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形容词定语使用的语义取向研究_定语论文

两个形容词定语连用的语义指向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定语论文,语义论文,形容词论文,两个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引言

作定语是形容词的一项基本句法功能,形容词作定语似乎并没有特别重要的研究价值,因此,学界对这一问题较少关注。蒋静忠[1][2]、沈阳[3]321-344从语义指向的角度对形容词作定语的情况进行全面考察,发现了一些比较有意思的现象。例如:

(1)a愉快的小王①

b*愉快的桌子

c愉快的星期天

(2)a*饱饭

b他终于吃了一顿饱饭。

例(1)a和(1)b的对立可以用语义特征是否匹配来解释,(1)a中“愉快”要求与具有[+人][+心理]语义特征的名词搭配,中心语“小王”具备这些语义特征,所以成立。(1)b中心语“桌子”不具备这些语义特征,所以不成立。但是这种解释不适用于(1)c,中心语“星期天”也不具备以上语义特征,为什么成立呢?

例(2)a不能说也可以用语义特征不匹配来解释。“饱”要求与具有[+动物]语义特征的名词搭配,中心语“饭”不具备这些语义特征,所以不成立。但是这种解释不适用于(2)b,同样是“饱饭”,为什么在(2)b中就可以成立呢?

以上现象都是形容词作定语的特殊现象,平时我们很少注意到这些现象的存在。即使注意到了,光凭语感也很难对它们做出恰当的解释。语义指向这个理论工具,可以大大开阔我们的研究视野。我们不仅要考察那些能说的句子和短语,也要考察那些不能说的句子和短语。找出那些能够形成最小对立的语言现象,并对它们的对立从理论上做出解释。丁凌云[4]、彭兰玉[5]、张国宪[6]299-316、蒋静忠[2]等从句法和语义互动的角度对以上现象进行了解释。

以上是句子中只出现一个形容词定语的情况。当句子中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形容词定语时,其语义指向情况更加复杂,需要考虑的因素更多。例如:

(3)a油灯照着她紧密细小的牙齿。(《绿化树》)

b路边开满了红的黄的野花。

c他倏地抬起头,眼睛里又闪出狞恶的、暴躁的光。(《绿化树》)

d组里几个人用一种沉闷的、勉强的声调在聊天。(《绿化树》)

(4)a大小桌椅板凳

b大小桌椅板凳

例(3)中的句子都是形容词定语后面只有一个中心语名词,但是指向情况不同。(3)a、(3)b中两个形容词定语都指向后面的中心语;(3)c中两个形容词定语都指向句首的主语;(3)d中的两个形容词定语一个指向句首的主语,一个指向后面的中心语。

而且,(3)a和(3)b内部也有区别。(3)a中两个形容词“紧密”和“细小”语义上都是指向“牙齿”的,我们可以变换为“N既A1又A2(牙齿既紧密又细小)”;(3)b中两个形容词“红”和“黄”语义上都是指向“野花”的,我们却不可以变换为“N既A1又A2(野花既红又黄)”,而只能变换为“N有的A1有的A2(野花有的红有的黄)”。

例(4)中的句子都是形容词定语后面有两个名词性成分,但是这两个名词性成分跟形容词定语的语义关系却并不一致。(4)a中两个形容词共同指向后面的两个名词,其语义关系可以表示为“大小桌椅+大小板凳”;(4)b中两个形容词定语共同指向第一个名词,不指向第二个名词,其语义关系可以表示为“大小桌椅+板凳”。

从以上几个例句可以看出,多个形容词定语的语义指向情况更加复杂,有必要进一步深入研究。鉴于语料库中大多都是两个形容词定语连用的例子,同时也为了节约篇幅,本文主要探讨两个形容词定语连用时的语义指向情况。

本文语料主要来自于四部小说:张贤亮《绿化树》(中篇,以下简称为《绿》)、张贤亮《习惯死亡》(长篇,以下简称为《习》)、刘绍棠《鹊桥儿女》(中篇,以下简称为《鹊》)、刘绍棠《蒲剑》(中篇,以下简称为《蒲》)。其他一些语料来自于报刊杂志,还有一部分语料是我们自造的。

鉴于目前语法学界对语义指向的定义很多,也很不一致,所以有必要首先对语义指向进行定义。这里采用蒋静忠[1][2]、沈阳[3]321-344的观点,把语义指向定义为句子中某一成分在语义上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成分有直接联系的可能性,但是实际上只与其中某一个或两个成分发生直接语义联系的情况。

本文讨论的形容词是广义的,既包括性质形容词,也包括状态形容词和区别词。

二、两个形容词定语后面只有一个名词短语

两个形容词定语后面只有一个名词短语时,其语义指向情况大致又可以进一步区分出三种不同的指向类型:

(一)同时向后指向中心语名词。例如:

(5)a1油灯照着她紧密细小的牙齿。(《绿》)

a2每天早晨,从它那里响起一阵沉重、缓慢而又悠远的钟声。(《绿》)

b1小王买了一顶漂亮的红帽子。

b2他骑了一匹高大的白马。

c1路边开满了红的黄的野花。

c2非常感谢今天来捧场的新老盟友。

我们把这种指向情况图示如下:

(图A1)

如果从结构层次和变换的角度来看,这里面又可以进一步细分为几种不同的情况。从结构层次来看,例(5)中的六个句子可以分成两类。(5)a1、(5)a2、(5)c1、(5)c2是一类,其结构层次为:(A1+A2+……+An)+(N),我们称之为甲层次;(5)b1、(5)b2是一类,其结构层次是:A1+(A2+……+(An+N)),我们称之为乙层次。

从变换式来看,例(5)中的句子也可以分成两类。(5)a1、(5)a2、(5)b1、(5)b2是一类,其变换式为:“N既是A1的,又是A2的,……,又是An的,”我们称之为甲变换;(5)c1、(5)c2是一类,其变换式为:“有的N是A1的,有的N是A2的,……,有的N是An的,”我们称之为乙变换。

根据层次和变换式的不同,我们可以把三种情况明确地区分开来,列表一如下:

(二)同时向前指向某个名词。例如:

(6)a他倏地抬起头,眼睛里又闪出狞恶的、暴躁的光。(《绿》)

b 叶兰不禁流露出失望和委屈的神色。(《鹊》)

c我被她独具匠心的、现实的、冷静的算盘弄得晕晕乎乎的。(《绿》)

d通红的炉火照着他疲乏的、早衰的脸。(《绿》)

e这种不情愿的、敷衍的笑声特别令人难受。(《绿》)

f这里有一种劳改场完全没有的乐观的、毫无顾忌的气氛。(《绿》)

我们把这种指向情况图示如下:

(图A2)

这时候两个形容词之间都是并列的关系,形容词定语和它们指向的对象之间也只有一种变换关系,即甲变换。但是,这些形容词定语具体指向句子中哪一个成分却不相同。

从指向的成分来说,例(6)a、(6)b两句中的形容词定语指向的是主语位置上的成分,(6)c中的形容词定语指向的是介词宾语位置上的成分,(6)d中的形容词定语指向的是宾语位置上的成分,(6)e、(6)f句中的形容词定语指向的是句子中没有出现的成分。我们把上述情况列表二如下:

(三)两个形容词定语分别向前、向后指向不同的名词。这种情况较少,我们只找到下面几个例子:

(7)a那一双忧郁、火辣的眼睛。(《人民文学》)(空成分←忧郁,火辣→眼睛)

b组里几个人用一种沉闷的、勉强的声调在聊天。(《绿》)(沉闷→声调,几个人←勉强)

这种指向有两种不同的情况,分别图示如下:

(图A3a)

(图A3b)

例(7)a中两个形容词定语一个向前指向,一个向后指向。“火辣”指向它后面的中心语“眼睛”,“忧郁”向前指向“眼睛”的领有者,不过这个领有者并没有出现。(7)b也是两个形容词定语分别指向不同的方向,“沉闷”向后指向其中心语“声调”,“勉强”则向前指向“声调”的领有者“几个人”。

值得注意的是,形容词定语的先后位置跟其指向方向并无必然联系。(7)a中第一个形容词定语向前指向眼睛的领有者,这个领有者在句子中以空语类的形式出现。第二个形容词定语向后指向中心语“眼睛”。(7)b则相反,第一个形容词向后指向中心语“声调”,第二个形容词定语向前指向主语“几个人”。我们把这种情况列表三如下(A1、N1分别表示前一个形容词和名词,A2、N2分别表示后一个形容词和名词):

三、两个形容词定语后面有两个名词短语

两个形容词定语后面有两个名词性成分时,其语义指向情况更加复杂,大致可分为以下四种大的类型。

(一)两个形容词定语同时指向后面的多个名词性成分。例如:

(8)a1早市上又运来了一大批新鲜卫生的蔬菜水果。

a2前面是一片高大挺拔的枫树和白杨。

b1他买了一堆健康的精美报刊杂志。

b2教室里新添了一批高档的新桌椅。

c1运河滩的大片草地上,是一群群黑的、白的、花的牛羊。(《蒲》)

c2桌子上有一堆大的小的书本和文具。

我们把这种指向情况图示如下:

(图B1)

例(8)中的句子,也可以分成两种不同的结构层次。一种是甲层次,即(A1+A2+……+An)+(N1+N2);一种是乙层次,即A1+(A2+……+(An+(N1+N2)))。a组、c组都属于甲层次,b组属于乙层次。

从变换式来看,同样也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甲变换,即“N1和N2既是A1的,又是A2的,……,又是An的”;一种是乙变换,即“有的N1和N2是A1的,有的N1和N2是A2的,……,有的N1和N2是An的”。a组、b组都只能进行甲变换,c组只能进行乙变换。

根据层次和变换式的不同,我们可以把以上几种指向情况明确地区分开来,列表四如下:

(二)两个形容词定语只指向后面多个名词性成分中的一个。例如:

(9)a1他买了新鲜卫生的蔬菜和锅碗瓢勺等炊具。

a2墙外扔了一堆又破又旧的报纸和其他垃圾。

b1学校新建了宽敞而又漂亮的青年教师宿舍。

b2他买了一张好看而又实惠的电脑桌子。

这种指向又可以进一步细分为两种情况,分别图示如下:

(图B2a)

(图B2b)

上面各句中的两个形容词定语都只指向后面其中一个名词性成分。不同的是,a组中的两个形容词定语都只指向第一个名词性成分,b组中的形容词定语都只指向最后一个名词性成分。从句法上来看,a组两个名词是并列关系,b组两个名词是偏正关系,故指向情况也不相同。

(三)两个形容词定语与后面多个名词性成分的交叉指向。例如:

(10)a柜台上摆着新鲜的红苹果和芒果。(新鲜、红→苹果;新鲜→芒果)

b我们需要健康的流行音乐和杂志。(健康、流行→音乐;健康→杂志)

上面例句中的两个形容词定语在语义上都指向后面第一个名词性成分,但第一个形容词定语还可以指向最后一个名词性成分,形成交叉指向。

我们把这种指向情况图示如下:

(图B3)

(四)两个形容词定语都向前指向某个名词性成分。例如:

(11)a他竟然使出如此卑鄙、毒辣的手段和伎俩。

b他这种傲慢而又冷漠的态度和处理方式实在令人气愤。

上面例句中的两个形容词定语都不指向它们后面的中心语名词,而是向前指向某个句法成分。(11)a中“卑鄙、毒辣”指向句子的主语“他”;(11)b中“傲慢、冷漠”指向句子主语的领属性定语“他”。

我们把这种指向情况图示如下:

(图B4)

四、两个形容词定语的语义指向歧义及消歧方法

由于两个形容词定语连用的语义指向有多种错综复杂的情况,所以由此造成的歧义现象也比较复杂。我们可以把两个形容词定语的指向歧义分为两大类:显性指向歧义和隐性指向歧义。

(一)显性指向歧义

所谓显性指向歧义,是指句子的歧义是由于形容词定语有多种可能的语义指向对象造成的。例如:

(12)油灯照着她紧密细小的牙齿。(《绿》)

根据前面的考察,两个形容词定语在句子中可能同时指向某个或某些成分(同时指向主语位置或宾语位置),也可能分别指向不同的成分(交叉指向)。这样的话,在一个包含两个形容词定语的句子中,如例(12),就存在着多种可能的指向情况,句子也就存在多种可能的歧义。这种歧义产生的原因是形容词有多种可能的语义指向对象,我们可以通过确定其具体指向对象的方法来分化歧义。比如例(12)就可以通过语义指向图示法来消除歧义。

例(12)中形容词定语的语义指向可以图示如下(即图A1):

通过语义指向图示法,我们可以确定两个形容词定语的语义指向对象,句子的歧义也就消除了。

(二)隐性指向歧义

所谓隐性指向歧义,是指句子的歧义不是由于形容词定语有多个可能的语义指向造成的,而是形容词定语跟所指向名词之间内部的逻辑语义关系不同造成的。例如:

(13)大红灯笼

(14)新老客户

从语义指向图示来看,例(13)、(14)都属于图A1,也就是说,两者的指向情况是完全相同的。但是它们在语义上却存在着很大的差别。例(13)的意思是“灯笼既是大的,也是红的”。例(14)的意思是“客户有的是新的,有的是老的”。

从逻辑上来描述,例(13)的语义可以描述如下:

(15){大红灯笼}={大灯笼}∩{红灯笼}

意思是大红灯笼所构成的集合是大灯笼跟红灯笼这两个集合的交集。

例(14)的语义可以描述如下:

(16){新老客户}={新客户}∪{老客户}

意思是新老客户构成的集合是新客户跟老客户这两个集合的并集。

从词义上来分析,例(13)中两个形容词定语不是反义词关系,所以它们可以修饰同一个对象。这样,例(13)中的大红灯笼可以是一个灯笼。

例(14)中的两个形容词定语是反义词关系,所以它们不可以修饰同一个对象。这样,例(14)中的新老客户绝对不可以是一个客户,而必须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客户。

因此,例(13)中的大红灯笼既可以受表示单数的数量成分修饰,也可以受表示复数的数量成分修饰;而例(14)则只能受表示复数的数量成分修饰。例如:

(17)a那个大红灯笼b那些大红灯笼

(18)a*那个新老客户b那些新老客户

我们在分化这类歧义的时候,可以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变换法(这种变换法其实也是逻辑语义分析法)。例(13)这种句子可以变换为“N(N1和N2……Nn)既是A1的,也是A2的”。例(14)这种句子可以变换为“N(N1和N2……Nn)有的是A1的,有的是A2的”。

第二种方法是添加数量定语法。例(13)这样的句子可以在前面添加表示单数的数量成分修饰语,也可以添加表示复数的数量成分修饰语;而例(14)这样的句子则只能添加表示复数的数量成分修饰语,不能添加表示单数的数量成分修饰语。

五、结语

本文结合实际语料,对两个形容词定语连用时的语义指向情况进行了考察,结果发现:

当两个形容词定语连用时,其语义指向有七种大的指向类型,这七种语义指向类型可以用语义指向图示来表示,分别为A1、A2、A3(形容词后面只有一个名词)和B1、B2、B3、B4(形容词后面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名词)。

两个形容词定语造成的语义指向歧义主要有两种大的类型,一种是显性指向歧义,一种是隐性指向歧义。前者是由于形容词定语可能具有不同的指向对象(语义指向图示)造成的,后者的语义指向对象是确定的,它是由于形容词定语与所指向名词之间内部的逻辑语义关系不同造成的。

对于显性指向歧义,可以采用确定形容词定语的语义指向对象(语义指向图示)的方法来分化;对于隐性指向歧义,由于形容词定语的语义指向已经确定,无法采用语义指向图示法来分化歧义,我们可以采用变换法(逻辑语义分析法)和添加数量定语法来分化。

至于两个形容词作定语时哪些条件下会发生前指,哪些条件下会发生后指,我们认为其规律跟单个形容词定语语义指向相同②。

注释:

①我们在相关字上加黑以凸现形容词定语,加下划线表示形容词定语的语义指向对象。

②我们已在另一篇文章中详细讨论了单个形容词作定语的语义指向规律,详细的讨论请参见蒋静忠《形容词定语的逆向指向研究》,载《汉语学习》2009年第1期第105—112页。

标签:;  ;  ;  ;  ;  

两个形容词定语使用的语义取向研究_定语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