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农业产业园与农村(民)共生发展模式论文_易帆,郑兴军,马佩佩

——以“竹篙花熳天下精品院落整治”为例

金堂规划设计院 四川成都 610000

摘要:当前随着乡村产业从传统一产向一三产互动快速转型,农业产业园应运而生,农民土地大量流转,经济收入从农耕收入变成了土地租金和外出务工收入为主。但随着社会发展,对务工要求也越来越高,由于部分农民专业技能不高,出现了农民无工可打、无地可耕的情况,造成了农民收入增长与社会经济水平发展差距越来越大。怎么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怎么提升农民的生活条件?是否可实现农业产业园与农村(民)共生发展?本文以“竹篙花漫天下精品院落整治”为例,探索农业产业园与农村(民)共生发展模式,实现村美民富的美好愿景。

关键词:花熳天下精品院落整治 农业产业园农村(民)共生发展模式

引言

精品院落整治将进一步强化幸福美丽新村建设,进一步改善农村发展面貌和人居环境,着力功能提升——加强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功能,强化住房功能完善和品位提升;着力环境美化——加强林盘院落公共环境“美化、亮化、净化”;着力文化传承——注重农村文化传承,为村民留下乡情乡愁;着力产业引领——注重产业支撑促进产村相融,引进各类现代农业经营主体,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发展优势特色产业;着力基层治理——坚持政府引导、群众主体原则。本文结合竹篙花漫天下精品院落整治项目,从业主和农民的实际出发,探讨农业产业园与农村(民)发展的共生模式,分别从政府、业主和农民三方提出具体发展措施。

1 基本概况

1.1 产业园区位交通

竹篙花熳天下产业园位于金堂县竹篙场镇西北侧,紧邻金堂大道,距离淮州新城15公里,距离金堂县城35公里,距离竹篙场镇2公里,距离成南高速竹篙出入口3.5公里,距离第三绕城高速竹篙出入口7公里。同时地处金堂品赏田岭涧旅游区腹地。

1.2产业园基本情况

竹篙花熳天下产业园地处金堂品赏田岭涧旅游区腹地和资水河环境生态景观带、花漾田园综合体集群之中,为淮州新城的近郊乡村旅游腹地,乡村旅游发展有一定基础。产业园是一个集阳光木屋、观光度假、康体休闲、农业生态、樱花观赏、林下中药材种植等为主要旅游活动的AAA级风景区。产业园占地1640亩,基地内主要种植红枫、樱花、芙蓉花、胭脂脆桃等观赏性园林植物,现已栽植樱花、红枫1500余亩,10余万株,同时引入柳林物语宠乐园项目。2016年成功承办了“竹篙樱花静静绽放”赏花季活动,共接待游客12万余人次,带来直接经济收益200万余元。

1.3.园内农户及生活情况

产业园内现有农民32户,约146人。由于土地已流转,农民主要为外出务工和在家待业,经济收入以土地租金(每年350元/亩)和务工收入为主,年可支配收入较少;同时农民居住品质一般,建筑以原始红砖放为主,区域缺少相关的公共服务配套设施,总体院落品质与AAA级风景区不符。

2 存在的不足

2.1产业园方面

未有效整合园内人力资源用于园区建设,未充分利用园内农户提升景区日常人气。竹篙花漫天下产业园为开放式的发展模式,原农户未搬迁出园区外,目前大部分农户与产业园只是单纯土地出租关系,未形成良好互动。

2.2园内农户方面

未有效借助身处产业园优势来提高经济收入。目前竹篙花漫天下AAA级风景区,2016年接待游客12万余人次,庞大旅游客群,带来巨大消费水平,园内农户未利用机遇实现转型发展。

2.3政府及村两委方面

未及时引导农民及业主建立专合作社。政府及村两委应结合实际情况,成立专业合作社,将农户和业主有机的融于一体,使农户成为产业园建设的一部分,也有利于业主对产业园的管理运营。

3精品院落整治内容

政府结合精品院落整治政策机会,本次整治主要为改善村民生活环境,完善相关配套设施,实现村美,给村民一个优质环境;而业主进一步加强产业园投入,思考带领村民致富途径,有效解决农民就业问题,实现村富。

3.1政府整治措施

整治措施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改善居民的居住条件,室外进行院落整治;室内进行三改(改厕改厨改圏);二是完善相关配套设施,包括公共活动广场、产业便道、荷塘栈道、公厕等建设。具体整治如下:

3.1.1院落整治

结合产业园特色,为映衬樱花主题,本次建筑风貌考虑日本民居风格,而日本民居源于我国唐宋,唐宋风为本次建筑整治的风格。整治建筑立面采用大量实木或仿木材质,其中木构件注重格子运用,凸显层次,屋顶采用小青瓦;色调方面配合主体建筑,配色不超过两种,木质部分颜色选用深棕色,外层木线条采用色卡10R 3/2.8,内侧木板采用色卡5YR 4/2.8,墙面采用白色真石漆。新建构筑物采用木结构或仿木结构。院落植物配置以樱花、红枫、桃树为主,实现院落四季有花赏,有机融入“竹篙花熳天下景区”。

图一 建筑风貌立面展示图

3.1.2室内改造

本次室内改造主要以三改为主,改厕:每户实施旱厕改水厕工程,修建沼气池,室内墙体地面贴瓷砖;改厨:改造燃气灶台,室内墙体地面以及原柴灶贴瓷砖;改圈:对已有的圈舍进行加固,清理杂物。

3.1.3配套设施建设

公共活动广场建设。广场应考虑村民休闲和游客集散的双重功能,内部设置休憩设施、健身设施、公厕、宣传栏等设施,绿化植物配置以产业园现有植物为主,包括樱花、红枫、银杏等。

荷塘整治。荷塘驳岸采用自然驳岸形式,种植亲水植物;增设亲水平台、木栈道、亭子、垂钓台。

产业便道建设。为了方便村民耕作,建设产业便道,联系山上山下,减少村民耕作路径,同时沿路应设置休憩设施,服务村民。

3.2业主建设措施

3.2.1提升景区发展定位

扩展功能,实现农业园区由单一生产功能向多功能转变[1],抓住核心要素强化打造,推动景区市场,实现农业与休闲相融[2],带动民生发展。在浪漫樱花主题上,樱花作为景区的主打基调,能营造景区氛围,强化季节性主题度假,结合民宿改造进行景区品质提升。在宠乐物语主题上,宠物作为景区的创新吸引力,结合功能需要配套相应服务区域与设施。结合目标消费人群,增设民宿宠养功能。在生态田园主题上,生态田园是景区的本底基础,塑造有机生态的田园环境,能实现生态绿食的健康度假。

围绕核心要素吸引的目标客群,塑造相应功能性产品,同时赋予产品更多可体验内容,例如亲子游与宠物游客群,配合樱花造景如彩灯笼;康养游与休闲游客群,活劢造势如音乐节、啤酒节、篝火等。

以“旅游+”推动产村相融,带动发展生态有机农业。同时推进特色土特产品牌加工、推广、销售,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互动的格局。

在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基础上,扩展品、教、种、养四要素。

3.2.2完善旅游配套设施

在风貌整治基础上,业主选择性对民居进行功能改造,完善景区旅游配套,实现配套补足,新增旅游配套设施包括:半坡农家、竹韵民宿、绿乐农家、樱漫民宿、陶艺咖啡馆 、画家工作室、宠乐商店等,同时业主引入各类旅游经营人才,对相关配套设施进行管理。

3.3.3完善道路交通系统

园区内形成五种道路形式,观光车道路宽6米,采用双向车道、沥青路面,两旁种植花草、行道树来构筑景观大道,兼具消防功能;步游道采用青石板和条石,串联整个景区功能区及樱花观赏区;产业道路环绕山脊形成宽度为3.5米的骑游绿道,采用沥青路面,位于樱花与果林之间;产业便道方便劳作,快速链接山上、山下;亲水栈道位于荷塘沿岸,增强亲水性,丰富体验。

4共生发展模式探索

4.1健全管理机制

由业主、村民、村两委三方组成专业合作社,负责产业园整体管理与运作。其中,业主为专业合作社的总负责,负责产业园的景区化建设,产业园的对外宣传,产业园管理运营、产业园前期投入以及调动农民参与产业园建设的积极性[3]等;农民为专业合作社组成成员,由专业合作社进行统一管理,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参与产业园的建设;而承担村两委为专业合作社的监督职责,负责沟通业主与农民,平衡两方利益。专业合作社的成立,加强了业主与农民的联系,有利于产业园区建设。

4.2建立管理经营模式

在管理方经营式模式方面,首先按照园区需要来选择功能型改造建筑(包括餐饮型、住宿型、文艺型等),功能型建筑经营模式分为三种:一是分别是农户自营,由农民自己负责建筑功能改造及所需费用,收益为农户所有;二是农户与业主合作经营,按照比例出资改造,收益按照出资比例分配;三是农户出租给业主,由业主经营,业主负责房租和改造费用,同时吸引专业人员负责经营。其次功能型建筑经营后,专业合作社按照不同经营类型和面积收取管理费,其他未由专业合作社认定的将不能取得经营手续。最后,专业合作社负责园区整体管理维护,提供环卫、安保等岗位。

4.3加强公益性项目建设

政府应结合精品院落整治、三改四进一提升等政策性项目,加强农村地区的公服及基础设施投入,为农村地区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

4.4农户实现多方式收入

农民实现多方式收入。一是土地流转费用,由业主支付;二是经营性收入,部分村民从事经营型项目;三是劳动收入,业主或专业合作社支付部分村民从事服务型劳务型工作;四是专业合作社入户分红。

4.5产业园实现旅游景区打造

私人订制主题休闲农场,四季有花、四季有食、四季有主题。发展目标是成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省级休闲农业示范基地,省级美丽乡村示范点。

结语:

综上所述,精品院落整治为农业产业园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是乡村旅游经济发展的新型途径。本文以竹篙镇花熳天下院落为例,介绍了精品院落整治措施,其中政府改善村民生活环境,完善相关配套设施,给村民一个优质环境;业主则提升景区发展定位,完善旅游配套设施以等,带动区域旅游发展;而业主、村民、村两委三方探索共生发展模式,健全管理机制,建立管理经营模式,最终实现民富、村美的美好愿景。

参考文献:

[1] 谭建欣等.大城市边缘区农业发展模式——现代农业园区研究[J].,2009,8

[2] 李加林等.基于乡村旅游发展的新农村建设模式研究[J].农机化研究,2009,(7):231

[3] 宋长善.社会治理视阈下金堂县社区院落整治模式研究--以北滨花园为例[J].商,2014,(18):42-42.

论文作者:易帆,郑兴军,马佩佩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2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2/28

标签:;  ;  ;  ;  ;  ;  ;  ;  

探索农业产业园与农村(民)共生发展模式论文_易帆,郑兴军,马佩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