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东明县第二初级中学
摘要:在运动技能的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运动技能学习的内在结构,分清学习和掌握运动技能的层次结构,对提高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有学者经过研究,构建了运动技能生成过程的“动作符号学习、运动逻辑学习、应用意义学习”三个基本层次,提出小学高年级、初中学生的体育学习主要是运动逻辑学习。文章对此经过实践探索,提出初中体育运动逻辑重构教学方式,把学生需要学习的技能动作与学生已有的技能进行组合,构成临时的运动逻辑进行教学,逐步过渡到正常的运动逻辑学习的过程,以适应当前初中体育运动逻辑学习的现实。
关键词:初中体育;运动技能;运动逻辑学习;运动逻辑重构教学
运动技能生成过程的“动作符号学习、运动逻辑学习、应用意义学习”三个基本层次,小学高年级、初中学生的体育学习主要是运动逻辑学习。[1]而在现实教学中,由于小学的动作符号学习缺失,如果直接进行正常的运动逻辑学习,难度过大,教学难以正常进行。为此,笔者经过对初中阶段运动逻辑学习的实践探索,提出运动逻辑重构教学,把学生需要学习的动作技能与学生已有的技能进行组合,构成临时的运动逻辑进行教学,逐步过渡到正常的运动逻辑学习的过程,以适应当前初中体育运动逻辑教学的现实。
1 运动逻辑重构教学方案
运动逻辑重构教学是从学生实情出发,应用一般运动逻辑思维,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动作技能进行组合教学的一种方式。
第一步:确定动作技能的学习顺序。根据运动技能之间的逻辑规律,从更高效地掌握运动技能为出发点,思考、确定技能动作学习的先后顺序。例如篮球运动技能的形成,需要有“一切活动都为得分”的运动逻辑思维,将各种运、传、移动等动作技能按一定的逻辑顺序与投篮进行组合,通过反复的身体练习体验而形成运动技能。因此,从运动逻辑学习的效率上讲,应优先学习投篮动作技能。
第二步:选择恰当的组合内容。根据所学技能的动作特点和运动强度,合理选择组合内容,达到难度适中、强度互补的效果,以实现技能学习和锻炼身体的双重目标。
2 初中体育运动逻辑重构教学的形成基础
一种教学方式的形成,必须要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初中体育运动逻辑重构教学是在建构主义学习的教育理论、运动逻辑学习的专业理论以及教学实践的经验基础上,提出的一种过渡性运动技能教学方式。
2.1 建构主义学习的教育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教师是以课堂生成为主导,教学应以学生的学习经验为基础,创设适当的学习情境,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重视合作学习方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运动逻辑重构教学,正是从学生的经验出发,把要学习的新技能与学生已有技能,通过创建适当的学习情景,以合理的逻辑规则进行连接,给学生搭建一个进行合作学习平台,避免学生成为运动技能的被动接受者。
2.2 运动逻辑学习的专业理论
逻辑是指思维的规律,事物完成的顺序。运动逻辑是人从事某种身体运动所需要的思维规律,包括构成身体运动的逻辑过程和逻辑思维形式。运动逻辑学习,是以动作技能为基础,按一定身体运动的逻辑关系,将同一性质类型的多种动作技能,在相应的动作技术联结知识的基础上,形成多个身体动作组合的身体练习。[2]如果不具备同一性质类型的多种动作技能,没有相应的动作技术联结知识,就无法进行正常的运动逻辑学习,学生具备一定的动作技能基础和相应的动作技术联结知识是进行运动逻辑学习的前提。身体练习体验理论认为,运动逻辑学习是体育学习的提高阶段,是身体练习体验的深化,小学高年级、初中学生的体育学习主要应属于运动逻辑学习。
3.1 利于学生运动兴趣的培养
“人类进行身体运动的权力是天赋的,对身体运动的需求是刚性的,是为满足基本生存和延续的恒久性需求。”[4]这种身体运动的刚性需求,需要通过一种积极的、与人的心智水平和年龄相符的形式来满足。运动逻辑重构教学采用运动技能组合方式,符合初中生的身心特点,把所学的技能动作与学生已具备的技能进行临时组合,以各种比赛的形式完成技能动作的练习,更容易激l学生的运动兴趣,进而形成积极的身体练习体验,学生会越来越喜欢练习的内容,会更加积极认真地去理解、认知所学的内容。
3.2 符合初中体育中考的需要
体育中考在检查学生运动技能的同时,很注重对学生身体素质的考查,而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积累过程,在运动逻辑重构教学过程中,把技能练习与身体素质内容进行组合练习,学生在练习技能同时,也锻炼了学生身体素质,加大了整节课的运动负荷。从锻炼效果上看,运动逻辑重构教学采用游戏、竞赛的方式,把身体素质练习隐藏在趣味性强的内容之中,练习形式比较新颖,激发了学生的运动兴趣,学生练习更加积极主动,对身体素质的锻炼效果更显著。
4 结语
运动逻辑重构教学是为适应当前形势下的运动逻辑学习需要,把同一性质或不同性质的多种动作技能,通过一定的逻辑规则,构成暂时的逻辑关系进行教学,当学生具备一定的动作技能基础后,再通过相应的动作技术知识联结,过渡到正常的运动逻辑学习的过程。运动逻辑重构教学能够激发初中生的运动兴趣,最终为提高技能的运动逻辑学习服务,并通过运动技能与素质练习的组合,能有效提高学生运动技能和发展学生体能,符合当前形势下初中阶段体育学习的需要。初中体育运动逻辑重构教学提供的是一种教学思维,不是生搬硬套的教学模式,在实际教学中,应充分考虑教学对象的实际情况,科学选材,灵活运用。
参考文献:
[1][2]邓若锋,张友,庄宏远,屈冬林.从动作符号到应用 意义学习的目标[J].中国学校体育,2014(5):26-28.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4,35.
[4]胡小明.体育发展新理念[J].体育学刊,2011(1):8-13.
[5]邓若锋.身体练习体验是体育学习的一种价值诉求[J].体育学刊,2013(6):65-69.
论文作者:海胜利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经济社会论坛》学术版2018年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4
标签:逻辑论文; 技能论文; 动作论文; 学生论文; 组合论文; 重构论文; 初中论文; 《中国经济社会论坛》学术版2018年第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