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眼底血管造影检查患者临床护理要点研究论文_边烨馨

天津市眼科医院 天津 300020

摘要:目的:探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眼底血管造影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本文共选取于2017年2月份至2018年2月份在本院接受眼底血管造影检查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共92例,按照来院检查的先后顺序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各4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综合性护理干预方法。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指标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对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眼底血管造影检查中应用综合性护理干预方法,有助于降低患者的血糖指标,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眼底血管造影

随着我国步入老龄化社会,糖尿病的发病概率呈现出逐年上升发展趋势,对老年人的身体健康造成了较大的影响,降低了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一些糖尿病患者会伴有视网膜病变症状,严重者还会引发视网膜出现严重的出血情况,要想提升疾病临床治疗效果,降低对患者日常生活的影响,对患者进行眼底血管造影检查具有必要性。由于眼底血管造影检查后容易引发患者出现一系列的不良反应,给患者造成极大的不适感。因此,在眼底血管造影检查时给予患者合理的护理措施具有必要性。本文将在本院接受眼底血管造影检查的92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眼底血管造影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现报道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共选取于2017年2月份至2018年2月份在本院接受眼底血管造影检查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共92例,按照来院检查的先后顺序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各46例。对照组男23例,女23例,年龄为43~67岁,平均年龄为(58.3±3.5)岁。观察组男22例,女24例,年龄为41~69岁,平均年龄为(59.2±3.7)岁。一般资料对比两组患者无显著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对照组

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在检查前,检查听诊器、血压计及急救药品是否准备完备。与患者进行沟通和交流,了解患者病情的基本情况,对患者进行血压测量,将一些高血压的患者排除掉。测量患者的眼压,对患者进行皮肤过敏测试,掌握眼底荧光造影检查的程序。

1.2.2观察组

采用综合性护理干预方法,护理内容包括以下几种:(1)环境护理:确保检查室内空气的通畅性,将室内的温度控制在22℃,湿度控制在55%,确保患者舒适性,缓解患者的紧张及焦虑等不良心理状态。(2)体位护理:当患者进入到检查室后,护理人员需要为患者摆好正确的体位,要求患者的头部上颏应放置到下颏上,前额与支架紧贴,切记不可出现间隙。(3)病情监测:对患者进行眼底血管造影检查时,观察患者有无出现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要求患者保持缓慢的呼吸,并准备好急救药物及氧气,一旦发现患者出现任何的异常现象,应及时对患者进行救治。(4)健康教育:通过与患者进行沟通和交流,了解到患者的文化层次,以便合理选择患者能够接受的健康教育方法,告知患者应多食碳水化合物、含量高、粗纤维及低脂肪类食物,要求患者应戒烟戒酒,以便酒精刺激患者眼睛。定期监测患者的眼压,当发现患者眼压偏高时,应及时告知医生,做好降压治疗工作。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指标;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满意度、一般满意度、不满意度)。

1.4判定标准

护理满意度判定标准:采用医院眼科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总分100分,满意:85-100分;一般满意:70-84分;不满意:70分以下。

1.5统计学处理

研究得出数据通过SPSS18.0软件统计处理,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以t检验;以数(n)或率(%)表示计数资料,以检验,P<0.05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患者血糖指标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指标均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表1 患者血糖指标对比()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3讨论

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患者的一项重要并发症,是导致患者失明的主要因素,该项疾病的病情变化情况,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变化有直接关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在接受血管造影检查时,经常会出现恶心、呕吐及胸闷等一系列不良反应,为了预防不良反应给患者带来的不适感,应给予患者综合性护理干预方法,做好环境护理、体位护理、病情监测及健康教育等护理工作,改善患者的血糖指标,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概率,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

本文表1中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指标菌低于对照组,说明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眼底血管造影检查中应用综合性护理干预方法,有助于减轻患者的血糖指标含量,缓解糖尿病患者病情,帮助患者快速恢复健康。本文表2中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5.65%,高于对照组的73.91%,说明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眼底血管造影检查中应用综合性护理干预方法,有助于构建良好的护患沟通关系,提升疾病护理效果,降低了护患纠纷发生概率,患者能够积极配合护理人员工作,对医院的护理工作有着较高的认可度。

综上所述,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眼底血管造影检查中应用综合性护理干预方法,有助于降低患者的血糖指标,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

参考文献:

[1]王咏针,林巧玲,郭少芬,等.综合性护理干预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眼底血管造影检查中的应用[J].河南医学研究,2017,26(05):940-941.

[2]邢晓艳.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眼底血管造影检查患者临床护理要点研究[J].糖尿病新世界,2016,19(02):178-180.

论文作者:边烨馨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16

标签:;  ;  ;  ;  ;  ;  ;  ;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眼底血管造影检查患者临床护理要点研究论文_边烨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