,也是我们接下来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三)保障机制亟待构建和完善 完整而健全的保障机制是“互联网+”教学点湖北行动逐步开展,并保证推进工作持续稳步进行的基础和关键。因此,为了保障双轨数字学校的正常运行与稳步推进,需要在财政、技术和人员激励等方面建立相应的保障机制,即通过财政保障机制为双轨数字学校的建设与工作开展提供充足稳定的资金支持,通过技术保障及时维护、更新和改善相关的技术方案,维持数字学校的正常、持续、稳定运转,通过恰当的人员激励机制提高教师、学校、教育管理者的积极性。同时,为保障双轨数字学校的正常运行,还需要制定混合课堂教学管理、学生学习活动组织、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教师线上线下教研管理以及中心校和教学点教学活动管理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以保证双轨数字学校工作的持续推进与稳步开展。标签:课堂教学论文; 同步课堂论文; 数字学校论文; 互动教学论文; 农村教师论文; 课堂管理论文; 城乡差异论文; 义务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